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留置式头皮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7291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T型留置式头皮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T型留置式头皮针。
背景技术
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经常因看不见头皮针内的回血导致刺破血管,或者针管因操作时间过长而被阻塞,造成该治疗方法不能顺利进行。另外,目前用的头皮针不能留置到第二天(当停止输液时血液会凝固在针管内),如第二天需再输液时,必须重新打针,给一些血管难寻的患者,尤其是小儿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针对这个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了一些解决方案如申请号为96248284,名称为《置留式输液器针头》,它主要有针套、针芯管、连接管、连接管盖组成。使用这种针头对于需长期输液的病人,只需一次血管穿刺,便可多次输液,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也方便了临床工作者;但也未更好地解决针管因操作时间过长而被阻塞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解决针管因留置时间过长而不被阻塞、又能快速反应回血状态的T型留置式头皮针。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针头、针柄、软管,所述针头的针尾通过三通管的连接头和三通管连接,三通管相对于连接头的另一端设有塞口,三通管垂直方面的管道和软管连接,软管设有连接头,输液时,所述塞口和塞头连接,所述连接头和输液管连接,留置时,所述塞口和针蕊的塞头连接,所述连接头和管塞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针头的针尾通过三通管的连接头和三通管连接,三通管垂直方面的管道和软管连接,针芯可插入针管内、软管管身上设有负压腔等特殊结构,因而可以很好地解决针管因留置时间过长而不被阻塞,快速反应回血状态等问题。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输液状态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留置状态示意图。
图1图2图3中针头、针柄、软管为现有输液器的一般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中它包括针头1、针柄2、软管6,所述针头1的针尾通过三通管4的连接头3和三通管4连接,三通管4相对于连接头3的另一端设有塞口,三通管4垂直方面的管道和软管6连接,软管6设有连接头8,输液时,所述塞口和塞头5连接,所述连接头8和输液管连接,留置时,所述塞口和针蕊10的塞头连接,所述连接头8和管塞9连接。
所述软管6管身上设有负压腔7。
套管12内设有针蕊套管11,管塞套管13。
操作的基本过程同目前输液器差不多,不同之处在于在针尖1进入皮肤前应先用左手挤压球形负压腔7,进入皮肤后应立即松手,负压腔7因弹性复原而产生负压,当针尖一旦进入血管,可迅速看到软管6内回血。如治疗需要留针到第二天,可在当天输液完毕,拨出塞头5,同时插入针芯10到针管内,以免血液阻塞针管,在软管里连接头8塞入管塞9,再重新固好头皮针及其软管。第二天,拨出针芯10,在三通管4的塞口塞入塞头5,把连接头8上的管塞拨出,连接输液管二次输液。
塞头5、针芯10、管塞9在不使用时,可套入套管12内。
权利要求1,一种T型留置式头皮针,它包括针头(1)、针柄(2)、软管(6),其特征是所述针头(1)的针尾通过三通管(4)的连接头(3)和三通管(4)连接,三通管(4)相对于连接头(3)的另一端设有塞口,三通管(4)垂直方面的管道和软管(6)连接,软管(6)设有连接头(8),所述塞口和塞头(5)连接时,所述连接头(8)和输液管连接,所述塞口和针蕊(10)的塞头连接时,所述连接头(8)和管塞(9)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T型留置式头皮针,其特征是所述软管(6)管身上设有负压腔(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T型留置式头皮针,其特征是套管(12)内设有针蕊套管(11),管塞套管(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它包括针头1、针柄2、软管6,所述针头1的针尾连接头3和三通管4连接,三通管4相对于连接头3的另一端设有塞口,三通管4垂直方面的管道和软管6连接,软管6设有连接头8,所述塞口和塞头5连接时,所述连接头8和输液管连接,所述塞口和针蕊10的塞头连接时,所述连接头8和管塞9连接。所述软管6管身上设有负压腔7。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因而可以很好地解决针管因留置时间过长而不被阻塞,快速反应回血状态等问题。
文档编号A61M5/158GK2715770SQ20042006482
公开日2005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6日
发明者刘中平 申请人:刘中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