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脊柱治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6314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数控脊柱治疗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脊柱治疗仪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脊柱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有多种,被广泛应用的是在牵引状态下,施之推拿手法。因此牵引器械不断发展和创新。现有脊柱治疗器械具有直线牵引(平牵)、旋转牵引及下倾等动作,但患者在治疗时俯卧的台面为平板型,患者在横向紧固时接触面积小,存在紧固不牢的现象,影响旋牵的效果。脊柱是纵向的,所以对患者脊柱的纵向紧固很重要,目前对患者脊柱的纵向紧固靠人工完成,紧固力靠操作者的经验掌握,达不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脊柱治疗机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舒适、便于操作、治疗效果更好的数控脊柱治疗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是数控脊柱治疗机包括台面、主支撑架、平牵机构、下倾机构、旋牵机构、自紧机构及电气控制部分,平牵机构和旋牵机构上部均安装有台面,台面呈凹圆弧型;平牵机构安装在主支撑架上,主支撑架底部安装有移动滚轮;旋牵机构与主支撑架铰接,其铰轴端部装有传感器;下倾机构安装在主支撑架与旋牵机构之间;自紧机构安装在平牵机构和旋牵机构上;平牵机构、下倾机构、旋牵机构及自紧机构上均装有传感器,各机构及其传感器与电气控制部分电连接。
平牵机构由电动推杆、平牵框架及导轨组成,平牵框架通过导轮安装在导轨上,导轨安装在主支撑架上,电动推杆固定端固定在在主支撑架上,移动端与平牵框架及传感器相连。电动推杆带动平牵框架在导轨上移动,完成牵引及复位,其拉力有医生设定,由传感器测出。
下倾机构为固定端固定在主支撑架上,移动端固定在旋牵支撑架上的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带动旋牵支撑架转动,并由其铰轴上的角度传感器测出下倾角度。
旋牵机构由旋牵框架、旋牵支撑架及电动推杆组成,旋牵框架和旋牵支撑架铰接,旋牵框架下设有旋转轴,旋转轴端部设有角度传感器,电动推杆固定端固定在旋牵支撑架上,移动端固定在旋牵框架上。电动推杆带动旋牵框架围绕其纵轴转动,其转动角度由旋转轴端的角度传感器测出。
自紧机构由设在台面纵向的电动推杆及紧固带组成,电动推杆的移动端与传感器及紧固带纵向连接。紧固力由传感器测出。
本实用新型采用平牵、旋牵综合牵引治疗,台面呈凹圆弧型,增加了患者躺卧时的舒适度,具有自紧机构,牵引力和紧固力可自动控制,操作方便,治疗效果好。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数控脊柱治疗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图4是图1的左视图。
图5是图1中F处放大图。
图6是图5中E--E处剖视图。
图7是图1中B处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气控制柜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其中1、台面,2、过桥轮,3、移动滚轮,4、围板,5、传感器,6、电动推杆,7、旋牵支撑架,8、电动推杆,9、电动推杆,10、电动推杆,11、前自紧电动推杆固定端支架,12、电动推杆,13、传感器,14A、紧固带,14B、紧固带,15、主支撑架,16、过桥轮,17、旋牵耳片,18、导轮支架,19、闭式导轨,20销轴,21、导轮,22、旋牵框架,23、平牵框架,24、上位机,25、温热式低周波治疗器,26、电器控制箱,27、轴套,28、轴套,29、传感器,30、传感器,31、弹簧,32、传感器,33、通讯电缆,34A、耳片,34B、耳片,35、销轴,36、下位机,37、A/D转换器,38、光藕隔离,39、传感器,40、传感器,41、电动推杆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图1、图2、图3和图4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台面1、主支撑架15、平牵机构、下倾机构、旋牵机构、自紧机构及电气控制部分(参见图8和图9)。平牵机构和旋牵机构上部均安装有凹圆弧型台面1。平牵机构安装在主支撑架15上,主支撑架15底部安装有移动滚轮3,外部设有围板4。平牵机构由电动推杆10、平牵框架23及闭式导轨19组成,电动推杆10的固定端固定在主支撑架15上,移动端与平牵框架23相连并通过弹簧31与传感器32相连,平牵时的拉力由此传感器检测出并显示。两条平行的闭式导轨19安装在主支撑架15上,平牵框架23通过四个导轮21架在闭式导轨19的移动槽内,导轮21由销轴20装在与平牵框架23连接的导轮支架18上(参见图5和图6)。平牵框架23的导轮在闭式导轨19内移动时,导轮两侧有突出的台阶防止平牵框架23左右移动,在平牵框架23前后移动时,当到达极限设定时,闭式导轨的移动槽也到达设计长度而形成对滚轮的限位,使之不得超过极限设定而形成有效的保护。旋牵机构与主支撑架15通过耳片34A及耳片34B铰接,其铰轴上装有传感器30(参见图2)。旋牵机构由旋牵框架22、旋牵支撑架7及电动推杆8组成,旋牵框架22和旋牵支撑架7通过纵轴线上的轴套27和28及销轴35连接在一起(参见图7),其中在轴套27端面上安装有检测旋牵框架22左右旋转角度的传感器29,旋牵框架22的左右旋转的动力来自电动推杆8,它一端固定在旋牵支撑架7上,另一端(移动端)固定在旋牵耳片17上。在下倾机构即安装在主支撑架15与旋牵支撑架7之间的电动推杆9的作用下旋牵支撑架7可向下转动,转动角度由传感器30检测出并显示。自紧机构分别安装在平牵机构上的前紧部分和旋牵机构上的后紧部分。前紧部分包括传感器13、电动推杆12及过桥轮16,电动推杆12的固定端固定在支架11上,移动端与传感器13、过桥轮16及紧固带14A相连,完成对患者上肢的纵向固定。后紧部分包括传感器5、电动推杆6及过桥轮2,电动推杆6一端固定在旋牵支撑架7上,另一端与传感器5及紧固带14B相连,完成对患者下肢的纵向固定。电动推杆在市场上有售。
图8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电气控制柜示意图,图9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电气控制原理图。上位机24主要负责显示界面,牵拉次数、时间、拉力及牵引方式均由医生在上位机设定,确定后通过通讯电缆33传给下位机36,下位机36根据上位机24传来的数据实现控制。通过控制各电动推杆41的伸缩来控制平牵机构和旋牵机构的动作。下位机36通过A/D转换器37对传感器39进行检测,控制拉力。传感器传来的开关信号通过光藕隔离38送给下位机,用来进行机体水平位置检测。该控制过程可以使各种数据设置组合到一起,来完成较为复杂的治疗动作,突出之处就是可以使旋牵框架左右完成不对称牵引动作。
在牵引过程中可同时通过温热式低周波治疗器25进行低周波辅助热疗,该治疗器放置在电气控制柜下,温热导子置于患者治疗部位。低周波的热效应在脊柱被牵开时会表现出特殊的疗效。
另外,有一手动急停开关未在图内显示,由患者手持,它的作用就是患者感到不舒适时按下此开关,切断总电源,所有治疗动作停止,使患者不受损伤。
本实用新型床面呈凹圆弧型,患者在上面呈卧姿,患者与床面加大了接触面积,更利于患者紧固,同时提高了舒适度。患者无论在平行牵引及下倾旋转牵引时纵向的紧固尤为重要,纵向自紧机构可根据临床医生的经验输入紧固力的具体数字,自动完成紧固,避免了盲目性。
权利要求1.一种数控脊柱治疗机,包括台面、主支撑架、平牵机构、下倾机构、旋牵机构、自紧机构及电器控制部分,其特征在于平牵机构和旋牵机构上部均安装有台面,台面呈凹圆弧型;平牵机构安装在主支撑架上,主支撑架底部安装有移动滚轮;旋牵机构与主支撑架铰接,其铰轴端部装有传感器;下倾机构安装在主支撑架与旋牵机构之间;自紧机构安装在平牵机构和旋牵机构上;平牵机构、下倾机构、旋牵机构及自紧机构上均装有传感器,各机构及其传感器与电气控制部分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脊柱治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牵机构由电动推杆、平牵框架及导轨组成,平牵框架通过导轮安装在导轨上,导轨安装在主支撑架上,电动推杆固定端固定在在主支撑架上,移动端与平牵框架及传感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脊柱治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倾机构为固定端固定在主支撑架上,移动端固定在旋牵支撑架上的电动推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脊柱治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牵机构由旋牵框架、旋牵支撑架及电动推杆组成,旋牵框架和旋牵支撑架铰接,旋牵框架下设有旋转轴,旋转轴端部设有角度传感器,电动推杆固定端固定在旋牵支撑架上,移动端固定在旋牵框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脊柱治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紧机构由设在台面纵向的电动推杆及紧固带组成,电动推杆的移动端与传感器及紧固带纵向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数控脊柱治疗机。包括台面、主支撑架、平牵机构、下倾机构、旋牵机构、自紧机构及电气控制部分,平牵机构和旋牵机构上部均安装有台面,台面呈凹圆弧型;平牵机构安装在主支撑架上,主支撑架底部安装有移动滚轮;旋牵机构与主支撑架铰接,其铰轴端部装有传感器;下倾机构安装在主支撑架与旋牵机构之间;自紧机构安装在平牵机构和旋牵机构上;平牵机构、下倾机构、旋牵机构及自紧机构上均装有传感器,各机构及其传感器与电气控制部分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综合牵引治疗,台面呈凹圆弧型,增加了患者躺卧时的舒适度,具有自紧机构,牵引力和紧固力可自动控制,操作方便,治疗效果好。
文档编号A61F5/04GK2710587SQ20042005167
公开日2005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24日
发明者蔡春伟, 桂维玲, 姚建 申请人:姚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