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耳原性眩晕的中药保健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1134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耳原性眩晕的中药保健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耳原性眩晕的中药保健品。
背景技术
耳原性眩晕指由内耳前庭感受器受到病理损伤所致,常伴有听力障碍和恶心、呕吐等症状,但无其他神经系统受损迹象。常见病因有1.(梅尼埃)病 占耳源性眩晕的66%,中年后发病为最常见。确切的发病原因尚无明确定论,可能是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引起迷路动脉痉挛、迷路内淋巴液产生过多或吸收障碍,使迷路内淋巴积水和淋巴液压力增高,导致内耳前庭末梢器缺氧及敏感的耳蜗毛细胞变性等病理变化所致。以发作性眩晕、慢性进行性耳聋和耳鸣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三者可同时出现,亦可先有耳鸣或耳聋,而后才出现眩晕。眩晕发作的特点呈突发性,病人主观感觉周围事物或/和自身在旋转(天旋地转)或左右摇晃不稳,严重时不能站立或行走,而被迫闭目静卧。眩晕发作多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但也有持续1~2天者。可数日、数月、数年发作1次,也可1日发作数次或连续发病数日不止。听力减退多在第一次眩晕发作之前开始,也可在发病后发生。初期眩晕发作后听力常有减退,几小时后又可改善,但眩晕发作时听力减退常被眩晕所掩盖,致眩晕稍缓解后病人方诉听力减退,多为一侧性。眩晕发作随耳聋的进展而减少,至完全聋时由于迷路功能完全丧失而告停止。眩晕前已多有耳鸣,发作时突然加重,间歇期减轻,但不会完全消失。眩晕发作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出汗和面色苍白等自主神经症状以及眼球震颤,电测听呈现不同程度感音性耳聋,余无异常所见,亦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2.壶腹嵴顶结石病好发于30~60岁,病因尚无定论,一般多认为由于椭圆囊变性和退变的耳石微粒或碎片沉积于后半规管壶腹嵴顶,造成毛细纤维的扭曲或牵拉所致;也有认为是因前庭动脉闭塞或供血不足引起迷路变性而致病。本病起病急骤,多在某种特定头位(如头向一侧后仰位或头部转动至患耳最低位数秒(s)至30s,伴有短暂的水平性或旋转性眼震,无听力障碍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重复该头位时可重复出现眩晕。位置试可诱发眩晕和眼震。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大多于数天至数月后自愈,其预后良好。
3.前庭神经元炎也称为前庭神经炎,多为一侧前庭神经元的不全受损。临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出现眩晕或平衡障碍,伴有或不伴有眼震、姿势和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但不伴有听觉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可持续数秒至数天。病侧前庭功能检查显示减退或无反应。部分病人有自愈倾向,前庭功能随症状缓解而恢复。本病极易与梅尼埃病相混淆,但本病无耳蜗症状,眩晕持续时间较长,无反复发作特点,病愈后很少复发,且多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可资鉴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服用方便、安全有效可以治愈耳原性眩晕的中药。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采用由以下药物重量份组成天麻0-6克,女贞子0-6克,桑椹子10-16克,蝉衣0-6克,蔓荆子6-12克,当归0-6克,杭勺0-6克,炒白术10-16克,丹皮6-12克,按上述中药及重量加工即可。
所述治疗耳原性眩晕的中药,它的剂型为药学上允许的任何剂型。
该药口味较好,服用方便,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实施例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不限制本发明。
实例配方天麻5克,女贞子5克,桑椹子16克,蝉衣6克,蔓荆子6克,当归5克,炒白术12克,丹皮6克。
按照以上实例配方取料粉碎加工成粉末,炼蜜为丸,干燥后服用。感觉耳原性眩晕时温开水送服,服用后即可痊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耳原性眩晕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药物重量份组成天麻0-6克,女贞子0-6克,桑椹子10-16克,蝉衣0-6克,蔓荆子6-12克,当归0-6克,杭勺0-6克,炒白术10-16克,丹皮6-12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剂型为药学上允许的任何剂型。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耳原性眩晕的中药保健品。采用由天麻0-6克,女贞子0-6克,桑椹子10-16克,蝉衣0-6克,蔓荆子6-12克,当归0-6克,杭勺0-6克,炒白术10-16克,丹皮6-12克组成的中药组方,按照一定含量配置成剂,粉碎成细末后炼蜜为丸,感觉耳原性眩晕时温水送服,立刻见效。具有广泛的临床价值。
文档编号A61P1/00GK101081282SQ20061002711
公开日2007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30日
发明者林静, 张星星 申请人:林静, 张星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