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咽炎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8904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咽炎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中药,特别是指一种治疗咽炎的中药膏剂。
背景技术
目前,治疗咽炎的药物很多,主要是粉剂外喷,药片、胶囊口服,其大都存在疗效不太明显,治愈率低,且疗程长、治疗费用高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咽炎的膏剂,其疗效明显,治愈率高,疗程短,不反复。
为达到上述之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含有下列重量份数比组份硼砂9-11份,炒乳香9-11份,炒没药9-11份,儿茶9-11份,云胆矾9-11份,马钱子9-11份,冰片9-11份,蟾酥0.8-1.2份,薄荷霜2.5-3.5份,研极细末,将25g药粉与蜂蜜500g混合成膏,备用。
本发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以传统的中药组成,无毒副作用。咽炎膏是以传统的中药组成,无毒副作用,方中硼砂、血竭、乳香、儿茶、冰片清热消肿,通络散结,马钱子、云胆矾、蟾酥通络开窍,燥湿化痰,在局部起到消除淋巴滤泡的作用。
服药方法将其调匀,每于饭后用羹匙舀半勺,含化咽下,用药20天,咽痛消失,淋巴滤泡消散。
典型病例(1)王月桂,女,46岁,2003年7月25日就诊。住址长芦黄骅盐场。患者自诉咽部发干,咽痒、堵塞感、咳嗽。检查用压舌板压住舌根,戴额镜,用喉镜检查,让病人发“依”声。见咽粘膜下结缔组织增生,上皮层增厚,可见咽后壁淋巴颗粒突起。诊断慢性增生性咽炎。治疗咽炎膏含化20天。疗效至今良好。
(2)李树义,男,236岁,2003年9月27日就诊。住址岭庄。患者自诉咽部发干,咽痒、堵塞感、异物感,咳嗽,痰多。检查用压舌板压住舌根,戴额镜,用喉镜检查,让病人发“依”声。见咽粘膜下结缔组织增生,上皮层增厚,可见咽后壁淋巴颗粒突起。诊断慢性增生性咽炎。治疗咽炎膏含化20天。疗效至今良好。
(3)李秀岭,女,31岁,2003年10月2日就诊。住址羊二庄。患者自诉咽部灼热感,咽痒、堵塞感、异物感,咳嗽,痰多。检查用压舌板压住舌根,戴额镜,用喉镜检查,让病人发“依”声。见咽粘膜下结缔组织增生,上皮层增厚,可见咽后壁淋巴颗粒突起。诊断慢性增生性咽炎。治疗咽炎膏含化20天。疗效至今良好。
(4)秦建辉,女,26岁,2003年12月7日就诊。住址盐山。患者自诉咽部微痛,刺激感、咽痒、堵塞感、异物感,咳嗽,痰多。检查用压舌板压住舌根,戴额镜,用喉镜检查,让病人发“依”声。见咽粘膜下结缔组织增生,上皮层增厚,可见咽后壁淋巴颗粒突起。诊断慢性增生性咽炎。治疗咽炎膏含化20天。疗效至今良好。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介绍。
实施例1本发明按下列配比称取原料硼砂9,炒乳香9,炒没药9,儿茶9,云胆矾9,马钱子9,冰片9,蟾酥0.8,薄荷霜2.5,研极细末,将25g药粉与蜂蜜500g混合成膏。
实施例2本发明按下列配比称取原料硼砂10,炒乳香10,炒没药10,儿茶10,云胆矾10,马钱子10,冰片10,蟾酥1,薄荷霜3,研极细末,将25g药粉与蜂蜜500g混合成膏。
实施例3本发明按下列配比称取原料硼砂11,炒乳香11,炒没药11,儿茶11,云胆矾11,马钱子11,冰片11,蟾酥1.2,薄荷霜3.5,研极细末,将25g药粉与蜂蜜500g混合成膏。
权利要求
1.一种咽炎膏,其特征在于其含有下列重量份数比组份硼砂9-11份,炒乳香9-11份,炒没药9-11份,儿茶9-11份,云胆矾9-11份,马钱子9-11份,冰片9-11份,蟾酥0.8-1.2份,薄荷霜2.5-3.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咽炎膏,其特征在于上述组分研极细末,与蜂蜜混合成膏。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咽炎膏,其含有下列重量份数比组份硼砂9-11份,炒乳香9-11份,炒没药9-11份,儿茶9-11份,云胆矾9-11份,马钱子9-11份,冰片9-11份,蟾酥0.8-1.2份,薄荷霜2.5-3.5份。上述组分研极细末,与蜂蜜混合成膏。本发明疗效明显,治愈率高,疗程短,不反复。
文档编号A61K33/22GK1810275SQ200510013218
公开日2006年8月2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9日
发明者秦立鹏 申请人:秦立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