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环直磁治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7125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环直磁治疗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双环直磁治疗机。
背景技术
磁场可以对人或动物基本的新陈代谢过程产生影响,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和组织修复功能,促进骨骼生长,提高骨质密度;此外,它还具有镇痛、镇静解痉、消炎、消肿、降压、降血脂等多种功能。目前,利用磁场对人体的作用,达到治疗和保健效果的器具很多,如磁疗背心、磁疗床垫等,都能通过局部施磁达到治疗和保健作用,但由于属于局部施磁,故效果不是太理想。有一种由机架、床面板、运动磁环、驱动装置、连接杆及可分离的控制系统组成的运动磁场治疗仪,虽然克服了现行器械体表、间接、局部施磁的缺陷,但是结构复杂、磁力线方向与床面板垂直,治疗和保健效果仍然不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治疗和保健效果好的双环直磁治疗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环直磁治疗机,由床体、床面、螺线管和信号发生控制器构成,螺线管为两个直径70-80cm的环体,对称的装在床体内的两端,螺线管的引出线通过连接线与信号发生控制器相连;所述床体上左右两侧装有两根纵向并列放置的导轨,导轨上安置有可以往复滑动的、与螺线管下端固定连接的滑块。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螺线管的直径与人体肩宽相适应,使得治疗区域内磁场分布更均匀;治疗区域可以通过手动控制或者电机带动螺线管移动来调整,使用时更加方便;通过信号发生控制器控制,可在治疗区域内产生恒定或脉冲磁场,也可形成强度按曲线变化的磁场,而磁场方向与人体的脊柱方向平行,并可以改变磁力线方向,大大提高了治疗和保健的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所示,一种双环直磁治疗机,由床体1、床面2、螺线管3和信号发生控制器4构成,所述螺线管3为两个直径70-80cm的环体,对称的装在床体1内的两端,螺线管3的引出线12通过连接线13与信号发生控制器4相连;所述床体1上左右两侧装有两根纵向并列放置的导轨5,导轨5上安置有可以往复滑动的、与螺线管3下端固定连接的滑块6;导轨5的两端均装有限位块10和感应器11,感应器11可以是模拟或数字的,使螺线管3能够精确定位;所述床体1的一端装有两个并列放置的电机7,另一端对应的位置装有随动轴8,电机7的引出线14与连接线13相连,所述随动轴8与电机7的输出轴上装有齿带9,而齿带9的下端与螺线管3下端相连;导轨5、滑块6和齿带9采用如ABS等非金属不导磁材料制作,以避免对治疗区域的磁力线产生影响。
本实用新型通过信号发生控制器4来控制螺线管3的电流大小及方向,从而可以很方便的调节螺线管3产生的磁场,可在治疗区域内产生恒定或脉冲磁场,也可形成强度按曲线变化的磁场,而治疗区域可以手动控制或通过信号发生控制器4驱动电机7来调节,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螺线管的直径与人体肩宽相适应,使得治疗区域内磁场分布更均匀,所产生的磁场方向与人体的脊柱方向平行,大大提高了治疗和保健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双环直磁治疗机,由床体(1)、床面(2)、螺线管(3)和信号发生控制器(4)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线管(3)为两个直径70-80cm的环体,对称的装在床体(1)内的两端,螺线管(3)的引出线(12)通过连接线(13)与信号发生控制器(4)相连;所述床体(1)上左右两侧装有两根纵向并列放置的导轨(5),导轨(5)上安置有可以往复滑动的、与螺线管(3)下端固定连接的滑块(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环直磁治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一端装有两个并列放置的电机(7),另一端对应的位置装有随动轴(8),随动轴(8)与电机(7)的输出轴上装有齿带(9),而齿带(9)的下端与螺线管(3)下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环直磁治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5)、滑块(6)和齿带(9)采用非金属不导磁材料制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环直磁治疗机,由床体、床面、螺线管和信号发生控制器构成,螺线管为两个直径70-80cm的环体,对称的装在床体内的两端,螺线管的引出线通过连接线与信号发生控制器相连;所述床体上左右两侧装有两根纵向并列放置的导轨,导轨上安置有可以往复滑动的、与螺线管下端一侧固定连接的滑块。本实用新型通过信号发生控制器来控制螺线管的电流大小及方向,从而可以很方便的调节螺线管产生的磁场,而治疗区域可以手动控制或通过信号发生控制器驱动电机来调节,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螺线管的直径与人体肩宽相适应,使得治疗区域内磁场分布更均匀,所产生的磁场方向与人体的脊柱方向平行,大大提高了治疗和保健的效果。
文档编号A61N2/00GK2719336SQ200420060669
公开日2005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6日
发明者张龙 申请人:张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