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脾虚不运型风湿性心脏病的内服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309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脾虚不运型风湿性心脏病的内服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领域,尤其是涉及防治脾虚不运型风湿性心脏病效果十分理想的一种治疗脾虚不运型风湿性心脏病的内服中药。
背景技术
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该病是由风湿病累及心内膜、心肌或心包所引起的慢性心瓣膜损害,形成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导致血液动力学改变,加重心脏负担,促使心力衰竭。该病的基本症状为心悸、气促、呼吸困难、胸痛、头晕、水肿、咳嗽、心瘴等。脾虚不运型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表现为除风湿性心脏病基本症状外,伴见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小便不利,腰下较重,舌淡苔白滑,脉沉缓等明显症状。目前,国内外治疗脾虚不运型风湿性心脏病的方法较多,如西药治疗法,常用药有消心痛、心痛定、氨酰心安、卡托普利等;如中药治疗法,常用药有归脾丸、炙甘草汤、黄连阿胶汤等。但是,在治愈率、治疗手段、治疗费用等方面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经检索未发现有与本发明相同的配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采用的治疗方法为中草药汤剂治疗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在治疗脾虚不运型风湿性心脏病上的不足之处,并提供一种取材容易、制备方便、费用低廉且治愈率较高的治疗脾虚不运型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草药汤剂药物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脾虚不运型风湿性心脏病的内服中药,其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茯苓、白术各13-15克,车前子(包煎)10-12克,桂枝8-10克,甘草5-6克,制附子3-4克。
一种治疗脾虚不运型风湿性心脏病的内服中药,其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先将配比量茯苓、白术、车前子(包煎)、桂枝、甘草、制附子等中草药放入煎药器具内,加入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的洁净水,加水量以超过药面2-3cm为度。入煎前将上述中草药浸泡半小时,使其充分湿润,以利药汁充分煎出。然后,用武(猛)火煮沸再改用文(微)火煎熬。当煎熬15分钟左右停止,除去药渣,取汤剂即成。
本发明内服中药里茯苓具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作用;白术具有补脾健胃、燥湿利水作用;车前子具有清热利尿、凉血作用;桂枝具有发汗解肌、温经通阳作用;甘草具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作用;制附子具有温肾助阳、温中止痛作用。上述中草药经有机组合、辩证配伍和相互辅佐,增强了该药物健脾利水、温通心阳的功效,从而达到治愈脾虚不运型风湿性心脏病的目的。
使用本发明的治疗脾虚不运型风湿性心脏病的内服中药治疗脾虚不运型风湿性心脏病有如下特点取材容易、制备方便、费用低廉、见效快。
服用方法1、药量每同一剂。将头煎、二煎两次煎成的汤剂混合后,分两次服用。
2、服药时间上、下午各一次,在饭后两小时服药。
3、药温控制温服。
禁忌事项治疗、服药期间禁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固硬、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一种治疗脾虚不运型风湿性心脏病的内服中药的原料配方茯苓、白术各13克,车前子(包煎)10克,桂枝8克,甘草5克,制附子3克。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先将配比量茯苓、白术、车前子(包煎)、桂枝、甘草、制附子等中草药放入煎药器具内,加入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的洁净水,加水量以超过药面2-3cm为度。入煎前将上述中草药浸泡半小时,使其充分湿润,以利药汁充分煎出。然后,用武(猛)火煮沸再改用文(微)火煎熬。当煎熬15分钟左右停止,除去药渣,取汤剂即成。
实施例2一种治疗脾虚不运型风湿性心脏病的内服中药的原料配方茯苓、白术各15克,车前子(包煎)12克,桂枝10克,甘草6克,制附子4克。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先将配比量茯苓、白术、车前子(包煎)、桂枝、甘草、制附子等中草药放入煎药器具内,加入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的洁净水,加水量以超过药面2-3cm为度。入煎前将上述中草药浸泡半小时,使其充分湿润,以利药汁充分煎出。然后,用武(猛)火煮沸再改用文(微)火煎熬。当煎熬15分钟左右停止,除去药渣,取汤剂即成。
治疗效果疗效标准一种治疗脾虚不运型风湿性心脏病的内服中药治疗脾虚不运型风湿性心脏病之疗效判断主要依据于脾虚不运型风湿性心脏病症状是否消失。服药20天为1个疗程。具体疗效分以下三级治愈——脾虚不运型风湿性心脏病症状全部消失;好转——脾虚不运型风湿性心脏病症状部分消失和减轻;无效——服药1个疗程后,脾虚不运型风湿性心脏病症状毫无消失。
效果用该药物治疗脾虚不运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5例,治疗1个疗程,其中治愈12例,好转3例,治愈率为80%,有效率为100%。
典型病例钱某某,女,52岁,家庭主妇。2002年5月就诊。患者自述有风湿病多年,近来还常感胸口痛,心跳异常,食欲减退,腹胀,小便淋漓,腰下重。诊查,患者呼吸急促,精疲乏力,舌淡苔白滑,脉沉缓,心瘴明显。诊断为脾虚不运型风湿性心脏病。采用本发明内服中药,先服10剂,脾虚不运型风湿性心脏病症状明显好转,继而又服10剂,诸症消失。6个月后追访,未见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脾虚不运型风湿性心脏病的内服中药,其特征在于该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茯苓、白术各13-15克,车前子(包煎)10-12克,桂枝8-10克,甘草5-6克,制附子3-4克。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脾虚不运型风湿性心脏病的内服中药,涉及治疗脾虚不运型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草药配方,其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茯苓、白术各13-15克,车前子(包煎)10-12克,桂枝8-10克,甘草5-6克,制附子3-4克。本发明的特点是取材容易、制备方便、费用低廉、见效快。
文档编号A61P9/04GK101028351SQ20061017333
公开日2007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8日
发明者龚文君 申请人:龚文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