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骨科单侧全维外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7131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骨科单侧全维外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接骨的器具,特别是一种新型骨科单侧全维外固定架。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骨科中用于骨折治疗的单侧外固定架一般都较笨重,结构复杂,对施术人员的技术要求高,打入骨折位两端、固定于骨骼上的螺纹钉针(以下按业内习惯俗称为螺针)必须在一条直线上且相互平行,穿针位必须准确。螺针固定骨骼后,一旦发现骨折位侧方移位、成角或旋转,对位和力线不够理想时,极难再度调整,甚至不得不再次施行穿针,给患者增添不必要的痛苦,也延长了操作的时间。
(三)实用新型内容这里可为公众提供一种结构稳固可靠、简单、轻巧、容易操作,对患者治疗效果好的新型骨科单侧全维外固定架(以下简称外固定架)这种新型外固定架也是由支持杆、定针球和螺针组合而成,所不同的是其支持杆是由两根直槽撑管各自以其端头的正、反向螺纹端呈同轴心线状分别配装在一个调节杆的两端构成,在两直槽撑管体上、对称于过轴心线的垂直轴截面开设的直通槽中,各装置着2~3个定针球,每个定针球上的中心螺孔,均与固定于骨骼上的螺针的上截部位的螺杆相配装,在直槽撑管的直通槽中,相邻的两定针球间,配装着球间夹球座。
本新型外固定架使用时,对打入骨骼的螺针无须严格要求,两枚或三枚螺针不必平行、也不必要求和骨折位的两边的螺针都在一条直线上,而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即在骨骼上的横向和纵向有较大的自由度,可以多方向穿针,并在使骨折对位达到解剖复位或最佳功能复位时,再锁定螺针;当施行外固定后,如发现骨折处有程度不大的移位,不论是侧方移位、成角、旋转、过张或过压状况,均还可在手术中直视或在X光透视下调节定针球和螺针施行纠正,而无须另行穿针手术。在骨折两端如为三枚螺针,入针点还可呈“品”字状,螺针在支持杆中锁定后,结构极为稳固。这就大大降低了将螺针固定到骨骼上时的技术难度,旋扭调节杆,即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压缩或撑开骨折端的功能,完成调整、固定后,本实用新型便可稳固地夹紧骨折端,更利于患部愈合。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定针球的球体和扳手柄为连体结构状示意图;图3是定针球的球体套装扳手柄状结构示意图;图4是球间夹球座单镙钉锁定时的一种结构形式示意图;图5是球间夹球座双螺钉锁定时的一种结构形式示意图;图6是直槽撑管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两根直槽撑管(1)可用外径为24~26mm、壁厚2.5~3mm、壁厚在根据材料力学性能,可以变通、长度约为150mm的金属管制作。直槽撑管(1)上的直通槽,可从管的一端头留5~10mm、另一端头留20~30mm之间处的相对两侧管壁部位、顺轴向平行切除管壁便自然形成,并在管的所留20~30mm一端头内孔壁上,顺轴心线、一根管切制正向螺纹,另一根管切制反向螺纹;调节杆(2)两端的正、反向螺杆部长度有25~30mm就够了,中间圆柱状接头体部位,可制成六方体状或在中间等分周圈钻制4~6个径向调拨孔;在所谓的定针球上,包括着球体和扳手柄两部份,其可以有两种结构形式;或者是整体结构,即由球体(3)和在球体(3)上设置着轴心线过球心的扳手柄(4)连体构成,在球体(3)和扳手柄(4)的轴心线上,开设着与螺针(5)上截部位螺杆相配装的中心螺孔;或者是分体式结构,即在球体(6)上开设着轴心线过球心的通孔,轴心线上开设着与螺针(5)上截部位螺杆相配装的中心螺孔的扳手柄(7)的轴侧外壁与球体(6)的通孔相套装,球体(6)的通孔下端面坐装在扳手柄(7)底端凸台的内端面上,扳手柄(7)底端凸台的外端面最好是制作呈曲率半径与球体(6)的球半径相同的球面状。致于所谓的球间夹球座(8)均可用直径与直槽撑管(1)内径相同的金属圆柱体状棒料制作,在球间夹球座(8)的座体两端分别制成曲率中心在座体轴心线上、曲率半径与定针球的球体半径相同的球面凹状,座体两端球面凹的曲率中心距等于相邻螺针(5)间的定针距,座体顺轴向过轴心线对切成上、下两半,在座体上半块对切面中心部位上、垂直于对切面开设着穿螺栓的通孔,在座体上半块对切面中心部位上、垂直于对切面开设着与螺栓配装的螺孔;直槽撑管中的直通槽穿过一枚螺钉、再穿过下半球向夹球座的穿螺通孔、再穿孔上半球向夹球座的螺丝孔,拧紧此螺钉,即可收夹针球,固定于所要求的位置上。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骨科单侧全维外固定架,它由支持杆、定针球和螺针(4)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持杆是由两根直槽撑管(1)各自以端头的正、反螺纹端呈同轴心线状分别配装在调节杆(2)的两端构成,在两直槽撑管(1)体上、对称于过轴心线的垂直轴截面开设的直通槽中,各装置着2~3个定针球,定针球上的中心螺孔与固植于骨骼上的螺针(5)上截部位的螺杆相配装,在直槽撑管(1)的直通槽中,相邻的两定针球间配装着球间夹球座(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骨科单侧全维外固定架,其特征是所述的定针球,或者是由球体(3)和在球体(3)上设置着轴心线过球心的扳手柄(4)连体构成,在球体(3)和扳手柄(4)的轴心线上,开设着与螺针(5)上截部位螺杆相配装的中心螺孔;或者是在球体(6)上开设着轴心线过球心的通孔,轴心线上开设着与螺针(5)上截部位螺杆相配装的中心螺孔的扳手柄(7)的轴侧外壁与球体(6)的通孔相套装,球体(6)的通孔下端面坐装在扳手柄(7)底端凸台的内端面上,扳手柄(7)底端凸台的外端面呈曲率半径与球体(6)的球半径相同的球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骨科单侧全维外固定架,其特征是所述的球间夹球座(8)的座体为直径与直槽撑管(1)内径相同的圆柱体状棒料,座体两端分别为曲率中心在座体轴心线上、曲率半径与定球针的球体半径相同的球面凹状,座体两端球面凹的曲率中心距为相邻螺针(5)间的定针距,座体顺轴向过轴心线对切成上、下两半,在座体下半块的对切面中心部位上、垂直于对切面开设着穿螺栓的通孔,在座体上半块的对切面中心部位上、垂直于对切面开设着与螺栓配装的螺孔。
专利摘要本新型骨科单侧全维外固定架,它包括支持杆、定针球和螺针,其支持杆是由两直槽撑管各以其端头的正、反向螺纹端同轴心线配装在一调节杆的两端构成,直槽撑管体上的直通槽中,各装置着2~3个定针球,各定针球的中心螺孔,分别与固植于骨骼上的螺针上截部位的螺杆相配装,在直槽撑管的直通槽中,相邻的两定针球间配装着球间夹球座。使用时,对打入骨骼的螺针再无须严格要求平行和骨折位两边的定针位在一条直线上,而可在一定范围内有较大的自由度,可多方向进针,在使骨折对位达到解剖复位或最佳功能复位时,再锁定螺针。即使外固定后,还可调节定针球,以对骨折处侧方移位、成角、旋转、过张或过压状况,施行更理想的移位纠正。
文档编号A61B17/58GK2737316SQ20042006089
公开日2005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20日
发明者邱树英 申请人:邱树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