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最小侵入性操作邻近脊柱设置连接件的系统和方法

文档序号:1110261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以最小侵入性操作邻近脊柱设置连接件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矫形装置如脊柱杆、板、系链、卡钉和其它装置可在一个或多个椎骨间沿脊柱固定,以稳定一个或多个脊柱区域。虽然沿脊柱放置这些装置的外科手术操作的侵入性变得较小,通往外科手术部位的通路以及在外科手术部位操作和操纵装置的可用空间的降低导致操作期间控制、维持和最终定位装置的困难增加。而且,通常与这些矫形装置相关的小型复杂部件可导致安装操作更加困难。因此,需要便于沿脊柱放置矫形装置的系统和装置。
发明概述提供了邻近脊柱设置连接件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可啮合至脊柱的延伸件。至少一个延伸件可被构造成能够从横向于所述至少一个延伸件的纵轴线的通路接受连接件,便于在延伸件间设置连接件并尽可能减少在原位操纵延伸件的需要。在一种形式中,至少一个延伸件包括在与所述至少两个延伸件中的另一个的位置相对定位的开口。所述至少两个延伸件被构造成能使连接件在其间延伸。延伸件被构造成能够沿其向脊柱引导连接件,同时尽可能减少组织回缩和切除。
还提供了使连接件啮合至锚件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可啮合至锚件的延伸件和与延伸件可操作连接的复位器械,以将连接件移入锚件而延伸件啮合于锚件。
还提供了使用系统和技术的方法,用于使连接件沿脊柱定位从而以最小侵入性外科操作与锚件啮合。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用于以最小侵入性操作沿脊柱设置连接件的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系统第一延伸件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系统第二延伸件的立体图。
图4是啮合元件的侧视图,包括可用于图1所示系统的第一延伸件的一部分。
图5是图4的啮合元件围绕其纵轴线旋转90度的侧视图。
图6是沿图4的线6-6的剖面图。
图7是沿图5的线7-7的剖面图。
图8是可与图4所示啮合元件联用的致动件的侧视图,形成可用于图1系统的第一延伸件。
图9是图8的致动器围绕其纵轴线旋转90度的侧视图。
图10是图8的致动器围绕其纵轴线旋转180度的侧视图。
图11是沿图9的线11-11的剖面图。
图12是可与啮合元件联用的致动器的侧视图,包括可用于图1系统的第二延伸件的一部分。
图13是图12的致动器围绕其纵轴线旋转90度的侧视图。
图14是图12的致动器围绕其纵轴线旋转180的侧视图。
图15是致动器的侧视图,包括可用于图1系统的第三延伸件的一部分。
图16是图15的致动器围绕其纵轴线旋转90度的侧视图。
图17是图15的致动器围绕其纵轴线旋转180度的侧视图。
图18是可用图1系统邻近脊柱定位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件的侧视图。
图19是沿图18的线19-19的剖面图。
图20是一立体图,显示在与锚件最终啮合之前的延伸件的远端部分。
图21是一立体图,显示图21的延伸件的远端部分向与锚件最终啮合的方向推进。
图22是一立体图,显示图21的延伸件的远端部分在与锚件最终啮合的位置中。
图23是一立体图,显示了图22的延伸件的近端部分。
图24是可与图1系统联用的杆夹持器的侧视图。
图25是在开放位置中的杆夹持器远端部分的侧视图。
图26是在闭合位置中的杆夹持器远端部分的侧视图。
图27是可与图1系统联用的锚件驱动器的立体图,用以将一锚件设置成与脊柱相啮合。
图28是可与图1系统联用的插栓驱动器的立体图,用以将一插栓设置成与啮合至脊柱的锚件相啮合。
图29是可与图1系统联用的压缩器的立体图,用以在啮合至脊柱的锚件间传递压缩力。
图29A是沿图29的线29A-29A的剖面图。
图30是可与图1系统联用的分离器的立体图,用以在啮合至脊柱的锚件间传递分离力。
图30A是沿图30的线30A-30A的剖面图。
图31是可与图1系统联用的测径器的立体图,用于测量延伸件之间的距离,以确定采用图1系统邻近脊柱定位的连接件的大小。
图32显示了安装到啮合至脊柱的锚件的三个延伸件。
图33是图32所示三个延伸件和锚件的另一视图。
图34显示了装载进入图32的延伸件之前的连接件。
图35显示了穿过第一延伸件并接近第二延伸件的连接件。
图36显示了穿过第一和第二延伸件并接近第三延伸件的连接件。
图37显示了穿过第一、第二和第三延伸件的连接件。
图38是第一延伸件的一部分的剖面详细视图,显示连接件在第一延伸件中。
图39是延伸件近端部分的视图,显示连接件进入延伸件的另一途径。
图40显示了图32的延伸件,连接件穿过其中定位并且复位器械定位在第二延伸件上。
图41显示相对于第二延伸件操纵复位器械,以朝锚件推进连接件。
图42显示锁定于第二延伸件的复位器械,可操纵其使连接件最终复位进入锚件。
图42A显示了啮合至第二延伸件的复位器械的俯视图。
图43显示了锁定的复位器械和延伸件的远端部分,连接件最终复位进入锚件。
图44显示了图29的压缩器,其围绕第一和第二延伸件定位并啮合至第一锚件,以在第一和第二锚件之间传递压缩力。
图45显示了第一延伸件上的复位器械和设置穿过第一延伸件的图28的插栓驱动器,以使最终复位的连接件固定至第一锚件。
图46是第三延伸件近端部分的立体图,显示致动器从啮合元件释放。
图47显示从第三锚件除去第三延伸件。
图48显示围绕第二延伸件定位并啮合至第一锚件的图29的压缩器,除去第一延伸件以在第一和第二锚件之间传递压缩力(为表示清楚没有显示第三延伸件)。
图49是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延伸件的立体图。
图50是啮合元件的侧视图,包括图49的延伸件的一部分。
图51是图50啮合元件围绕其纵轴线从其图50取向旋转90度的侧视图。
图52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包括图49的延伸件的一部分。
图53是图52致动器近端部分的放大详细视图。
图53A是锁定套环的俯视图,包括图52的致动器的一部分。
图54是图52致动器的侧视图。
图55是图52的致动器围绕其纵轴线从其图54取向旋转90度的侧视图。
图56是图52致动器的近端视图。
图57是可啮合至图49延伸件的手柄的侧视图。
图58是图57手柄的分解立体图。
示例实施方式的描述为了促进对本发明原理的理解,现在将参考附图所示实施方式并用具体的语言来描述这些实施方式。但是,应理解,这不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所示装置和所述方法中的任何改变和进一步改进、以及本文所示本发明原理的进一步应用都是可能的,正如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明白的那样。
参考图1,显示了用于以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方法邻近脊柱设置连接件的系统40。虽然系统40尤其适用于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方法,但并不限于此。而且,虽然描述了其在脊柱外科方面的使用和应用,但也包括除脊柱外科以外的其它外科手术应用。在一种形式中,系统40包括至少一对延伸件,延伸件可安装到与脊柱相啮合的锚件上。延伸件从锚件向近端延伸,引导连接件从远离脊柱的位置向邻近脊柱的位置放置。延伸件被构造成当连接件邻近脊柱时,连接件在至少一对锚件间延伸。连接件可固定于锚件,稳定锚件所附连的脊柱区段。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一对延伸件中的一个包括延伸件侧面的入口和/或狭槽,允许连接元件从侧面进入延伸件。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对延伸件包括三个延伸件。最外侧的延伸件各自包括至少一个朝中间延伸件取向的狭槽。中间延伸件包括相对的狭槽,连接件延伸通过这些狭槽并被接受在最外侧延伸件的相邻狭槽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连接件是长形杆,锚件是骨螺钉。骨螺钉可以是多轴向型螺钉,接受元件枢转地安装在螺钉部分的近端。连接件可以被接受在接受元件中、其上或其周围并与接受元件相啮合。连接件为是刚性、半刚性、柔性、弹性、非压缩性承重、或其它合适的形式,在脊柱相邻部分间延伸并在固定于其时能够稳定脊柱相邻部分。
在图1中,系统40包括第一延伸件50、第二延伸件150和第三延伸件250。延伸件50、150和250可分别与已啮合至各个相邻椎骨的对应的第一锚件120、第二锚件160和第三锚件180相啮合,如图32所示。但是,应理解,本文所述系统和技术可仅采用两个延伸件和两个锚件,或者三个或更多个延伸件和锚件。延伸件50、150、250从各自的锚件向近端延伸穿过沿脊柱的组织,使其近端伸出患者皮肤和组织,形成外科医生的通路。延伸件50、150、250形成将连接件通过患者组织传递至啮合椎骨的锚件所需的最小侵入性途径。最小侵入性途径降低和/或尽可能减少了实现将连接件传递至沿脊柱的外科部位所需的组织回缩和切除。
系统40可采用各种器械以便于连接件的选择、连接件通过延伸件并到达锚件的放置、连接件与锚件的固定、以及操纵椎骨和/或锚件至所需的位置或状态。例如,图1显示了可设置通过任何一个延伸件(例如所示延伸件50)而使锚件啮合椎骨的锚件驱动器230。图1还显示了可设置通过任何一个延伸件(例如所示延伸件250)以使插栓附连于锚件、从而将连接件固定于锚件的插栓驱动器200。抗扭转装置220如扳手或手柄臂可固定于任何一个延伸件(例如所示延伸件250),以在施加扭矩时使锚件保持附连于延伸件适当位置,从而相对于锚件定位插栓。压缩器300可相对于至少一个延伸件定位,以便在锚件之间施加压缩力,使待施力的椎骨间产生压缩,然后使连接件最终附连于各个锚件。
也可考虑图1未显示的其它器械用于系统40。例如,图30所示的分离器320有利于对锚件施加分离力,分离脊柱区段的椎骨,然后使连接件最终附连于各个锚件。图31所示的测径器340可以测量最外侧延伸件之间的距离,用于调节待设置在锚件之间的连接件的长度。图24所示的保持器械134适合抓住和握持位于延伸件之间的连接件,可用于使连接件沿延伸件向锚件移动并进入锚件。图40所示的复位器械400可沿任何一个延伸件定位并与其啮合,以提供使连接件复位进入一个或多个锚件的机械方面的优势。复位器械400还可用作抗扭转器械。
在锚件间延伸的合适的连接件的例子包括杆、导线、系链、细索、索缆、带、板和支柱。连接件可包括一个组件、或可包括两个或多个组件。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件如图18所示,包括连接件100,它具有长形杆状主体102。主体102沿第一端104和相对的第二端106之间的纵轴线101延伸。主体102围绕纵轴线101形成的半径109弯曲。末端104、106包括基本上相同的大小和形状,虽然这不是必需的。其它实施方式可考虑,主体102为直线、直线与弯曲区段的组合、相互倾斜的直线区段的组合、或具有不同曲率的区段的组合。主体102沿其长度具有一致的截面,截面可为圆形,如图19所示。然而,也可考虑非一致的截面。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连接件是由金属合金如钛构成的长形杆。也考虑了其它材料,包括再吸收性材料、非再吸收性材料、聚合物、弹性体、陶瓷、其它金属和金属合金、形状记忆材料、骨和骨替代材料、复合材料以及组合材料。
现在参考图2,将进一步讨论延伸件50。延伸件50包括位于致动器70内的啮合元件52。啮合元件52包括相对的底足56,底足56可响应制动器70相对于其的定位而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运动。如图4-7所示,啮合元件52包括在运动底足56和近端套环62间延伸的主体53。主体53形成在主体53的远端和近端间延伸并在远端和近端处开口的通道58。底足56各自包括延伸进入通道58的突出部分57,用于啮合锚件接受元件相对侧中形成的对应的凹槽,如下进一步所述。突出部分57与接受元件间的界面可在啮合时抵抗接受元件相对于啮合元件52的轴向位移。
啮合元件52还包括在其相对侧上形成的长形狭槽60,使得通道58沿主体53长度的主要部分向主体53的外部开放。狭槽60具有足够的长度,使得可接近狭槽60的近端末端67,以将连接件传递通过狭槽60。狭槽60从底足56向近端延伸至邻近主体53的中间部分68的位置。相对的支腿55从底足56向近端沿狭槽60延伸。凸轮面59分别沿各个支腿55的外表面从邻近各个底足56的最大高度延伸,并沿各个支腿55长度的一部分向近端逐渐变细。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入口66在邻近一个狭槽60的主体53的一侧上穿过中间部分68。入口66在相邻狭槽60的近端末端67向近端间隔。中间部分53的相对侧不包括入口66,但也不排除包括入口66的情况。如下进一步所述,连接件被接受穿过入口,用于在延伸件50、150、250之间传递。还可考虑,将连接件传递通过长形狭槽而不是入口。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主体53中没有入口66。而是,调节一个狭槽60的近端末端67的大小以容纳连接件穿过其中,如图38所示。
啮合元件52还包括从近端邻近中间部分68并从啮合元件52向外伸出的翼片64。翼片64在其近端以一体式活动铰链连接于主体53,翼片64被偏置而使其远端在正常状态下从主体53向外伸出。翼片64的远端可围绕其近端铰链相向运动,以便将致动器70设置到啮合元件52上,啮合致动器70的近端并使其固定于啮合元件52。其它实施方式可考虑啮合元件和致动器之间的其它闭锁结构,例如包括滑锁、弹簧致动钮、插销锁、干涉配合、紧固件和球形定位机构。
致动器70还在图8-11中显示。致动器70包括在远端76和近端74之间延伸的主体72。内腔86在远端和近端76、74间延伸并在远端和近端76、74处开口。内腔86包括邻近远端76的扩大部分80。致动器70还包括沿其一侧从远端76延伸到近端末端83的长形狭槽82,该近端末端83与近端74向远端隔开。主体72与狭槽82相对的一侧包括与内腔86连通的入口78。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入口78向近端与狭槽82的近端末端隔开,并包括与狭槽82的近端末端对齐的远端末端79。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致动器70具有入口84(在图10中显示为虚线),它包括与狭槽82的近端末端83对齐的近端末端85。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入口的近端和/或远端末端不与狭槽对齐。
一旦组装延伸件50,啮合元件52位于致动器70的内腔86中,致动器70可沿啮合元件52向远端和向近端移动,如图20-22所示,以选择性啮合和释放它们之间的锚件,例如锚件120。随着致动器70沿啮合元件52向远端推进,如图20-21所示,翼片64的远端相互靠近向内运动,以允许致动器70在其上通过。致动器70的扩大内腔部分接受凸轮面59,作用于凸轮面59以使底足56相互靠近。内腔86向近端离开扩大部分80延伸的部分提供与啮合元件52主体53的中间部分68紧密的配合,降低或消除组装后致动器70与啮合元件52间的游动。在所示实施方式中,中间部分68围绕主体53伸出,并包括非圆形截面。
当致动器70相对于啮合元件52完全向远端位移,如图2和图22-23所示,致动器70的远端76在相邻底足56面向近端的肩部附近定位。致动器70限定内腔86扩大部分80的内表面接触凸轮面59,迫使底足56相互靠近,夹紧位于它们之间的锚件120的接受元件122。一旦致动器70最终定位,翼片64回到其插入前构型,如图23中箭头69所示,向外延伸使其远端啮合致动器70的近端74。翼片64能使致动器70相对于啮合元件52保持在适当位置,以确保锚件保持夹持在底足56之间。
在其组装和夹持位置中,延伸件50提供了插入连接件的通路,以在延伸件50、150、250之间定位。例如,如果入口66在啮合元件52中,则入口66与致动器70的入口78对齐。如下进一步所述,连接件可穿过对齐的入口66、78定位。入口66、78可以是椭圆形,以便设置斜角度的连接件,如下面参考图39所述。也可考虑圆形入口和其它长形入口。而且,在组装和夹持位置中,相对于入口66的啮合元件52的狭槽60的近端末端67与相邻的致动器70狭槽82的近端末端83对齐。这就允许将连接件设置通过对齐的狭槽进入下一相邻的延伸件150。连接件可倾斜,使得当传递通过对齐的入口66、78时,其前导插入端可相对于近端拖尾端向远端位移。这就使得连接件的前导插入端在与对齐入口66、78相对的对齐狭槽60、82的近端末端67、83的远端定位。致动器70与狭槽82相对的一侧是壁,封闭啮合元件52的相邻狭槽60,防止连接件在与延伸件150相对的方向上从延伸件50穿出。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啮合元件52不包括入口66。而是,致动器70具有一可选的入口84,其位置与啮合元件52相邻狭槽60的末端67对齐。在该实施方式中,连接件可穿过入口84和相邻狭槽60沿基本上平行于其沿脊柱最终排列的通路定位。还可考虑,以斜角度插入连接件,如下面参考图39所述。
第二延伸件150如图3所示。第二延伸件150包括定位在致动器170内腔中的啮合元件152。第二延伸件150可具有与延伸件50的啮合元件52大致相同的啮合元件152,包括在其远端可啮合锚件的底足156。虽然延伸件150的啮合元件152中可存在入口66,但啮合元件152也可以没有入口66,连接件从第一延伸件50的对齐狭槽82、60被接受在第二延伸件150的啮合元件152和致动器170的对齐狭槽内。
如图12-14所示,第二延伸件150的致动器170包括在远端176和近端174之间延伸的主体172。主体172与致动器70的主体72大致相同,但包括一对在主体172上相对的对齐狭槽182。相对的狭槽182在远端176处开口,向近端延伸至向远端离开近端174的近端末端183。可考虑,狭槽182具有相同的长度,并且与接受在致动器170中的啮合元件152的狭槽长度相同。通过提供在延伸件150两侧开口的对齐狭槽,可从延伸件50的对齐狭槽60、82插入连接件,完全通过延伸件150定位,并被接受在下一相邻延伸件250中。
第三延伸件250可具有与第二延伸件150的啮合元件152大致相同的啮合元件。第三延伸件250可具有致动器270,如图15-17所示。致动器270包括在远端276和近端274之间延伸的主体272。主体272与致动器70的主体72大致相同,包括沿其一侧的单个狭槽282,主体72的另一侧被主体272的壁所封闭,类似于致动器70。狭槽282在远端276处开口,向近端延伸至向远端离开近端274的近端末端283。可考虑,狭槽282具有与接受在致动器270中的啮合元件的狭槽中的一个相同的长度并与其对齐。一旦位于其操作取向,如图1所示,延伸件250的长形狭槽朝延伸件150和延伸件50的狭槽取向并与之对齐。在另一种形式中,第三延伸件250在致动器27和接受在其中的啮合元件中的一个或两者中具有入口,以允许将连接件从第一延伸件50或第三延伸件250在延伸件之间定位。
通过提供狭槽仅在一侧开口的延伸件250,连接件的前导插入端可设置进入延伸件250,但不会在与第一延伸件50相对的方向上从其延伸出来。因此,第一延伸件50和第三延伸件250的外部封闭壁在向附连于延伸件50、150、250远端的锚件推进期间,维持和约束了连接件在延伸件50、150和250之间的定位。
还可考虑,如上所述,系统40可仅采用一对延伸件。在该系统中,可采用延伸件50和延伸件250,因为延伸件50和延伸件250被构造成可将连接件约束在最外侧锚件之间。在采用多于三个延伸件的系统中,第一延伸件50和最外侧延伸件250之间的两个或多个中间延伸件可与第二延伸件150相同。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考虑系统中采用的两个或多个延伸件各自可像延伸件150那样具有双狭槽。在该实施方式中,连接件不是被约束在外部延伸件之间,而是可延伸通过各个或其中一个外部延伸件的狭槽,使得杆的末端可到达相邻外部延伸件的外面。这就使得可沿延伸件的外侧抓住或接触杆,沿延伸件操纵并到达锚件。
参考图24-26,显示了用于抓住和操纵位于延伸件50、150、250之间的连接件的夹持器。夹持器134被构造成类似咬骨钳,包括相互枢转连接的近端第一和第二手柄136、137。手柄136、137在器械的远端可操作地连接于抓持机构140。外轴138固定于第二手柄137并从其向远端延伸。内轴139延伸穿过外轴138,在其近端枢转连接于第一手柄136。内轴139的远端枢转连接于抓持机构140的第一爪142。第二爪144从外轴138延伸并固定于外轴138。第一手柄136的运动使内轴139向近端运动,第一爪142向第二爪144运动,实现爪142、144之间的闭合作用。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抓持机构140被构造成围绕具有圆形或整圆截面的连接件延伸。爪142包括凹形内表面143,爪144包括凹形内表面145。表面143、145相向取向,其凹形弯曲表面围绕至少一部分连接件的外周延伸。抓持机构140通过沿比当爪的内表面为线性时的连接件外表面长度更长的长度上提供夹钳或抓持力,从而有利于夹持器134抓持连接件。表面143、145可包括锯齿或粗糙处理以提高与连接件的摩擦啮合。夹持器134包括薄断面,使其可在延伸件50、150、250相邻两个之间定位,以抓持在延伸件50、150、250间延伸的连接件。然后,夹持器134可朝锚件向远端移动,以在连接件朝锚件运动时推进和/或控制连接件。
夹持器134可与一个或多个插栓驱动器200联用。所述一个或多个插栓驱动器200可通过各个延伸件50、150、250定位。插栓驱动器200沿延伸件推进连接件,同时夹持器134控制连接件在延伸件间的定位和取向。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夹持器134包括单作用型第一和第二爪142、144。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考虑了双作用型爪,其中,在开放和闭合位置间运动时,爪142、144可各自枢转。
图27详细显示了锚件驱动器230。锚件驱动器230包括被构造成啮合锚件的工具接受凹槽的远端234,和从远端234向远端延伸的轴236。轴236包括近端连接部分232,包括能够啮合活动手柄的截面,如T形手柄。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连接部分232的非圆形截面允许活动手柄非旋转地匹配在其上。其它实施方式可考虑锚件驱动器230的一体式手柄,以及用于活动啮合手柄的近端连接部分232其它合适的构型。套环238邻近近端部分232围绕轴236径向延伸。套环238提供围绕轴236的凸起,以防止锚件驱动器230过度插入延伸件。长轴236的大小适合通过啮合锚件的各个延伸件的通道定位,从而通过使延伸件啮合于锚件而使锚件啮合至脊柱。
图28详细显示了插栓驱动器200。插栓驱动器200包括远端208,它被构造成可啮合和可拆地俘获插栓于其上。插栓可被构造成能够啮合锚件,以使连接件固定在锚件中、其上及其周围。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插栓是具有近端开口工具啮合凹槽的紧定螺钉。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紧定螺钉的近端工具啮合部分是断裂型紧定螺钉,当远端部分相对于锚件和连接件牢固定位并对近端工具啮合部分施加了足够的扭矩时,断裂型紧定螺钉从紧定螺钉的远端部分切断。轴204从远端208朝近端手柄202向近端延伸。手柄202可活动或永久地固定于轴204。用衬套、轴承或其它合适的机构使套筒206可旋转地安装于轴204,允许套筒相对于轴204旋转。套筒206提供一平台,外科医生或其它从业人员可抓住该平台以便在锚件间施加压缩力或分离力,但也可用手柄202促使插栓驱动器230旋转以使连接件与插栓牢固啮合,同时维持压缩或分离力。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套筒206的远端可被构造成起抗扭转作用。在该实施方式中,插栓驱动器200包括一远端开口,其形状与延伸件的外部六角形元件互补并可非旋转地接受该元件。然后,可抓住套筒206,以在套筒206内用手柄202旋转轴204时防止延伸件的扭转或旋转,抵靠连接件旋紧插栓并切断可能存在的插栓的任何断裂型元件。
驱动器200、230各自包括大小可插入穿过各个延伸件的啮合元件52、152的通道的轴。轴的长度使得当驱动器200、230的远端与插栓或与锚件啮合时,手柄位于延伸件的近端。
在图29中,显示了压缩器300。压缩器300包括一长形主体302和一对从主体302的远端303延伸的间隔臂304。臂302之间形成开口310。臂304远端处的啮合元件306在臂304之间延伸。啮合元件306包括凹槽308,以容纳连接件定位在其中。如图29A所示,主体302包括一截面为C-形的通道,沿第一方向开口。啮合元件306的形状可形成围绕锚件定位的任何合适的大小和形状的接受器,接受器在与主体302的通道相对的方向上开口。
使用中,如图1和图44所示,设置压缩器300,使得至少一个延伸件被接受通过开口310。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延伸件150和250接受通过开口310,在图44中,延伸件150和50接受通过开口310。然而,可考虑在围绕另一个延伸件150放置压缩器300之前除去一个延伸件,例如在图48中除去延伸件50。无论哪种情况,主体302的定位使其远端303抵靠保留的延伸件150(图1中是延伸件250)和/或复位器械400。安装啮合元件306,使其间隔离开延伸件150(图1中是延伸件250)围绕锚件延伸,在图44和48中所述锚件是锚件120。在锚件间延伸的连接件可接受在凹槽308中,使得啮合元件306可围绕各个锚件牢固定位,从而防止啮合元件306从锚件滑脱。主体302的C-形通路可接受延伸件和/或复位器械,当压缩器300相对于各个延伸件枢转靠近时,远端303可抵靠延伸件和/或复位器械定位。
当如图44和48所示定位时,主体302可沿箭头311所示方向枢转。远端303围绕延伸件150/复位器械400枢转,用作支点,以使啮合元件306、进而使锚件120朝锚件160移动。这产生了压缩力,从而在连接件最终附连于锚件之前使相邻椎骨相互靠近运动。考虑可在压缩相邻椎骨之前用插栓使连接件牢固啮合于其中一个锚件,然后在压缩相邻椎骨之后再固定于另一个锚件,以维持椎骨间的相对定位。例如,如果在施加压缩力之前除去了一个延伸件,例如图48所示,那么可在除去延伸件50之前使连接件最终附连于锚件120。插栓驱动器200通过延伸件150定位,套筒206从其向近端延伸。外科医生或从业人员可抓住套筒206,以在压缩器300和延伸件150/插栓驱动器200相互靠近运动时提供杠杆作用。一旦获得所需的压缩,可用插栓驱动器200使延伸件150中的插栓最终牢固抵靠连接件。由于套筒206相对于轴202发生旋转,通过抓住套筒206和压缩器300可在插栓旋紧期间维持压缩。
在图30和30A中,显示了分离器320。分离器320包括长形主体322,从主体322向远端延伸的远端倾斜部分324和从远端倾斜部分324向远端延伸的远端臂326。远端臂326包括一凹槽328,以容纳连接件在其中定位。主体322和远端倾斜延伸部分324包括一沿其延伸的C-形通路。
使用中,设置分离器320,其远端臂326抵靠一个锚件如锚件160,主体322的C-形通路朝向从相邻锚件如锚件120延伸的延伸件50定位。还可考虑,可逆转分离器320的取向,使臂326背对锚件120定位,主体322朝向延伸件150定位。还可考虑将分离器320设置在锚件160、180之间,以分离这些锚件所啮合的椎骨。在任何取向中,可在放置分离器320之前除去抵靠设置远端臂326的从锚件延伸的延伸件,或者在分离期间可保持安装在各个锚件上。如果除去延伸件,那么可在除去延伸件之前和在施加分离力之前,使连接件最终附连于各个锚件。
抵靠相邻延伸件设置在主体322与远端取向突出部分324间的连接处形成的支点 327,主体322延伸远离相邻延伸件,使其近端间隔离开相邻延伸件。当主体322的近端朝延伸件运动时,分离器320相对于延伸件围绕支点区327枢转,臂326以杠杆作用离开延伸件50,使各个锚件相互远离,从而分离这些锚件所啮合的椎骨。当通过分离实现了所需的椎骨定位时,将连接件最终附连于锚件,其中,延伸件安装在这些锚件上,并且分离器320在这些锚件上作杠杆作用以维持椎骨间的定位。
压缩器300和分离器320也可参见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律师案卷号4002-3517/PC968.00,2004年6月6日提交),该申请的内容包括在此作为参考。
在图31中,显示了测径器340形式的测量装置。测径器340包括第一元件342,第一元件342具有第一主体343和从第一主体343横向延伸的第一臂344。第二元件346包括第二主体347和从第二主体347延伸的第二臂348。第二主体347围绕第一主体343可滑动定位和啮合,并可沿其移动以调节平行臂344、348之间的距离。臂344,348为长形,其大小可匹配在最外侧延伸件如延伸件50、250的通道的近端开口中。第一主体343包括沿着它的刻度350,指示定位在安装延伸件50、250的锚件之间的连接件的长度。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刻度被关联成使所示连接件长度大于延伸件之间的分离距离,以确保一旦定位在其中,连接件可延伸穿过锚件的接受元件。
可利用上述分离距离来选择合适长度的连接件,以在最外侧延伸件的远端处的锚件之间延伸。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延伸件50、150和250可相对于锚件枢转,并操纵以使其近端相互邻近定位或相互远离移动。为了测量延伸件远端的锚件之间的距离,操纵延伸件使其基本上相互平行延伸。然后,将测径器340定位在延伸件50、250通道的近端开口中,测定在锚件120和180之间延伸的连接件的长度。
现在参考图32,显示延伸件50、150、250分别附连于锚件120、160、180。锚件120、160、180相互间可大致相同,虽然也考虑是不同类型的锚件。锚件120、160、180各自包括分别啮合于各个椎骨132、134、136的紧固部分130和连接于紧固部分130的接受元件122。如图20-22所示,接受元件122可包括沿其延伸的底部孔128,紧固部分130可延伸穿过这些底部孔128。紧固部分的头部或上部可枢转地俘获在接受元件122中,其下部延伸穿过孔128以啮合椎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锚件120、160、180为多轴向螺钉,一螺钉元件枢转地连接在U-形鞍件或接受元件122中。在这种形式中,当螺钉元件的螺纹轴分别与各个椎骨啮合时,接受元件122可围绕螺钉元件的头部枢转。多轴向螺钉型锚件的例子包括CD HORIZONM-8和M10多轴向螺钉以及CDHORIZONLEGACYTMSpinal System的螺钉,都由Medtronic Sofamor Danek,Inc.销售。但是,应理解,也可考虑其它锚件,包括单轴向形式,包括除用于啮合椎骨的骨螺钉之外的其它方式,例如钩、插销、卡钉、板、椎体间装置和笼、铆钉以及缝合锚件。而且,接受元件可包括用于啮合连接件的任何合适的形式或结构。
接受元件122各自包括一对臂124,它们之间形成接受器126。连接件,如上文所述的连接件100,可定位在臂124之间的接受器126中,并可从接受器向下一相邻锚件延伸。当接受元件122与延伸件50、150、250中的一个啮合时,接受器126与各个啮合于其的延伸件的通道连通。臂124可具有内螺纹,以螺纹啮合可定位在臂124之间的紧定螺钉或插栓的外螺纹。一旦与臂124啮合,插栓可沿在臂124之间延伸的接受元件122的下表面127牢固地夹紧或夹持连接件。
参考图32,可在锚件与对应椎骨啮合之前,如上所述,或在锚件与椎骨啮合定位之后,使各个延伸件50、150、250分别附连于对应的锚件120、160、180。例如,一个实施方式的操作考虑在脊柱目标部位上形成切口,相继扩张皮肤和组织以提供最小侵入性通路,用于插入锚件和使锚件与各个椎骨相啮合。然后,使各个延伸件分别附连于插入的锚件。
在另一个操作中,可先将具有内部管针的导管外针插入椎骨目标区,例如背面操作中的蒂,并对准以提供进入蒂所需的轨道。可用任何观察系统监测和检查对准,包括放射成像、荧光、显微镜、内窥镜、放大镜、肉眼或任何其它合适的观察系统或仪器。在将导管针和管针插入椎骨之后,退出内部管针而导管外针保持啮合于椎骨。将一引导线设置通过导管外针并与椎骨啮合。然后除去外针而引导线保留在适当位置。用许多增加直径的管形扩张器相继扩张引导线周围的组织。一旦获得所需的开口大小,除去引导线和内部扩张器,最后插入的扩张器提供通往蒂或椎骨其它目标部位的受保护的通路。然后,将锚件设置通过扩张的通路并与椎骨啮合。然后,将对应的延伸件50、150或250附连于锚件的接受元件,如上所述,除去扩张器。重复上述操作以设置所需数量的延伸件,无论是两个、三个或四个或更多个延伸件。在相邻延伸件之间制备切口,以提供插入连接件的通路。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无需相继扩张,经皮插入锚件和延伸件。如上所述设置引导线,插入锚件以定位在引导线上。组装锚件和延伸件,然后一起定位在引导线上方,将锚件引导至蒂或椎骨其它目标部位。将一导管驱动工具设置在引导线上方并穿过延伸件,以啮合锚件头部并驱动其进入椎骨。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制备通往目标部位的通路。除去引导线和任何扩张器。导管或其它合适的牵引器可保持在切口中,以提供通往目标部位的受保护的通路,但也可考虑通过微创口的直接插入。将锚件啮合于延伸件,将锚件驱动器如锚件驱动器230插入穿过延伸件并与锚件螺钉部分的头部相啮合。锚件驱动器230保持螺钉部分与延伸件的轴线刚性对齐。将锚件和延伸件经皮插入到椎骨目标部位,例如蒂。可用荧光或用任何合适的外科导航系统监测锚件的插入和对齐。然后锚件的螺钉部分在目标部位与椎骨啮合,延伸件附连于接受元件。对每个椎骨重复插入和啮合锚件与延伸件的过程,并在相邻的两个延伸件之间制备切口以提供用于插入连接件的通路。
在任何实施方式中,可通过微创口、通过接近椎骨目标部位的组织中形成的回缩开口、或通过提供通往一个或多个相邻椎骨的受保护通路的管状元件来设置锚件和延伸件。可将锚件驱动器230插入穿过延伸件并与锚件啮合。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锚件可啮合至脊柱,而延伸件保持啮合于锚件,因为锚件包括可旋转地接受在接受元件内的螺钉部分。锚件驱动器啮合螺钉部分且可旋转,以使接受元件中的螺钉部分旋转,从而将其螺旋推进至脊柱骨结构中。
还可考虑,通过延伸件进行神经监测,以引导锚件在椎骨适当位置中的设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锚件与各个椎骨的蒂相啮合。各个蒂可钻孔,必要或需要时,可攻以螺纹以接受锚件的螺纹螺钉部分。在插入锚件之前或期间,通过引导线、抽头、探头或锚件驱动器施加电刺激,以监测蒂中孔的形成和攻螺纹。监测患者反应,以确定螺钉位置没有触及任何神经。可将引导线、抽头、针头、驱动器或其它器械设置通过由塑料材料构成的套筒或扩张器,以提供非传导性绝缘体。在另一种形式中,通过延伸件施加电信号,以引导延伸件和锚件向椎骨的设置,而不触及神经元结构。可用保护性、非传导性涂层、套筒或其它层绝缘延伸件,以防止电流漂移。
当锚件啮合至椎骨且延伸件附连于锚件时,延伸件可延伸穿过皮肤和组织,从而可操作其近端,该近端至少包括入口78或84,用于插入连接件。在图33中,显示延伸件50、150、250与锚件120、160、180的接受元件相啮合。但是,应理解,可将本文所述延伸件实施方式的任一个或其组合固定于锚件120、160、180。图33-37、41-45和47中省去了紧固部分130和椎骨132、134、136,应理解各图中的锚件120、160 180可具有啮合至椎骨132、134、136的紧固部分130。在图33中,显示延伸件50具有在致动器中的入84。入口84远离其它延伸件150、250取向。应理解,延伸件50可采用具有入口78的致动器70和具有入口66的啮合元件,在延伸件狭槽近端末端向近端偏移。在任一实施方式中,将延伸件50的啮合元件52和致动器70限定的长形狭槽51(图41)设置成对准朝下一相邻延伸件150的长形狭槽151开口。类似地,延伸件250的长形狭槽251朝延伸件150的狭槽151取向并与之对齐。延伸件250的封闭端或固体端远离延伸件150取向。
在图34中,将连接件100沿初始插入途径设置穿过入口84。在所示实施方式中,显示了连接件100,应理解可采用任何其它连接件实施方式,只要它可在至少两个延伸件50、150、250之间定位。在图35中,连接件100进一步沿初始插入途径定位并穿过第一延伸件50,其引导端104位于相邻的第二延伸件150的对齐狭槽151附近。在锚件接受元件可相对于锚件紧固部分枢转调节的实施方式中,需要时可操纵延伸件150,以使延伸件150的长形狭槽151对准连接件100的前导插入端104。
在图36中,连接件100进一步沿初始插入途径穿过第二延伸件150的对齐狭槽151定位,其引导端邻近第三延伸件250的对齐狭槽251定位。在图37中,连接件100进一步沿初始插入途径推进,使其引导端104穿过第三延伸件250的对齐狭槽251定位。定位连接件的拖尾端106,用于传递通过第一延伸件50的入口84。
如图38更详细所示,穿过延伸件50的致动器70的入口84和啮合元件52的狭槽60的对齐近端67定位之后,连接件100的第二端106被接受在啮合元件52的通道58中。主体102延伸穿过延伸件50相对的长形狭槽51。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连接件100的第一端104和第二端106被束缚在延伸件50、250的通道中,这是因为两端都不能穿过延伸件50与狭槽51相对的一侧或延伸件250与狭槽251相对的一侧,每一侧均包括由各个致动器的臂形成的封闭端。因此,连接件100不能从通道58滑出或移出,直到第一端104和第二端106推进通过邻近锚件120、180的接受元件的延伸件50、250的远端开口。
图39显示了将连接件100或任何其它连接件实施方式传递穿过延伸件50、150、250的另一种方式。当延伸件安装在可多轴向运动的锚件120、160、180上时,可操纵延伸件50、150、250使其近端相互邻近定位。延伸件50、150、250形成大致平行于延伸件50、150、250对齐狭槽的近端末端延伸的轴线113。当延伸件的近端相互邻近定位时,延伸件间的距离将沿轴向113小于安装在其远端的锚件间的距离。由于连接件100包括一在啮合至延伸件远端的锚件之间延伸的长度,它对于在延伸件50、150、250之间沿轴线113定位来说太长。
连接件100可相对于轴线113以一斜角度115穿过入口84。在这种方式中,至少初始插入时连接件100沿轴线113的有效长度变小,允许其相对端104、106匹配在延伸件50、250近端附近的间隙内。当连接件100向远端推进时,拖尾端106可相对于前导端104向远端运动,以使主体102基本平行于轴线113取向,从而接受在锚件120、160、180的接受元件内。
如图40-43所示,将连接件100沿延伸件50、150、250的长形狭槽51、151、251向远端分别推进至锚件120、160、180。如果有的话,连接件100的角度减小,直到连接件100邻近锚件120、160、180的接受元件。可采用任何技术将连接件100朝锚件向远端推进。例如,可将夹持器134插入到延伸件之间,使其抓持机构140抓住连接件100。然后,外科医生可操纵夹持器134,以推进连接件100并使其座落在锚件120、160、180的接受元件中。然后,可采用与插栓或紧定螺钉相匹配的插栓驱动器200,以将插栓传递通过各个延伸件的通道,而使连接件啮合在锚件的接受元件中。然后,可利用插栓驱动器200通过其余的延伸件,以使插栓啮合至其余的锚件。
还希望通过将连接件复位入锚件的接受元件中来提供所需的椎骨间对齐。例如,脊椎前移、椎骨间的解剖学差异、或一些其它状况可导致椎骨错位。并且,接受元件间也可存在轻微错位,使得将连接件手动设置到各个接受元件中变得困难,即使采用了夹持器134。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复位器械400,以提供将连接件设置在锚件120、160、180的接受元件中的机械方面的优势。
图40-43显示了复位器械400,可设置在任何一个延伸件50、150、250上方,以接触连接件100并将连接件100推进和定位在锚件中。复位器械400包括管形复位元件402,它具有从其向远端延伸的一对复位臂404。复位元件402包括一内部通道,其大小适合接受一个延伸件50、150、250通过其中。在复位元件402的近端提供了包括第一手柄406和第二手柄408的致动器。第二手柄408在410处枢转连接于复位元件402,锁定套环414从第一手柄406延伸,如图42A所示。锁定套环414被容纳在复位元件402内。第一手柄406延伸通过复位元件402中形成的近端狭槽416。锁定套环414包括伸出部分418,它被构造成可释放地啮合啮合元件52的套环62。锁定套环414包括一沿复位元件402的长度,该长度约等于近端套环62的长度。
如图23所示,一个实施方式的近端套环62包括具有根切部分88的凹陷部分87。根切部分88形成围绕近端套环62的上部近端的一部分的唇部89。锁定套环414可围绕近端套环62定位,伸出部分418被接受在邻近根切部分88的凹陷部分87。当复位器械400逆时针旋转时,伸出部分418运动进入根切部分88,从其伸出的唇部89啮合伸出部分418,从而以卡口型锁定设置将复位器械400牢固地安装到啮合元件52。应理解,各个延伸件50、150、250都可具有能够与复位器械400相啮合的近端套环。近端套环62也可被构造成如图所示,例如图4-7所示,其中套环62不包括凹陷和根切部分87、88。
其它实施方式可考虑将复位器械400啮合至延伸件50、150、250的其它方式,包括在复位器械400和延伸件之间延伸的紧固件、复位器械400和延伸件之间的干涉配合、以及复位器械和延伸件之间的螺纹啮合等等。
在图40中,复位器械400位于第二延伸件150上,但是应理解,复位器械也可定位在任何其它延伸件50、250上。通过相对分离第一和第二手柄406、408,解除复位器械400的致动机制。而且,锁定套环414尚未座落在近端套环62上。在图41中,复位器械400沿延伸件150向远端推进,使复位臂404接触连接件100。复位臂可使连接件100沿延伸件50、150、250朝锚件120、160、180向远端移动。在图42中,复位器械400沿延伸件150向远端推进直到其锁定套环414与近端套环62对齐。复位器械相对于其图40的位置顺时针旋转,使锁定套环414以卡口型配合与近端套环62相啮合,如上所述。
第一手柄406和锁定套环414锁定于延伸件150,第二手柄408可围绕410枢转以使复位元件402沿延伸件150向远端移动,如图42和43所示。复位元件402向远端移动使得复位臂404向远端抵靠连接件100。锁定套环414啮合延伸件150的近端套环62,并抵靠其推动,以提供将连接件100移入锚件接受元件所需的力。可继续复位连接件100直到连接件100抵靠锚件下表面牢固定位。一旦获得最终复位,可将紧定螺钉或插栓传递穿过延伸件150,使连接件100与锚件160啮合。然后,可将复位器械400置于其它延伸件50、250中的一个、两个上或不设置,以将连接件100最终复位入锚件的接受元件中。复位器械400可在插栓与锚件啮合期间使连接件100保持在复位位置,例如图45中延伸件50上的插栓驱动器200所示。可牢牢抓住复位器械400的手柄406、408,在插栓啮合期间起抗扭转作用,以在用所需的扭矩啮合插栓时防止锚件接受元件发生旋转。
也可在连接件啮合至各个锚件之前进行椎骨的压缩和分离。在图44中,显示了压缩器300,其定位可使延伸件50、150接受穿过卡口310。啮合元件306围绕锚件120定位,主体302的远端303接触围绕延伸件150定位的复位器械400。压缩器300沿箭头311所示方向枢转,以压缩锚件120、160啮合的椎骨。一旦获得所需的压缩,将用插栓驱动器200传递通过延伸件的插栓固定于锚件,以使连接件100啮合至锚件并维持椎骨间的压缩状态。还考虑,在传递压缩力之间,使连接件100固定于锚件120、160中一个的接受元件,然后使连接件100固定于另一个锚件同时压缩器300维持压缩力。然后,如果需要的话,可再次定位压缩器300,以在锚件180和160之间传递压缩力。以类似的方式,可采用分离器320使锚件120、160、180中的一个与相邻的延伸件啮合,以在连接件固定于相邻锚件之前分离相邻椎骨,如上所述。
一旦将连接件定位在接受元件中、其上或其周围,在插栓驱动器200上安装插栓,传递通过各个延伸件50、150、250并啮合锚件的接受元件,进而啮合连接件。如图1所示,抗扭转装置220如扳手包括可与延伸件相啮合的头部224。手柄222从头部224延伸,可抓住手柄222以防止延伸件和啮合至延伸件的锚件接受元件在插栓与接受元件啮合期间发生旋转。在图1-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延伸件50、150、250的致动器包括许多相邻其近端的平面,以便啮合抗扭转装置220的头部。其它实施方式考虑,致动器的近端为圆柱形,如图8-17所示。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复位器械400可用作抗扭转装置,或者可采用能使延伸件保持在适当位置的一些其它方式。
一旦连接件100最终固定于锚件120、160、180,可将延伸件50、150、250从各个锚件除去。可在延伸件固定于所有锚件之后一起除去延伸件50、150、250,或者可相继除去延伸件50、150、250,在连接件固定于各个安装有延伸件的锚件之后分别除去各延伸件。如图46所示,按箭头61所示向内按压啮合元件152的翼片164,使其远端不再啮合对应致动器270的近端。然后,致动器270相对于啮合元件152可沿箭头271所示的方向向近端自由滑动,使啮合元件152的底足156从围绕锚件180接受元件的夹持位置释放,如图47所示。然后,延伸件250可从外科部位退出。对每个其它延伸件50,150重复该过程。然后,可适当包扎和封闭为容纳插入延伸件50、150、250而形成的最小侵入性伤口。
虽然所示延伸件50、150、250具有圆形截面,也可考虑非圆形截面的延伸件。延伸件的长形狭槽无需沿相同延伸件具有相同长度,各延伸件也无需具有一个或多个与其它延伸件的狭槽相同长度的狭槽。延伸件的致动器和啮合元件可以是一体式组件。延伸件也可包括表面特征,以便复位器械与之啮合。例如,致动器可具有沿其外表面的棘齿,以啮合复位器械棘轮系统的爪或齿,提供使复位器械向远端杠杆运动接触连接件以使连接件定位在锚件中的机械方面的优势。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复位器械包括致动器组件,致动器组件具有从复位元件向近端延伸而不是附图所示侧向延伸的一对手柄。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复位元件402可以是在致动器组件和套环间延伸的连接部分的远端处的套环。可用手柄组件移动连接部分,使复位元件402向远端运动接触连接件。而且,复位元件无需围绕延伸件延伸,而是可以沿安装的延伸件的一侧延伸。
现在参考图49-56,显示了可与上面针对延伸件50、150、250所述的系统40联用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延伸件500。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延伸件500包括容纳在致动器520中的啮合元件502。如图50-51所示,啮合元件502包括可响应致动器520的相对位置而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运动的相对底足506。啮合元件502包括在远端底足506和近端套环512间延伸的主体503。主体503形成在主体503的远端和近端间延伸并在远端和近端处开口的通道508。底足506可包括面向内部的突出部分,用于啮合锚件接受元件相对侧中形成的对应凹槽,如上文针对啮合元件52所述的。
啮合元件502还包括在其相对侧上形成的长形狭槽510,使通道508沿主体503长度的主要部分向主体503的外部开放。狭槽510可具有足够的长度,使得可接近狭槽510的近端末端517,以将连接件传递通过狭槽510。狭槽510从近端末端517并在底足506之间向远端延伸,以便将连接件沿狭槽510传递至啮合于底足506的锚件的接受元件。相对的支腿505从底足506向近端沿狭槽510延伸。凸轮面509分别沿各个支腿505的外表面从邻近各个底足506的最大高度延伸,并沿各个支腿505长度的一部分向近端逐渐变细。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狭槽510向近端延伸足够的距离,使不存在穿过一个或两个支腿505以传递连接件的入口。但是,在一个狭槽510的近端末端517的近端位置处可具有穿过一个或两个支腿505的入口。
啮合元件502还包括翼片514,翼片514在近端离开底足506和凸轮面509的位置分别沿各个支腿505从啮合元件502向外伸出,向远端离开狭槽510的近端末端517。翼片514分别与各个支腿505整合,向近端逐渐变细,以便沿啮合元件502向远端移动致动器。翼片514还各自包括啮合致动器520的、陡峭斜率的或垂直向远端取向的端壁,以限制致动器520相对于啮合元件502的向近端运动,如下进一步所述。通过按压翼片514以使翼片514陷入致动器520中,可使支褪505相互靠近运动,使致动器520沿啮合元件502向近端运动。
近端套环512呈圆形,具有相对的平表面513沿其延伸。套环512的一侧包括从套环512的近端延伸并在近端处开口的闭锁接受器518。闭锁接受器518包括在近端-远端方向上沿套环512延伸的轴向部分517和横向于凹陷部分517沿套环512的圆形部分延伸的偏移部分519。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由套环512外表面中的沟槽形成轴向部分517和偏移部分519,它们不与通道508连通。偏移部分519与轴向部分517相对的一端包括与通道508连通的通孔。通过沿闭锁接受器518提供壁部分,可维持套环512的刚性。其它实施方式可考虑,所有或部分闭锁接受器518由延伸穿过套环512的狭槽形成。
致动器520进一步如图52-56所示。致动器520包括在远端526和近端524之间延伸的主体522。内腔536在远端和近端526、524间延伸并在远端和近端处开口。内腔536包括邻近远端526与内腔536连通的相对的窗口530。一旦组装啮合元件502和致动器520,翼片514可接受通过窗口530。如图56所示,内腔536的形状与啮合元件502的套环512的形状相匹配。平表面513被接受在沿内腔536的对应平表面537上,以确保啮合元件502在致动器520中的适当对齐并防止啮合元件502相对于啮合元件520旋转。
致动器520还包括从各个狭槽532的远端526向近端末端533沿其两侧延伸的长形狭槽532。近端末端533向远端间隔离开近端524。其它实施方式考虑,致动器520包括仅沿其一侧的狭槽。致动器的相对侧可包括入口,如上文针对致动器70所述的,或固体壁,如上文针对致动器270所述的;或沿其一侧或两侧的狭槽和入口。
系统40中可采用双狭槽延伸件或具有相对狭槽的延伸件,例如图3和49中所示,相对狭槽或双狭槽延伸件安装在中间锚件如锚件160上。并且,也可采用相对狭槽或双侧狭槽延伸件,延伸件安装到最外侧锚件120、180中的一个或两个。可选地,系统40包括至少一个延伸件,致动器具有在一侧中的入口和至少在其相对侧上的狭槽。可将入口/狭槽延伸件安装到最外侧锚件120、180中的一个或两个上,延伸件的狭槽侧邻近相邻延伸件的狭槽取向。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系统40包括一延伸件,致动器具有沿其一侧的固体外壁和在其另一侧上的狭槽。可将单狭槽延伸件安装到最外侧锚件120、180中的一个上。在该实施方式中,双狭槽或入口/狭槽延伸件安装在最外侧锚件120、180中的另一个上。
致动器520还包括邻近近端522的锁定机构540。锁定机构540包括围绕致动器520近端524的凸缘元件542和从凸缘元件向近端延伸的伸出部分544。伸出部分544包括闭锁接受器546,它包括轴向部分548和偏移部分550。偏移部分550从轴向部分548的远端侧向延伸且围绕致动器520的纵轴线径向围绕一部分伸出部分544。
锁定机构540还包括在其外表面中的伸出部分544中形成的沟槽552。沟槽552从偏移部分550向近端延伸并与偏移部分550连通。锁定套环554可围绕伸出部分544定位,并以末端元件556可旋转地接受在伸出部分544上。锁定套环554包括一向内延伸的闭锁突出部分558,可定位在闭锁接受器546中。末端元件556可围绕伸出部分544定位,锁定套环554可旋转地接受在末端元件556和凸缘元件542之间。销560延伸穿过末端元件556并使其啮合至伸出部分544。末端元件556 具有从末端元件556的远端沿其延伸的沟槽562,它与伸出部分544的沟槽552对齐。
球形元件564和套环元件566被俘获在沟槽552、562之间。弹簧元件566向远端偏压球形元件564,使其朝向锁定套环554并与之接触。如图53A所示,锁定套环554包括邻近闭锁突出部分558的定位凹槽568,用于接受球形元件564。一旦闭锁突出部分558被接受在偏移部分550中,球形元件564被偏压成与定位凹槽568啮合,以维持锁定套环554相对于伸出部分544的旋转位置。
为了组装啮合元件502和致动器520,可旋转锁定套环554,使闭锁突出部分558对准闭锁接受器546的轴向部分548。啮合元件502的近端装载通过致动器520的远端开口,朝致动器520的近端推进通过内腔536,平表面513与沿内腔536的平表面537对齐。闭锁接受器518的轴向部分517与闭锁突出部分558对齐,伸出进入内腔536。啮合元件502相对于致动器520向近端推进,以使闭锁突出部分558定位在闭锁接受器518的轴向部分517中。同时,翼片514分别对准致动器520的对应窗口530。啮合元件502相对于致动器进一步向近端推进直到翼片514接触和邻近窗口530的近端定位,也使闭锁突出部分558邻近闭锁接受器518的偏移部分519定位。然后可旋转锁定套环554,使闭锁突出部分558进入闭锁接受器546的偏移部分550和闭锁接受器518的偏移部分519中定位。这又使得弹簧元件566将球形元件564偏压入定位凹槽568中,如果锁定套环554、啮合锁定套环554进入锁定位置。闭锁突出部分558与偏移部分519中的啮合元件502相啮合,以抵抗啮合元件502相对于致动器520的轴向运动。
在其组装和夹持位置中,延伸件500提供了通过一个或多个啮合元件502和致动器520的组件限定的长形狭槽插入连接件的通路。可以上文针对系统40所讨论的方式将连接件设置到安装于两个或多个锚件的两个或多个延伸件之间并将连接件沿延伸件推进至锚件。
一旦组装延伸件500,啮合元件502位于致动器520的内腔536中。当锁定机构540在其未锁定位置中,即闭锁突出部分558与闭锁接受器518、546的轴向部分517、548对齐时,致动器520可相对于啮合元件502向近端和向远端运动,以选择性啮合和释放位于底足506之间的锚件。当致动器520相对于啮合元件502向远端推进时,翼片514沿内腔536接触致动器520的内壁并使底足506向内相互靠近运动,从而通过致动器520。当翼片514与窗口530对齐时,支腿505回到其插入前构型,翼片514分别伸出各个相邻的窗口530。致动器520围绕内腔536的内壁接触啮合元件502的凸轮面509,底足506位于远端526的远端并维持底足506与位于其间的锚件啮合。
为释放锚件,将锁定机构540设定至其未锁定位置,以允许致动器520和啮合元件502可相互运动。致动器520可相对于啮合元件502向近端运动,以使翼片514朝各个窗口530的远端移动,致动器520的内表面定位在凸轮面509的近端。这就使得底足506相互远离运动,释放它们之间啮合的锚件。一旦从锚件释放,可从致动器520退出啮合元件502,以便清洁延伸件500各组件。
为了促进锁定套环554在其与偏移部分550、519对齐的锁定位置间运动,提供手柄元件600,如图57-58。手柄元件600包括手柄部分602和轴部分604。接受元件606围绕轴部分604从手柄部分602延伸。如图58所示,轴部分604包括下部612和上部610。用销608将上部610啮合至手柄部分602。接受元件606啮合至手柄部分602,轴部分604的下部612从接受元件606突出,如图56所示。接受元件606包括末端元件614,形成围绕轴部分604延伸且间隔离开轴部分604的成形孔616。
使用中,手柄元件600可相对于延伸件定位,使其下部轴部分612邻近近端套环512被接受在啮合元件502的通道508中。末端元件556接受在接受元件606中,末端元件614围绕锁定套环554定位。成形孔616以形状配合啮合方式啮合锁定套环554,而接受元件606可围绕末端元件556自由旋转。因此,手柄元件600的旋转可使锁定套环554在其锁定和未锁定位置间旋转。手柄部分602提供了解决偏置弹簧元件566以将球形元件564移出定位凹槽568的机械方面的优点。
但是,应理解,也可在其锁定和未锁定位置之间手动移动锁定套环554。还可提供锁定套环554,其至少一部分从致动器520向外伸出,以便于抓齿。还可考虑在延伸件的啮合元件和致动器之间的其它锁定结构,如本文所述。
虽然在附图和上述说明中详细阐述和描述了本发明,认为这些内容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精神范围内的所有改变和改进都需要保护。
权利要求
1.一种脊柱外科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在近端和远端间延伸的第一延伸件,所述远端能可释放地啮合于可与脊柱啮合的第一锚件,所述第一延伸件包括至少部分延伸通过所述第一延伸件并在所述远端处开口的通道,所述第一延伸件包括在其一侧与所述通道连通的入口和沿其与所述入口相对的另一侧的长形狭槽,所述长形狭槽与所述通道连通并在所述远端处开口;在近端和远端间延伸的第二延伸件,所述远端能可释放地啮合于可与脊柱啮合的第二锚件,所述第二延伸件包括至少部分延伸通过所述第二延伸件并在所述远端处开口的通道,所述第二延伸件包括在其一侧与所述通道连通的长形狭槽,所述第二延伸件的所述长形狭槽与所述第一延伸件的所述长形狭槽对齐;和连接件,它能设置通过所述第一延伸件的所述入口并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件的所述长形狭槽进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件的所述通道间延伸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锚件各自包括可啮合至脊柱的紧固部分以及当所述紧固部分啮合至脊柱时可相对于所述紧固部分枢转的接受元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受元件各自包括一对臂,所述臂形成U型接受器以接受所述连接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可啮合至所述第一和第二锚件的所述接受元件的插栓,以使所述连接件固定在所述接受元件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件中至少一个包括形成通道的啮合元件,所述啮合元件能与所述第一和第二锚件中的相应一个可拆地啮合,所述至少一个延伸件还包括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围绕所述啮合元件定位并可沿其移动以将所述啮合元件偏压成分别与各个锚件啮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元件包括在其远端的一对底足,所述各个锚件能定位在所述底足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足各自包括从其延伸进入所述通道并朝所述底足对的另一个延伸的突出部分。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元件包括被一对相对的狭槽相互隔开的一对相对的支腿,所述狭槽各自包括从所述啮合元件的近端向远端间隔的近端末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在所述啮合元件的近端和远端间延伸并在近端和远端处开口,所述相对的狭槽与所述通道连通。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所述致动器包括在可设置在所述啮合元件上的管状主体,所述管状主体限定沿其延伸并与所述啮合元件的所述狭槽中的一个对齐的至少一个狭槽,以形成所述至少一个延伸件的所述长形狭槽。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主体的所述至少一个狭槽包括与所述啮合元件的所述狭槽的所述近端末端对齐的近端末端。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在其与所述致动器的所述至少一个狭槽相对的一侧形成所述入口,所述入口与所述啮合元件的所述狭槽的所述近端末端对齐。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在其与所述致动器的所述至少一个狭槽相对的一侧形成所述入口,所述入口从所述啮合元件的所述狭槽的所述近端末端向近端偏移。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元件包括与所述通道连通并从所述啮合元件的所述狭槽的所述近端末端向近端间隔的入口,所述啮合元件的所述入口与所述致动器的所述入口对齐。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包括可设置在所述啮合元件上的管状主体,所述管状主体形成从所述管状主体的远端向近端延伸的一对相对的狭槽,所述管状主体的所述狭槽分别与所述啮合元件的所述相对的狭槽对齐。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的所述狭槽包括从所述管状主体的近端向远端间隔的近端末端,所述致动器狭槽的所述近端末端与所述啮合元件狭槽的所述近端末端对齐。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件包括与复位器械可拆地啮合的近端套环。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器械包括可围绕所述延伸件中至少一个定位的管状复位元件,所述管状复位元件包括从其向远端延伸的一对相对的复位臂。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器械包括能够与所述至少一个延伸件的所述近端套环可拆地啮合的锁定套环,一旦啮合至所述近端套环,所述锁定套环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延伸件轴向固定,所述复位元件沿所述至少一个延伸件轴向可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器械包括从所述锁定套环延伸的第一手柄和枢转连接于所述第一手柄的第二手柄,所述复位元件从所述第二手柄延伸并能响应所述第二手柄相对于所述第一手柄的枢转而沿所述至少一个延伸件运动。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套筒和所述近端套环包括卡扣型闭锁结构。
22.一种脊柱外科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在近端和远端间延伸的第一延伸件,所述远端能可释放地啮合于可与骨结构啮合的第一锚件,所述第一延伸件包括至少部分延伸通过所述第一延伸件并在所述远端处开口的通道,所述第一延伸件包括沿其一侧的长形狭槽,所述长形狭槽与所述通道连通并在所述远端处开口,所述第一延伸件还包括在其与所述狭槽相对的一侧中的开口;在近端和远端间延伸的第二延伸件,所述远端能可释放地啮合于可与骨结构啮合的第二锚件,所述第二延伸件包括至少部分延伸通过所述第二延伸件并在所述远端处开口的通道,所述第二延伸件包括在其相对的两侧与所述通道连通的相对的长形狭槽,所述第二延伸件的所述长形狭槽与所述第一延伸件的所述长形狭槽对齐;和连接件,它能设置通过所述第一延伸件的所述开口并通过相邻的各个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件的所述长形狭槽进入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件的所述通道。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件的所述开口包括在其与所述狭槽相对的一侧中的入口,所述入口与所述通道连通。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件的所述狭槽包括从所述第一延伸件的所述近端向远端间隔的近端末端,所述入口与所述第一延伸件的所述狭槽的所述近端末端对齐。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件的所述狭槽包括从所述第一延伸件的所述近端向远端间隔的近端末端,所述入口从所述第一延伸件的所述狭槽的所述近端末端向近端偏移。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件的所述狭槽包括从所述第一延伸件的所述近端向远端间隔的近端末端,所述第二延伸件的所述相对的狭槽各自包括与所述第一延伸件的所述狭槽的所述近端末端对齐的近端末端。
27.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在近端和远端间延伸的第三延伸件,所述远端能可释放地啮合于第三锚件,所述第三锚件可与所述第二锚件的与所述第一锚件相对的一侧上的骨结构啮合,所述第三延伸件包括至少部分延伸通过所述第三延伸件并在所述远端处开口的通道,所述第三延伸件包括沿其一侧朝所述第二延伸件取向的长形狭槽,所述长形狭槽与所述通道连通并在所述远端处开口。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可通过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延伸件的所述长形狭槽设置在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延伸件的所述通道之间。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一旦啮合,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延伸件能相对于所述各个锚件的至少一部分枢转。
30.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可沿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件向远端移动,同时所述连接件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件的对齐的相邻狭槽。
31.一种脊柱外科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能啮合至脊柱的至少三个锚件,所述锚件各自包括接受元件;能彼此相邻定位并能分别啮合至所述至少三个锚件的至少三个延伸件,一旦啮合,所述至少三个延伸件分别从所述各个锚件沿纵轴线向近端延伸,所述至少三个延伸件还各自形成通道,所述通道至少邻近所述各个延伸件的远端沿各个延伸件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开口并在啮合时开口进入所述各个锚件的所述接受元件中,所述延伸件中至少一个包括在其与所述至少三个延伸件中另一个相对的一侧并邻近其近端的开口;和连接件,它能横向于所述延伸件的所述纵轴线在所述至少三个延伸件之间设置穿过所述开口并进入所述通道中,所述连接件能在所述通道中运动并沿所述至少三个延伸件进入所述锚件的所述接受元件中。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锚件各自包括可啮合至脊柱骨组织的紧固部分,各个所述锚件的所述接受部分可相对于所述紧固部分枢转。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受元件各自包括一对臂,所述臂形成U形接受器以接受所述连接件。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可啮合至各个所述锚件的所述接受元件的插栓,以使所述连接件固定在所述接受元件中。
35.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件中至少一个包括限定所述通道的啮合元件,所述啮合元件与所述接受元件可拆地啮合,所述至少一个延伸件还包括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围绕所述啮合元件定位并可沿其移动以将所述啮合元件偏压成与所述接受元件啮合。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元件包括在其远端的一对底足,所述接受元件能设置在所述底足之间。
37.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元件包括被一对相对的狭槽相互隔开的一对相对的支腿,所述狭槽各自包括从所述啮合元件的近端向远端间隔的近端末端。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包括可设置在所述啮合元件上的管状主体,所述管状主体形成沿其延伸的并与所述啮合元件的所述狭槽中的一个对齐的至少一个狭槽。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主体的所述至少一个狭槽包括与所述啮合元件的所述狭槽的所述近端末端对齐的近端末端。
40.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在其与所述管状主体的所述至少一个狭槽相对的一侧形成入口,所述入口与所述啮合元件的所述狭槽的另一个对齐,以形成所述开口。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与所述啮合元件的所述狭槽的另一个的所述末端近端轴向对齐。
42.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元件包括在其一侧上的并从所述啮合元件的所述狭槽的另一个的所述近端末端向近端间隔的入口。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包括在其一侧中的并能与所述啮合元件的所述入口对齐而形成所述开口的入口。
44.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包括可设置在所述啮合元件上的管状主体,所述管状主体形成沿其延伸的并可分别与所述啮合元件的所述相对的狭槽对齐的一对相对的狭槽。
45.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件中至少一个包括能与复位器械可拆地啮合的近端套环。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器械包括可围绕所述至少一个延伸件定位的管状复位元件,所述管状复位元件包括从其向远端延伸的一对相对的复位臂。
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器械包括能够与所述至少一个延伸件的所述近端套环可拆地啮合的锁定套环,一旦啮合,所述锁定套环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延伸件固定,所述复位元件可沿所述至少一个延伸件轴向运动。
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器械包括从所述锁定套环延伸的第一手柄和枢转连接于所述第一手柄的第二手柄,所述复位元件从所述第一手柄延伸。
49.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件可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三延伸件之间,所述第二延伸件包括沿所述第二延伸件的相对侧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开口的通道,所述开口侧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延伸件的所述至少一个狭槽对齐,所述开口侧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三延伸件的所述至少一个狭槽对齐。
50.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是邻近所述至少一个延伸件的所述近端定位的入口。
51.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是沿所述至少一个延伸件延伸的长形狭槽。
52.一种脊柱外科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可啮合至脊柱的至少一个锚件,所述至少一个锚件包括具有接受器的接受元件;可啮合至所述至少一个锚件的至少一个延伸件,一旦啮合,所述至少一个延伸件从所述至少一个锚件沿纵轴线向近端延伸,所述至少一个延伸件还形成至少沿所述纵轴线的主要部分开口的通道,所述通道在所述至少一个延伸件的远端进一步开口进入所述至少一个锚件的所述接受元件的所述接受器中;连接件,它能横向于所述至少一个延伸件的所述纵轴线设置在所述通道中,而所述连接件沿所述纵轴线延伸穿过所述开口,所述连接件能沿所述至少一个延伸件在所述通道中向远端运动进入所述至少一个锚件的所述接受元件的所述接受器中;和能围绕所述至少一个延伸件定位的复位器械,所述复位器械包括沿所述至少一个延伸件延伸的复位元件,所述复位元件能设置成与所述连接件接触,并能沿所述至少一个延伸件移动,以使所述连接件沿所述至少一个延伸件向远端移动并进入所述至少一个锚件的所述接受元件的所述接受器中。
53.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元件为管状。
54.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器械包括能与所述至少一个延伸件的近端套环可拆地啮合的锁定套环,一旦啮合至所述近端套环,所述锁定套环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延伸件固定,所述复位元件沿所述至少一个延伸件轴向可动。
55.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器械包括从所述锁定套环延伸的第一手柄和枢转连接于所述第一手柄的第二手柄,所述复位元件从所述第二手柄延伸。
56.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延伸件包括从其远端向近端延伸的一对相对的狭槽,所述这对狭槽与所述通道连通,当位于所述通道中时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这对相对的狭槽突伸出。
57.一种用于将连接件复位进入锚件接受元件的器械,所述器械包括近端致动器组件,它包括枢转连接于第二手柄的第一手柄;相对于所述第一手柄固定的锁定套环,所述锁定套环与啮合至所述锚件接受元件的延伸件可拆地啮合;和复位元件,它枢转连接于所述第二手柄并能响应所述第二手柄相对于所述第一手柄的枢转而相对于所述锁定套环运动,所述复位元件为长形管,所述锁定套环定位在所述长形管的近端开口内。
58.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形管包括在所述长形管的所述近端和远端间延伸的内部通道。
59.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元件包括从所述长形管的所述远端的相对侧向远端延伸的一对复位臂。
60.一种脊柱外科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第一锚件和第二锚件啮合至所述脊柱;将第一延伸件和第二延伸件分别啮合至所述第一和第二锚件,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件各自为长形并形成在其远端处开口的通道,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件从所述第一和第二锚件向近端延伸;将连接件设置通过所述第一延伸件中的侧面入口;将所述连接件推进通过所述第一延伸件的通道并进入所述第二延伸件的通道,其中,所述连接件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件的所述通道间延伸;以及将所述连接件沿所述延伸件向远端推进至所述第一和第二锚件。
61.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复位器械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件之一上;和操纵所述复位器械以使所述连接件定位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锚件中。
62.如权利要求6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插栓传递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件,以使所述连接件座落在第一和第二锚件中。
63.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第三锚件啮合至所述脊柱;将第三延伸件啮合至所述第三锚件,所述第三延伸件为长形并形成在其远端处开口的通道,所述第三延伸件从所述第三锚件向近端延伸;将所述连接件从所述第二延伸件推进进入所述第三延伸件的所述通道,其中,所述连接件在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延伸件的所述通道间延伸;以及将所述连接件沿所述延伸件向远端推进至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锚件。
64.一种脊柱外科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第一锚件、第二锚件和第三锚件啮合至所述脊柱;将第一延伸件、第二延伸件和第三延伸件分别啮合至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锚件,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延伸件各自为长形并形成在其远端处开口的通道,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延伸件分别从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锚件向近端延伸;通过沿从所述第一延伸件与第二和第三延伸件相对的一侧沿插入路径传递所述连接件,然后穿过所述第一延伸件和所述第二延伸件并进入所述第三延伸件,将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延伸件的所述通道中;以及将所述连接件沿延伸件向远端推进至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锚件中。
65.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旦分别啮合至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锚件,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延伸件可相互枢转。
66.如权利要求6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使所述第一和第三延伸件相互平行取向;测量所述第一和第三延伸件间的距离;和基于测定的距离选择合适长度的连接件。
67.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将连接元件啮合至一对相邻锚件之前压缩一对相邻的第一、第二和第三锚件。
68.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将连接元件啮合至一对相邻锚件之前分离一对相邻的第一、第二和第三锚件。
69.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复位器械设置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延伸件中的一个上;操纵复位器械以使连接件至少座落在啮合至所述一个延伸件的所述锚件。
70.一种脊柱外科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第一锚件和第二锚件啮合至所述脊柱;将第一延伸件和第二延伸件分别啮合至所述第一和第二锚件,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件各自为长形并形成在其远端处开口的通道,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件从所述第一和第二锚件向近端延伸;将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件之间,其中,设置所述连接件的步骤包括沿第一和第二延伸件中至少一个与第一和第二延伸件中另一个相对的一侧开始的插入路径,将连接件的引导端穿过第一和第二延伸件中至少一个的相对狭槽、穿过第一和第二延伸件中另一个的狭槽并进入其通道,所述插入路径横向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件的纵轴线延伸;以及将连接件沿第一和第二延伸件的狭槽推进至第一和第二锚件。
71.如权利要求7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件各自包括相对的狭槽,设置连接件的步骤包括将连接件分别穿过第一和第二延伸件的相对的狭槽。
72.如权利要求7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第一和第二延伸件中至少一个与第一和第二延伸件中另一个相对的一侧上接触连接件;和推进连接件,包括维持在第一和第二延伸件中至少一个与第一和第二延伸件中另一个相对的一侧上接触连接件。
73.如权利要求7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第三锚件啮合至脊柱;和将第三延伸件啮合至第三锚件,第三延伸件从第三锚件向近端延伸,所述第三延伸件为长形并形成沿其延伸的相对的狭槽,设置连接件的步骤包括将连接件设置成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延伸件之间延伸。
74.如权利要求7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连接件分别从第一、第二和第三延伸件的相对的狭槽伸出。
75.一种脊柱外科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第一锚件和第二锚件啮合至脊柱;将第一延伸件和第二延伸件分别啮合至第一和第二锚件,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件各自为长形并形成沿各个延伸件的相对侧开口沿其延伸的长形狭槽,一旦啮合,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件从第一和第二锚件向近端延伸;将连接件分别设置穿过第一和第二延伸件的相对狭槽,其中,所述连接件在第一和第二延伸件之间延伸;和将连接件沿第一和二延伸件向远端推进至第一和第二锚件。
76.如权利要求7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第三锚件啮合至脊柱;将第三延伸件啮合至第三锚件,所述第三延伸件为长形并形成沿其相对侧开口、沿其延伸的长形狭槽,所述第三延伸件从第三锚件向近端延伸;和设置连接件,包括在将连接件沿延伸件向远端推进至第一和第二锚件之前将连接件设置穿过第三延伸件的相对狭槽。
77.如权利要求7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连接件的步骤包括沿横向于第一和第二延伸件的纵轴线延伸的插入路径设置连接件,推进连接件的步骤包括沿第一和第二延伸件的纵轴线推进连接件。
78.如权利要求7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插栓传递穿过各个第一和第二延伸件,以使连接件固定于第一和第二锚件。
79.一种脊柱外科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在近端和远端间延伸的第一延伸件,所述远端能可释放地啮合于可与骨结构啮合的第一锚件,所述第一延伸件包括至少部分延伸通过所述第一延伸件并在所述远端处开口的通道,所述第一延伸件包括在其相对侧上的相对的长形狭槽,所述长形狭槽与所述通道连通并在所述远端处开口;在近端和远端间延伸的第二延伸件,所述远端能可释放地啮合于可与骨结构啮合的第二锚件,所述第二延伸件包括至少部分延伸通过所述第二延伸件并在所述远端处开口的通道,所述第二延伸件包括在其相对侧与所述通道连通的相对的长形狭槽,所述第二延伸件的所述长形狭槽与所述第一延伸件的所述长形狭槽对齐;和连接件,它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件的所述通道之间,一旦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件的所述通道之间,随着所述连接件沿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件向所述第一和第二锚件运动,所述连接件的长度从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件的相面对的长形狭槽伸出。
80.如权利要求7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在近端和远端间延伸的第三延伸件,所述远端能可释放地啮合于第三锚件,所述第三锚件可与在所述第二锚件的与所述第一锚件相对的一侧上的骨结构啮合,所述第三延伸件包括至少部分延伸通过所述第三延伸件并在所述远端处开口的通道,所述第三延伸件包括沿其延伸的相对的狭槽,所述狭槽与所述通道连通并在所述第三延伸件的所述远端处开口。
81.如权利要求8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能穿过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延伸件的所述长形狭槽而设置在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延伸件的所述通道之间。
82.如权利要求8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一旦啮合,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延伸件可分别相对于所述各个锚件的至少一部分枢转。
全文摘要
一种脊柱外科系统(40),该系统包括分别从啮合至脊柱的第一和第二锚件(120、160、180)向近端延伸的至少两个延伸件(50、150、250、500)。设置连接件(100),使连接件(100)在所述至少两个延伸件(50、150、250、500)间延伸。连接件(100)可沿至少两个延伸件(50、150、250、500)向远端运动并可啮合至第一和第二锚件(120、160、180)。
文档编号A61B17/70GK101052356SQ200580032321
公开日2007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13日
发明者J·D·庞德, A·J·麦尔肯特, S·D·斯坦普斯, J·L·小帕金斯 申请人:华沙整形外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