奶瓶恒温消毒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3576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奶瓶恒温消毒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是涉及用于奶瓶消毒的一种奶瓶恒温消毒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标准的提高及其他诸多因素,现在采用人工喂养的婴儿越来越多,这样的家庭多面临着同样一个问题用过的奶瓶要及时消毒,溶解奶粉的开水要冷却并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这样才能给人工喂养的婴儿营造一个安全、卫生、舒适的饮食环境,虽然现在市场上的具有消毒功能的产品很多,但大多比较笨重,使用携带很不方便,况且只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而所售的奶瓶宝又仅仅具有恒温的功能,不能同时完成对奶瓶的恒温消毒,这给婴儿喂奶带来不便。
三、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奶瓶恒温消毒器,可有效解决奶瓶在恒定的温度下的消毒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由上盖和容器体与控制电路构成,上盖装在容器体口部上,容器体下部内有隔档,隔档一侧上装有紫外线杀菌灯,隔档另一侧下面装有加热器,加热器和紫外线杀菌灯同装在容器体下部内侧壁的控制电路板上的电路相连接,容器体上内面装有温度探头,上部开口处装有光敏件,容器体下部有控制按钮、指示灯及数码显示器的显示屏,控制电路板上的电路电源端上接有电源插头,本实用新型其结构新颖独特,使用方便,集加热与消毒于一体,安全,卫生,携带方便,有利于婴儿喂奶,开发应用市场广阔。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立体主视图(上盖与容器体分离)。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
由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上盖2和容器体1与控制电路构成,上盖2装在容器体1上口部,容器体1下部内有隔档6,隔档6一侧上装有紫外线杀菌灯8,另一侧下面装有加热器7,加热器7和紫外线杀菌灯8同装在容器体1下部内侧壁的控制电路板18上的电路相连接,容器体1上内面装有温度探头5,上部开口19处装有光敏件17,温度探头5与光敏件17同控制电路板18上的控制电路相接,容器体1下部依次有控制按钮10、工作指示灯11、杀菌指示灯12和显示屏13,控制电路板18上的控制电路的直流电源端上接有直流电源插头9,交流电源端上接有交流电源插头15。为了保证使用效果和安全,上盖2经内螺纹体4旋装在容器体1上部的外螺纹体16上,上盖2上部有提手3,上盖2与容器体1内面装有保温隔热层14(一般采用通常的发泡隔热材料);隔档6上有散热孔。
由图3给出,所说的控制电路板18上的控制电路是由电压比较器IC3、电压测量及显示驱动集成电路IC1、液晶显示集成电路IC2、时钟集成电路IC4及辅助电路构成,电压比较器IC3输入端(+)接测温二极管D1(温度探头)正极、电阻R4、电容C2及集成电路IC1的脚30(IN LO端),IC3输入端(-)接电阻R11及可变电阻R10,可变电阻R10经电阻R9接测温二极管D1的负极、可调电阻VR1、VR2及集成电路IC1的脚32(COM地端)与脚35(REF LO),电压比较器IC3外壳接地,IC3的输出端接三极管VT3的基极,VT3的集电极接电容C6、集成电路IC1的脚26(V-)和桥式整流器U的(-)端,VT3的发射极接电阻R12及加热器RL,电阻R12经发光二极管VD3接加热器RL另一端及电阻R11、R4与IC1的1脚(V+),电容C6的另一端经电阻R3接可调电阻VR1的另一端,经电阻RT接可调电阻VR2的另一端,并接于桥式整流器U的(+)端,桥式整流器U板极上接有由线圈L2、L1绕成的变压器的交流电源端a、b(可用市电220V交流电源),桥式整流器U的(+)、(-)端接有直流电源端K、L,L端线经按钮开关SA接电阻R5和时钟集成电路IC4的2脚(TR),IC4的6脚(TH)同7脚(D)并联接电容C7、电阻R6,经电阻R6接电阻R5和电容C6地端及IC4的8脚(V+)、4脚(R)、电阻R7与杀菌灯DJ,IC4的1脚(V-)接电容C7的另一端、电容C8及三极管VT2的集电极,IC4的5脚(GO)接电容C8的另一端,光敏二极管VD1负极接IC4的1脚及直流电源端L电源线上,光敏二极管VD1正极接三极管VT1的基极,IC4的3脚(OUT)经电阻R8接VT1的基极,三极管VT1发射极经发光二极管VD2接电阻R7的另一端,VT1的集电极接VT2的基极,VT2的发射极接杀菌灯DJ的另一端,集成电路IC1的40脚(OSC1)经电阻R2接39脚(OSC2),经电容C3接38脚(OSC3),36脚(REF HI)接可调电阻VR1滑动端,34脚(C+VEF)经电容C4接33脚(C-VEF),31脚(IN HI)经电容C2接30脚(IN LO),29脚(A-Z)接电容C5,27脚(IHT)接电容C1,电容C1、C5并联经电阻R1接IC1的28脚(OUFF),IC1的输入端20脚(POL)至37脚(TEST)依次接IC2输入端的脚2(NINUE)至脚DPI(请见图3中IC1、IC2所示)。
在上述电路中,IC1可采用ICL7136集成电路,它具有测量输入电压及驱动液晶显示屏的功能,IC2可采用液晶显示集成电路SP521PR,IC3可采用LM311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IC4可采用CC7555型时钟集成电路;图1中紫外线杀菌灯8即图3中的杀菌灯DJ;温度探头5即测温二极管D1,采用硅二极管IS1588;光敏件17即光敏二极管(或光敏电阻)VD1;显示屏13即IC2数码显示器的显示屏;控制按钮10即按钮开关SA;工作指示灯11即发光二极管VD3;杀菌指示灯12即发光二极管VD2;直流电源插头9即直流电源接线头K、L;交流电源插头15即交流电源接线头a、b;加热器7即加热器RL,可采用PTC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情况是将奶瓶置于容器体1下,盖上上盖2,接通电源即可,其工作情况是该实用新型采用220V交流和12V直流两种供电方式,主要是考虑该实用新型既能在家中使用,又能外出时在汽车上使用,如输入的是220V交流电压,首先通过变压器L1/L2、桥式整流器U、电容C9组成的降压整流滤波电路,转化为12V直流后,供给后面的电路使用,输入的是12V直流电压,直接便可供给后面的电路使用。当环境温度改变时,温度探头5即测温二极管D1,其PN结的正向电压降以-2mv/℃改变,通常,20℃时,其PN结的正向电压降约600mv,当环境温度增加X℃时,即从20℃变化到(20+X)℃时,这时PN结的正向电压降约为40mv。该实用新型就是通过检测测温二极管PN结的正向电压降的变化来实现温度检测及控制的。D1上产生的电压信号一路传输到集成电路IC1(ICL7136)的IN LO和COM输入端,IC1(ICL7136)是一种用于测量输入电压的CMOS型集成电路,测量电压范围在±200mv到±2V之间,它内部包含有LCD液晶显示屏驱动电路,可以直接驱动液晶显示集成电路IC2(SP521PR)工作,IC1(ICL7136)有高(IN HI)、低(IN LO)两个输入端子,还有一个地端(COM),这个COM端与电源的负极不同,它与芯片内部相连构成参考电压的地,在测量输入电压时,是测量IN HI和IN LO之间的电位差(VH-VL),随着测温二极管PN结的正向电压降的减少而增加,从而温度显示增加。如附图3所示正确设置IC1(ICL7136)的外围电路,并且把调零电阻VR2,校准电阻VR1的阻值调整好,便可使液晶显示屏上显示的数字与环境温度一致。D1上产生的电压降信号另一路传输至集成电压比较器IC3,当电压比较器输入端(+)的电压高于输入端(-)的电压时,也就是说D1测量到的温度值低于设定值时,集成电压比较器IC3输出正的控制信号,加热器RL(PTC加热器)开始加热,发光二极管VD3(加热器的工作指示灯11)发光,这时容器体1内的温度将逐渐升高,直至电压比较器IC3输入端(+)的电压低于输入端(-)的电压,也就是D1测量到的温度值高于设定值,集成电压比较器IC3输出负的控制信号,RL停止加热,发光二极管VD3熄灭,电压比较器IC3随着D1上产生的电压降信号的变化便重复着下面这样一个循环控制过程当容器体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PTC加热器开始加热,容器体内温度升高,当容器体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PTC加热器停止加热,容器体内温度下降。其中,电压比较器IC3输入端(-)的电压由电阻R9、R10、R11的阻值决定,其中R10是可变电阻,如图3选择各电阻的阻值,便能使电压比较器IC3输入端-的电压在500mv-548mv(所对应的温度控制范围是46-70℃)之间可调,根据需要调整可变电阻R10的阻值,便可使容器体1内的温度恒定在46-70℃范围内的任意值上。
常开按钮开关SA(紫外线杀菌控制按钮10)是用来控制紫外线杀菌灯8工作状态的按钮,通过外围元件把集成电路IC4(CC7555)接成单稳态触发器。当SA处于常开状态时,其2脚输入为高电平,由IC4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电路处于稳定状态,其3脚输出为低电平,三极管VT1、VT2(均选用硅三极管)因无基极正向偏置电压而处于截至状态;当SA短暂闭合时,2脚输入负脉冲,由IC4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将有稳态翻转为暂稳态,其3脚输出一个正脉冲,正脉冲持续的时间将由电阻R6和电容C7的值决定,图3中电阻为330KΩ,电容为470μF时,正脉冲持续时间在30分钟左右,若此时上盖2是盖在容器体1上的,也就是说光敏二极管VD1(光敏件17)被遮蔽,受不到光线的照射,VD1的阻值将会很大,三极管VT1、VT2获得正向偏置电压导通,紫外线杀菌灯8获得工作电压,发出紫外线开始杀菌,发光二极管VD2(紫外线杀菌灯工作状态指示灯12)点亮发光指示出紫外线杀菌灯的工作状态;若此时上盖2没有盖在容器体1上,光敏二极管VD1受到光线的照射其阻值将会在2KΩ以下,三极管VT1、VT2将不能获得足够的基极正向偏置电压导通,紫外线杀菌灯8也不能获得工作电压,发光二极管VD2是熄灭的,设置光敏二极管VD1的作用就在于不论任何时候,使用者打开上盖2时紫外线杀菌灯8均不会工作,可以避免被紫外线照射受到伤害。同时通过热交换,奶瓶内的水温逐步和容器体1内的温度达到一致,并且通过温度控制电路恒定在设定值上,这时数码显示屏上显示的数字便是水温,这样便完成了对奶瓶的恒温消毒工作。
该实用新型中可使用PTC加热器,采用工作电压12V,功率10-20W,居里点在90度附近的带有金属散热片的PTC发热材料,具有安全、高效、节能的优点。
该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紫外线杀菌灯采用工作电压12V,功率1-4W的U型紫外线杀菌灯,灯管外具有石英玻璃防护罩,可以对灯管起到防潮、保护的作用。
图3所示电路可采用现有控制电路,因此对电路并不作特别要求,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装配形式实现的恒温消毒的,均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奶瓶恒温消毒器,是由上盖和容器体与控制电路构成,上盖装在容器体上口部,其特征在于是容器体(1)下部内有隔档(6),隔档(6)一侧上装有紫外线杀菌灯(8),另一侧下面装有加热器(7),加热器(7)和紫外线杀菌灯(8)同装在容器体(1)下部内侧壁的控制电路板(18)上的电路相连接,容器体(1)上内面装有温度探头(5),上部开口(19)处装有光敏件(17),温度探头(5)与光敏件(17)同控制电路板(18)上的控制电路相接,容器体(1)下部依次有控制按钮(10)、工作指示灯(11)、杀菌指示灯(12)和显示屏(13),控制电路板(18)上的控制电路的直流电源端上接有直流电源插头(9),交流电源端上接有交流电源插头(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奶瓶恒温消毒器,其特征在于上盖(2)与容器体(1)内面装有保温隔热层(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奶瓶恒温消毒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隔档(6)上有散热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奶瓶恒温消毒用的奶瓶恒温消毒器,可有效解决奶瓶在恒定的温度下的消毒问题,其结构是由上盖和容器体与控制电路构成,上盖装在容器体口部上,容器体下部内有隔档,隔档一侧上装有紫外线杀菌灯,隔档另一侧下面装有加热器,加热器和紫外线杀菌灯同装在容器体下部内侧壁的控制电路板上的电路相连接,容器体上内面装有温度探头,上部开口处装有光敏件,容器体下部有控制按钮、指示灯及数码显示器的显示屏,控制电路板上的电路电源端上接有电源插头,本实用新型其结构新颖独特,使用方便,集加热与消毒于一体,安全,卫生,携带方便,有利于婴儿喂奶,开发应用市场广阔。
文档编号A61L2/04GK2721096SQ20042001100
公开日2005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10日
发明者陈江 申请人:陈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