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急性扭挫伤的外用膏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7510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急性扭挫伤的外用膏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外用膏药这一技术领域,特别属于用于治疗急性扭挫伤的外用膏药这一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们在日常工作中,特别是在进行运动时,容易发生急性扭挫伤,急性扭挫伤的病理表现为组织纤维破裂、局部出血、炎性物渗出和浸润水肿;临床表现为病人迅速出现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等症状。医生在急性扭挫伤的早期使用冷冻疗法,所述的冷冻疗法是以低于人体的低温介质作用于人体局部治疗疾病的方法,它不造成组织细胞的破坏和死亡,冷冻疗法可以抑制创伤部位的早期变化,适当的冷冻能收缩血管、抑制渗出,麻痹神经、阻止痛疼,最适宜的冷冻温度为22-25℃(此处温度为皮肤表面温度),冷冻温度低于10℃,容易出现非冻结性冻伤。常用的冷冻疗法是把水冻成冰块后,将冰块放在袋装容器中制成冰袋,将冰袋放在病人的受伤部位,用冰袋冷敷时,如果将冰袋一直放在创伤部位,将使冷冻温度过低,容易出现非冻结性冻伤反应;为避免局部温度过低所引起的非冻结性冻伤,有人将冰袋局部重复短暂使用,但是骤然冷冻与升温,使人体产生应激反应,受伤部位的微血管显著扩张,增加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渗出,使患者的肿胀加剧,恢复期延长,不利于急性扭挫伤的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治疗急性扭挫伤的外用膏药。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急性扭挫伤的外用膏药包括裱背层、亲水凝胶层、保护膜层。
所述的裱背层从外到内依次为密封层、隔离层、压敏胶层。
所述的密封层中有一可移除的隔断装置,将密封层分为两个单独的腔体,两个腔体中分别装有化学致冷剂。
为防止拉杆被压敏胶粘住,所述的隔离层位于隔断装置下方,并与压敏胶层为同一层面。
所述的隔断装置为“T”型卡口结构。
所述的化学制冷剂为硝酸铵、十水碳酸钠及水,硝酸铵的重量为33-41克/贴,十水碳酸钠的重量53-63克/贴、水的重量为1-8克/贴。
优选的硝酸铵重量为35-38克/贴,十水碳酸钠重量为56-60克/贴,水的重量为3-6克/贴。
当拉杆拉出时,硝酸铵、十水碳酸钠及水混合,产生化学致冷,在1-8分钟内使皮肤表面温度达到22-25℃,深层温度在20℃。
亲水凝胶层与压敏胶层的无纺布相联。
所述的亲水凝胶也具有物理降温作用,通过汽化来吸收热量,能达到持久的局部冷冻效果,亲水凝胶中溶解的药物主要为硼砂,硼砂的重量为4-10克/贴。硼砂在起着治疗作用的同时,还有致冷效果,增强了亲水凝胶的致冷作用,还可在亲水凝胶中添加冰片、薄荷脑,冰片的重量为2-4克/贴,薄荷脑的重量为0.5-1.5克/贴。
若单独使用亲水凝胶用于治疗急性扭挫伤,亲水凝胶只能降低皮肤温度到25-31℃,起不到冷冻疗法所特有的镇痛、麻痹作用。
本发明对创作部位的治疗是循序渐进的治疗过程,当外用膏药贴在受伤部位时,亲水凝胶层先与受伤部位皮肤接触,使局部皮肤温度降至25-31℃之间,持续时间为半分钟到1分钟,受伤部位感到清凉与舒适,在1分钟-8分钟之间,最好是在1分钟到5分钟,化学致冷剂开始反应发生化学致冷,使局部皮肤温度降为22-25℃,深层组织温度为20℃左右,使受伤部位周围神经传导系统受阻,阻断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起着麻痹、镇痛的作用,同时肌肉收缩与松驰速度降低,肌肉兴奋性减弱,肌肉痉挛缓解,在5-8分钟后,化学致冷剂完全反应,化学致冷消失,局部皮肤温度回到在25-31℃之间,亲水凝胶层继续起作用,受伤部位又重新感到清凉与舒适,此时亲水凝胶层中的药物已渗透至受伤部位,开始起着治疗作用,药物持续作用时间为6-8小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亲水凝胶层使皮肤达到长时间清凉舒适效果,通过对化学致冷剂硝酸铵、十水碳酸钠及水重量的控制,控制冷冻的温度及时间,避免了冷冻疗法所带来的使用不便,随意性大,容易造成非冻结性冻伤的后果,特别适用于运动场上运动员的急救。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密封层1,隔断装置2,压敏胶层3,亲水凝胶层4,隔离层5,保护膜层6。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由裱背层、亲水凝胶层4、保护膜层6依次排列组成,裱背层由外到内内依次为密封层1、隔离层5、压敏胶层3组成,隔断装置2为装有拉杆的“T”型卡口装置,隔断装置2将密封层1分成两个单独的腔体,在腔体中分别装有硝酸铵,十水碳酸钠及水,隔离层5位于隔断装置2下方,并与压敏胶层3为同一层面,以利于隔断装置2的拉出。亲水凝胶层4与压敏胶层3的无纺布面相联。当发生急性扭挫伤时,撕去保护膜层6,将亲水凝胶层4固定在受伤部位的皮肤处,拉出隔断装置2,使密封层1中的硝酸铵与十水碳酸钠及水混合,发生化学致冷,产生冷冻效果。
每千个外用膏药所用化学制冷剂的配方如下

将急性扭挫伤病人120人随机平均分为6组,分别使用实施例1-6,只使用一贴,在6-12小时之间进行观察,治疗指标如下1、显效疼痛消失,无肿胀,受伤部位功能恢复。
2、有效疼痛基本消失,仍有肿胀,受伤部位功能基本恢复。
3、无效疼痛减轻,仍有肿胀,受伤部位功能未恢复。
4、非冻结性冻伤。
结果如表2

表2表明,实施例3、4治疗效果最好。
选择实施例3的配方,在亲水凝胶层3中添加硼砂,薄荷脑、冰片。
表3

将急性扭挫伤病人80人随机平均分为4组,分别使用实施例7-10,只使用一贴,在6-12小时之间进行观察,治疗指标同上表4


表4表明,实施例7、8、9、10的效果优于实施例3,其中以实施例9的效果最好。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急性扭挫伤的外用膏药,由裱背层、亲水凝胶层(4)、保护膜层(6)组成,其特征在于裱背层从外到内依次为密封层(1)、隔离层(5)、压敏胶层(4),密封层(1)中有一可移除的隔断装置(2),将密封层(1)分为两个单独的腔体,两个腔体中分别装有化学致冷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急性扭挫伤的外用膏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层(5)位于隔断装置(2)下方,并与压敏胶层(3)为同一层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急性扭挫伤的外用膏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装置(2)为“T”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急性扭挫伤的外用膏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学致冷剂为硝酸铵、十水碳酸钠及水,硝酸铵的重量为33-41克/贴,十水碳酸钠的重量53-63克/贴、水的重量为1-8克/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疗急性扭挫伤的外用膏药,其特征在于硝酸铵重量为35-38克/贴,十水碳酸钠重量为56-60克/贴,水的重量为3-6克/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急性扭挫伤的外用膏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亲水凝胶层(4)中溶解的药物为硼砂,硼砂的重量为4-10克/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治疗急性扭挫伤的外用膏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亲水凝胶(4)中溶解的药物为冰片、薄荷脑,冰片的重量为2-4克/贴,薄荷脑的重量为0.5-1.5克/贴。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急性扭挫伤的外用膏药,它由裱背层、亲水凝胶层、保护膜层组成,裱背层从外到内依次为密封层、隔离层、压敏胶层,密封层中有一可移除的隔断装置,将密封层分为两个单独的腔体,两个腔体中分别装有化学致冷剂,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亲水凝胶层使皮肤达到长时间清凉舒适效果,通过对化学致冷剂硝酸铵、十水碳酸钠及水重量的控制,控制冷冻的温度及时间,避免了冷冻疗法所带来的使用不便,随意性大,容易造成非冻结性冻伤的后果,特别适用于运动场上运动员的急救。
文档编号A61P29/00GK1923168SQ200510094219
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1日
发明者孙雁群 申请人:孙雁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