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3176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成药。
背景技术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难治症之一,是子宫内膜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生长发育并引起疼痛不适,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估计人群中15%的妇女患病,其病因不明,西医认为是经血倒流,上皮化生,血行和淋巴转移,其中以经血倒流最受重视,此外,还有免疫及遗传因素等。中医称之为离经之血,即瘀血,属“痛经”、“月经不调”等病症范畴,认为寒凝血瘀为标,肾虚为本,互为因果,阴寒内盛,邪客于胞,寒与血结,血为寒凝,阻滞脉络,终而结为瘕,目前无满意的治疗方法,西医治疗以性激素为主,效果不好时手术切除;中医以隔下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等治疗为主,其不足之处1.效果不理想,2.易复发,迁延不愈,3.无法彻底根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毒副作用低、无药物依赖性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
本发明原料中的药材组成和重量份配比为当归10-15份、赤芍10-15份、血竭2-3份、三棱10-15份、苏木10-15份、刘寄奴10-15份、小茴香10-15份、乳香10-15份、香附10-15份、沉香3-5份、延胡索10-15份、甘草10-15份、芍药25-30份、菟丝子25-30份、桃仁10-15份和红花10-15份。
本发明原料中的药材组成和优选重量份配比为当归12份、赤芍12份、血竭2份、三棱12份、苏木12份、刘寄奴12份、小茴香12份、乳香12份、香附12份、沉香3份、延胡索12份、甘草12份、芍药25份、菟丝子25份、桃仁12份和红花12份。
将上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水剂或浓缩丸。
制成水剂取以上重量份配比的中药药材,水煎,晾晒后,用塑料袋密封灭菌包装,每袋300ml。
制成丸剂取总药量的20%粉碎成药粉,加工成极细粉末,其余80%的中草药,兑入总药二倍的水在不锈钢锅内煎熬12小时,过滤去渣,将滤好的药汁入锅熬12小时熬成膏状药,将前述的药粉倒入膏状药内充分搅拌后制成粒丸,用塑料瓶包装,每10粒为5g,每瓶100粒。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基于祖国传统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理的认识和治疗原则。中医则认为本病属“痛经”,“月经不调”等病症范畴,本发明人认为,此病为寒凝血瘀为标,肾虚为本,互为因果,阴寒内盛,邪客于胞,寒与血结,血为寒凝,阻滞脉络,终而结为瘕,治疗以温经散瘀为主,辅以益肾为治疗原则,标本兼治。
方中当归、赤芍、三棱、苏木、刘寄奴、血竭专入血分,有通行走散,活血散瘀,软坚消症,除血痛之能,据现代药理研究具抗凝,抗血小板凝集作用,赤芍有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维蛋白溶解;当归并可养血补肝肾;小茴香,乳香温肾散寒,行气止痛;香附舒肝解郁;沉香行气温中,与延胡索配伍除寒理气温脉散瘀;芍药,甘草柔肝缓急,养血止痛;菟丝子温补肾阳;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全方共奏调经散瘀,补肝益肾,促进瘀血吸收,减少出血量,松懈结缔组织,改善局部粘连,抑制内膜生长,使局部病灶变软或消散,调节卵巢-垂体-性腺轴功能,提高卵巢内分泌功能,改善卵巢的血液循环和女性激素的分泌功能,使子宫内膜黄体激素分泌正常,促使排卵,有利于受精卵的着床,助孕育子,提高受孕率,达到祛邪兼固本,化瘀不伤正。
功能与主治温经散瘀为主,辅以益肾,改善盆腔血液循环,用来治疗寒凝血瘀症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用本发明中药治疗的39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情况统计如下1.病例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96例,年龄18-45岁,平均3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20年;已婚348例,已婚不孕132例。异位部位后穹窿性包块152例,子宫骶韧带36例,主韧带19例,1侧及双侧附件囊性包块23例,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修定内异症的诊断标准患者治疗前于月经周期第15天均经血清检查Ca125>37.2ku/L,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
2.治疗方法水剂每袋300ml,每次一袋,一日两次,月经第10开始口服至下次月经来潮后停药,连服水剂2个周期,如需服用上述药物制成的浓缩丸,每次10-15粒,一日三次,巩固疗效2-3月。
3.观察内容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均于月经周期第15天,测血清内分泌激素含量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泌乳素(PRL)的含量;测定血清Ca125,抗子宫内膜抗体的水平;测基础体温,用抗人单向扩散法测定血清C3,C4的含量。
4.治疗标准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修定标准,治愈症状全部消失,盆腔包块等局部体征基本消失,不孕症患者在3年内妊娠或生育,并且Ca125<37.2ku/L,抗子宫内膜抗体阴性;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盆腔包块缩小,虽局部体征存在,但不孕患者得以受孕;有效症状减轻,盆腔包块无增大或略缩小,停药3个月内,症状无加重;无效主要症状无变化或恶化,局部症变有加重趋势。
5.疗效统计患者共396例,其中治愈97例;显效175例;有效107例;无效17例,服中药后行手术治疗,对不孕者治愈42例,总有效率95.7%,治愈率24.5%.
治疗前后血清内分泌激素含量及C3.C4比较

分析以上结果(1)治疗后LH,PRL,E2均有改善,尤其E2升高明显,提示此中药有纠正内异症患者内分泌功能失调的作用;(2)内异症患者治疗前体液免疫C3.C4水平上升,治疗后C4水平下降,提示有调节患者体液免疫的作用;(3)治疗后患者基础体温从单相曲线逐渐恢复正常的双相。
安全性评价用药后每次就诊或随诊时应评估病人的一般情况,同时用置疑法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逐项询问病人。随时记录研究中所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并评估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及其与药物的关系。
本发明选用天然中草药为原料,毒副作用低、安全持久。本发明疗效显著,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疗程短,无药物依赖性,总有效率95.7%,治愈率24.5%。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按下述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药当归10g、赤芍10g、血竭2g、三棱10g、苏木10g、刘寄奴10g、小茴香10g、乳香10g、香附10g、沉香3g、延胡索10g、甘草10g、芍药25g、菟丝子25g、桃仁10g和红花10g。
水煎,晾晒后,用塑料袋密封灭菌包装,每袋300ml。
用法与用量每次一袋,一日两次,饭后服用。禁忌服药期间忌生冷食物。
实施例2按下述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药当归12g、赤芍12g、血竭2g、三棱12g、苏木12g、刘寄奴12g、小茴香12g、乳香12g、香附12g、沉香3g、延胡索12g、甘草12g、芍药25g、菟丝子25g、桃仁12g和红花12g。
丸剂取总药量的20%粉碎成药粉,加工成极细粉末,其余80%的中草药,兑入总药二倍的水在不锈钢锅内煎熬12小时,过滤去渣,将滤好的药汁入锅熬12小时熬成膏状药,将前述的药粉倒入膏状药内充分搅拌后制成粒丸,用塑料瓶包装,每10粒为5g,每瓶100粒。服用时,每次10-15粒,一日三次。
实施例3按下述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药当归15g、赤芍15g、血竭3g、三棱15g、苏木15g、刘寄奴15g、小茴香15g、乳香15g、香附15g、沉香5g、延胡索15g、甘草15g、芍药30g、菟丝子30g、桃仁15g和红花15g。
水煎,晾晒后,用塑料袋密封灭菌包装,每袋300ml。
用法与用量每次一袋,一日两次,饭后服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原料中的药材组成和重量份配比为当归10-15份、赤芍10-15份、 血竭2-3份、三棱10-15份、苏木10-15份、刘寄奴10-15份、小茴香10-15份、乳香10-15份、香附10-15份、沉香3-5份、延胡索10-15份、甘草10-15份、芍药25-30份、菟丝子25-30份、桃仁10-15份和红花10-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原料中的药材组成和重量份配比为当归12份、赤芍12份、 血竭2份、 三棱12份、苏木12份、刘寄奴12份、小茴香12份、乳香12份、香附12份、沉香3份、 延胡索12份、甘草12份、芍药25份、菟丝子25份、桃仁12份和红花12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原料中的药材组成和重量份配比为当归10-15份、赤芍10-15份、血竭2-3份、三棱10-15份、苏木10-15份、刘寄奴10-15份、小茴香10-15份、乳香10-15份、香附10-15份、沉香3-5份、延胡索10-15份、甘草10-15份、芍药25-30份、菟丝子25-30份、桃仁10-15份和红花10-15份。本发明选用天然中草药为原料,毒副作用低、安全持久。本发明疗效显著,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疗程短,无药物依赖性。
文档编号A61P15/00GK1927359SQ20061010451
公开日2007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31日
发明者杨晓棠, 候建英 申请人:杨晓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