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莲子3-8克,栀子3-8克,玉竹5-15克,五味子5-15克、防己5-15克,枳实5-15克,麦冬5-15克,桂枝5-15克,柴胡5-15克,五加皮5-15克,赤芍5-15克,当归5-15克,郁金10-20克,车前子10-20克,党参10-20克,丹参10-20克,生地10-20克,防己10-20克,生石膏10-20克,秦艽10-20克,何首乌15-25克,桑寄生15-25克,黄芪15-25克,甘草3-8克。本发明将上述药物组合后,其药效具有协同作用,该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药组合物能够益气补血,温阳复脉,活血化瘀,固本培元,且本发明药物对身体无任何副作用、不会对患者的健康有任何不利影响等优点。经临床验证治愈率较高。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药,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 中药组合物,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一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风湿性心脏病是风湿病变侵犯心脏的后果,是指急性风湿性心脏炎后所遗留下来 的以心脏瓣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心脏病,多见于二尖瓣,也可以几个瓣膜同时受累。该病多发 于20 - 45岁左右的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本病临床症见胸闷,胸痛,憋气,心慌、头晕、乏 力、心律失常、呼吸困难、动则加重,重者全身浮肿,心绞痛、眩晕、心功能衰竭,甚至发生猝 死,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劲敌之一,给病人无所言状的痛苦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0003] 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多以手术置换人工瓣膜为主,手术费用昂贵,风险大,往往是 换瓣膜3-5年后,其它瓣膜再次受损,仍需手术,给患者身体及经济上均带来重大损失。所 以本病的治疗应从纠正心衰入手,但现有的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西药物多数只是控制病 情,不能彻底消除导致心脏瓣膜病变的根本病因。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药组合物,该药物能够迅速、有 效地缓解胸痛,憋气,心慌、头晕等临床症状,并改善其它临床症状,改善本病对患者带来的 不利影响。
[0005] 本发明在深入研究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的机理的基础上,研发出一种治疗风湿性 心脏病的中药组合物,能够更有效的治疗风湿性心脏病。
[0006]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 -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莲子 3-8克,桅子3-8克,玉竹5-15克,五味子5-15克、防己5 - 15克,枳实5-15克,麦冬5-15 克,桂枝5-15克,柴胡5-15克,五加皮5-15克,赤芍5-15克,当归5-15克,郁金10 - 20 克,车前子10-20克,党参10 - 20克,丹参10-20克,生地10-20克,防己10-20克,生石膏 10-20克,秦艽10-20克,何首乌15-25克,桑寄生15-25克,黄芪15-25克,甘草3-8克。
[0008] 优选的,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莲子6克,桅子6克,玉竹10克,五味子10克、防 己10克,枳实10克,麦冬10克,桂枝10克,柴胡10克,五加皮10克,赤芍10克,当归10 克,郁金15克,车前子15克,党参15克,丹参15克,生地15克,防己15克,生石膏15克, 秦艽15克,何首乌20克,桑寄生20克,黄芪20克,甘草6克。
[0009] 配制及服用方法:
[0010] 先将上述原料药用水浸泡2小时,水煮30分钟,倒出药液;再加水煮30分钟,倒出 药液;两遍药液混一起,凉透,分别于早饭前半小时,晚饭后两小时服用。三十剂为一疗程。
[0011] 药理作用:
[0012] 莲子:入心,脾、肾经。养心,益肾,补脾。涩肠。治夜寐多梦,遗精,淋浊,久痢,虚 泻,妇人崩漏带下。
[0013] 桅子:苦,寒。入心、肝、肺、胃经。清热,泻火,凉血。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 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
[0014] 玉竹:甘,平。入肺、胃经。养阴,润燥,除烦,止渴。治热病阴伤,咳嗽烦渴,虚劳发 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
[0015] 五味子:酸,温。入肺、肾经,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 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外用可治口舌生疮、疮疡溃烂、皮肉欲脱等疾。 防己
[0016] 枳实:苦,寒。人脾、胃经。破气,散痞,泻痰,消积。治胸腹胀满,胸搏,痞痛,痰癖, 水肿,食积,便秘,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
[0017] 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 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桂枝:辛甘,温。入膀胱、心、肺经。 发汗解肌,温经通脉。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胸痹痰饮,经闭癥瘕。
[0018] 桂枝:辛甘,温。入膀胱、心、肺经。发汗解肌,温经通脉。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 疼,胸痹痰饮,经闭癥瘕。
[0019] 柴胡:辛、微苦、微寒;归肝、胆经。解表退热,舒肝解郁,升举阳气。本品疏达善透, 长于疏解肝胆郁热,又能疏肝理气,为治疗肝胆郁热、肝郁气滞所致胁肋疼痛要药。药理研 究证实:柴胡有较强的解热、抗炎、抗菌、抗病毒、保肝、利胆、镇静、镇痛等作用。
[0020] 川芎:味辛,温。入肝、胆经。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 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 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0021] 五加皮:祛风湿,壮筋骨,活血去瘀。治风寒湿痹,筋骨挛急,腰痛,阳痿,疮疽肿毒, 跌打劳伤。
[0022] 当归:甘辛,温。入心、肝、脾经。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治月经不调,经 闭腹痛,癥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窃,跌扑损伤。
[0023] 郁金:辛苦,凉。入心、肺、肝经。行气解郁,凉血破瘀,治胸腹胁肋诸痛,失心癫 狂,热病神昏.吐血,黄疸。
[0024] 车前子:利水,清热,明目,祛痰。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暑湿泻痢,咳嗽多 痰,湿痹,目赤障翳。
[0025] 党参:甘,平。入手、足太阴经气分。补中益气,生津,养血。用于中气不足的体虚 倦怠,脾胃虚弱,气血两亏,治体倦无力,肺气亏虚。治食少,口渴,久泻,脱肛。及气血双亏 的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等。
[0026] 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化淤,凉血宁心。本品降而行血,善入血分,能通 经脉、化淤滞、清心火、凉血热,安神志、除悸烦,常用于胸痹心痛,月经部调、疮疡肿痛,失眠 及淤血肿痛等症。
[0027] 生地:苦寒清热,甘寒质润养阴,为清凉滋润之品,擅长于滋阴清热凉血。功效清热 凉血,养阴生津,润肠。
[0028] 防己:苦,寒。归膀胱、肺经。利水消肿,祛风止痛。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 疮毒,风湿痹痛;高血压。
[0029] 生石膏:生石膏性凉而能散,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清中有宣透的作用,有解热 清胃火之效,为退热之圣药。常与黄柏、青黛等配伍,外用以清热敛疮、生肌。治疗湿疹,疮 疡溃后不敛,水火烫伤等。
[0030] 秦艽:祛风除湿,和血舒筋,清热利尿。治风湿痹痛;筋骨拘挛,黄疸,便血,骨蒸潮 热,小儿疳热,小便不利。
[0031] 何首乌:苦甘涩,微温。入肝、肾经。补肝,益肾,养血,祛风。治肝肾阴亏,发须早 白,血虚头晕,腰膝软弱,筋骨酸痛,遗精,崩带,久痕,久痢,慢性肝炎,痈肿,瘰疬,肠风,痔 疾。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壮筋骨;用于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 神经衰弱、高血脂症。
[0032] 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除风湿,通经络,益血,安胎。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风寒 湿搏,胎漏血崩。
[0033] 黄芪:性温,味甘。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主治脾胃虚弱,食 少倦怠,气虚血脱,表虚自汗、盗汗。
[0034] 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主治 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甘草剂有抗炎和抗变态反映的 功能,因此在西医临床上主要作为缓和剂。
[0035] 中医学认为其病机主要是风寒湿邪内侵,久而化热或风湿热邪直犯,内舍于心,乃 致心脉痹阻,血脉不畅,血行失度。针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其治病方案的指导思想是应用中 医中药修复受损的心脏瓣膜。本发明将上述药物组合后,其药效具有协同作用,该种治疗 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药组合物能够益气补血,温阳复脉,活血化瘀,固本培元,服药1到2个 疗程:可缓解症状,控制病程进展,呼吸困难、乏力、紫绀等现象显著改善,呼吸顺畅,食欲增 力口。服药3到5个疗程:可修复瓣膜内膜损伤,提高心功能的作用,各种不适症状消失,心脏 功能可基本恢复正常,本发明药物对身体无任何副作用、不会对患者的健康有任何不利影 响等优点。经临床验证治愈率较高。
[0036] 以下结合临床资料及典型病例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进一步说明。
[0037] -、临床观察
[0038] 1、临床资料:共入选12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其中男56例,女64例,年龄16 - 77岁,平均年龄57. 5岁,病程1个月?21年。其中二尖瓣单纯狭窄18例,单纯关闭不全 35例,狭窄并关闭不全67例。所有病例临床符合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
[0039] 2、诊断标准:
[0040] (1)中医诊断标准:
[0041]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现代中医心血管病学》及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等制定。
[0042] 主要症状:胸闷、气短、乏力、甚则出现呼吸困难。
[0043] 次要症状:心慌、咯血、咳嗽、水肿、紫绀等。
[0044] 根据以上症状结合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即可诊断。
[0045] (2)西医诊断标准:
[0046]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科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年),是指风湿热后遗留的,以心脏瓣膜损害为主的心脏病变。本病可累及各瓣膜,其 中以一尖瓣病变最为常见。
[0047] 3、治疗方法:服用本发明中药,水煎服,每日一剂,每剂分两次服用,分别在早饭后 和晚饭后服用;30天为一疗程;
[0048] 4、疗效评定标准:
[0049] (1)痊愈:心脏听诊、心电图、B超等均正常,停药后观察3个月,无复发症状;
[0050] (2)显效:临床症状及心脏听诊有所改善,但仍有杂音,能参加轻微体力活动医。
[0051] (3)无效:临床症状心脏听诊及辅助检查均与治疗前相同。
[0052] 5、治疗结果:
[0053] 治疗3 - 5个疗程后,120例患者中,89例治愈,治愈率为74. 2%,显效27例,显效 率为22. 5 %,无效4例,无效率3. 3 %,总有效率达96. 7 %。
[0054] 结论:本发明药物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疗效确切,治愈率高,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0055] 二、典型病例
[0056] 例1,孙某某,男,63岁,患风湿性心脏病十余年,一年来病情有所加重,常感到心 悸明显,有时眩晕欲倒,尿少,失眠。在当地医院治疗,疗效欠佳,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心衰 III。服用该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药3个疗程,患者临床症状大为改善,心悸、眩晕等症 状明显好转,目前能从事简单劳动,随访一年未再复发。
[0057] 例2,孙某某,女,56岁,患风湿性心脏病已2年。患者两年前胸闷憋气,有时下肢 凹陷性水肿,脸色青紫,心悸气短。西医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服用西药 无明显改善。近来加重,经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3个疗程后,心悸、眩晕、浮肿等症状明显好 转,心脏杂音消失,心率失常减轻。已能从事轻体力劳动,继续服药2个疗程,临床症状基本 消失,达到治愈标准,随访一年未再复发。
[0058] 例3,原某某,女,48岁。四年前因气短、心悸、气闷、四肢水肿入院,经当地医院确 诊为确诊风湿性心脏病,服用西药效果不明显,她听从了中医的建议改用中药治疗,在服用 本发明药物3个疗程后,患者四肢浮肿症状消失,心悸、胸闷、憋气及疼痛症状减轻,病情得 到有效控制,身体恢复较快。继续服药2个疗程,心悸、气闷等症状未再发作,查心电图、心 率、血压、血生化及血常规等均正常,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0059] 实施例1 :
[0060] 一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莲子6克,桅子6 克,玉竹10克,五味子10克、防己10克,枳实10克,麦冬10克,桂枝10克,柴胡10克,五 加皮10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郁金15克,车前子15克,党参15克,丹参15克,生地15 克,防己15克,生石膏15克,丹参15克,秦艽15克,何首乌20克,桑寄生20克,黄芪20克, 甘草6克。
[0061] 配制及服用方法:
[0062] 先将上述原料药用水浸泡2小时,水煮30分钟,倒出药液;再加水煮30分钟,倒出 药液;两遍药液混一起,凉透,分别于早饭前半小时,晚饭后两小时服用。三十剂为一疗程。
[0063] 实施例2 :
[0064] 一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莲子8克,桅子8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莲子3-8 克,桅子3-8克,玉竹5-15克,五味子5-15克、防己5 - 15克,枳实5-15克,麦冬5-15克, 桂枝5-15克,柴胡5-15克,五加皮5-15克,赤芍5-15克,当归5-15克,郁金10 - 20克,车 前子10-20克,党参10 - 20克,丹参10-20克,生地10-20克,防己10-20克,生石膏10-20 克,秦艽10-20克,何首乌15-25克,桑寄生15-25克,黄芪15-25克,甘草3-8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莲子6克, 桅子6克,玉竹10克,五味子10克、防己10克,枳实10克,麦冬10克,桂枝10克,柴胡10 克,五加皮10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郁金15克,车前子15克,党参15克,丹参15克, 生地15克,防己15克,生石膏15克,秦艽15克,何首乌20克,桑寄生20克,黄芪20克,甘 草6克。
【文档编号】A61K36/9066GK104107398SQ201410371004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1日
【发明者】李永红 申请人:李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