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减压保护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049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颈椎减压保护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颈椎保健、治疗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颈椎减压保护托。
背景技术
颈椎局部休息是颈椎病康复的首要条件,目前,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和颈椎病人的康复,一般采用固定牵引、颈托固定等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影响了正常生活、工作,而且还给病人造成许多痛苦,诸如限制了肢体的正常活动,影响肢体局部透气性等,使得颈椎病人的康复和颈椎的保健工作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颈椎减压保护托。该保护托通过限制颈部的过度活动,缓解椎节前方对冲压力,增加颈部支撑作用,使颈椎获得减压保护,使颈椎病得到康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颈椎减压保护托,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前侧面与颈椎和胸上段脊椎生理弯曲相一致的竖托1,竖托1下部为分叉固定翼9,枕托2设置于竖托1的顶部,并与竖托1转动连接,连接转轴设置在竖托1的上端,在竖托1上端部的后侧固定有簧片4,簧片4的上端贴在枕托2的后侧,弧形下颌托架6的一端直接固定或通过轴套5固定在竖托1上,其另一端设置圆弧形的下颌托3。
所述轴套5设置在竖托1转轴上,轴套5与竖托1转轴间安装有轴承7;所述竖托1下部的叉形固定翼9缝制在供人穿戴的肩背带8中,肩背带8中设置有电极10及其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以下优点1、设计合理、结构简洁、美观。
2、不影响颈部直观,便于颈部的检查、治疗。
3、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均可佩戴使用。
4、对颈椎病人的康复和颈椎的日常保健有较好的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颈椎减压保护托有一个下部为分叉固定翼9的竖托1;竖托1的前侧表面凹凸形状与人体颈部和胸上段脊椎生理性弯曲形状相一致,枕托2设置于竖托1的顶部,与竖托1转动连接,连接转轴设置在竖托1的上端;使用时,枕后隆突紧贴枕托2,并且能绕枕托2与竖托1的连接转轴作前后运动;在竖托1上端部的后侧固定有簧片4,簧片4的上端贴在枕托2的后侧,用于枕后隆突前移时枕托2的前移复位;竖托1上设置转轴和围绕转轴转动的轴套5,其设置高度在对应于颈椎三至颈椎五的位置上;下颌托架6是一个带状的半圆弧形结构,它的后端固定在轴套5上,使用时,该部分在颈部的后面,它的前端对应下颌前部的位置设置圆弧形下颌托3;为了转动更灵活,轴套5与转轴间安装轴承7,在头部左右转动时,下颌托3能灵活地跟随下颌移动,使下颌始终处于下颌托3的托举中;也可根据需要将下颌托架6直接固定在竖托1上,以限制头和颈部转动;竖托1下部的分叉固定翼9缝制固定在人们能穿戴的肩背带8中,肩背带8中可根据需要放置治疗用的电极10及其控制系统。
权利要求1.一种颈椎减压保护托,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前侧面与颈椎和胸上段脊椎生理弯曲相一致的竖托(1),竖托(1)下部为分叉固定翼(9),枕托(2)设置于竖托(1)的顶部,并与竖托(1)转动连接,连接转轴设置在竖托(1)的上端,在竖托(1)上端部的后侧固定有簧片(4),簧片(4)的上端贴在枕托(2)的后侧,弧形下颌托架(6)的一端直接固定或通过轴套(5)固定在竖托(1)上,其另一端设置圆弧形的下颌托(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减压保护托,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5)设置在竖托(1)转轴上,轴套(5)与竖托(1)转轴间安装有轴承(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减压保护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托(1)下部的叉形固定翼(9)缝制在供人穿戴的肩背带(8)中,肩背带(8)中设置有电极(10)及其控制系统。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颈椎病人康复和颈椎保健的颈椎减压保护托。该保护托包括一个前侧面与颈椎和胸上段脊椎生理弯曲相一致的竖托,竖托下部为分叉固定翼,枕托设置于竖托的顶部,并与竖托转动连接,连接转轴设置在竖托的上端,在竖托上端部的后侧固定有簧片,簧片的上端贴在枕托的后侧,弧形下颌托架的一端直接固定或通过轴套固定在竖托上,其另一端设置圆弧形的下颌托。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洁、使用方便,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均可佩戴使用,康复和保健效果好。
文档编号A61F5/00GK2850563SQ200520079669
公开日2006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9日
发明者王云亭 申请人:王云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