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茶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2037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良茶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尤其是一种改良茶叶。
背景技术
普通茶叶的加工方法是将从茶树上采下的鲜叶,经过不同的加工工艺,蒸、炒、晒、烘、揉、压等,最终形成品质、风味各异的绿茶、白茶、黄茶、黑茶、乌龙茶和红茶等各类茶叶,但无论那类茶叶,都含有茶碱和鞣酸等植物化学成份,茶碱可兴奋大脑神经而引发失眠,鞣酸涩肠而导致便秘,茶源性失眠、便秘等慢性疾病容易引发人体产生虚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克服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改良茶叶,能克服由现有技术生产的各类茶叶引起的失眠、便秘等茶源性疾病引发的身体虚弱的缺点,在饮茶的同时,不会引起失眠和便秘。
本发明改良茶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各类茶叶粉、熟大黄粉、焙烤榛子粉按照重量份数比1∶0.2-0.8∶0.04-0.2的比例混合,装进茶叶滤纸袋中即得改良茶叶。
作为本发明改良茶叶的一种改进,茶叶粉、熟大黄粉、焙烤榛子粉重量份数比为1∶0.5∶0.1。
本发明改良茶叶生产工艺将大黄片进行净化、晾干、炮制、粉碎,制备成熟大黄粉;将榛子粉熟制成焙烤榛子粉;将各类茶叶粉、上述熟大黄粉、焙烤榛子粉按照重量份数比1∶0.2-0.8∶0.04-0.2的比例混合,装进茶叶滤纸袋中即得本发明改良茶叶。
本发明改良茶叶每100克含茶多酚2-30克、总蒽醌0.1-1.5克、多不饱和脂肪酸1-15克,茶多酚、总蒽醌、多不饱和脂肪酸等植物化学成份,具有相互协同互为“君臣”的作用,茶多酚可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病毒、抗肿瘤;曾立昆著《本草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03-106页)、五均默著《中药药理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96,43-44页)、江苏新医学院编写《中药大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02-108页)上均指明大黄中含有的总蒽醌能通便、抗菌、抗病毒、抗肿瘤、降血压、降血糖、降低血清胆固醇、抑制脂肪合成并加速脂肪分解;焙烤榛子粉中含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抗氧化,抗衰老,促进人体对有害的衰老物质自由基的代谢。该三种植物化学成份在人体内具有多靶点生物活性的特点,能相互协同抵御诸多疾病。饮用本发明改良茶叶时,人体在亚健康状态下的各种不适症状,一般会随着饮用改良茶叶的时间而消失,相反,某些症状不但不消失反而加重,提示人体可能患有某种疾病,需要到医院早诊断、早治疗,因此,本发明改良茶叶可谓是识别人体健康的“晴雨表”。特别是熟大黄中含有的总蒽醌对结肠生物电产生影响,引起结肠兴奋,促使自主排便,有利于肠原性毒素等有害物质及时排出,减少肠源性毒素等有害物质的吸收,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协调,机体内部环境在平衡协调状态时,大脑神经生物电降低,对改善睡眠有帮助,因此人们在饮用本发明改良茶叶的同时,不仅不会产生失眠和便秘,还可增强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及时准确地识别身体是否健康,本发明配方科学严谨,饮用方便,安全有效,无任何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具体实施例方式
首先制备熟大黄粉先拣净大黄片中的杂质和变质大黄,再用清水连续冲洗大黄片2-6遍;将净化过的大黄片放置于通风良好的干净容器内,在通风处晾干;取上述净化的大黄片用黄酒均匀喷淋,微焖,置烤箱中200度左右高温进行熟制2小时;最后将上述熟大黄片置切碎机中切碎即得熟大黄粉。
熟制焙烤榛子粉取榛子粉置烤箱中于100度左右高温进行熟制10分钟。
实施例1将绿茶茶叶粉、上述熟大黄粉、焙烤榛子粉按照重量份数比1∶0.2∶0.04的比例混合,装进茶叶滤纸袋中即得本发明改良茶叶。
实施例2将红茶茶叶粉、上述熟大黄粉、焙烤榛子粉按照重量份数比1∶0.8∶0.2的比例混合,装进茶叶滤纸袋中即得本发明改良茶叶。
实施例3将乌龙茶叶粉、上述熟大黄粉、焙烤榛子粉按照重量份数比1∶0.5∶0.1的比例混合,装进茶叶滤纸袋中即得本发明改良茶叶。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良茶叶,其特征在于将各类茶叶粉、熟大黄粉、焙烤榛子粉按照重量份数比1∶0.2-0.8∶0.04-0.2的比例混合,装进茶叶滤纸袋中即得改良茶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茶叶,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粉、熟大黄粉、焙烤榛子粉的重量份数比为1∶0.5∶0.1。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良茶叶,将各类茶叶粉、熟大黄粉、焙烤榛子粉分别按照1∶0.2-0.8∶0.04-0.2的比例混合,装进茶叶滤纸袋中即得到本发明改良茶叶。本发明改良茶叶内含茶多酚、总蒽醌、多不饱和脂肪酸等植物化学成份,饮用后不产生失眠和便秘,能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并能识别人体是否健康。
文档编号A61K36/185GK1961698SQ200610102179
公开日2007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21日
发明者张 林 申请人:张 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