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颅手术头部固定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459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锥颅手术头部固定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详细地讲是一种锥颅手术头部固定板。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对脑出血患者采用锥颅手术直接清除淤血,是比较先进和常用的治疗方法,技术成熟、疗效好,各医院广泛采用;但手术中的一个难题一直困扰各医院,就是如何将患者头部固定在一个合适的角度,患者头部固定角度不合适是穿刺不准的主要原因,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
由于现有锥颅手术存在患者头部难以固定,经常造成穿刺不准的不足,临床手术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满足锥颅手术患者头部角度固定准确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锥颅手术存在患者头部难以固定,经常造成穿刺不准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调节角度的锥颅手术头部固定板,能连续调节患者头部角度,可满足锥颅手术患者头部角度固定准确的要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锥颅手术头部固定板,设有底板,其特征是底板左侧设有矩形凹槽,右侧设有卵圆形凹槽,矩形凹槽内设有锯齿状支架固定调节板,矩形凹槽右侧边设有活动挡板转轴槽,活动挡板右侧边设有凸出上下边的转轴,背面左侧上下分别设有耳座,活动挡板支架为凹字形,其两端设有同轴铰链孔,活动挡板转轴与活动挡板转轴槽活动配合,活动挡板耳座铰接活动挡板支架同轴铰链孔。
本发明还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锯齿状支架固定调节板设在矩形凹槽内上下两侧。活动挡板转轴槽分别设在矩形凹槽右侧边上下两处。卵圆形凹槽设有消毒枕,消毒枕为一次性海绵垫。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锥颅手术头部固定板设有可调节角度的活动挡板机构,能连续调节患者头部角度,可满足锥颅手术患者头部角度固定准确的要求。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活动挡板,3.活动挡板支架,4.消毒枕,11.矩形凹槽,12.卵圆形凹槽,13.锯齿状支架固定调节板,14.活动挡板转轴槽,21.活动挡板转轴。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中,一种锥颅手术头部固定板,设有底板1,底板1左侧设有矩形凹槽11,右侧设有卵圆形凹槽12,矩形凹槽11内设有锯齿状支架固定调节板13,矩形凹槽11右侧边设有活动挡板转轴槽14;活动挡板2右侧边设有凸出上下边的活动挡板转轴21,背面左侧上下分别设有耳座;活动挡板支架3为凹字形,其两端设有同轴铰链孔;活动挡板转轴21与活动挡板转轴槽14活动配合;活动挡板耳座铰接活动挡板支架3。
锯齿状支架固定调节板13设在矩形凹槽11内上下两侧。活动挡板转轴槽14分别设在矩形凹槽11右侧边上下两处;底板卵圆形凹槽12设有消毒枕4,消毒枕4为一次性海绵垫。
由于锥颅手术头部固定板设有可调节角度的活动挡板机构,能连续调节患者头部角度,可满足锥颅手术患者头部角度固定准确的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锥颅手术头部固定板,设有底板,其特征是底板左侧设有矩形凹槽,右侧设有卵圆形凹槽,矩形凹槽内设有锯齿状支架固定调节板,矩形凹槽右侧边设有活动挡板转轴槽;活动挡板右侧边设有凸出上下边的转轴,背面左侧上下分别设有耳座;活动挡板支架为凹字形,其两端设有同轴铰链孔;活动挡板转轴与活动挡板转轴槽活动配合;活动挡板耳座铰接活动挡板支架同轴铰链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锥颅手术头部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锯齿状支架固定调节板设在矩形凹槽内上下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锥颅手术头部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活动挡板转轴槽分别设在矩形凹槽右侧边上下两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锥颅手术头部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卵圆形凹槽设有消毒枕,消毒枕为一次性海绵垫。
全文摘要
一种锥颅手术头部固定板,涉及医疗器械领域。为克服现有锥颅手术存在患者头部难以固定,经常造成穿刺不准的不足,一种可调节角度的锥颅手术头部固定板,其特征是底板设有矩形凹槽及卵圆形凹槽,矩形凹槽内设有锯齿状支架固定调节板,矩形凹槽上设有可翻转的活动挡板,通过活动挡板支架调节活动挡板翻转角度,能连续调节患者头部固定角度。可满足锥颅手术患者头部角度固定准确的要求。
文档编号A61G13/00GK1973791SQ20061007067
公开日2007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5日
发明者王道珍, 王远臣, 于亮 申请人:王道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