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动脉介入留置灌注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6310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选择性动脉介入留置灌注导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导管和注药接头对患者进行局部给药治疗的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疗过程中使用的介入导管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带有防返流装置,另一类是不带有防返流装置。而在应用放射介入方法植入时,只能使用不带防返流装置的介入导管,但需要用肝素生理盐水对介入导管进行定期冲洗,以防止血液返流凝固堵塞导管,如导管一旦发生堵塞,就只能废弃或重新更换植入。对于上述两类介入导管,由于其给药盒体积大,在进行手术植入时操作过于复杂,对患者的创伤也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选择性动脉介入留置灌注导管。它可以在创伤较小的情况下用放射介入的方法将介入导管植入患者体内而不会发生血液返流现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有一个圆柱形注药接头和导管;注药接头的一端为漏斗形的注药端,使穿刺针易于对准穿刺膜,另一端为接口端并带有连接管,在注药端的内部还设有穿刺膜以加强注药接头的密封性,穿刺膜的层数可以是一层、双层或三层;导管的一端为连接口,并通过连接阀与注药接头上的连接管连接,导管的另一端即导管末端呈半球状外凸,并有一个切口,形成一个有瓣膜的防返流口;所述切口的形状呈半圆形切口。在对患者进行放射介入操作时超滑导丝可以通过导管的瓣膜口进行导丝、导管交换,将导管引入靶血管,然后撤出导丝,瓣膜口恢复关闭,此时由于导管末端呈半球形外凸,瓣膜不会向内打开,血液不能流入管内,而当管内压力大于管外时,瓣膜可以向外打开,液体可从导管流出进入靶血管,从而达到防返流的目的。况且由于注药接头采用圆柱形形式,仅需小切口即可植入,可以使到操作简单,创伤更小。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选择性动脉介入留置灌注导管结构简单,制作工艺简单,有于采用圆柱形的注药接头,仅需小切口即可植入,从而使到操作简单,创伤更小。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选择性动脉介入留置灌注导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选择性动脉介入留置灌注导管的导管末端切口为半圆形切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设有一个圆柱形注药接头1和导管4;注药接头的一端为漏斗形的注药端,使穿刺针易于对准穿刺膜5,另一端为接口端并带有连接管2,在注药端的内部还设有穿刺膜5以加强注药接头的密封性,穿刺膜的层数可以是一层、双层或三层;导管的一端为连接口,并通过连接阀3与注药接头上的连接管2连接,导管4的另一端即导管末端呈半球状外凸,并有一个切口,形成一个有瓣膜的防返流口;所述切口的形状呈半圆形切口。在对患者进行放射介入操作时超滑导丝可以通过导管的瓣膜口进行导丝、导管交换,将导管引入靶血管,然后撤出导丝,瓣膜口恢复关闭,此时由于导管末端呈半球形外凸,瓣膜不会向内打开,血液不能流入管内,而当管内压力大于管外时,瓣膜可以向外打开,液体可从导管流出进入靶血管,从而达到防返流的目的。况且由于注药接头1采用圆柱形形式,仅需小切口即可植入,可以使到操作简单,创伤更小。
权利要求1.一种选择性动脉介入留置灌注导管,它是由圆柱形注药头[1]和导管[4]组成,其特征在于注药接头[1]的一端为漏斗形的注药端,另一端为接口端并带有连接管[2],在注药端的内部还设有穿刺膜[5];导管[4]的一端为连接口,另一端即导管末端呈半球状外凸,并有一个切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择性动脉介入留置灌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在注药端的内部还设有穿刺膜[5]的层数可以是一层、双层或三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择性动脉介入留置灌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导管[4]末端的切口的形状为半圆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选择性动脉介入留置灌注导管。它是由圆柱形注药接头1和导管4组成;其中注药接头1的一端为漏斗形的注药端,另一端为接口端并带有连接管2,在注药端的内部还设有穿刺膜5,导管4的一端为连接口,另一端即导管末端呈半球状外凸,并有一个切口,形成一个有瓣膜的防返流口。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选择性动脉介入留置灌注导管结构简单,制作工艺简单,有利于采用圆柱形的注药接头,仅需小切口即可植入,从而使到操作简单,创伤更小。
文档编号A61M5/00GK2698361SQ200420051529
公开日2005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9日
发明者邓菲英 申请人:邓菲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