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膝关节病灶检查体表定位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777阅读:8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磁共振膝关节病灶检查体表定位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膝关节内病灶投影辅助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磁共振膝关节病灶检查体表定位带。
背景技术
用磁共振成像确定病灶位置,现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膝关节部位的病变,如肿瘤、骨性关节炎、滑膜炎、髋骨软化症等,通过磁共振确诊及确定病灶部位,对准确手术治疗极为重要。目前,在做头部磁共振中,对于头部的固定装置较多,而对膝部的固定装置很少,通常采用木板或绷带对下肢进行捆扎固定,这种操作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准确性差,患者也不舒适,对于如何提高成像效果,现在临床中,还未见报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患者舒适,又能提高磁共振成像效果,提高工作效率和测定病灶准确的磁共振膝关节病灶检查体表定位带。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磁共振膝关节病灶检查体表定位带,由上、下无纺布带和松紧布缝合而成,在上、下无纺布带的两端均设尼绒扣,其特征在于上无纺布带的内侧中间位置,固定上纵、横向标定管,在纵、横向标定管内均排列上鱼肝油丸;在下无纺布带的内侧中间位置,同样固定上纵、横向标定管,在纵、横标定管内,也均排列上鱼肝油丸。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在上、下无纺布带的纵、横向标定管的相交处,均设有泡沫软垫,泡沫软垫的位置,分别对应于膝关节的上部和下部,纵、横向标定管均为透明塑料软管,其内部的鱼肝油丸颗粒间距为1cm。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上、下无纺布带上的纵向标定管和横向标定管的交点处,对准膝关节的中心点,再用尼绒扣扎紧固定,即可做磁共振成像,由于鱼肝油丸颗粒在成像时,可显示出亮点,故可在影像上显示出纵横亮点,通过这些纵横亮点,可视为纵横坐标,这些纵横坐标可标出病灶的准确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的捆绑带和木板相比,不仅具有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患者舒适的好处,而且还具有提高磁共振成像效果,提高工作效率和测定病灶准确性的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展开仰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制作本实用新型。该磁共振膝关节病灶检查体表定位带,由上、下无纺布带1、1′和松紧布2缝合而成,在上、下无纺布带1、1′的两端均设尼绒扣3、3′,其特征在于上无纺布带1的内侧中间位置,固定上纵、横向标定管4、4′,在纵、横向标定管4、4′内均排列上鱼肝油丸5;在下无纺布带1′的内侧中间位置,同样固定上纵、横向标定管6、6′,在纵、横向标定管6、6′内,也均排列上鱼肝油丸5。所述的在上、下无纺布带1、1′的纵、横向标定管4、4′和6、6′的相交处,均设有泡沫软垫7、7′,泡沫软垫7、7′的位置,分别对应于膝关节的上部和下部,纵、横向标定管4、4′和6、6′均为透明塑料软管,其内部的鱼肝油丸颗粒间距为1cm。
权利要求1.一种磁共振膝关节病灶检查体表定位带,由上、下无纺布带(1)、(1′)和松紧布(2)缝合而成,在上、下无纺布带(1)、(1′)的两端均设尼绒扣(3)、(3′),其特征在于上无纺布带(1)的内侧中间位置,固定上纵、横向标定管(4)、(4′),在纵、横向标定管(4)、(4′)内均排列上鱼肝油丸(5);在下无纺布带(1′)的内侧中间位置,同样固定上纵、横向标定管(6)、(6′),在纵、横向标定管(6)、(6′)内,也均排列上鱼肝油丸(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膝关节病灶检查体表定位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上、下无纺布带(1)、(1′)的纵、横向标定管(4)、(4′)和(6)、(6′)的相交处,均设有泡沫软垫(7)、(7′),泡沫软垫(7)、(7′)的位置,分别对应于膝关节的上部和下部,纵、横向标定管(4)、(4′)和(6)、(6′)均为透明塑料软管,其内部的鱼肝油丸颗粒间距为1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共振膝关节病灶检查体表定位带,由上、下无纺布带1、1′和松紧布2缝合而成,在上、下无纺布带1、1′的两端均设尼绒扣3、3′,其特征在于上无纺布带1的内侧中间位置,固定上纵、横向标定管4、4′,在纵、横向标定管4、4′内均排列上鱼肝油丸5;在下无纺布带1′的内侧中间位置,同样固定上纵、横向标定管6、6′,在纵、横向标定管6、6′内,也均排列上鱼肝油丸5。该磁共振膝关节病灶检查体表定位带,不仅具有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患者舒适的好处,而且还具有提高磁共振成像效果,提高工作效率和测定病灶准确性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B19/00GK2857871SQ20052011804
公开日2007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5日
发明者李春玲, 亓立花 申请人:李春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