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体位牵引治疗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9582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体位牵引治疗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牵引治疗床的改进。
技术背景实践已经证明,牵引治疗对于腰椎、胸椎、颈椎疾病的康复均有相当有益的治疗作用,所以其设备技术发展很快。从简单的体位加力牵引,发展成为间歇牵引、脉冲牵引。近期临床研究的结果,发现牵引体位对牵引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为适应临床上的需要又设计有斜搬牵引、卧式牵引、直立牵引等等,应用而生的牵引,治疗床则形成多种多样的设计格局,牵引治疗床正向着多功能和专业化临床应用方向发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变体位牵引变化的新型牵引治疗床,特别适用于对腰椎疾病的康复理疗。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即是在原有床架、床框、床板结构基础,加设在床架上的牵引装置之外,使床框能产生变化,从而产生从平躺体位到曲体位,到斜立体位的变化,同时能实现牵引,以适应不同患者,不同病情不同伤疗方案的需要,为此而设定了两截床板结构和使床框变化状态的驱动机构,实现平、曲、斜变体位牵引。
下面结合给出的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如何实现的。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牵引机构的示意图图3是挟腰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床架,2为床框,3为定轴,4为右床板,5为左床板,6为定牵引架,7为动牵引架,8为牵引机构中的驱动手轮,9为挟腰器的定位孔,10为直线电机,11为绞连在左床板5和床架1之间的套管组件,11A为套管组件上的可折定位销,12为横向驱动轴,12A为定位在轴12上的伞齿轮,13为纵向丝杠轴,13A为丝杠轴上的伞齿轮,14为丝母,15为与丝母固连的驱动轴,16为挟腰板,17为挟腰轴,17A为调节手轮,18为挟腰支架,18A为与床框(2)连接的支架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传统结构中牵引治疗床由床架,定位在床架上的床框,与床框的几何形体相同的床板,和设定在床框上的牵引装置组成,从
图1所给出的实施例中可以看出本床的设计特点首先是床框2与床架1是通过定轴3实现绞连在一起的。床框2与床架1之间还设定一个与二者绞的直线电机10做为床框2可以围绕定轴3转动的驱动机构。其中直线电机可采用气弹簧替代,同样实现从平仰到曲立体位的变换。
从附
图1还可以看出与床框2几何形状相同的床板为二截拼合式结构,右床板4直接固定在床框2上,左床板5则借助定轴3与床框2绞连,并且在床板5和床架1之间绞连了一个套筒组件11,套筒组件11上设有一个可拆的定位销11A。该定位销11A未拆下时床框2绕定轴3旋转时床板5保持原形态,患者则形成曲体位,当拆下定位销11A后,床板5处于自由旋转状态,则可以随床框2下旋形成患者的斜体位。
本牵引床的纵向牵引装置设定在床板4的下方的床框2上,具体的结构从附图2可以清楚地看出它由横向驱动轴12,固定在该轴上的手动轮8,另一端的伞齿轮12A,定位在床框2上的纵向丝杠轴13和与该丝杠轴固定在一起的伞齿轮13A,与丝杠轴的螺纹相套装转动配合的螺母14,及与螺母固定在一起的驱动轴15组成,两个伞齿轮(12A和13A)相互啮合,驱动轴15另一端固定动牵引架7组成一个完整的牵引装置。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腰椎患者的治疗效果,特别在床框2的定轴部位设置定位了一个挟腰装置的定位孔9,在两边框上对称设置。所谓挟腰装置是一个由对称设定在床框2两边的挟腰支架18,与该支架18上端的螺孔套装呈转动配合关系的挟腰轴17,设在挟腰轴17两端的调节手轮17A和挟腰板16组成。支架18的下端是与床框2呈定位连接的支架定位板18A。设定好的对称的挟腰板正好位于患者的腰部,调节轮17A转动可以使两挟腰板夹紧腰部,有助于牵引中复位,亦可保证重症腰椎病患者的牵引安全。
采用以上结构上的改进可以实现患者变体位牵引的复杂治疗过程,操作灵活、功能变化后适应性强,是对牵引治疗床的一次有益改进。
权利要求1.变体位牵引治疗床,由床架(1),定位在床架(1)上的床框(2),与床框(2)几何形状相同的床板(4、5),和设定在床框(2)、床板(4、5)上的牵引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床框(2)与床架(1)借助定轴(3)绞连在一起,床框(2)与床架(1)之间还设定一个与床框(2)和床架(1)绞连的直线电机(10)做为床框绕定轴(3)旋转的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牵引治疗床,其特征在于床板分为左、右两截拼合结构,右床板(4)固定在床框(2)上,左床板(5)借助定轴(3)与床框(2)及床架(1)绞连在一起,在左床板(5)和床架(1)之间设置有一个分别与左床板(5)和床架(1)绞连的套管结构组件(11),二套管之间由一个可拆定位销(11A)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牵引治疗床,其特征在于在右床板(4)下的床框(2)上固定设置一个纵向牵伸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说的牵引治疗床,其特征在于该牵引装置,由横向驱动轴(12)及设定在轴端的伞齿轮(12A),纵向丝杠轴(13)及设定在丝杠轴端的伞齿轮(13A),丝母(14)和与丝母(14)固连的驱动轴(15)和连在一起与床框(2)成滑动定位关系的牵引架(7)组成,两伞齿轮(12A,13A)相互啮合,横向轴(12)另一端设有手动轮(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牵引治疗床,其特征在于在床框(2)上定轴(3)部位设有挟腰装置定位孔(9),挟腰装置具体由对称设定在床框(2)两边的支架(18),与设定在支架(8)上端的螺孔呈转动配合关系的挟腰轴(17),设在挟腰轴(17)一端的调节手轮(17A)和设在另一端挟腰板(16)组成,支架(18)下端是与床框(2)连接的支架定位板(18A)。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对牵引治疗床的改进,改进的方案将床框与床架定轴绞连在一起,在二者之间设计了与其二者绞接的直线电机或气弹簧实现变体位操作,再有将床板分为两部分,固定部分与床框相连,活动部分实现与床框和床架的同轴绞连,并在床架和活动床板之间设置了绞接套管组件,从而实现了曲体、斜位操作,使牵引治疗进入了体位变换的选择自由度。
文档编号A61F5/048GK2749472SQ20042010735
公开日2006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24日
发明者李富安, 王建斌, 李科 申请人:李富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