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切除组织取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8932阅读:23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创手术切除组织取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创外科手术器械,特别是腔镜手术下切除组织取出器。
背景技术
内窥镜外科手术是通过小切口完成的微创手术,这类手术切口小、术后患者疼痛轻、恢复快,因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在实施此类手术时,如何安全地将手术切除的大块生物组织通过小切口取出,是腔镜外科进一步发展时遇到的难题;特别是在切除如胆囊、囊肿、发炎的阑尾等充液组织或恶性肿瘤组织时,残留在体内的碎块组织或溢出液体,容易导致感染,引起并发症或导致癌细胞的种植扩散,危及其他健康组织,甚至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了解决通过小切口而安全地取出切除的大块生物组织的这一制约内窥镜外科手术发展的技术难题,国内外研制了各种用于取出切除的生物组织的手术器械。现有技术的取出切除组织的手术器械有两大类,一类是生物标本破碎器,一类是标本回收袋。现有技术的生物标本破碎器是通过在腹腔内对生物标本的旋转切割,将大块生物标本切割成小块后通过小切口取出体外,对不含液体组织的良性肿块较为实用。为避免旋转切割时细小组织或充液组织的液体在体内的残留而导致感染或导致癌细胞的种植扩散,生物标本破碎器临床上通常与标本回收袋配合使用,即先将生物标本纳入标本回收袋,然后用生物标本破碎器破碎并取出体外。
现有技术的标本回收袋有两类,一类是带张开弹簧的标本回收袋,另一类是不带张开弹簧袋口不能自动打开的简易回收袋。带张开弹簧的标本回收袋,如美国专利No.5,465,731、No.5,480,404、No.5,647,372、No.5,971,995,这类回收袋是一端开放,另一端封闭的柔性袋状结构,通过外科张开器在体内将回收袋的开放端打开,并将切除的生物组织纳入袋内,然后撤除张开器的张开弹簧,将回收袋与张开器分离,拉紧回收袋开放端的封口套索,将回收袋开放端封闭,然后将生物组织取出体外或拉到切口附近用外科器械破碎后取出体外,结构复杂,操作烦琐,使用成本高,因经济原因,很多患者难以承受。不带张开弹簧标本回收袋,如中国专利ZL0215153.3、ZL01245792.2、ZL01232360.8,袋口不能自动打开,需在体内用手术钳打开,费时费力,与医生自己选用食品保鲜袋相比,无明显优势,临床难以推广。为克服上述产品的缺点,本实用新型人曾设计生产了一系列回收袋,在临床上有良好的应用。但这些现有技术的标本袋在回收标本时需要增加一个穿刺孔,患者多一个创口、医生多一次操作。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个更加安全、更加有效、操作方便、价格低廉、取标本时不增加穿刺孔的取出切除组织的手术器械,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微创手术切除组织取出器,能在内窥镜外科手术中通过小切口,安全地取出切除的大块生物组织标本,而且能减少穿刺孔的数量。
微创手术切除组织取出器,包括柔性袋(1)、弹性丝(2)、连接头(3)和柔性线(4),其特征在于弹性丝(2)安装在柔性袋(1)的开口端,弹性丝(2)的两端通过连接头(3)与柔性线(4)连接在一起。
——上述微创手术切除组织取出器的弹性丝(2)采用能储存变形后的形状、当松开时能回到原始或接近原始形状的材料制造,如镍钛形状记忆合金丝、医用不锈钢弹簧丝、弹性高分子材料丝。
——上述微创手术切除组织取出器折叠后可安装在由内鞘(6)、外鞘(5)组成的套筒式放送器的外鞘(5)的远端之内、内鞘(6)的远端之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创手术切除组织取出器,由于在采用了柔性线(4)回收微创手术切除组织取出器,临床操作时无需增加一个穿刺孔来回收标本,患者减少一个创口、医生少一次操作,更加安全有效,且价格低廉、降低了患者费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创手术切除组织取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创手术切除组织取出器安装在由内鞘(6)、外鞘(5)组成的套筒式放送器的外鞘(5)的远端之内、内鞘(6)的远端之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创手术切除组织取出器通过放送器在体内释放时的工作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创手术切除组织取出器在内镜监视下纳入生物组织时的工作原理图。撤出放送器后,可通过同一穿刺孔插入内镜。
图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创手术切除组织取出器处理纳入生物组织时的工作原理图。向体外拉动柔性线(4),连接头(3)带动弹性丝(2)向穿刺器(7)的内孔运动,柔性袋(1)的开口端封闭,直到将柔性袋(1)的开口端拉到穿刺器(7)外,柔性袋(1)的开口端再次张开,向袋内伸入外科器械(11),如手术剪或破碎器,可将切除组织破碎取出体外。
上述图中,1为柔性袋,2为弹性丝,3为连接头,4为柔性线,5为放送器外鞘,6为放送器内鞘,7为穿刺器,8为腹壁,9为切除组织,10为内镜,11为外科器械,1-1为柔性袋的开口端,1-2为柔性袋开口端上的通孔。5-1为放送器外鞘远端,6-1为放送器内鞘远端,6-2放送器内鞘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柔性材料,如塑料薄膜或纤维增强塑料薄膜制造柔性袋(1),经裁剪及热塑成形,制造成一端封闭一端开放的口袋形,在柔性袋(1)的开口端(1-1),经折叠后热塑卷边,可形成通孔(1-2)。
弹性丝(2)采用能储存变形后的形状、当松开时能回到原始或接近原始形状的材料制造。如采用直径为0.3mm、恢复温度为20-25℃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丝经过定型热处理后制造成圆弧形弹性丝(2)。同样也可以采用医用不锈钢弹簧丝或弹性高分子材料丝制造圆弧形弹性丝(2)。
通过注塑制造上下两个相互吻合的半球作为连接头(3)。此外,连接头(3)还可以是圆柱形、钮扣形。
选用直径为0.3mm高强度尼龙丝作为柔性线(4),也可以采用其它高分子材料或金属材料细丝作为柔性线(4)。如采用绦纶纤维丝、不锈钢丝、碳纤维丝等作为柔性线(4)。
将制造好的弹性丝(2)沿柔性袋(1)的开口端(1-1)上的通孔(1-2)穿入,即将弹性丝(2)安装在柔性袋(1)的开口端上,然后将弹性丝(2)的丝头及柔性线(4)一端通过连接头(3)用环氧树脂粘合或其它方式(如超声波焊接)拼合在一起,即得到了本实用新型之微创手术切除组织取出器。参考图1。
临床使用前,将本实用新型之微创手术切除组织取出器清洁干净,折叠、压缩后安装在由内鞘(6)、外鞘(5)组成的套筒式放送器的外鞘(5)的远端(5-1)之内、内鞘(6)的远端(6-1)之前;将柔性线(4)穿过放送器的内鞘(6)的通孔留在内鞘手柄(6-2)之外,组装后放在医用纸塑包装袋内,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后存放以便临床使用。参考图2。
临床使用时将灭菌好的安装了微创手术切除组织取出器的放送器,沿穿刺器(7)的通孔伸入腹腔内,向外拉外鞘管(5),将微创手术切除组织取出器的放送器完全暴露,由于约束力撤除,弹性丝(2)恢复圆弧形,带动柔性袋(1)的开口端(1-1)张开,将柔性袋(1)的袋口打开,便于纳入切除的生物组织。参考图3。
柔性袋(1)的袋口张开后,撤除放送器的外鞘(5)和内鞘(6),沿穿刺器(7)的通孔插入内镜(10)便于监视纳物过程。由于内镜(10)以及微创手术切除组织取出器的放送器共用了一个穿刺器(7),避免现有技术的生物标本取物时需要专门另行打开新的穿刺孔,减少了患者的切口,减化了医生的操作。参考图4。
将切除的组织(9)纳入柔性袋(1)后,向体外拉动柔性线(4),连接头(3)带动弹性丝(2)向穿刺器(7)的内孔运动,柔性袋(1)的开口端封闭,直到将柔性袋(1)的开口端拉到穿刺器(7)外,柔性袋(1)的开口端再次张开,向袋内伸入外科器械(11),如手术剪或破碎器,可将切除组织破碎取出体外。参考图5。
应该注意,本文中公开和说明的结构可以用其它效果相同的结构代替,同时本实用新型所介绍的实施例并非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唯一结构。虽然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例已在本文中予以介绍和说明,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都清楚知道这些实施例不过是举例说明而已,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做出无数的变化、改进和代替,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因此,应按照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微创手术切除组织取出器,包括柔性袋(1)、弹性丝(2)、连接头(3)和柔性线(4),其特征在于弹性丝(2)安装在柔性袋(1)的开口端,弹性丝(2)的两端通过连接头(3)与柔性线(4)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创手术切除组织取出器,其特征在于弹性丝(2)采用能储存变形后的形状、当松开时能回到原始或接近原始形状的材料制造,如镍钛形状记忆合金丝、医用不锈钢弹簧丝、弹性高分子材料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创手术切除组织取出器,其特征在于微创手术切除组织取出器折叠后可安装在由内鞘(6)、外鞘(5)组成的套筒式放送器的外鞘(5)的远端之内、内鞘(6)的远端之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创外科手术器械,特别是腔镜手术下切除组织取出器。本实用新型之微创手术切除组织取出器,包括柔性袋、弹性丝、连接头和柔性线,弹性丝安装在柔性袋的开口端,弹性丝的两端通过连接头与柔性线连接在一起。由于采用了柔性线将微创手术切除组织取出器拉出体外,临床操作时内镜和放送器可以采用同一个穿刺器通孔进行,无需增加一个新的穿刺孔来回收切除的组织,患者减少一个创口、医生少一次操作,更加安全有效,且价格低廉、降低了患者费用。
文档编号A61B17/00GK2757733SQ20042009539
公开日2006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22日
发明者李艳芳, 周星, 郭爱军, 周双富 申请人:李艳芳, 广州迪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