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8963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吸取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救治装置,特别是一种从伤口中吸取毒液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被毒蛇咬伤后,在没有药物处理的情况下,通常的处理方法是将毒液吸取出来,吸取毒液时,要么采取挤压的方式将毒液挤出来,要么用口吸取。用挤压方式将毒液挤出来时,容易将毒液压迫进深层的血管中,反而容易产生二次伤害;用口吸取时,容易对吸取者产生伤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对伤者产生二次伤害的、不会对施救者产生伤害的吸取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主要由针筒、设置在针筒内的带有活塞的管状推杆、吸取口构成,推杆的前端管口穿过活塞,推杆的后端密封固定在推板上,推杆密封活接在针筒的后端盖上,吸取口连接在针筒的出口上,在推杆的后端的杆的外表面上设有穿孔与杆的内孔相通。使用时,拉动推杆,使活塞位于针筒的后端,将吸取口按压、密封在伤口四周,使伤口密封在吸取口内,然后,推动推杆,使活塞往针筒出口运动,这样,在活塞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活塞与吸取口间的空气通过穿孔排出针筒外,同时,活塞与针筒端部之间形成真空,当活塞到达针筒前端后,位于推杆末端的穿孔进入针筒内并位于针筒内的活塞与针筒端部之间,这样,活塞与针筒端部之间的空间通过穿孔、推杆内孔与吸取口相同,由于活塞与针筒端部之间是处于真空状态,这样,吸取口在真空的吸取下,形成负压,吸取口起到吸取的作用,将伤口中的毒液吸取出来。
这里,为了适应人体不同位置的治疗要求,吸取口可以是圆形,可以是椭圆形。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不会对伤者产生二次伤害的、不会对施救者产生伤害的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针筒1、设置在针筒1内的带有活塞2的管状推杆3、吸取口4构成,推杆3的前端管口3a穿过活塞2,推杆3的后端密封固定在推板5上,推杆3密封活接在针筒1的后端盖6上,吸取口4连接在针筒1的出口7上,在推杆3的后端的杆的外表面上设有穿孔8与杆3的内孔9相通,吸取口4可以是圆形,可以是椭圆形。
权利要求1.一种吸取器,其特征在于主要由针筒、设置在针筒内的带有活塞的管状推杆、吸取口构成,推杆的前端管口穿过活塞,推杆的后端密封固定在推板上,推杆密封活接在针筒的后端盖上,吸取口连接在针筒的出口上,在推杆的后端的杆的外表面上设有穿孔与杆的内孔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取器,其特征在于吸取口可以是圆形,可以是椭圆形。
专利摘要一种吸取器,其特别之处在于主要由针筒、设置在针筒内的带有活塞的管状推杆、吸取口构成,推杆的前端管口穿过活塞,推杆的后端密封固定在推板上,推杆密封活接在针筒的后端盖上,吸取口连接在针筒的出口上,在推杆的后端的杆的外表面上设有穿孔与杆的内孔相通。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不会对伤者产生二次伤害的、不会对施救者产生伤害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M1/00GK2738808SQ20042009551
公开日2005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6日
发明者陈伟强 申请人:陈伟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