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翻身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486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翻身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床。
背景技术
半身不遂、脑血栓或脑出血昏迷以及高位截瘫的病人,一般统称为“瘫痪病人”。他(她)们长时间躺在床上,自己不能翻身,为了防止得褥疮,只能依靠别人给他们翻身,一般每小时翻身一次,夏季天气炎热,翻身的次数还要多一些。为这样的病人翻身其劳动强度是很大的,由于病人不能配合,其翻身的质量也不是很好,即翻身后病人的体位不是正确的左侧位或右侧位,长期下去,对病人的康复不利。经济条件好的病人可以在医院或康复医院接受专业治疗或护理,经济条件差的病人只能在家里慢慢康复。现有用于瘫痪病人的康复床、翻身床虽然能为病人翻身,但其结构复杂,使操作不方便;结构复杂又使得价格昂贵,家有瘫痪病人其经济负担已经很重,只能对价格昂贵的翻身床或者康复床望而却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用于瘫痪病人的康复床、翻身床结构复杂、操作不方便、价格昂贵的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翻身床。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的特点。本发明包含床尾2、床身框架3、床头4,床身框架3的一侧与床头4固定连接,床身框架3的另一侧与床尾2固定连接,本发明还包含左侧位翻身装置、右侧位翻身装置和平移装置,左侧位翻身装置设置在床身框架3内的左侧,右侧位翻身装置设置在床身框架3内的右侧,平移装置设置在左侧位翻身装置和右侧位翻身装置之间的床身框架3内。本发明的左侧位翻身装置和右侧位翻身装置为左右对称设置,平移装置设置在左侧位翻身装置和右侧位翻身装置之间,左侧位翻身装置、右侧位翻身装置和平移装置的上平面为一水平的床面,瘫痪病人仰卧时主要在平移装置上面,也可在水平床面的任意位置仰卧,如瘫痪病人需要向左翻身,即取左侧位,通过平移装置将瘫痪病人平移至左侧位翻身装置上面,让瘫痪病人向左翻身,反之则向右翻身。本发明只需一人即可将瘫痪病人轻松翻身,可大大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可大为减少瘫痪病人患褥疮的可能性。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的优点。本发明既适合医疗、康复院所使用,又适合家庭使用;既适合瘫痪病人使用,也适合健康人使用。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图3是床身框架3内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图5是图2的C处放大图,图6是图3的D-D剖视图,图7是图3的E-E剖视图,图8是图3的F-F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参见图1~图4)本实施方式由床尾2、床身框架3、床头4、左侧位翻身装置、右侧位翻身装置和平移装置组成,第一横梁11的一侧与床头4固定连接,床身框架3的另一侧与床尾2固定连接,左侧位翻身装置设置在床身框架3内的左侧,右侧位翻身装置设置在床身框架3内的右侧,平移装置设置在左侧位翻身装置和右侧位翻身装置之间的床身框架3内。
具体实施方式
二(参见图2~图5)本实施方式的平移装置由链板9、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5、第一轴承总成17、第二轴承总成14、第三轴承总成20、第四轴承总成22、第一主轴37、第二主轴21、第一齿轮18、第二齿轮16、第三齿轮19、第四齿轮23、第一支撑轮24、第二支撑轮27、摇把插口30和链板通轴39组成,第一横梁11固定在床尾2一侧的床身框架3内,第二横梁15固定在床头4一侧的床身框架3内,第一轴承总成17和第三轴承总成20分别固定在第一横梁11上,第二轴承总成14和第四轴承总成22分别固定在第二横梁15上,第一主轴37的两侧分别设置在第一轴承总成17和第二轴承总成14内,第二主轴21的两侧分别设置在第三轴承总成20和第四轴承总成22内,第一齿轮18和第二齿轮16分别固定在第一轴承总成17和第二轴承总成14外侧的第一主轴37上,第三齿轮19和第四齿轮23分别固定在第三轴承总成20和第四轴承总成22外侧的第二主轴21上,第一支撑轮24固定在第一主轴37上的中部,第二支撑轮27固定在第二主轴21上的中部,摇把插口30固定在床尾2一侧的第二主轴21的端头上,每块链板9的一侧边上开有凹槽40,每块链板9的另一侧边上设有凸形块41,每块链板9上的凹槽40都与另一块链板9上的凸形块41相对应,每两块相邻的链板9在凹槽40与凸形块41重叠的位置处,设有可使相邻的两块链板9连接并且可分别围绕第一齿轮18和第三齿轮19以及第二齿轮16和第四齿轮23转动的链板通轴39,链板9与第一齿轮18、第二齿轮16、第三齿轮19和第四齿轮23的齿尖对应出开有齿槽38。本实施方式只需将摇把(相当于过去汽车发动时使用的摇把)插到摇把插口,顺时针摇可将瘫痪病人向右移动,逆时针摇可将病人向左移动。本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是链板9上的齿槽38分别与第一齿轮18、第二齿轮16、第三齿轮19和第四齿轮23的齿尖相啮合,摇把带动第二主轴21及第三齿轮19和第四齿轮23转动,第三齿轮19和第四齿轮23以主动轮的形式带动链板9如同坦克上的履带绕第一齿轮18和第二齿轮16作圆周运动,第一支撑轮24和第二支撑轮27是为了防止链板9中间塌腰。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参见图2~图4、图6)本实施方式的左侧位翻身装置由可翻转的第一平板8、第一支架13、第一杠杆25、第一杠杆轴42、第一拉筋43和第一脚蹬架26组成,第一支架13的一端固定在床身框架3的左侧内壁上,第一杠杆25的中部与第一支架13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杠杆轴42铰接,靠近床身框架3一侧的第一杠杆25的上部设有凸台12,第一杠杆25的另一侧与第一拉筋43的上端铰接,第一拉筋43的下端与第一脚蹬架26的上端铰接,可翻转的第一平板8的两端内侧分别设有可与床尾2一侧的床身框架3转动连接的枢轴31和与床头4一侧的床身框架3转动连接的枢轴32,可翻转的第一平板8的外侧下部与第一杠杆25上部的凸台12相接触。本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是当需要给瘫痪病人向左侧翻身时,由平移装置将瘫痪病人移至可翻转的第一平板8上,护理人员用一只脚去踩踏第一脚蹬架26,在杠杆力的作用下,凸台12一侧的第一杠杆25上移,推动可翻转的第一平板8的外侧向上翻,这时护理人员的两只手可扶住瘫痪病人的身体,掌握好翻身的角度即可。护理人员为病人翻身非常省力,病人也不遭罪。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四(参见图2~图4、图8)本实施方式的右侧位翻身装置由可翻转的第二平板10、第二支架29、第二杠杆45、第二杠杆轴46、第二拉筋5和第二脚蹬架6组成,第二支架29的一端固定在床身框架3的右侧内壁上,第二杠杆45的中部与第二支架29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杠杆轴46铰接,靠近床身框架3一侧的第二杠杆45的上部设有凸台28,第二杠杆45的另一侧与第二拉筋5的上端铰接,第二拉筋5的下端与第二脚蹬架6的上端铰接,可翻转的第二平板10的两端内侧分别设有可与床尾2一侧的床身框架3转动连接的枢轴33和与床头4一侧的床身框架3转动连接的枢轴34,可翻转的第二平板10的外侧下部与第二杠杆45上部的凸台28相接触。本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是当需要给瘫痪病人向右侧翻身时,由平移装置将瘫痪病人移至可翻转的第二平板10上,护理人员用一只脚去踩踏第二脚蹬架6,在杠杆力的作用下,凸台28一侧的第二杠杆45上移,推动可翻转的第二平板10的外侧向上翻,这时护理人员的两只手可扶住瘫痪病人的身体,掌握好翻身的角度即可。护理人员为病人翻身非常省力,病人也不遭罪。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五(参见图1~图4)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二、三或四的不同点在于,在床头4的下端两侧分别固定有行走轮7,在床尾2的下端两侧分别固定有行走轮1。其行走轮的意义在于,可根据需要随时将床移动到比如有阳光、通风的地方,还由于两侧翻身的需要,护理人员需要在床的两侧走动,有轮子的床很方便。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二、三或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六(参见图1)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五的不同点在于,床尾2下端两侧的行走轮1为万向轮。万向轮更方便床体的移动。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七(参见图3)本实施方式在床头4的上端面的两侧分别设有插孔35。插孔35用于插入点滴架。瘫痪病人需要输液,在床边立一个架子是比较碍事的,不小心还容易碰倒。床头上有了插孔就方便多了,不用时可将点滴架取下。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八(参见图4、图7)本实施方式床头4上部的连接体47内设有储物空腔44,在设有储物空腔44的连接体47的上端设有储物空腔盖36。储物空腔44内可用于放一些与瘫痪病人有关的物品,比如点滴架。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翻身床,它包含床尾(2)、床身框架(3)、床头(4),床身框架(3)的一侧与床头(4)固定连接,床身框架(3)的另一侧与床尾(2)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左侧位翻身装置、右侧位翻身装置和平移装置,左侧位翻身装置设置在床身框架(3)内的左侧,右侧位翻身装置设置在床身框架(3)内的右侧,平移装置设置在左侧位翻身装置和右侧位翻身装置之间的床身框架(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翻身床,其特征在于平移装置由链板(9)、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5)、第一轴承总成(17)、第二轴承总成(14)、第三轴承总成(20)、第四轴承总成(22)、第一主轴(37)、第二主轴(21)、第一齿轮(18)、第二齿轮(16)、第三齿轮(19)、第四齿轮(23)、第一支撑轮(24)、第二支撑轮(27)、摇把插口(30)和链板通轴(39)组成,第一横梁(11)固定在床尾(2)一侧的床身框架(3)内,第二横梁(15)固定在床头(4)一侧的床身框架(3)内,第一轴承总成(17)和第三轴承总成(20)分别固定在第一横梁(11)上,第二轴承总成(14)和第四轴承总成(22)分别固定在第二横梁(15)上,第一主轴(37)的两侧分别设置在第一轴承总成(17)和第二轴承总成(14)内,第二主轴(21)的两侧分别设置在第三轴承总成(20)和第四轴承总成(22)内,第一齿轮(18)和第二齿轮(16)分别固定在第一轴承总成(17)和第二轴承总成(14)外侧的第一主轴(37)上,第三齿轮(19)和第四齿轮(23)分别固定在第三轴承总成(20)和第四轴承总成(22)外侧的第二主轴(21)上,第一支撑轮(24)固定在第一主轴(37)上的中部,第二支撑轮(27)固定在第二主轴(21)上的中部,摇把插口(30)固定在床尾(2)一侧的第二主轴(21)的端头上,每块链板(9)的一侧边上开有凹槽(40),每块链板(9)的另一侧边上设有凸形块(41),每块链板(9)上的凹槽(40)都与另一块链板(9)上的凸形块(41)相对应,每两块相邻的链板(9)在凹槽(40)与凸形块(41)重叠的位置处,设有可使相邻的两块链板(9)连接并且可分别围绕第一齿轮(18)和第三齿轮(19)以及第二齿轮(16)和第四齿轮(23)转动的链板通轴(39),链板(9)与第一齿轮(18)、第二齿轮(16)、第三齿轮(19)和第四齿轮(23)的齿尖对应出开有齿槽(3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翻身床,其特征在于左侧位翻身装置由可翻转的第一平板(8)、第一支架(13)、第一杠杆(25)、第一杠杆轴(42)、第一拉筋(43)和第一脚蹬架(26)组成,第一支架(13)的一端固定在床身框架(3)的左侧内壁上,第一杠杆(25)的中部与第一支架(13)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杠杆轴(42)铰接,靠近床身框架(3)一侧的第一杠杆(25)的上部设有凸台(12),第一杠杆(25)的另一侧与第一拉筋(43)的上端铰接,第一拉筋(43)的下端与第一脚蹬架(26)的上端铰接,可翻转的第一平板(8)的两端内侧分别设有可与床尾(2)一侧的床身框架(3)转动连接的枢轴(31)和与床头(4)一侧的床身框架(3)转动连接的枢轴(32),可翻转的第一平板(8)的外侧下部与第一杠杆(25)上部的凸台(12)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翻身床,其特征在于右侧位翻身装置由可翻转的第二平板(10)、第二支架(29)、第二杠杆(45)、第二杠杆轴(46)、第二拉筋(5)和第二脚蹬架(6)组成,第二支架(29)的一端固定在床身框架(3)的右侧内壁上,第二杠杆(45)的中部与第二支架(29)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杠杆轴(46)铰接,靠近床身框架(3)一侧的第二杠杆(45)的上部设有凸台(28),第二杠杆(45)的另一侧与第二拉筋(5)的上端铰接,第二拉筋(5)的下端与第二脚蹬架(6)的上端铰接,可翻转的第二平板(10)的两端内侧分别设有可与床尾(2)一侧的床身框架(3)转动连接的枢轴(33)和与床头(4)一侧的床身框架(3)转动连接的枢轴(34),可翻转的第二平板(10)的外侧下部与第二杠杆(45)上部的凸台(28)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多功能翻身床,其特征在于在床头(4)的下端两侧分别固定有行走轮(7),在床尾(2)的下端两侧分别固定有行走轮(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翻身床,其特征在于床尾(2)下端两侧的行走轮(1)为万向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翻身床,其特征在于在床头(4)的上端面的两侧分别设有插孔(3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翻身床,其特征在于床头(4)上部的连接体(47)内设有储物空腔(44),在设有储物空腔(44)的连接体(47)的上端设有储物空腔盖(36)。
全文摘要
多功能翻身床,它涉及一种床,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用于瘫痪病人的康复床、翻身床结构复杂、操作不方便、价格昂贵的问题。本发明床身框架(3)的一侧与床头(4)固定连接,床身框架(3)的另一侧与床尾(2)固定连接,左侧位翻身装置设置在床身框架(3)内的左侧,右侧位翻身装置设置在床身框架(3)内的右侧,平移装置设置在左侧位翻身装置和右侧位翻身装置之间的床身框架(3)内。本发明通过平移装置将瘫痪病人平移至左侧位翻身装置上面,让瘫痪病人向左翻身,反之则向右翻身。本发明只需一人即可将瘫痪病人轻松翻身,可大为减少瘫痪病人患褥疮的可能性。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的优点。本发明既适合医疗、康复院所使用,又适合家庭使用。
文档编号A61G7/057GK1857189SQ20061001012
公开日2006年11月8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7日
发明者袁志生, 赵毅, 袁宝华 申请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