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用卫生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7192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生理用卫生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发挥液体吸收功能的本体部、在上述本体部后方向左右两侧延伸出的后方折翼部的生理用卫生巾,特别涉及一种在安置在身体上时,后方折翼部易于追随身体形状而变形、穿戴感觉良好,而且难以起皱的生理用卫生巾。
背景技术
生理用卫生巾具有在液体透过性的表面层和液体不透过性的背面层之间夹有液体吸收层的本体部。当将该本体部安置在女性胯间部时,来自阴道口的排出液透过表面层并由上述液体吸收层吸收。
在生理用卫生巾中,存在使比将上述本体部前后二等分的中心靠前方的部分与阴道口相对、使本体部的后方部分盖住从肛门起进而至臀裂(臀部的股沟)地安装的纵长的生理卫生巾。该纵向长的生理用卫生巾一般在上述本体部的后方部分上设置向左右两侧延伸出的后方折翼部。该生理用卫生巾例如在仰卧就寝时或长时间坐着时,可以由本体部的后方部分吸收从阴道口向身体后方移动的经血,而且可以由上述后方折翼部接收并止住从本体部的后方向侧方流出的经血,使经血不易弄脏内衣。
在将生理用卫生巾安置在身体上时,上述后方折翼部以在内衣的内侧展开的状态紧密贴着在身体上。但是,当在穿戴着生理用卫生巾的状态下移动脚部时,从胯间部至臀部身体变形,追随着该变形,内衣部分地伸展、扭转,使上述后方折翼部变形的力发挥作用,因而,在穿戴中,生理用卫生巾的后方折翼部容易形成褶、皱。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构成上述后方折翼部的无纺布上形成无数个加压压纹部,以提高后方折翼部的刚性的生理用卫生巾。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生理用卫生巾,将无纺布层叠在由树脂薄膜构成的背面层的表面上而形成后方折翼部,同时,将后方折翼部央入在具有规定图案的凸部的图案辊和周面光滑的平辊之间,由上述凸部和平的周面对上述层叠体部分地进行加压,提高密度而形成加压压纹部,从而,提高了后方折翼部的刚性。在专利文献1中,在后方折翼部中,上述加压压纹部是沿横向条纹状地延伸的,或朝向横向倾斜延伸的,进而,加工了加压压纹部形成为交叉状的情况。
专利文献1特开2003-339765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表平9-500558号公报发明内容但是若象上述专利文献1那样,在后方折翼部上形成无数个加压压纹部以提高刚性,则当在内衣内侧展开并紧密贴着在身体上时,后方折翼部不容易随着身体的形状变形,容易给予身体不舒适感。特别是在加压压纹部沿横向呈条纹状形成的产品中,增大了使后方折翼部朝向横向变形为凹形时的阻力。而且,虽然后方折翼部的前方部分设置在与身体的大腿部内侧相对向的位置上,但是,该部分是在脚部运动时身体的表面形状容易变化的位置。如专利文献1所述那样,当提高后方折翼部的前方部分的刚性时,上述前方部分难以追随身体变形,给予大腿部不舒适感,损害了穿戴感。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这样一种生理用卫生巾,在从本体部的左右两侧延伸出的片状部上设置使层呈波形变形的第1区域。在该第1区域内,层变形之后的棱部的顶部和谷部的底部朝向生理用卫生巾的纵向呈直线地延伸。在专利文献2的图6和7中还公开了一种生理用卫生巾,在上述折翼部中设置有第1区域,同时向着横向进一步形成作为伸张性小的部分的第2区域。
但是,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生理用卫生巾,当本体部安置在内衣的裤档部的内侧时,向本体部的两侧延伸的折翼部从内衣的裤裆部的侧缘部向外部突出。在该折翼部中设置第1区域的理由为当将上述本体部设置在内衣的裤档部的内侧并拉起内衣时,上述折翼部在内衣的周围折叠并易于向着内衣的外面变形的缘故。
即,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上述折翼部是在内衣的裤裆部的侧缘部折叠的部分,而不是以在内衣的内侧展开状态穿戴在身体上的部分。而且,由于变形成上述波状的第1区域,由于容易在内衣的侧缘部周围折叠折翼部,当在内衣的内侧展开地设置时,不容易与身体的形状一致地变形,不容易防止皱折等变形的产生。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理用卫生巾,在设有在内衣内侧展开并紧密贴着在身体上的后方折翼部的生理用卫生巾中,所述后方折翼部易于追随着身体的形状变形,且不易产生皱折等变形,且穿戴者不易感觉到不舒适感。
本发明的一种生理用卫生巾包括具有液体吸收层并发挥液体吸收功能的纵长本体部、在上述本体部后方向左右两侧延伸出的后方折翼部,上述后方折翼部以在内衣的内侧展开的状态安置在身体上,其特征在于在构成后方折翼部的层上,设有棱部和谷部朝着纵向交替重复且棱部的顶部和谷部的底部沿横向延伸的波状变形部、横断所述棱部和谷部并沿纵向延伸的带状或线状的非变形部,所述非变形部不形成上述棱部和谷部,或棱部的顶部和谷部的底部之间的高度尺寸比上述波状变形部低。
在本发明的生理用卫生巾中,由于后方折翼部具有波状变形部,所以可以降低向着纵向的弯曲刚性,而且,由于形成有沿纵向延伸的非变形部,所以也可以减少向着横向的弯曲刚性,作为整体容易弯曲变形,容易追随身体形状的变形。特别是当上述波状变形部和非变形部形成在上述后方折翼部的前方部分上时,容易追随大腿部内侧的身体变形或内衣的变形。而且,由于后方折翼部的弯曲刚性低,难以给予身体不舒适感,特别是相对于大腿部附近的身体变形量大的部分,后方折翼部不易给予不舒适感。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上述后方折翼部中,至少重叠有位于肌侧表面的第1层和露于着衣侧表面的第2层,在第1层上形成上述波状变形部和上述非变形部,上述波状变形部的谷部的底部粘接在上述第2层上或粘接在位于第2层上的其它层上。
当在露于肌侧表面的第1层上形成有波状变形部,该第1层与平坦的第2层结合时,提高了对波状变形部加压时的体积恢复率,此外,后方折翼部在以肌侧变成凹部的方式弯曲时,通过第1层的波状变形部象图6(B)那样变形,后方折翼部不产生大的阻抗地弯曲。因而在外力作用时,不易产生褶、皱。
在本发明中,在上述波状变形部中,可以朝着纵向以一定的间距形成上述棱部和谷部,上述波状变形部中的上述棱部和谷部的间距可以在上述后方折翼部的前方狭窄,在后方比所述前方宽。
在后方折翼部的前方部分上,如果波状变形部的棱部的间距短,则后方折翼部的前方部分在大腿部内侧附近容易追随身体的运动。
而且在本发明中,上述非变形部可以在设有上述波状变形部的区域内沿纵向呈直线地连续。上述非变形部也可以沿纵向呈直线且间断地设置在设有上述波状变形部的区域内。
而且在本发明中,在左右各后方折翼部中,沿横向间隔地设置多条上述非变形部。
若设置多条上述非变形部,则可以使各个后方折翼部向着横向的弯曲刚性低下,更容易追随着身体变形。
作为本发明的生理用卫生巾的后方折翼部的刚性,优选地,形成有上述波状变形部和非变形部的层的体积恢复率为70~90%。而且,形成有上述波状变形部和非变形部的层的抗压强度小于等于未形成上述波状变形部和非变形部的同样的层的抗压强度的60%。
发明效果在本发明中,以在内衣的内侧展开的状态安装在身体上的后方折翼部,容易模仿身体的形状而变形,此外,后方折翼部的前方部分容易追随大腿部附近的身体的运动。由于后方折翼部容易追随身体的变形,不易于留下褶皱等变形。而且,由于后方折翼部的弯曲刚性设定得低,所以不会给予身体不舒适感,特别是即使大腿部附近进行大的运动,在该部分中也不易给予身体不舒适感。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生理用卫生巾的实施形式的平面视图;图2是沿图1中II-II线的局部剖面图;图3是显示第1实施形式的后方折翼部的局部平面图;图4是显示第2实施形式的后方折翼部的局部平面图;图5是后方折翼部的表面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图6(A)是沿图3的VI-VI箭头方向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6(B)是显示后方折翼部曲折状态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7是显示波状变形部和非变形部的加工工序一个示例的透视图;图8是显示平面接触率的测定方法的剖面图;图9是显示齿轮压辊的凸部和凹部形状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1生理用卫生巾 2肌肤侧表面 3着衣侧表面 5本体部21折回片状部 25后方折翼部 26第2层 27第1层 32加强层41前方缘部 45波状变形部 46棱部 46a顶部 47谷部47a底部 48非变形部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从肌肤侧表面显示作为本发明实施形式的生理用卫生巾的平面图,图2是沿图1中II-II线的局部剖面图,图3是显示第1实施形式的生理用卫生巾的后方折翼部的局部平面图,图4是显示第2实施形式的生理用卫生巾的后方折翼部的局部平面图,图5是将后方折翼部的肌肤侧表面的一部分放大的放大透视图,图6(A)、(B)是沿图3的VI-VI线方向所看到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7和8是表示后方折翼部的制造方法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1和图2所示的生理用卫生巾1具有纵向(Y方向)长度尺寸比横向(X方向)宽度尺寸大的纵长形状,而且具有经纵向中心线Oy左右对称的形状。当将生理用卫生巾1安置在女性大腿之间时,前缘部1a向着纵向设置在耻骨位置或下腹部,后缘部1b设置在臀裂(臀部的沟)或尾骨附近。而且,图1所示的横向基准线Ox和纵向中心线Oy的交点附近与阴道口的前后开口幅度的中心部分相对向。
如图2所示,生理用卫生巾1具有朝向身体的肌肤侧表面2、朝向内衣的内面的着衣侧表面3。生理用卫生巾1具有液体不透过性的背面层11、设置在背面层11上的液体吸收层12、覆盖所述液体吸收层12的液体透过性的表面层13。如图1所示,液体吸收层12具有前缘部12a和后缘部12b、以及右侧缘部12c和左侧缘部12d,是在纵向上长的大致长方形。
在生理用卫生巾1中,由液体吸收层12的右侧缘部12c和其延长线、左侧缘部12d和其延长线、前缘部1a和后缘部1b所包围的部分是具有液体吸收功能的本体部5。
如图1所示,在本体部5上,形成表面层13和液体吸收层12,以从肌肤侧表面2凹陷的方式被加压的一对纵压缩线6在横向(X方向)上隔有间隔且沿纵向(Y方向)延伸。左右纵压缩线6在前方由前方横压缩线6a连接,在后方由后方横压缩线6b连接。纵压缩线6沿纵向在很长的范围内延伸,由左右纵压缩线6、前方横压缩线6a和后方横压缩线6b所包围的区域成为主要吸收经血的中央吸收区域。如图2所示,在中央吸收区域内,在前述液体吸收层12上设置膨松且具有液体透过功能的缓冲层14。中央吸收区域的肌肤侧表面朝向身体隆起。
前述纵压缩线6彼此的横向间隔在上述横向基准线Ox的位置处最窄,在上述横向基准线Ox横断的位置上,分别在前述纵压缩线6各自的外侧形成前方外侧压缩线7。而且在从上述横向基准线Ox向后方隔开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在各纵压缩线6的外侧,设置沿纵向延伸的后方外侧压缩线8,两个后方外侧压缩线8在比上述后方横压缩线6b靠后方的位置上,由外侧横压缩线8a连接。
如图1所示,片状部在上述本体部5的左右两外侧延伸,在生理用卫生巾1的前方部分设置从左右两侧部分别稍微延伸出的前方折翼部21。在上述横向基准线Ox横断的位置上,形成从本体部5分别向左右两侧延伸的折回折翼部22。在折回折翼部22的后方部分上,形成使生理用卫生巾1的宽度尺寸减少的凹部23,而且在凹部23的后方设置分别从本体部5的左右两侧延伸出的后方折翼部25。
如图2所示,前述前方折翼部21、折回折翼部22和后方折翼部25在着衣侧表面3显露出第2层26,在肌肤侧表面2显露出第1层27。前述第2层26与在本体部5的着衣侧表面3显露出的上述背面层11是相同的层,在上述背面层11中从本体部5沿左右延长部分是第2层26。上述第1层27是与上述表面层13不同的层,在前方折翼部21、折回折翼部22和后方折翼部25中,与上述第2层26重叠且与上述表面层13接合。
如图2所示,在上述本体部5的左右两外侧上,上述2个第1层27重叠,纵向延伸的弹性部件28固定在其重叠部的内部,弹性部件28在沿纵向拉伸的状态下固定在上述第1层27上。
如图1所示,在比前方起端31更靠前方的固定部32、和比后方起端33更靠后方的固定部34上,第1层27的2个重叠的部分折叠且粘接并固定在表面层13的表面上。在上述前方起端31和后方起端33之间,第1层27的折叠部的一部分处于自由状态。利用弹性部件28的弹性力,在前方起端31和后方起端33之间作用弹性收缩力。当生理用卫生巾1以肌肤侧表面2凹陷的方式弯曲变形时,在前方起端31和后方起端33之间,第1层27以和表面层13的接合边界部35a为起点,朝向肌肤侧立起,形成防漏壁35。
在上述折回折翼部22中,矩形状的加强层36夹持并粘接固定在第2层26和第1层27之间。而且,在后方折翼部25中,加强层37夹持并固定在第2层26和第1层27之间。
如图1和3所示,后方折翼部25包括前方缘部41、中间缘部42和后方缘部43,以上述凹部23的底点、即生理用卫生巾1宽度尺寸在凹部23内最短的点为起点,前方缘部41的宽度尺寸向后方逐渐变大,中间缘部42的宽度尺寸变得几乎最大,后方缘部43的宽度尺寸从中间缘部42开始逐渐变窄。当将生理用卫生巾1安置在内衣的裤裆部的内侧,上述横向基准线Ox与阴道口的中央部相对向时,上述前方缘部41与大腿部相对向,前方缘部41沿着内衣的脚开口部的缘部。
后方折翼部25以形成有上述前方缘部41的部分为前方部分,以形成有中间缘部42的部分为中间部分,以形成有后方缘部43的部分为后方部分。
如图3所示,在第1实施形式中,在构成上述后方折翼部25的上述第1层27上形成波状变形部45。在图6的剖面图中,波状变形部45从加强层37表面立起的高度尺寸表示为H,从将该高度尺寸H上下二等分并水平延伸的水平基准线Oh向上方突出的部分为棱部46,由符号46a表示其顶部。位于水平基准线Oh下侧的部分为谷部47,由符号47a表示其底部。
如图3所示,在后方折翼部25的纵向的整个长度L0上设置波状变形部45,沿纵向相互重复地设置上述棱部46和谷部47。棱部46的顶部46a和谷部47的底部47a相对于上述纵向中心线Oy的正交线平行地延伸。如图6(A)所示,在上述波状变形部45中,谷部47的底部47a粘接在加强层37上,在其它部分中,第1层27和加强层37不粘接。而且,在后方折翼部25上不设置加强层37的情况下,谷部47的底部47a与第2层26粘接。
在后方折翼部25的形成有上述波状变形部45的区域内,在上述第1层27上形成多个横断上述棱部46和谷部47的非变形部48。如图5所示,在上述非变形部48中,在第1层27上不形成上述棱部46和谷部47,为扁平形状。而且在上述非变形部48中,虽然几乎没有波状变形部45,但也可以形成比图6(A)所示的高度H低的棱部和谷部。
如图3所示,各个非变形部48是带形或线状,分别与纵向中心线Oy平行,朝向纵向不断开地连续延伸。如图3所示,在该实施形式中,在1个后方折翼部25上,相互平行地设置3条非变形部48。但是,上述非变形部48也可以在后方折翼部25上不横贯波状变形部45的全长地形成,而是在纵向上隔开间隔地间歇形成规定长度的非变形部48。
第1层27的上述非变形部48也可以粘接在上述加强层37上,或也可以不粘接在上述加强层37上。
图6(A)所示波状变形部45的棱部46的间距(谷部47的间距)Xp是大约0.5~5毫米,高度H是大约0.5~5毫米。而且,谷部47的底部47a和加强层37的粘接部的宽度尺寸Xa是0.1~3毫米。此外,非变形部48的宽度尺寸是0.1~3毫米。但是,上述各个尺寸并不限定在这个数值范围内。
在后方折翼部25中,由于在第1层27上形成有波状变形部45,该第1层27比折回折翼部22等软。因而,使后方折翼部25的弯曲刚性比其它部分低。
如图3所示,在波状变形部45中,由于棱部46和谷部47沿纵向重复地形成且向着横向平行地形成,所以可以降低第1层27在纵向(Y方向)的弯曲刚性。而且,由于设置了沿纵向延伸的非变形部48,所以该非变形部48作为可挠线发挥作用,向着横向(X方向)的弯曲刚性下降。因而,后方折翼部25容易紧密贴着身体地变形。
如图6(A)所示,由于在波状变形部45中,利用第2层26和加强层37,使第1层27的棱部46和谷部47以不能展开为平面形状的方式受到约束,所以在波状变形部45中,在压缩力作用在第1层27上时,棱部46和谷部47难以被压跨,即使被压垮也容易恢复形状。
而且在后方折翼部25如图6(B)所示那样弯曲时,由于第1层27与棱部46以彼此相互接近的方式变形,所以对于第1层27的弯曲的阻力变小。因而,对于后方折翼部25,在如图6(B)所示作用以弯曲力时,第1层27和第2层26容易追随其变形,在第2层26上难以产生折痕。通过防止产生折痕,可以轻易地防止后方折翼部25上产生褶皱,防止产生皱折。
而且,由于在后方折翼部25的肌肤侧表面上显露出第1层27的棱部46,所以可以降低后方折翼部25与肌肤的实质接触面积,可以轻易地遏制向肌肤的贴附。
在图3所示的第1实施形式中,在后方折翼部25的整个范围内设有波状变形部45,在上述前方折翼部21和折回折翼部22上不形成波状变形部45。也就是与前方折翼部21或折回折翼部22相比,后方折翼部25的刚性低。
由于前述折回折翼部22是沿内衣的裤裆部的侧缘部折回,并粘接在内衣的外面,用于对生理用卫生巾1进行定位的部分,所以不希望使其刚性低下。与此相对,后方折翼部25由于是在内衣内侧展开并设置的部分,通过上述那样的减少刚性并提高弹性恢复力,易于追随体内形状的变化,而且不易产生褶皱。此外,通过使后方折翼部5的刚性下降,给予身体的异物感等不舒适感减小。
特别是,由于后方折翼部25的前方部分夹在大腿部之间,给予了产生大且复杂的变形的力。因而,通过在其前方部分上形成上述波状变形部45和非变形部48,易于追随身体形状的变化,即使前方缘部41碰到大腿部,也可以防止给予大腿部硬质感。
因而在后方折翼部25中,至少在具有前方缘部41的前方部分(图3中La所示范围)上,优选形成上述波状变形部45和非变形部48。而且如上所述,弹性部件28的弹性收缩力作用在图1所示的前方起端31和后方起端33之间,使本体部5弯曲的力作用在前方起端31和后方起端33之间。因此,在上述弹性收缩力作用的区域的侧方,也就是在后方折翼部25中,优选至少在比后方起端33靠前方的区域(图3中的Lb区域)内设置上述波状变形部45。
此时,在后方折翼部25的中间部分或后方部分上也可以不设置上述波状变形部45。或者,如图4所示,在由大腿部夹着且容易受到大的变形力的前方部分(长度Lc区域)中,棱部46的间距(谷部47的间距)短,在后方部分(长度Ld区域)中,上述间距可以增大。
形成上述后方折翼部25的第1层27优选由用于维持体积恢复性的合成树脂纤维形成。例如,可以使用芯部是聚酯或聚丙烯且鞘部是聚乙烯的芯鞘型复合合成树脂纤维,或可以使用由聚酯、聚丙烯、聚乙烯组成的并排型复合合成树脂纤维。第1层27是使用上述合成树脂纤维由气通(スル-エア)法形成的无纺布,或使用由纺粘法或点粘法形成的无纺布。第1层27使用单位面积重量为10~40克/平方米且厚度为0.1~1.5毫米的无纺布。
(0053)在第1层27上形成波状变形部45和非变形部48时,使用图7所示的成型装置。该成型装置具有第1齿轮压辊50和第2齿轮压辊60。在第1齿轮压辊50的周面上,沿轴向延伸的凸部51和凹部52沿周向交替形成,而且向着圆周方向设置带状平坦部53。在第2齿轮压辊60的周面上,沿轴向延伸的凸部61和凹部62沿周向交替形成,而且向着圆周面形成平坦部63。以凸部51咬入凹部62的方式组装第1齿轮压辊50和第2齿轮压辊60。
通过将上述第1层27供给到第1齿轮压辊50和第2齿轮压辊60之间,形成沿供给方向(MD)棱部和谷部交替的波状变形部45、沿供给方向(MD)带状或线状延伸的非变形部48。而且在制造图3和4所示实施形式的后方折翼部25时,使用包括与多个非变形部48对应的多条平坦部53、63的齿轮压辊。
在图3和4所示实施形式中,多个非变形部48与纵向中心线Oy平行地延伸,与图7所示的MD和生理用卫生巾1的纵向中心线Oy的方向平行。因而,在制造生理用卫生巾1的制造工序中,利用图7所示的第1齿轮压辊50和第2齿轮压辊60,当一边形成波状变形部45一边送出第一层27时,非变形部48的延伸方向与MD方向一致。因而,第1层27不会蛇行,可以朝向纵向中心线Oy的方向正确地送出第1层27,第1层27的波状变形部45的方向、非变形部48的方向与生理用卫生巾1的纵向正确地位置重合。
在如上所述加工后的波状变形部45中,在棱部46的顶部46a、谷部47的底部47a中,虽然纤维密度比较高,但是由于在棱部46和谷部47的侧壁部上,由齿轮压辊的凸部使构成无纺布的纤维伸展,所以纤维密度变低。因而,加工有波状变形部45的区域的刚性比没有波状变形部的相同层的区域低。
这样形成波状变形部45的第1层27的抗压强度优选是不形成所述波状变形部45的相同层的抗压强度的60%或以下,更优选小于等于50%。
抗压强度的测定方法如下所述,在图3和4所示实施形式使用的第1层中,制作MD为100毫米、与MD垂直的方向(CD)为20毫米的长方形片,朝向MD将端部重叠成2毫米地重叠,用钉固定,形成高度为20毫米的圆筒。将所述圆筒设置在岛津制作所制造的自动记录仪压缩测定装置上,以最大负荷50N、测定速度10毫米/分钟,沿压垮圆筒的方向施压,此时所测得的最大负荷就是抗压强度。
如图3和图6(A)所示,具有波状变形部45的第1层27接合到加强层37上的后方折翼部25的体积恢复率优选是70~90%。
体积恢复率象下述那样测量。将后方折翼部作成MD(与纵向中心线Oy相同方向)和CD的尺寸分别为20毫米的试验片,由キエンス制造的显微镜测定49Pa压力下的厚度Ta,然后施加14.7kPa的压力3个小时,以卸除压力后经过5分钟后的厚度为Tb,体积恢复率就是(Tb/Ta)×100(%)。
形成了上述波状变形部45的后方折翼部25的肌肤侧表面的平面接触率优选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40%。平面接触率的测量方法如下所述。将后方折翼部25作成MD(与纵向中心线Oy相同的方向)和CD的尺寸分别为20毫米的试验片,如图8所示,将丙稀酸树脂板AB设置在棱部46的顶部上,施加14.7Pa的压力5分钟,然后卸除负荷。由キエンス制的显微镜测量卸除负荷时的毗邻棱部的顶部中心线之间的间距Aa、丙稀酸树脂板AB与棱部的接触部的间隔Ab。平面接触率为(Aa-Ab)/Aa×100(%)。
当形成有波状变形部45的第1层27的抗压强度在上述范围内、体积恢复率在上述范围内、平面接触率在上述范围内时,当使其在内衣内侧展开并紧密贴着在身体上时,后方折翼部25容易追随身体的变形而变形,而且,难以产生皱、褶,不易给予身体不舒适感。
作为实施例1,由芯部为聚丙烯且鞘部为聚乙烯的芯鞘型复合合成树脂纤维制造单位面积重量为22克/平方米的纺粘无纺布,由图9所示的齿轮压辊50、60形成波状变形部。而且,沿MD连续地形成宽度尺寸为1毫米的非变形部48,该非变形部48在CD上的间距为10毫米。图9所示的齿轮压辊50、60,Wa为0.3毫米、Wb为0.7毫米、Wc为1.36毫米,齿轮侧面的角度θ为23.434度。
使用齿轮压辊50、60以10毫米/分钟的速度形成波状变形部45和非变形部48。该层的抗压强度为0.07442N,相对于没有形成波状变形部45和非变形部48的上述层的测定值0.1496N为49.7%。
而且作为实施例2,由芯部为聚酯且鞘部为聚乙烯的芯鞘型复合合成树脂纤维制造单位面积重量为20克/平方米的纺粘无纺布,使用图9所示的齿轮压辊50、60形成与实施例1相同的波状变形部45和非变形部48。
该层的抗压强度为0.033N,相对于没有形成波状变形部45和非变形部48的上述层的测定值0.0936N为35.3%。
在上述实施例1和2中,制造单位面积重量为23.5克/平方米的聚乙烯树脂、即粘接在第2层26上且与后方折翼部相同结构的物品。其体积恢复率在实施例1中为95%,在实施例2中为97%。平面接触率在两个实施例中都为22~27%。
上述第2层26(背面层11)由单位面积重量为15~45克/平方米左右的聚乙烯树脂制造。或者,第2层26也可以是无纺布。
上述加强层37发挥对第2层26进行加强的功能,在施加压垮如图6(A)所示的波状变形部45的压力时,防止谷部47的底部47a的间隔缩短、变宽,发挥维持体积恢复率的功能。而且,如图6(B)所示,在后方折翼部25弯曲时,发挥使随后恢复初始形状的复原力。
加强层37可以由纸、无纺布等构成,但是优选使用发泡尿烷层、发泡聚乙烯层、合成橡胶层、伸缩性无纺布等弹性复原力丰富的层。
其它结构部件可以使用与一般的生理用卫生巾相同的物质。液体吸收层12由纸浆和高吸收性聚合物(SAP)等构成。表面层13由液体透过性的无纺布或具有液体通过孔的开孔薄膜形成。而且,垫子层14由气通(スル-エア)无纺布等形成。
如图2所示,在生理用卫生巾1的着衣侧表面3上,在本体部5上设置了感压粘接剂层71,在各自的折回折翼部22和各自的后方折翼部25的着衣侧表面上也设置了感压粘接剂层71。
本体部5由所述感压粘接剂层71粘接固定在内衣的裤裆部的内面上,折回折翼部22在内衣的裤裆部的侧缘处折回并与内衣的外面相对,经由感压接着剂层71固定生理用卫生巾1。后方折翼部25在内衣的内面展开,由上述感压粘接剂层71固定。后方折翼部25的前方缘部41沿着内衣的脚开孔部的缘部形成,所述前方缘部41夹在大腿部之间。
如上所述,由于后方折翼部25可以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上柔软地弯曲变形,追随身体的移动,并且,不具有令人提心吊胆的刚性,所述不会给予身体不舒适感也不会给予大腿部异物感。而且,由于具有相对于压缩或弯曲的恢复力,所以不易产生褶、皱。而且,由于能够使后方折翼部25和肌肤的接触面积减少,所以不易产生向肌肤的贴附。
而且,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式,可以进行各种改变。
例如,上述波状变形部45的棱部45的顶部46a、谷部47的底部47a的延伸方向优选与纵向中心线Oy的垂直线平行,但是也可以在相对于上述垂直线45度的范围内倾斜。而且,虽然非变形部48优选与纵向中心线Oy平行,但是也可以在相对于上述纵向中心线在10度的范围内倾斜。
权利要求
1.一种生理用卫生巾,其包括具有液体吸收层并发挥液体吸收功能的纵长本体部、在上述本体部后方向左右两侧延伸出的后方折翼部,上述后方折翼部以在内衣内侧展开的状态安置在身体上,其特征在于在构成后方折翼部的层上,设有棱部和谷部朝着纵向交替重复且棱部的顶部和谷部的底部沿横向延伸的波状变形部、横断所述棱部和谷部并沿纵向延伸的带状或线状的非变形部,所述非变形部不形成上述棱部和谷部,或上述棱部的顶部和谷部的底部之间的高度尺寸比上述波状变形部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生理用卫生巾,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后方折翼部中,至少重叠有位于肌肤侧表面的第1层和露于着衣侧表面的第2层,在第1层上形成上述波状变形部和上述非变形部,上述波状变形部的谷部的底部粘接在上述第2层上或粘接在位于第2层上的其它层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生理用卫生巾,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波状变形部中,朝着纵向以一定的间距形成上述棱部和谷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生理用卫生巾,其特征在于,上述波状变形部中的上述棱部和谷部的间距,在上述后方折翼部的前方狭窄,在后方比所述前方宽。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生理用卫生巾,其特征在于,上述非变形部在设有上述波状变形部的区域内沿纵向呈直线地连续。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生理用卫生巾,其特征在于,上述非变形部沿纵向呈直线且间断地设置在设有上述波状变形部的区域内。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生理用卫生巾,其特征在于,在左右各后方折翼部中,沿横向间隔地设置多条上述非变形部。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生理用卫生巾,其特征在于,上述后方折翼部的上述波状变形部的体积恢复率为70~90%。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生理用卫生巾,其特征在于,形成有上述波状变形部和上述非变形部的层,其抗压强度小于等于不形成上述波状变形部和非变形部的同样的层的抗压强度的60%。
全文摘要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理用卫生巾,在内衣内侧展开设置的后方折翼部易于追随身体的变形,不给予身体不舒适感,且不易产生褶或皱。其解决方案为,生理用卫生巾(1)的本体部(5)的从后方向左右两侧延伸出的后方折翼部25由着衣侧的第2层和肌肤侧的第1层构成。在第1层上形成有棱部(46)和谷部(47)沿横向延伸的波状变形部(45),并且形成有沿纵向呈直线状延伸的非变形部(48)。通过形成上述波状变形部(45)和非变形部(48),可以使后方折翼部(25)与身体一致地柔软变形。
文档编号A61F13/15GK1718176SQ20051008254
公开日2006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9日
发明者木下正隆, 深山拓也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