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物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0403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穿着物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提高穿着舒适性能的穿着物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01-224615号公报揭示了一种运动短裤型一次性短裤(穿着物)1,如图16所示,在该一次性短裤1上形成有腰用开口1a和两个腿用开口1b。在腰用开口1a上沿腰用开口1a周向以朝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设置了腰用弹性部件2。
如果在该一次性短裤的裆部1c上安装吸收体,则该短裤可以作为婴儿使用短裤型尿布或训练排泄用短裤、成人使用的失禁短裤而予以使用。
在日本特开2002-209942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32064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3-19163号公报中,揭示了在内表面侧固定有具有弹性部件的吸收体的短裤型外装体。
在日本特开2000-93462号公报中,揭示了在裆部和后身部分(后身)配置了弹性部件的短裤型吸收物。
但是,上述的运动短裤型一次性短裤1,构造复杂,生产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构造简单,能容易生产的穿着物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穿着物,具有主体,该主体具有前身部分、后身部分、连接前身部分和后身部分的裆部,其特征在于,主体具有一对相对的腰缘部和一对相对的腿缘部,为了使前身部分和后身部分之间收缩,在主体的裆部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位形成抽褶,裆部的前后方向长度与一对相对的腰缘部之间的长度之比为1∶15~1∶2。
作为本发明穿着物的一例,例如不沿着腿用开口设置腿用弹性部件、且适合于男性的运动短裤型穿着物。
借助形成在主体裆部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位的抽褶(折皱、折裥、褶子之类的、使布料收缩而挤出皱纹的波浪状物),在裆部产生前后方向(连接前身部分和后身部分的方向)的收紧力,于穿着时,使裆部往上方(从腿用开口朝着腰用开口的方向)予以提起而形成裤裆,从而形成运动短裤的形状,所以,可提高穿着时的舒适性,外观也趋于美观。
这样,通过在裆部形成抽褶,使裆部往上方予以提起而形成裤裆,所以,构造简单,可低成本制造。
另外,不配置吸收体时,除了作为婴儿用短裤型尿布或训练排泄用短裤、成人用的失禁短裤以外,还可作为在旅行中等使用的一次性短裤。
另外,裆部的前后方向长度与一对相对的腰缘部之间长度之比为1∶15~1∶2时,穿着物可构成美观的运动短裤形状。
另外,上述穿着物的抽褶,通过使主体的裆部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位,在连接前身部分和后身部分的方向形成折裥,收缩且保持为波浪状而予以形成,这样,在裆部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位产生前后方向的收紧力,使裆部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位往上方予以提起而形成裤裆,从而可形成运动短裤的形状。
另外,通过利用裆用弹性部件的收缩力形成上述穿着物的抽褶,在裆部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位产生前后方向的收紧力,使裆部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位往上方予以提起而形成裤裆,同时可形成例如运动短裤的形状。
本发明的另一穿着物,是沿着上述运动短裤型穿着物的腿用开口设置腿用弹性部件的灯笼裤型穿着物,尤其适合于女性使用。另外,与上述运动短裤型穿着物相同,借助形成在主体裆部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位的抽褶,在裆部产生前后方向的收紧力,于穿着时,使裆部往上方予以提起而形成裤裆,由此形成裆下部分,从而可提高穿着时的舒适性,同时使外观更趋于美观。
该灯笼裤型穿着物,借助腿用弹性部件的收缩力,腿用开口与穿着者的腿部紧密接触,可提高穿着时的舒适性,使外观更趋于美观。另外,也可防止从腿部的泄漏。
上述穿着物的腿用弹性部件横向穿过裆部时,在裆部,如果使腿用弹性部件的收缩力减小,则该部分的宽度方向收缩力减小,从而对裆部弹性部件不会产生影响。
本发明的穿着物,当将吸收体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安装在主体上时,可以作为婴儿用短裤型尿布或训练排泄用短裤、成人用的失禁短裤使用。
本发明的穿着物,如果吸收体更换可能地予以安装,则只要更换吸收体,主体就可以反复使用,从而可较为经济地使用该穿着物。
本发明的穿着物,在制造生产线上,可以简单而低成本地保持波浪状部分的形状。
作为本发明穿着物制造方法的一例,例如不沿着腿用开口设置腿用弹性部件的男性用运动短裤型穿着物的制造方法。
在连续高速制造生产线上,在裆部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位可以简单地形成抽褶,以低成本制造该穿着物。
上述制造方法,通过在裆部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位设置裆部弹性部件,可以简单地形成抽褶。
上述制造方法,通过在裆部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位形成波浪状部分,可以简单地形成抽褶。
上述制造方法,也可以用压花辊更简单地形成抽褶。
上述制造方法,通过夹持机构使片状物向内靠拢移动,以使裆部收拢,从而在连续高速制造生产线上,可以迅速且切实地进行裆部的抽褶。
上述制造方法,夹持机构可由夹爪部件、针部件和按压部件组合而成,可以将靠拢台设置在传送带或滚筒上,或者可以在可向内靠拢移动的传送带上设置作为夹持机构的真空孔,所以在连续高速制造生产线上,可以简单且切实地在裆部形成抽褶。
上述制造方法,也可以沿着腿用开口,设置腿用弹性部件,制造适合于女性用的灯笼裤型穿着物。
上述制造方法,如果增加在主体上安装吸收体的工序,则可以制造在主体上安装着吸收体的穿着物。该吸收体最好能可更换地安装在主体上。


图1是本发明穿着物的一例,(a)是穿着状态的立体图,(b)是裆部的抽褶处于伸展状态的正视图,(c)是穿作物主体的展开状态的俯视图,(d)是(c)的侧视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穿着物,(a)是展开状态的俯视图,(b)是(a)的侧视图,(c)是(a)的A-A线剖视图。
图3是第2实施方式的穿着物,(a)是展开状态的俯视图,(b)是(a)的侧视图,(c)是(a)的A-A线剖视图。
图4是第3实施方式的穿着物,(a)是展开状态的俯视图,(b)是(a)的侧视图,(c)是(a)的A-A线剖视图。
图5(a)是第1实施方式的穿着物的分解立体图,(b)是第2实施方式的弹性薄片材料的分解立体图,(c)是第3实施方式的薄片材料的立体图。
图6是第4实施方式的穿着物,(a)~(f)是腿用弹性部件设置例的俯视图。
图7是第1实施方式的穿着物的制造工序图。
图8是收拢裆部的机构和形成波浪状部分的机构的立体图。
图9是靠拢台和夹爪部件,(a)是靠拢前的侧视图,(b)是靠拢后的侧视图。
图10是通过针部件和推压部件收拢裆部的机构的立体图。
图11是靠拢台和针部件,(a)是靠拢前的侧视图,(b)是靠拢后的侧视图。
图12是具有靠拢台的滚筒的立体图。
图13是具有真空孔的传送带的俯视图。
图14(a)是由裆部弹性部件所形成的抽褶的侧视图,(b)是将薄片材料粘接在波浪状部分所形成的抽褶的侧视图,(c)是在波浪状部分涂敷合成树脂材料所形成的抽褶的侧视图,(d)是将波浪状部分加热溶融而形成的抽褶的侧视图。
图15是穿着物的侧面剖视图。
图16是已往的运动短裤型一次性短裤的穿着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作为本发明穿着物一例的穿着物4(相当于图2~4及图6的4A~4D),(a)是穿着状态的立体图,(b)是裆部的抽褶处于伸展状态的正视图,(c)是将穿着物主体5(相当于图2~4及图6的5A~5D)展开而使抽褶处于伸展状态的俯视图,(d)是(c)的侧视图。
如图1(a)所示,穿着物4具有主体5,该主体5具有腰缘部T、腿缘部S、前身部分P、后身部分Q和裆部R。腰缘部T与穿着时供腰身部穿过的腰用开口对应。腿缘部S与穿着时供腿穿过的腿用开口对应。前身部部P位于穿着时的腹侧(前侧)。后身部分位于穿着时的背侧(后侧)。裆部R位于穿着时的大腿根部。主体5通过将前身部分P和后身部分Q的两端部5a侧封而成为运动短裤型。上述裆部R包含,在穿着时位于裆部分界线以下部分的裆下部I。
如图1(c)所示,前身部分P和后身部分Q通过裆部R予以连接,一对腰缘部T和一对腿缘部S分别彼此相对。在展开状态时,裆部R的前后方向X的长度L1与主体5的前后方向X的长度(前身部分P和后身部分Q的一对腰缘部T、T之间的长度)L2之比L1∶L2设定为1∶15~1∶2,为了使穿着物4成为美观的运动短裤形状,L1∶L2最好为1∶4.4~1∶3.8。
在主体5的裆部R,形成有抽褶15(折褶、折裥、褶子之类的使薄片材料收缩而挤出皱纹的波浪状物体)。借助该抽褶15,在穿着时裆部R被提向上方(从腿用开口朝着腰用开口的方向),形成了裤裆。
为了使前身部分P与后身部分Q之间收缩,在裆部R的宽度方向W的中央部位沿着连接前身部分和后身部分的方向形成上述抽褶15。
具体地说,如图1(b)和(c)所示,抽褶15形成在抽褶形成部分G上。抽褶形成部分G的面积不超过裆部的面积,抽褶15的前后方向(连接前身部分P和后身部分Q的方向)长度K不超过裆部R的前后方向长度。在裆部R的宽度最窄部分,抽褶形成部分G的宽度H比裆部R的宽度窄。
为了构成运动短裤或女式灯笼裤的形状,在腿缘部S和抽褶形成部分G的侧缘部最接近的部分,两者间距离J最好为≥5mm。这里,裆部R的宽度方向W是指连接一对相对的腿缘部S的方向,相当于穿着物4的宽度方向W。前后方向X是指连接前身部分P和后身部分Q的方向(见图1(c))。
在穿着时,前身部分P和后身部分Q的位于腰围的部分,沿宽度方向W设置了腰用弹性部件6。为了增加穿着物4的贴身性能,在前身部分P和/或后身部分Q的宽度方向也可以设置增加贴身用弹性部件。
上述穿着物4,根据需要也可以在主体5上安装吸收体12。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运动短裤型穿着物4A,(a)是使抽褶伸展开而处于展开状态的俯视图,(b)是(a)的侧视图,(c)是(a)的A-A线剖视图。在(c)中,后述的吸收体12用实线表示,在(a)(b)中,为了方便用双点划线表示。
上述的穿着物4A,具有主体5A,必要时还可以具有吸收体12。主体5A具有腰缘部T、前身部分P、后身部分Q、腿缘部S、以及连接前身部分P和后身部分Q的裆部R。在裆部R,在宽度方向W的大致中央部位,设置有沿前后方向X处于伸长状态的弹性部件7。
如图5(a)所示,主体5A的外层O是通过在薄片材料上沿着腿缘部S形成腿用开口而形成的。用于外层O的薄片材料,可以使用能形成为片状的任何材料,但是,考虑到作为内衣的触感和一次性使用,最好采用无纺布。
根据需要,如上述实线或双点划线所示,上述吸收体12分别安装在阴影线所示的安装位置a、b。安装位置a、b也可以设定在与腰用弹性部件6的设置位置重合的部位。
处于展开状态的穿着物4A,以裆部R为界对折,将前身部分P和后身部分Q叠合,将前身部分P和后身部分Q的宽度方向两端部5a侧封,即可构成图1所示的运动短裤型。图2(a)中,裆部R的横宽窄于吸收体12的横宽,但也可以如图1(a)所示,使裆部R的横宽大于吸收体12的横宽。
吸收体12的横宽,是指与吸收体12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长度。当吸收体12的形状不是长方形,而是沙漏(sandglass)等形状时,吸收体12的横宽是指与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长度最短的部分的长度。裆部R的横宽是指裆部R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最短部分的长度。
在穿着状态下,上述穿着物4A,借助裆用弹性部件7的收缩力,在前后方向X形成抽褶15(见图1(a))。该抽褶15也可以用后述的其它方法形成。
该裆用弹性部件7,通过具有大于裆用弹性部件7的长度和宽度的形状的薄片材料8,夹在该薄片材料8与裆部R之间,并予以粘接。上述薄片材料8可以是无纺布、薄膜等材料,但能将裆用弹性部件7夹在其与裆部R之间的材料均可予以使用。
为了将穿着物4A保持为运动短裤的形状,例如,如图2所示,设置裆用弹性部件7的部分的前后方向X的长度Z,最好小于或等于裆部R前后方向X的长度,设置裆用弹性部件7的部分的宽度Y最好小于裆部R的宽度,以尽可能狭小最为理想。长度X根据所用弹性部件的伸长应力而决定,例如,该长度X在伸长状态最好为40~350mm。如果穿着物4A是成人使用,则该长度X最好为60~350mm,如果是小孩使用,则该长度X最好为40~220mm。
另外,设置裆用弹性部件7的部分的宽度Y,例如,可以设定为从一根230dTex弹性部件的宽度到70mm的范围内。这里,裆用弹性部件7的伸缩倍率为1.1~5倍。另外,如后所述,外层O也可以由2张薄片材料形成,通过2张薄片材料的夹持可将裆用弹性部件7设置在外层O的裆部R,另外也可以把裆用弹性部件7单独地安装在外层O上。
另外,也可以将弹性部件设置成从裆部R延伸到前身部分P和/或后身部分Q,但这时,为了使穿着物4A美观,最好对其进行处理,使前身部分P和/或后身部分Q的弹性部件的收缩力不予以呈现。
在用后述其它的方法形成抽褶15时,抽褶15的前后方向(连接前身部分P和后身部分Q的方向)长度K,不超过裆部R的前后方向长度L1,抽褶15的宽度H小于裆部R的宽度。
为了使上述穿着物4A成为运动短裤的形状,抽褶15的宽度H最好在70mm以下,在形成了抽褶15的状态下,前后方向的长度K最好≤250mm。为了使穿着物4A具有更加美观的运动短裤形状,例如,作为成人使用穿着物,抽褶15的宽度H最好≤24mm,作为小孩使用穿着物,抽褶15的宽度H最好≤16mm,且前后方向的长度K最好为10~200mm。
裆用弹性部件7的材料,可以采用扁平橡胶(flat rubber)、线状橡胶、聚亚氨酯类弹性丝(例如LYCRA)、聚亚氨酯类弹性薄膜、聚烯烃类弹性薄膜等的弹性体、或者弹性热熔材料等。而且不限定于使用一根,也可以使用多根。用一根线状的裆用弹性部件形成抽褶15时,抽褶15的宽度H可尽量趋于狭窄,运动短裤的形状更趋于美观。另外,上述腰用弹性部件6和腿用弹性部件13a、13b也可采用与裆用弹性部件7同样的材料。
如图5(a)所示,吸收体12沿前后方向X形成为较长的长方形状,在液体非渗透性背层与液体渗透性顶层之间夹有吸收性芯体(未具体进行图示),在其两侧设有立起的翼片12a。
上述吸收体12也可以采用沙漏等形状,即吸收体12的形状和构造,可适当采用在本技术领域中常用的形式。吸收体12的横宽,在使裆部R处于伸展状态时,即可以大于裆部R的横宽,也可以小于裆部R的横宽。
吸收体1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前部12b和后部12c)分别安装在主体5的阴影线所示的位置a、b。图中,表示了将安装位置设在主体5内侧(面对穿着者的一侧)的例,但是,吸收体1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也可以位于主体5的外侧(不面对穿着者的一侧)。其安装方法,可以采用热熔性粘接剂、双面胶带等粘接方法,另外,也可以采用由搭扣等安装吸收体12而使其可更换地予以粘接的方法。
另外,也可以将吸收体12的前部12b和后部12c,设置在与腰用弹性部件6重叠的位置,将薄片材料构成的腰围部分弯折而夹住前部12b和后部12c。
吸收体12的中间部分12d,可以不安装在裆部R,而是使其处于从裆用弹性部件7浮起的状态(见图15),也可以沿着裆部R加以粘接。另外,也可以用上述的方法安装在裆部R上。
第1实施方式的穿着物4A,例如,可用图7所示的制造工序(第1例)制造。
把外用片状物(web)11朝着行进方向(MD)连续送出,在工序(1)形成腿用开口,在工序(2),在与片状物11的行进方向(生产流水线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CD)的两端部5b内侧,沿着行进方向(MD),设置处于伸长状态的腰用弹性部件6。行进方向(MD)相当于穿着物4A的裆部R的宽度方向W。与行进方向交叉的方向(CD),相当于穿着物4A的前后方向X(连接前身部分P和后身部分Q的方向)。
在工序(3)中,在裆部R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位,在与行进方向交叉的方向(CD),设置处于伸长状态裆用弹性部件7。在工序(4),使用薄片材料8将裆用弹性部件7夹在该薄片材料8与裆部R之间并加以粘接,一边将片状物11的两端部5b朝内弯折,一边将腰用弹性部件6夹入并加以粘接。将片状物11的两端部朝内弯折的工序,也可以在工序(2)进行。在开设腿用开口之前,也可以把裆用弹性部件7设置在裆部R上。在把腰用弹性部件6设置在两端部5b上时,也可以省略将片状物11的两端部5b朝内弯折的工序。
在工序(5)中形成抽褶15。可以只利用裆用弹性部件7的收缩力形成抽褶15,但是,在连续高速地制造穿着物4A的情况下,在要想严密地控制抽褶15的长度时,除了利用裆用弹性部件7的收缩力外,最好在工序(4)和(5)之间,用夹持机构16(后述的夹持部件等)夹住片状物11的两端部5b,一边强制地使夹持机构16进行靠拢移动,(见箭头F),一边收拢片状物11,这样,在裆部R形成抽褶15[见图14(a),图14中的前后方向X,相当于与片状物11的行进方向交叉的方向(CD)]。
这里所说的“收拢”,是指将片状物11沿着与行进方向交叉的方向(CD)靠拢,使片状物11的与行进方向交叉方向的长度收缩。这里所说的“靠拢移动”,是指朝着与行进方向交叉的方向(CD)的中心移动。既可以是使夹住片状物11的相对的夹持机构16,一起朝着与行进方向交叉的方向(CD)移动,也可以将一侧的夹持机构16固定,使另一侧的夹持机构16移动以实现靠拢。另外,夹持机构16的靠拢,可通过后述的传送带17等进行。
接着,在工序(6)中,把吸收体12安装在安装位置a、b上。
在工序(7)中,沿着片状物11的行进方向,以裆部R为界对折片状物11,使前身部分P和后身部分Q重合,腰用弹性部件6彼此相对。在工序(8)中,将前身部分P和后身部分Q的相邻裆部R之间的两端部分5a侧封,切开该相邻两端部5a之间的部位,就制成了图1所示的运动短裤型穿着物4A。
对于不需要吸收体12的穿着物4A,可以省掉上述工序(6)。
上述的运动短裤型穿着物4A中,在裆部R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位设置有裆用弹性部件7,利用该弹性部件7的收缩力形成抽褶15,这样,如图1(b)所示,在裆部R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位,产生前后方向X的收紧,裆部R被提向上方(穿着时,从腿用开口朝着腰用开口的方向),形成了裤裆,同时采用运动短裤的形状,提高了穿着时的舒适性,使外观也趋于美观。
由此,通过在裆部R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位设置裆用弹性部件7来形成抽褶15,可制造构造简单,低成本的运动短裤型穿着物。
另外,把裆用弹性部件7粘接在穿着物4A的外层O与薄片材料8之间,至少可以用一块片状物11制造穿着物4A的主体5A,所以,能构制造构造简单,低成本的穿着物4A。
在不设置吸收体12的情况下,除了作为婴儿使用的短裤型尿布或训练排泄用短裤、成人失禁用短裤以外,还可作为旅行中等使用的一次性短裤。
另外,在主体5A上安装上吸收体12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婴儿使用的短裤型尿布或训练排泄用短裤、成人失禁用短裤。
另外,吸收体12与裆部R的裆用弹性部件7分离,吸收体12的中间部分12d从裆用弹性部件7浮起时,由于裆用弹性部件7的收缩力不作用在吸收体12上,所以,在吸收体12上不产生收缩折皱。另外,即使把吸收体12安装在裆部R上时,由于是在裆用弹性部件7收缩后再设置吸收体12,所以,在吸收体12上不产生收缩的折皱。
另外,当安装吸收体12可更换地予以安装时,只要更换吸收体12即可,而穿着物4A可以反复使用,因而比较经济。
图3是第2实施方式的运动短裤型穿着物4B,(a)是使抽褶伸展而处于展开状态的俯视图,(b)是(a)的侧视图,(c)是(a)的A-A线剖视图。
与第1实施方式的穿着物4A不同的是,不是在外层O与薄片材料8之间设置裆用弹性部件7,而是如图5(b)所示,将弹性薄片材料9切成适当的长度后,将其以在前后方向X呈现收缩力的状态粘接在外层O的裆部R上。上述弹生薄片材料9是将裆用弹性部件7以伸长状态设在上下2块薄片材料9a之间而形成的。
另外,也可以不采用上下2块薄片材料9a,而是将裆用弹性部件7以伸长状态粘接在一块薄片材料上,形成弹性薄片材料9,并粘接在外层O的裆部R上。
该穿着物4B中,只要把弹性薄片材料9粘接在裆部R上,就能与上述穿着物4A相同,用一块片状物11制造穿着物4B,从而能够制造构造简单,低成本的穿着物4B。
图4是第3实施方式的运动短裤型穿着物4C,(a)是使抽褶伸展处于展开状态的俯视图,(b)是(a)的侧视图,(c)是(a)的A-A线剖视图。
与第1实施方式的穿着物4A不同的是,不采用薄片材料8,而是如图5(c)所示,把裆用弹性部件7以沿前后方向X伸长的状态,粘接在与穿着物4C的外层O相同形状的薄片材料10与穿着物4C的外层O之间。另外,吸收体12的安装位置a、b不设定在穿着物4C的外层O一侧,而是设定在薄片材料10一侧。
该穿着物4 C中,在裆部R的靠肌肤一侧,看不见薄片材料8、9的外形状轮廓等,所以外观更趋于美观。
图6是第4实施方式的女式灯笼裤型穿着物4D的主体5D处于展开状态的俯视图。除了特别表示以外,其构造和使用材料,与第1~第3实施方式的运动短裤型穿着物4A~4C相同,抽褶15的形状也相同。例如,该女式灯笼裤型穿着物4D(在图6省略表示),与第1~第3实施方式的穿着物相同,可以在主体5D上设置吸收体12(见图5(a)),而作为穿着物4D使用,也可以不设置吸收体12而将主体5D直接作为穿着物4D使用。
本实施方式的女式灯笼裤型穿着物4D和第1~第3实施方式的运动短裤型穿着物4A~4C的不同点是,沿着腿缘部S设置有处于伸长状态的腿用弹性部件13a、13b。
该腿用弹性部件13a、13b,在图7所示的工序内,例如在工序(2)与(3)之间,如双点划线所示,以伸长状态沿着腿缘部S予以设置。
图6(a)是表示将腿用弹性部件13a、13b呈X状交叉地设置在裆部R的例子。(b)表示将(a)的腿用弹性部件13a、13b在裆部R的宽度方向W的大致中央部位切断,减小该部位的宽度方向W的收缩力的例子。该减小收缩力的方法,可以用辊附带的切刀将腿用弹性部件13a、13b切断,或者通过压花、热压花等进行。
图6(c)是表示在裆部R呈U字形交叉地设置腿用弹性部件13a、13b的例子。(d)表示将(c)的腿用弹性部件13a、13b在裆部R的宽度方向W的大致中央部位切断,减小该部位的宽度方向W的收缩力的例子。
图6(e)是表示在裆部R呈U字形不交叉地设置腿用弹性部件13a、13b的例子。(f)是表示将(e)的腿用弹性部件13a、13b在裆部R的宽度方向W的大致中央部位切断,减小该部位的宽度方向W的收缩力的例子。
该女式灯笼裤型穿着物4D,尤其适合于女性,并且,除了具有上述各运动短裤型穿着物4A~4C的效果外,由于腿用弹性部件13a、13b的收缩力,使腿缘部S与穿着者的腿紧密接触,所以提高了穿着舒适性能,外观也更加美观。另外,由于减小了腿用弹性部件13a、13b的收缩力,所以,该部分的宽度方向W的收缩力减小,从而不会对裆用弹性部件7产生影响。
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穿着物4A~4D中,为了在裆部R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位形成抽褶15,是利用设在裆部R的裆用弹性部件7的收缩力,但是也可以用别的方法形成抽褶15。
即,如图8和图9所示,作为第2例子,形成抽褶15的方法不利用裆用弹性部件7的收缩力,而是机械性地形成抽褶。因此,形成后的抽褶15不具有伸缩性。图8中的编号(4)、(5)、(6),分别与图7中的编号(4)、(5)、(6)[上述第1例的工序(4)、(5)、(6)]对应。
在工序(4)与工序(5)之间设置左右一对传送带17,该一对传送带17可靠拢移动地设置在生产线上与片状物11行进方向交叉的方向(CD)的两端部相对应的部位。在该传送带17上分别安装靠拢台18。在该靠拢台18上设置将片状物11的两侧部夹入靠拢台18的上表面的夹爪部件19。该传送带17随着朝片状物11的行进方向(MD)移动,其宽度逐渐由宽变窄。
在夹爪部件19与靠拢台18之间两端部被夹爪部件19夹住的片状物11,与传送带17一起被沿着行进方向(MD)运送,在工序(4)和工序(5)之间,被强制地朝着与行进方向交叉的方向(CD)(前后方向X)靠拢。
在工序(4)和工序(5)之间,如图9(b)所示,在相当于主体的裆部R的宽度方向W大致中央部位的位置,设置有上下一对压花辊20。在该压花辊20上形成沿前后方向X延伸的波浪状凹凸槽20a,由此可在片状物11上形成波浪状部分11a,即形成抽褶15。
在工序(5)和工序(6)之间,为了保持片状物11的波浪状部分11a的形状,如图14(b)所示,设有薄片材料运送传送带22,该传送带22用于将保持抽褶形状的薄片材料21与波浪状部分11a的波峰部11b粘接。
薄片材料21可以使用无纺布或薄膜等,只要是片状材料均可。
薄片材料21的大小,为大于或等于可形成抽褶15的尺寸,即,大于能保持波浪状部分11a的形状的尺寸。也可以用线状材料代替片材。
另外,为了保持片状物11的波浪状部分11a的形状,如图14(c)所示,可以在波浪状部分11a涂敷合成树脂材23并使其固化,以此取代粘接薄片材料21。
合成树脂材23的涂敷范围,是能形成抽褶15的范围、即能保持波浪状部分11a形状的范围。涂敷的方法可以采用线状涂敷或面状涂敷等涂敷方法。面状涂敷时,涂敷面积最好不超过抽褶形成部分G(见图1(c))的面积。为了制成美观的运动短裤或女式灯笼裤型穿着物4A~4D,最好采用线状涂敷。
同样地,如图14(d)所示,也可以在上述压花辊20上设置加热部,一边形成波浪状部分11a一边加热,使其溶融固化或热固定。用加热进行溶融固化或热固定时,片状物11的材料可采用热塑性材料,例如PP(聚丙烯)、PE(聚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尼龙、或者上述材料的复合体。
在图8和图9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夹持机构,在靠拢台18上设置了夹爪部件19,但也可以如图10和图11所示,不设置夹爪部件19,而是在靠拢台18上设置花插座状针部件24,并且,在工序(4)的部分,设置刷辊状推压部件25,该刷辊状推压部件25推压片状物11,使针部件24刺入片状物11,将片状物11抓住。
另外,如图12所示,在上述传送带17的中途,设置滚筒26,该滚筒26以与传送带17同样的周速旋转,在该滚筒26的外周,也可以可靠拢移动地设置具有上述夹爪部件19的靠拢台18。该靠拢台18也可以借助形成在滚筒26上的导引件(未图示)而进行指定的动作。另外,也可以设置凸轮和连杆机构。
另外,也可以用图10和图11所示的构造,代替在靠拢台18上设置夹爪机构19。
另外,也可以不设置靠拢台18,而是如图13所示那样,在可靠拢移动(箭头F)的、宽度渐渐变窄的左右一对传送带17上,形成吸附片状物11而将片状物11抓住的真空孔17a。上述传送带17可以弯曲,也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传送带。
采用上述各制造方法,在连续高速制造生产线上,可以在裆部R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位,简单地形成抽褶15,从而可低成本地制造穿着物。
另外,使用压花辊20时,能够更加简单地形成美观的抽褶15。
另外,通过夹爪部件19等夹持机构使片状物11靠拢移动而使裆部R强制收拢,可在连续高速制造生产线上,迅速且切实地执行向裆部R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位的靠拢。
另外,作为夹持机构,可以用夹爪部件19、针部件24和推压部件25组合而成,可以将靠拢台18设置在传送带17或滚筒26上。或者,可以在可靠拢移动的传送带17上,设置作为夹持机构的真空孔17a,所以,在连续高速制造生产线上,可以简单且切实地在裆部R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位形成抽褶。
权利要求
1.一种穿着物,具有主体,该主体包括前身部分、后身部分、连接前身部分和后身部分的裆部,其特征在于主体具有一对相对的腰缘部和一对相对的腿缘部,为了使前身部分和后身部分之间收缩而在主体的裆部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位形成抽褶,裆部的前后方向长度与一对相对的腰缘部之间的长度之比为1∶15~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着物,其特征在于上述抽褶,通过使主体的裆部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位在连接前身部分和后身部分的方向上收拢形成折裥、收缩且保持为波浪状而予以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着物,其特征在于上述抽褶,通过利用在主体的裆部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位以朝着连接前身部分和后身部分的方向上伸长的状态设置的裆用弹性部件的收缩力而予以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穿着物,其特征在于沿着上述腿缘部以伸长状态设置腿用弹性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穿着物,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主体上安装有吸收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穿着物,其特征在于在穿着上该穿着物时,由上述抽褶在裆部形成裤裆。
7.一种制造穿着物的方法,该穿着物具有主体,该主体包括前身部分、后身部分、连接前身部分和后身部分的裆部,在主体的裆部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位,使前身部分和后身部分之间收缩,形成抽褶,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在片状物上开设腿用开口,形成裆部的工序;把腰用弹性部件设置在布料上的工序;沿着与片状物行进方向交叉的方向,在裆部形成抽褶的工序;沿着片状物行进方向,以裆部为界将片状物对折,使前身部分和后身部分重合的工序;将相邻裆部之间侧封,进行切断而形成一个穿着物成品的工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穿着物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沿着上述两个腿用开口以伸长状态设置腿用弹性部件的工序。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穿着物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在上述裆部形成抽褶的工序与将片状物对折的工序之间安装吸收体的工序。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穿着物(4)具有主体5(A-D),该主体5(A-D)具有前身部分(P)、后身部分(Q)、连接前身部分(P)和后身部分(Q)的裆部(R),其特征在于,主体5(A-D)具有一对相对的腰缘部(T)和一对相对的腿缘部(S),为了使前身部分(P)和后身部分(Q)之间收缩,在主体5(A-D)的裆部(R)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位形成抽褶(15),裆部(R)的前后方向X长度(L1)与一对相对的腰缘部(T)之间的长度(L2)之比为1∶15~1∶2。
文档编号A61F13/15GK1722961SQ20048000202
公开日2006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10日
发明者仓田修平 申请人:株式会社瑞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