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回流循环提取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4284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回流循环提取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涉及药材浸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药材的浸出有一种索式连续浸出生产工艺,采用这种工艺的浸出装置由分开设置的蒸发锅、浸出器、冷凝器、贮液筒组成,蒸发锅、冷凝器、贮液筒以及浸出器间装有相关连接的管阀,这种连续浸出装置的缺陷为1、药材成分受热时间长,对保证制剂的质量不利;2、浸出温度较高,致使胶体物质、淀粉等被较多地浸出,造成过滤分离困难。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技术人员设计了一种温渗法浸出回流装置,该装置由提取罐、两套冷凝器、两只中间受槽、浓缩锅、浓缩液贮罐以及过滤器组成,两套冷凝器分别通过各自的中间受槽连接在提取罐的上部,提取罐通过过滤器与浓缩锅相连接,浓缩锅分别与冷凝器、浓缩液贮罐相连接;该装置使用时,提取温度控制在40-50摄氏度,提取过程产生的少量乙醇蒸汽经冷凝器冷凝后通过中间受槽再返回提取罐内,温渗1小时后,由真空泵经过过滤器过滤,抽入浓缩罐内进行浓缩后,放入浓缩液贮罐,同时回收的乙醇再送入提取罐内继续温渗浸出,每批药材经8-9小时的温渗浸出、浓缩后即可完成醇提过程;该装置优点是,不破坏药液的有效成分;但存在的技术问题是,占地面积大,所需设备较多,操作繁杂,提取、浓缩时间过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热回流循环提取罐,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提取温度较高时药材的有效成分不能完全被提取,提取温度较低时提取时间过长,以及提取设备过多、占地面积过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它主要由浸出器、浓缩器、冷凝器组成;它的浓缩器为一端开口的浓缩锅;它的浸出器由中间空筒以及固定在中间空筒内的浸出桶构成,中间空筒固定在浓缩锅的上部,冷凝器固定在中间空筒的上部。
浸出桶上装有溶媒回收阀。
中间空筒通过法兰盘固定在浓缩锅的上部。
冷凝器通过法兰盘固定在中间空筒的上部。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药材提取生产中的浓缩、浸出以及冷凝设备的一体化设计;提取温度可控制在40-80摄氏度间,可适应不同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提取时间为每批3-4小时,在高温提取时,不破坏药材的有效成分;提取过程中的浸出、浓缩以及冷凝产生的热循环在一个设备内进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了设备利用的效率。


图1为一种优化设计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浓缩锅1;法兰盘2;中间空筒3;溶媒回收冷凝4;浸出桶5;虹吸管6;溶媒回收阀7;法兰盘8;冷凝器9;冷却进出水口10。
结合图1,一种热回流循环提取罐,它主要由中间空筒3以及浸出桶5构成的浸出器、设有夹层的一端开口的浓缩锅1以及冷凝器9组成;它的浸出桶5固定在中间空筒3内,中间空筒3通过法兰盘2固定在浓缩锅1的上部,冷凝器9通过法兰盘8固定在中间空筒3的上部,方便被提取药材的放入。浸出桶5上设有1/2虹吸管6,并装有溶媒回收阀7,为防止溶媒回收过程中的挥发,溶媒回收阀7的外端装有溶媒回收冷凝4。为提高冷凝效果,冷凝器9上设有冷却进出水口10。
按本实施例制作的产品使用时,溶媒放入到浓缩锅1内,药材放入到浸出桶1内,利用浓缩锅1的夹层对放入的溶媒进行加温,产生的溶媒蒸汽经冷凝器9的冷凝直接进入到浸出桶5内,对药材的有效成分浸出提取,当浸出桶5内的浸出液提高到桶内的1/2高度时,浸出液通过1/2虹吸管直接流入到浓缩锅1内,经不断地热循环,浸出液不断地被浓缩,当浸出桶内的浸出液呈透明状态时,加入药材的有效成分完全被提取,浓缩锅1内的药材有效成分呈膏体状;此时,打开溶媒回收阀7,将溶媒作回收利用;排掉药渣,取出药材膏体,完成按本实施例制作产品的操作过程。
权利要求1.热回流循环提取罐,它主要由浸出器、浓缩器、冷凝器组成;其特征在于它的浓缩器为一端开口的浓缩锅(1);它的浸出器由中间空筒(3)以及固定在中间空筒(3)内的浸出桶(5)构成,中间空筒(3)固定在浓缩锅(1)的上部,冷凝器(8)固定在中间空筒(3)的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流循环提取罐,其特征在于浸出桶(5)上装有溶媒回收阀(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流循环提取罐,其特征在于中间空筒(3)通过法兰盘(2)固定在浓缩锅(1)的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流循环提取罐,其特征在于冷凝器(9)通过法兰盘(8)固定在中间空筒(3)的上部。
专利摘要热回流循环提取罐涉及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装置,它主要由中间空筒以及浸出桶构成的浸出器、一端开口的浓缩锅以及冷凝器组成;它的浸出桶固定在中间空筒内,中间空筒固定在浓缩锅的上部,冷凝器固定在中间空筒的上部;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药材提取生产中的浓缩、浸出以及冷凝设备的一体化设计;提取温度可控制在40-80摄氏度间,可适应不同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提取时间为每批3-4小时,在高温提取时,不破坏药材的有效成分;提取过程中的浸出、浓缩以及冷凝产生的热循环在一个设备内进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了设备利用的效率。
文档编号A61J3/00GK2683226SQ20042002423
公开日2005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12日
发明者朱萧俊 申请人:朱萧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