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络祛痛膏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1087720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通络祛痛膏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临床上用于治疗骨性关节病的一种通络祛痛膏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骨性关节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临床表现为关节刺痛或痛有定处,屈伸不利,局部畏寒,肢体重着,得热痛减或遇寒加重,局部肿胀,舌质暗有瘀点或瘀斑,苔白或腻,属瘀血停滞、寒湿阻络型骨痹症,多由气血不活,经络受阻造成,多见于久积劳史和中老年,目前治疗此病症除理疗,按摩、手术等手段外,还采用药物治疗,因此病属久积的慢性病,西药疗效欠佳,而中药,如天和骨通帖,治疗又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现虽有一种通络祛痛膏,但由于组方量配比不尽合理,在制备上也存在不足,因此,药品疗效不尽人意,其改进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治疗骨性关节病新的一种通络祛痛膏及其生产方法,有效解决用于治疗骨性关节病的用药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采用由以下重量计的有效中药物制成当归、川芎、红花、山柰、花椒、胡椒、丁香、肉桂、荜茇、干姜、大黄、樟脑、冰片和薄荷脑,其生产方法是,将当归、川芎、红花、山柰、花椒、胡椒、丁香、肉桂、荜茇、干姜和大黄分别粉成粗粉后,除肉桂外,合并其余十味药粉混合,用渗漉法进行渗漉,先用乙醇浸渍,再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加入溶剂汽油萃取3次,分离乙醇,得萃取油液,再对肉桂单独用乙醇渗漉,用汽油萃取,收取萃取油液,两种萃取油液以体积比9∶1混合在一起(即肉桂萃取油液占总液量的十分之一)备用;得萃取油液后的上述药渣再分别用乙醇渗漉,肉桂仍单独用乙醇渗漉,收集渗漉液,以体积9∶1的比例合并两种渗漉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备用;取橡胶、松香、凡士林、液体石蜡、氧化锌、二甲基亚砜和汽油制成基质,去静电后,加入上述浸膏、萃取油液和樟脑、冰片与薄荷脑混打均匀,涂于底布上,盖上衬层,切片即成,本发明组方科学合理,生产方法先进,由现有的“水蒸气蒸馏,乙醇渗漉”,改为“乙醇渗漉、汽油萃取”的工艺方法,肉桂单独渗漉,再同其他药物混合,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有效成分,提高了疗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是对现有生产通络祛痛膏(又称骨刺宁贴膏)创造性的革新与改进,临床意义巨大。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实际情况,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
本发明是由以下中药物制成,当归105-200g、川芎65-85g、红花65-100g、山柰50-60g、花椒70-85g、胡椒70-85g、丁香35-40g、肉桂40-60g、荜茇50-60g、干姜55-60g、大黄55-60g、樟脑45-60g、冰片30-40g、薄荷脑30-40g;也可由如下中药物制成当归110g、川芎66g、红花68g、山柰52g、花椒72g、胡椒72g、丁香36g、肉桂45g、荜茇52g、干姜56g、大黄56g、樟脑46g、冰片31g、薄荷脑31g;或由如下中药物制成当归190g、川芎80g、红花90g、山柰68g、花椒82g、胡椒80g、丁香39g、肉桂55g、荜茇55g、干姜58g、大黄58g、樟脑55g、冰片38g、薄荷脑38g。
其生产方法是先把当归105-200g、川芎65-85g、红花65-100g、山柰50-60g、花椒70-85g、干姜55-60g、胡椒70-85g、丁香35-40g、大黄55-60g、荜茇50-60g粉碎成粗粉(单独粉碎后混合,或合在一起粉碎均可),照流浸膏剂及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IO),用质量浓度为90%的乙醇浸渍24小时后渗漉,收集渗漉液1000-2000ml,药渣再加入溶剂汽油萃取3次,汽油加入量为第一次400-800ml,第二、第三次为200-400ml(加入量一般为渗漉液体积的1/4-1/2左右),得萃取油液,肉桂40-60g单独粉碎后,用质量浓度为90%的乙醇进行浸渍24小时后渗漉,收集渗漉液100-200ml,用汽油萃取3次,第一次加入汽油40-80ml,第二、第三次各为20-40ml,得萃取油液,两种油液以9∶1的体积比混合在一起,备用;得萃取油后的上述两种药渣,再分别用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进行渗漉,收集当归、川芎、红花、山柰、花椒、胡椒、丁香、荜茇、干姜和大黄的药渣渗漉液2250-4500ml,肉桂药渣渗漉液250-500ml,合并两种渗漉液(体积比为9∶1),减压浓缩至80℃下测定相对密度不低于1.20、含水量不超过18.0%的浸膏,备用;取橡胶膏285-570g、松香268-536g、氧化锌355-710g、凡士林29-58g、羊毛脂68-136g、液体石蜡18-36g、二甲基亚矾10-20g、汽油1200-2400ml制成基质去静电后,加入上述浸膏、萃取油液和上述樟脑、冰片与薄荷脑,混打均匀,涂于底布上,盖上补层,切片即成所需通络祛痛膏。按以上组份及方法可制任意量的通络祛痛膏。
本发明还可是由先把当归110g、川芎66g、红花68g、山柰52g、花椒72g、胡椒72g、丁香36g、荜茇52g、干姜56g、大黄56g粉碎成粗粉(单独粉碎后混合,或合在一起粉碎均可),照流浸膏剂及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IO),用质量浓度为90%的乙醇浸渍24小时后渗漉,收集渗漉液1100ml,药渣再加入溶剂汽油萃取3次,汽油加入量为第一次420ml,第二、第三次为220ml,得萃取油液,肉桂45g单独粉碎后,用质量浓度为90%的乙醇进行浸渍24小时后渗漉,收集渗漉液120ml,用汽油萃取3次,第一次加入汽油45ml,第二、第三次各为25ml,得萃取油液,两种油液以9∶1的体积比混合在一起,备用;得萃取油后的上述两种药渣,再分别用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进行渗漉,收集当归、川芎、红花、山柰、花椒、胡椒、丁香、荜茇、干姜和大黄的药渣渗漉液2300ml,肉桂药渣渗漉液260ml,合并两种渗漉液,减压浓缩至80℃下测定相对密度不低于1.20、含水量不超过18.0%的浸膏,备用;取橡胶膏290g、松香270g、氧化锌360g、凡士林30g、羊毛脂70g、液体石蜡20g、二甲基亚矾12g、汽油1300ml制成基质去静电后,加入上述浸膏、萃取油液和上述樟脑、冰片与薄荷脑,混打均匀,涂于底布上,盖上补层,切片即成所需通络祛痛膏。按以上组份及方法可制任意量的通络祛痛膏。
本发明也可由当归190g、川芎80g、红花90g、山柰68g、花椒82g、胡椒80g、丁香39g、荜茇55g、干姜58g、大黄58g粉碎成粗粉(单独粉碎后混合,或合在一起粉碎均可),照流浸膏剂及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IO),用质量浓度为90%的乙醇浸渍24小时后渗漉,收集渗漉液1900ml,药渣再加入溶剂汽油萃取3次,汽油加入量为第一次750ml,第二、第三次为350ml,得萃取油液,肉桂45g单独粉碎后,用质量浓度为90%的乙醇进行浸渍24小时后渗漉,收集渗漉液180ml,用汽油萃取3次,第一次加入汽油70ml,第二、第三次各为38ml,得萃取油液,两种油液以9∶1的体积比混合在一起,备用;得萃取油后的上述两种药渣,再分别用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进行渗漉,收集当归、川芎、红花、山柰、花椒、胡椒、丁香、荜茇、干姜和大黄的药渣渗漉液4300ml,肉桂药渣渗漉液450ml,合并两种渗漉液,减压浓缩至80℃下测定相对密度不低于1.20、含水量不超过18.0%的浸膏,备用;取橡胶膏550g、松香520g、氧化锌700g、凡士林55g、羊毛脂128g、液体石蜡33g、二甲基亚矾18g、汽油2300ml制成基质去静电后,加入上述浸膏、萃取油液和上述樟脑、冰片与薄荷脑,混打均匀,涂于底布上,盖上补层,切片即成所需通络祛痛膏。按以上组份及方法可制任意量的通络祛痛膏。
本发明产品为淡黄色至淡棕色的片状橡胶膏,气芳香。
由上述药物可知,本发明具有活血通络,散寒除湿,消肿止痛。用于腰部、膝部骨性关节病瘀血停滞、寒湿阻络症,关节刺痛或钝痛,关节僵硬,屈伸不利,畏寒肢冷等骨性关节病。
临床资料充分证明了本发明的上述功效,具体临床资料如下一、诊断标准1、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骨伤科学》)瘀血停滞,寒湿阻络症主症(1)关节刺痛或痛有定处;(2)屈伸不利。
次症(1)局部畏寒;(2)肢体重着;(3)得热痛减或遇寒湿加重;(4)局部肿胀;(5)舌质暗有瘀点或瘀斑;(6)苔白或腻;(7)脉弦或紧或迟。
其中主症必须具备,兼见次三项。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临床骨科学》)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腰增生性脊柱炎)(1)有经久积劳史和中老年好发年龄(2)腰部疼痛,局部压痛,活动受限(3)X线表现腰椎体唇样增生,关节突肥大,椎间隙变窄,严重可形成骨桥,可以单发和多发。
膝部骨性关节病(1)中老年多见(2)关节疼痛或晨起关节发僵或不适,活动后好转,但活动过度时瘀痛加重,肿胀,关节活动受限。
(3)关节活动时有摩擦音或摩擦感,可见关节积液及游离体,有畸形,但无强直。
X线表现,骨质疏松,磁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硬化,胫骨髁间嵴及关节边缘骨质增生,骨赘形成。
二、选择病例标准1、纳入病例标准凡符合中医诊断和辨证标准及西医诊断标准,可纳入试验选择病例。
2、排除病例标准(1)、年龄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准备妊娠或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
(2)、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3)、并发病影响到关节者,如牛皮癣、梅毒、褐黄病,代谢性骨病,急性创伤等。
(4)、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强直性脊柱炎等。
(5)、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3、剔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2)、观察治疗期间使用其它药物影响实验药物的疗效判定者。
(3)、资料不全,中途停止治疗(1周以内)。
三、临床试验治疗方案1、分组随机数字表法分组,随机分为本发明组和对照组,部分采用双盲法进行观察。
观察组采用本发明产品通络祛痛膏;对照组采用天和骨通帖;2、给药方法本发明药膏,贴于患处,每次贴12小时,每天换药一次。
天和骨通贴药膏,贴于患处,每次贴12小时,每天换药一次。
3、双盲观察方法将观察药和对照药制成骨刺贴膏I号、II号,规格、药品外观颜色、外包装袋一致,将疗程用药装入口袋内封存,按随机数字表分成I号组(骨刺宁贴膏)和II号组(天和骨通贴),在口袋外注明顺序号和随机号,按先后顺序发给就诊病人。
疗程为2周,分别在1、2、3、7、14天,记录症状与体征变化情况。
四、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三辑中药新药治疗骨性关节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临床控制症状消失,功能活动正常;2、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3、有效疼痛基本消失,关节屈伸活动基本正常,参加活动或工作的能力有改善;4、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起效时间的判定在观察症状中,某一症状减轻或改善的时间即定为该病例用药后的起效时间。
五、统计学处理1、一般资料选择患者420人,其中用本发明者300人作观察治疗组,用天和骨通帖120人作对照组,均来自各医院门诊,住院患者,自然情况如下表1210例腰椎骨性关节病年龄分布情况

观察组最小年龄29岁,最大年龄64岁,平均年龄55.7岁,对照组最小年龄30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51.3岁。
经卡方检验,X2=0.189,P>0.05,统计学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组在年龄分布上,具有可比性。
表2,210例腰椎骨性关节病性别分布情况


经卡方检验,X2=0.008,P>0.05,统计学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组在性别分布上,具有可比性。
表3210例腰椎骨性关节病病情分布情况

经卡方检验,X2=0.4389,P>0.05,统计学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组在病情分布上,具有可比性。
表4210例腰椎骨性关节病病程分布情况

经卡方检验,X2=0.3116,P>0.05,统计学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组在病程分布上,具有可比性。
表5210例膝部骨性关节病年龄分布情况

观察组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54.2岁,对照组最小年龄36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55.6岁。
经卡方检验,X2=1.927,P>0.05,统计学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组在年龄分布上,具有可比性。
表6210例膝中骨性关节病性别分布情况

经卡方检验,X2=0.5225,P>0.05,统计学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组在性别分布上,具有可比性。
表7210例膝部骨性关节病病情分布情况

经卡方检验,X2=0.2188,P>0.05,统计学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组在病情分布上,具有可比性。
表8210例膝部骨性关节病病程分布情况

经卡方检验,X2=2.9116,P>0.05,统计学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组在病程分布上,具有可比性。
表9腰部双盲阶段两组间疗效比较

经Ridit检验,U=2.9967,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观察组在治疗腰椎骨性关节病的疗效上优于对照组。
表10腰部观察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况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压痛和活动范围比较ΔP<0.05与活动范围比较☆P<0.05经t检验分析,疼痛、压痛、活动范围治疗前后积分比较P<0.01,说明该药对三个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同时将疼痛与压痛、活动范围的差值均数比较,P<0.05,说明该药对疼痛症状的改善程度优于压痛和活动范围。压痛与活动范围的差值比较,P<0.05,从临床观察与症状积分分析,活动范围的改善优于压痛。
表11腰部骨性关节病两组起效时间比较

经t检验,t=4.688,P<0.05,说明观察组起效时间较对照组起效快。
2、膝部骨性关节病的疗效分析表12膝部双盲阶段两组间疗效比较

经Ridit检验,U=3.056,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观察组在治疗膝部骨性关节病的疗效上优于对照组。
表13膝部观察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况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蹲起疼痛、压痛、活动范围比较ΔP<0.05经t检验分析,自发疼痛、蹲起疼痛、压痛、活动范围治疗前后积分比较P<0.05,提示该药对四个症状均有改善作用,同时将自发疼痛与蹲起疼痛、压痛、活动范围的差值均数比较P<0.05,说明该药对自发疼痛症状的改善程度优于蹲起疼痛、压痛、活动范围。
表14全部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经Ridit检验,U=5.1318,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组间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表15全部观察组病程与疗效关系

经Ridit检验,X2=10.4499,P<0.05,说明病程与疗效有关,病程越短疗效越好。
表16观察组病情与疗效关系

经Ridit检验,X2=25.1863,P<0.05,说明病情与疗效有关,病情越轻疗效越好。
表17全部观察组年龄与疗效关系

经Ridit检验,X2=11.0032,P<0.05,说明年龄与疗效有关,年龄越小疗效越好。
表18各单位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经Ridit检验,各观察单位间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说明各单位的观察结果无差别,本发明药效稳定可靠。
表19观察组安全性检查

安全性观察病例中,1例治疗前WBC增高,观察结束后恢复正常,7例治疗前TBIL、GGT、ALT增高,治疗后仍增高,但未起出治疗前数值,2例治疗前Bcr增高,治疗后1例正常,1例无变化;1例陈旧性心肌梗塞,1例心动过缓,1例心肌缺血,治疗前后无变化。
六、结论1、对疗效评价本发明通络祛痛膏(骨刺宁贴膏)治疗骨性关节病(瘀血停滞,寒湿阻络型骨痹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腰部双盲阶段观察组总显效率73.33%,总有效率86.67%,腰部双盲阶段对照组总显交率40%,总有效率7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疗效统计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膝部双盲阶段观察组总显效率56.67%,总有效率86.67%,膝部双盲阶段对照组总显效率28.33%,总有效率73.33%,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腰部开放阶段观察组总显效率68.89%,总有交率85.56%;膝部开放阶段观察组总显效率63.33%,总有效率77.78%;全部观察组总显效率65.67%,总有效率86%,全部对照组总显效率34.17%,总有效率74.17%。统计结果表明,腰与膝双盲阶段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全部观察组总体的疗效优于全部对照组总体的疗效,即骨刺宁贴膏的疗效优于天和骨通贴的疗效,本发明贴膏是一种治疗骨性关节病的有效药物。
2、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从对腰、膝部观察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情况的统计学分析(P<0.05),说明本发明贴膏对腰、膝骨性关节病所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均有较好的疗效,并且对腰部的疼痛和膝部的自发疼痛症状的疗效好于其它症状,说明本发明贴膏具有较好的止痛效果。
3、中医症状改善情况对中医症状的临床效果,经临床观察,其对疼痛相关症状改善明显,如局部刺痛或痛有定处,屈伸不利效果较好。
4、起效时间观察组的起效时间与对照组的起效时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5),说明观察组的起效时间快于对照,即本发明贴膏对症状的改善要较天和骨通贴快。
5、相关分析本发明贴膏治疗骨性关节病(瘀血停滞,寒湿阻络型骨痹症),对病程短、病情轻、年龄小的患者疗效好于病程长、病情重、年龄大患者的疗效。
6、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安全性观察中,未发生对心、肝、肾功能的毒副作用,但在观察病例中有10例在治疗后期皮肤瘙痒、潮红,有少许红疹,当去掉贴膏后,12小时内皮肤瘙痒、潮红、红疹均消失,不影响继续治疗,可能是由于天气热、粘贴橡皮膏造成透气性差所致。
总之,通过临床观察证明,本发明通络祛痛膏适用于腰、膝部骨性关节病病人,疗效优于天和骨通贴,是治疗腰、膝部骨性关节病的理想药物,疗程以二周为宜,使用方便、安全等特点。有临床实用价值,其开发推广必为患者带来福祉,为中医药学作出创造性贡献。
权利要求
1.一种通络祛痛膏,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中药物制成当归105-200g、川芎65-85g、红花65-100g、山柰50-60g、花椒70-85g、胡椒70-85g、丁香35-40g、肉桂40-60g、荜茇50-60g、干姜55-60g、大黄55-60g、樟脑45-60g、冰片30-40g、薄荷脑30-40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络祛痛膏,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中药物制成当归110g、川芎66g、红花68g、山柰52g、花椒72g、胡椒72g、丁香36g、肉桂45g、荜茇52g、干姜56g、大黄56g、樟脑46g、冰片31g、薄荷脑31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络祛痛膏,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中药物制成当归190g、川芎80g、红花90g、山柰68g、花椒82g、胡椒80g、丁香39g、肉桂55g、荜茇55g、干姜58g、大黄58g、樟脑55g、冰片38g、薄荷脑38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络祛痛膏的生产方法,其特特征在于,先把当归105-200g、川芎65-85g、红花65-100g、山柰50-60g、花椒70-85g、干姜55-60g、胡椒70-85g、丁香35-40g、大黄55-60g、荜茇50-60g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及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质量浓度为90%的乙醇浸渍24小时后渗漉,收集渗漉液1000-2000ml,药渣再加入溶剂汽油萃取3次,汽油加入量为第一次400-800ml,第二、第三次为200-400ml,得萃取油液,肉桂40-60g单独粉碎后,用质量浓度为90%的乙醇进行浸渍24小时后渗漉,收集渗漉液100-200ml,用汽油萃取3次,第一次加入汽油40-80ml,第二、第三次各为20-40ml,得萃取油液,两种油液以9∶1的体积比混合在一起,备用;得萃取油后的上述两种药渣,再分别用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进行渗漉,收集当归、川芎、红花、山柰、花椒、胡椒、丁香、荜茇、干姜和大黄的药渣渗漉液2250-4500ml,肉桂药渣渗漉液250-500ml,合并两种渗漉液,减压浓缩至80℃下测定相对密度不低于1.20、含水量不超过18.0%的浸膏,备用;取橡胶膏285-570g、松香268-536g、氧化锌355-710g、凡上林29-58g、羊毛脂68-136g、液体石蜡18-36g、二甲基亚矾10-20g、汽油1200-2400ml制成基质去静电后,加入上述浸膏、萃取油液和上述樟脑、冰片与薄荷脑,混打均匀,涂于底布上,盖上补层,切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通络祛痛膏的生产方法,其特特征在于,先把当归110g、川芎66g、红花68g、山柰52g、花椒72g、胡椒72g、丁香36g、荜茇52g、干姜56g、大黄56g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及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质量浓度为90%的乙醇浸渍24小时后渗漉,收集渗漉液1100ml,药渣再加入溶剂汽油萃取3次,汽油加入量为第一次420ml,第二、第三次为220ml,得萃取油液,肉桂45g单独粉碎后,用质量浓度为90%的乙醇进行浸渍24小时后渗漉,收集渗漉液120ml,用汽油萃取3次,第一次加入汽油45ml,第二、第三次各为25ml,得萃取油液,两种油液以9∶1的体积比混合在一起,备用;得萃取油后的上述两种药渣,再分别用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进行渗漉,收集当归、川芎、红花、山柰、花椒、胡椒、丁香、荜茇、干姜和大黄的药渣渗漉液2300ml,肉桂药渣渗漉液260ml,合并两种渗漉液,减压浓缩至80℃下测定相对密度不低于1.20、含水量不超过18.0%的浸膏,备用;取橡胶膏290g、松香270g、氧化锌360g、凡士林30g、羊毛脂70g、液体石蜡20g、二甲基亚矾12g、汽油1300ml制成基质去静电后,加入上述浸膏、萃取油液和上述樟脑、冰片与薄荷脑,混打均匀,涂于底布上,盖上补层,切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通络祛痛膏的生产方法,其特特征在于,当归190g、川芎80g、红花90g、山柰68g、花椒82g、胡椒80g、丁香39g、荜茇55g、干姜58g、大黄58g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及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质量浓度为90%的乙醇浸渍24小时后渗漉,收集渗漉液1900ml,药渣再加入溶剂汽油萃取3次,汽油加入量为第一次750ml,第二、第三次为350ml,得萃取油液,肉桂45g单独粉碎后,用质量浓度为90%的乙醇进行浸渍24小时后渗漉,收集渗漉液180ml,用汽油萃取3次,第一次加入汽油70ml,第二、第三次各为38ml,得萃取油液,两种油液以9∶1的体积比混合在一起,备用;得萃取油后的上述两种药渣,再分别用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进行渗漉,收集当归、川芎、红花、山柰、花椒、胡椒、丁香、荜茇、干姜和大黄的药渣渗漉液4300ml,肉桂药渣渗漉液450ml,合并两种渗漉液,减压浓缩至80℃下测定相对密度不低于1.20、含水量不超过18.0%的浸膏,备用;取橡胶膏550g、松香520g、氧化锌700g、凡士林55g、羊毛脂128g、液体石蜡33g、二甲基亚矾18g、汽油2300ml制成基质去静电后,加入上述浸膏、萃取油液和上述樟脑、冰片与薄荷脑,混打均匀,涂于底布上,盖上补层,切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络祛痛膏及其生产方法,有效解决治疗骨性关节病的用药问题,该膏是由当归、川芎、红花、山柰、花椒、胡椒、丁香、肉桂、荜茇、干姜、大黄、樟脑、冰片和薄荷脑制成,方法是,将除樟脑、冰片和薄荷脑外分别粉成粗粉后,除肉桂外,合并其余药粉,先用乙醇浸渍,再渗漉得渗漉液,加入汽油萃取,分离乙醇,得萃取油液,再对肉桂用乙醇渗漉,汽油萃取,萃取后的药渣分别用乙醇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取橡胶、松香、凡士林、液体石蜡、氧化锌、二甲基亚砜和汽油制成基质,加入浸膏、萃取油液和樟脑、冰片与薄荷脑混打均匀,涂于底布上,其组方科学、方法先进,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有效成分,提高了疗效,临床意义巨大。
文档编号A61P19/00GK1966066SQ200610128270
公开日2007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24日
发明者吕秀兰, 熊维政, 刘智慧, 张军兵, 杨义厚, 卢玉斌, 乐仁汉, 李敦明, 周琼, 万洁 申请人: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