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t型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9251阅读:8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医用t型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医用T型管。
背景技术
T型管广泛应用于胆道造疹、肾盂造瘘和胃肠道造瘘的导管,T型管的主要作用是为造疹患者引流,现在,拔除T型管的时间一般在手术后半个月以上,以保证T型管窦道完全、充分形成,防止胆汁漏或肠漏,但临床观察仍有部分造瘘患者由于没有掌握好时间,导致拔管后,出现胆汁漏或肠漏现象,因此,必须经第二次手术将T型管重新置入患者体内,使造瘘患者再次经受痛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用T型管,解决现有T型管不便于来掌握拔管时间,防止出现胆汁漏或肠漏现象。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T型管,T型管的长腿内设有管道,在T型管的长腿上,距离T型管的短腿一端5-7厘米处留有出药口,另一端留有进药口。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临床可以通过造影来掌握拔管时间,防止出现胆汁漏或肠漏现象,避免了进行第二次手术,将T型管重新置入患者体内使造瘘患者再次经受痛苦。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包括T型管1,在T型管1的长腿内设有管道2,在T型管1的长腿上,距离T型管1的短腿一端5-7厘米处留有出药口4,并且最好是6厘米处,另一端留有进药口3。
使用时,将本医用T型管按现有技术置入造疹患者体内,等无不良反应后,经进药口2注入12.6%的碘化钠或泛影葡胺,注药量应在10-20ML,经显影观察窦道的形成情况,窦道显影完好者,次日即可拔除医用T型管,通过对T型管窦道进行造影,明确窦道的形成情况,及时拔管,既避免了再次手术的痛苦,又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医疗器具。
权利要求1.一种医用T型管,包括T型管(1),其特征是T型管(1)的长腿内单独设有管道(2),在T型管(1)的长腿上,距离T型管(1)的短腿一端5-7厘米处留有出药口(4),另一端留有进药口(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医用T型管。其技术方案是包括T型管,T型管的长腿内设有管道,在T型管的长腿上,距离T型管的短腿一端5-7厘米处留有出药口,另一端留有进药口。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临床可以通过造影来掌握拔管时间,防止出现胆汁漏或肠漏现象,避免了进行第二次手术,将T型管重新置入患者体内使造瘘患者再次经受痛苦。
文档编号A61M25/14GK2776436SQ20042009824
公开日2006年5月3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9日
发明者刘凤丽 申请人:刘凤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