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祛皱美容按摩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5971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祛皱美容按摩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美容器材,特别是一种多功能祛皱美容按摩棒。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美容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在各种不同类型的美容方法中,包括化学、生物、自然、物理等等,但现时的美容市场上,还未发现利用中、高频振动进行人体美容的美容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祛皱效果好的一种多功能祛皱美容按摩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功能祛皱美容按摩棒,包括棒体,其中棒体由振动段和电源段两段构成,两段之间活动连接;在振动段的前部设有锥形球头状按摩头,振动段内固定有直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的前部转轴朝向按摩头的一边,在直流电机的转轴上固定有偏心轮;在直流电机后部设有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正电极片处于中部,负电极片位于侧面;在与负电极片相对应的振动段外表设有电源开关;电源段设有至少可容纳1节干电池的空位,在空位底部设有弹性电极片,该弹性电极片连接至电源开关下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是直流电动机的转速以1000转/分~20000转/分为佳。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这样实现按摩头与振动段之间以扣接连接为佳,这样可根据需要更换按摩头。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只须利用直流电机的转动带动偏心轮转动后产生振动,结构简单;电机转动产生的1000转/分~20000转/分振动波谱,通过金属或塑料按摩头作用到人体皮肤深层的弹力纤维层,经过振动波谱的振动直接按摩皮肤,有效促进人体皮肤皱纹部位皮层的新陈代谢,迅速修复弹力纤维复合因子,激活皮肤细胞的生长,达到祛皱美容的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振动段1、按摩头11、直流电动机12、偏心轮121、正电极片122、负电极片123、电源开关13、电源段2、空位21、弹性电极片2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但不代表其为本实用新型的惟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祛皱美容按摩棒,包括棒体,其特征是棒体由振动段1和电源段2两段构成,两段之间活动连接;在振动段1的前部设有锥形球头状按摩头11,按摩头11与振动段1之间扣接连接;振动段1内固定有直流电动机12,直流电动机12的前部转轴朝向按摩头11的一边,直流电动机12的额定电压为1.5伏,转速为2000转/分;在直流电机12的转轴上固定有偏心轮121;在直流电机12后部设有正电极片122和负电极片123,正电极片122处于中部,负电极片123位于侧面;在与负电极片123相对应的振动段1外表设有电源开关13;电源段2设有可容纳1节干电池的空位21,在空位21底部设有弹性电极片22,该弹性电极片22连接至电源开关13下侧。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只需装上1节干电池,打开电源开关13,直流电机12即可转动,从而产生振动;然后将按摩头11放在面部需要祛皱处进行振动按摩,使用完毕后关闭电源开关13。通常情况下,在连续使用一周后,就能产生神奇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祛皱美容按摩棒,包括棒体,其特征是棒体由振动段(1)和电源段(2)两段构成,两段之间活动连接;在振动段(1)的前部设有锥形球头状按摩头(11),振动段(1)内固定有直流电动机(12),直流电动机(12)的前部转轴朝向按摩头(11)的一边,在直流电机(12)的转轴上固定有偏心轮(121);在直流电机(12)后部设有正电极片(122)和负电极片(123),正电极片(122)处于中部,负电极片(123)位于侧面;在与负电极片(123)相对应的振动段(1)外表设有电源开关(13);电源段(2)设有至少可容纳1节干电池的空位(21),在空位(21)底部设有弹性电极片(22),该弹性电极片(22)连接至电源开关(13)下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容按摩棒,其特征是直流电动机(12)的转速为1000转/分~20000转/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美容按摩棒,其特征是按摩头(11)与振动段(1)之间扣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祛皱美容按摩棒,包括棒体,其中棒体由振动段和电源段两段构成,两段之间活动连接;在振动段的前部设有锥形球头状按摩头,振动段内固定有直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的前部转轴朝向按摩头的一边,在直流电机的转轴上固定有偏心轮;在直流电机后部设有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正电极片处于中部,负电极片位于侧面;在与负电极片相对应的振动段外表设有电源开关;电源段设有至少可容纳1节干电池的空位,在空位底部设有弹性电极片,该弹性电极片连接至电源开关下侧。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祛皱美容效果好的特点,用于美容按摩。
文档编号A61H23/02GK2701435SQ20042004395
公开日2005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5日
发明者高炘城, 孔祥郁 申请人:高炘城, 孔祥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