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器滴速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9252阅读:20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输液器滴速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具体说是一种输液器滴速控制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输液器滴速控制器均为积压输液管使其官腔变大或变小来调节输液速度(即滴速),因此可控性很差,很不准确,很难调节出指定的滴速,如80滴/分、3滴/分等。而且挤压夹易自动变松,使滴速自动加快,给临床带来很多麻烦,甚至医疗事故。而一种新型输液器滴速控制器,输液管中间加以环形楔状微管,通过转盘旋转调节微管腔的大小来调节滴速,既不能设定滴速,也不能迅速派出输液管内的气体,而且构造复杂、造价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滴速精确、容易控制的输液器滴速控制器。
其技术方案是由一根主控管和一根导流管并联为一个整体,在主控管的上端设有插接头入口,在主控管的内设有滑动配合的密封圈和推拉杆,在导流管的上端部密封,下端部设有插接头出口,在主控管与导流管联体部分自上而下间隔设有多个连通孔。为了防止推拉杆下滑,在推拉杆上设有与连通孔间隔距离相对应的环状片,在主控管的下端部设有与环状片阻挡配合的挡块。本实用新型与现有输液器的滴速控制方式相比具有滴速精确、容易控制,方便排除管内空气,液体流动畅通,不堵塞针头。并且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由一根透明的主控管2和一根透明的导流管8并联为一个整体,在主控管2的上端设有插接头入口1,在主控管2的内设有滑动配合的密封圈4和推拉杆7。在导流管8的上端部密封,下端部设有插接头出口9。在主控管2与导流管8联体部分自上而下间隔设有多个连通孔3。为了防止推拉杆7下滑,在推拉杆7上设有与连通孔间隔距离相对应的环状片5,在主控管2的下端部设有与环状片5阻挡配合的挡块6。
使用时,入口1和出口2分别插接到输液管上,通过调节推拉杆7在主控管2内的位置,调节主控管2与导流管8之间连通孔3的使用数量,从而确定调节流速的的数量。其中连通孔3的大小和数量根据不同使用要求可以设置不同。
权利要求1.一种输液器滴速控制器,其特征是由一根主控管和一根导流管并联为一个整体,在主控管的上端设有插接头入口,在主控管的内设有滑动配合的密封圈和推拉杆,在导流管的上端部密封,下端部设有插接头出口,在主控管与导流管联体部分自上而下间隔设有多个连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器滴速控制器,其特征是在推拉杆上设有与连通孔间隔距离相对应的环状片,在主控管的下端部设有与环状片阻挡配合的挡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具体说是一种输液器滴速控制器。其技术方案是由一根主控管和一根导流管并联为一个整体,在主控管的上端设有插接头入口,在主控管的内设有滑动配合的密封圈和推拉杆,在导流管的上端部密封,下端部设有插接头出口,在主控管与导流管联体部分自上而下间隔设有多个连通孔。为了防止推拉杆下滑,在推拉杆上设有与连通孔间隔距离相对应的环状片,在主控管的下端部设有与环状片阻挡配合的挡块。本实用新型与现有输液器的滴速控制方式相比具有滴速精确、容易控制,方便排除管内空气,液体流动畅通,不堵塞针头。并且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文档编号A61M5/175GK2787232SQ20042009824
公开日2006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9日
发明者杨国玉 申请人:杨国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