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雷火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408阅读:10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医用雷火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特别涉及一种应用在中医火灸治疗中的医用雷火灸。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中医针灸治疗包括针刺和艾灸。通常的艾灸治疗是将艾条点燃,由医生或病人手持直接在人体的相关穴位或患处附近直接进行熏灼。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其一因其裸露的明火处于病人皮肤附近,所以手持艾灸必须小心谨慎,稍有不慎便可能烫伤皮肤;其二对于腰、背等部位的艾灸,患者很难自己操作;其三应用范围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医用雷火灸,它能够将艾条置入其中,不仅使用方便、治疗效果显著,而且使用安全性能强。
本实用新型医用雷火灸,包括至少一个艾条,艾条分别置入至少一个艾条放入装置。该艾条放入装置包括艾条置入筒体和分别与其配装连接在一起的端盖、助燃筒体,端盖设置在艾条置入筒体的一端,助燃筒体设置在艾条置入筒体的另一端,并在艾条置入筒体的筒壁上设有艾条定位孔,艾条通过定位销与艾条置入筒体连接在一起,在助燃筒体的筒口端内侧设有与其筒壁连接在一起的网罩,并沿助燃筒体的筒壁上间隔设有若干个透气孔。艾条放入装置中的端盖、艾条置入筒体、助燃筒体和扩散罩之间的相互配装连接为对口插接或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医用雷火灸的改进,艾条置入筒体的筒体形状外表面为内凹曲面圆柱体,助燃筒体为带锥度的直圆柱体,并在其前端设有与其配装连接在一起的、且形状为外展状喇叭体的扩散罩。
本实用新型医用雷火灸的进一步改进,沿艾条置入筒体筒壁周向的外表面间隔设有若干个摩擦凹环。
本实用新型医用雷火灸的更进一步改进,在艾条置入筒体上设有连接坑,该连接坑的中心线与艾条置入筒体的轴线相垂直,并在艾条置入筒体的下方设有与其连接在一起的支架,该支架包括设有连接通孔的底座和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插入连接坑内,另一端插入连接通孔中。
本实用新型医用雷火灸的又一步改进,艾条放入装置为四个,均匀分布、且通过中心连接块相互连接在一起,艾条为四个,分别置入艾条放入装置中。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设置了专用艾条放入装置,使用过程中可以将艾条固定在艾条置入筒体中,其端部燃烧点位于能够将艾条燃烧所产生的热辐射重新进行集聚并且产生渗透能力更强的艾条火焰的助燃筒体中,所以具有上述结构特征的本实用新型,既能够避免艾条明火直接处于病人的皮肤附近,便于医生或病人手持,操作方便,安全使用性能高,又使艾灸灸力峻猛,渗透力强,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医用雷火灸结构第一实施方案示意图;图2是图1艾条放入装置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医用雷火灸结构第二实施方案示意图。
其中1艾条放入装置;2端盖;3艾条置入筒体;4连接坑;5助燃筒体;6网罩;7扩散罩;8支撑杆;9连接通孔;10底座;11定位销;12艾条定位孔;13艾条;15透气孔;16摩擦凹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医用雷火灸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医用雷火灸,包括至少一个艾条13和能够将艾条13分别置入的至少一个艾条放入装置1。其中艾条放入装置1包括依次为对口插接或螺纹连接在一起的端盖2、艾条置入筒体3和助燃筒体5;艾条置入筒体3的筒壁上设有艾条定位孔12,定位销11穿过艾条定位孔12,其端部插入艾条13中;在助燃筒体5的筒口端内侧设有能够防止艾条13的艾灰直接落在人们的皮肤表面的网罩6,该网罩6的边缘与其筒壁连接在一起,并沿助燃筒体5的筒壁上间隔设有若干个能够起到助燃作用的透气孔15。
艾条置入筒体3的筒体形状外表面为内凹曲面圆柱体,沿艾条置入筒体3筒壁周向的外表面间隔设有若干个摩擦凹环16;这样,更便于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直接手持艾条置入筒体3。
为了进一步提高艾灸治疗效果,助燃筒体5为带锥度的直圆柱体,并在其前端设有与其配装连接在一起的、且形状为外展状喇叭体的扩散罩7。这样,艾条13在燃烧时,其燃烧所产生的热量能够经助燃筒体5的筒壁收集并反射后再将热辐射重新集聚在穴位或患处,产生渗透能力峻猛的灸力直接在穴位或患处进行熏灼,从而增强了艾条13药物的渗透力,扩大了艾灸治疗使用范围。同时,外展状喇叭体的扩散罩7又能够将艾条13热量进行扩散,从而进一步扩大了治疗面积。
另外,为了方便人们对腰、背等部位进行艾灸,减轻医生或病人的劳动强度,可以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再设置支架,具体结构为支架包括设有连接通孔9的底座10和支撑杆8,在艾条置入筒体3上设有连接坑4,该连接坑4的中心线与艾条置入筒体3的轴线相垂直,支撑杆8的一端插入连接坑4内,另一端插入连接通孔9中。而为了更进一步提高艾灸治疗效果,可以设置多个艾条放入装置1,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艾条放入装置1为均匀分布四个,该四个艾条放入装置1通过中心连接块14相互连接在一起,艾条13为四个,分别置入艾条放入装置1中。
使用时,先将艾条13置入艾条置入筒体3中,用定位销11将其固定;点燃艾条13顶端;将助燃筒体5和扩散罩7依次与艾条置入筒体3相连接,然后合上端盖2,将艾条13火头对准应灸部位,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灼,熏灼时间至皮肤发红、且深部组织发热为度。使用完毕后,依次卸下扩散罩7和助燃筒体5,再盖上艾条置入筒体3的前端盖,使艾条13的火焰在艾条置入筒体3中自然熄灭。本实用新型医用雷火灸根据所要灸治部位的不同,可以设计成不同尺寸规格的系列产品。
权利要求1.医用雷火灸,包括至少一个艾条(13),其特征在于艾条(13)分别置入至少一个艾条放入装置(1),该艾条放入装置(1)包括艾条置入筒体(3)和分别与其配装连接在一起的端盖(2)、助燃筒体(5),端盖(2)设置在艾条置入筒体(3)的一端,助燃筒体(5)设置在艾条置入筒体(3)的另一端,并在艾条置入筒体(3)的筒壁上设有艾条定位孔(12),艾条(13)通过定位销(11)与艾条置入筒体(3)连接在一起,在助燃筒体(5)的筒口端内侧设有与其筒壁连接在一起的网罩(6),并沿助燃筒体(5)的筒壁上间隔设有若干个透气孔(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雷火灸,其特征在于所述艾条置入筒体(3)的筒体形状外表面为内凹曲面圆柱体,所述助燃筒体(5)为带锥度的直圆柱体,并在其前端设有与其配装连接在一起的、且形状为外展状喇叭体的扩散罩(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雷火灸,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艾条置入筒体(3)筒壁周向的外表面间隔设有若干个摩擦凹环(16)。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医用雷火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艾条置入筒体(3)上设有连接坑(4),该连接坑(4)的中心线与艾条置入筒体(3)的轴线相垂直,并在艾条置入筒体(3)的下方设有与其连接在一起的支架,该支架包括设有连接通孔(9)的底座(10)和支撑杆(8),支撑杆(8)的一端插入连接坑(4)内,另一端插入连接通孔(9)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雷火灸,其特征在于所述艾条放入装置(1)为四个,均匀分布、且通过中心连接块(14)相互连接在一起,所述艾条(13)为四个,分别置入艾条放入装置(1)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雷火灸,其特征在于所述艾条放入装置(1)中的端盖(2)、艾条置入筒体(3)、助燃筒体(5)和扩散罩(7)之间的相互配装连接为对口插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雷火灸,其特征在于所述艾条放入装置(1)中的端盖(2)、艾条置入筒体(3)、助燃筒体(5)和扩散罩(7)之间的相互配装连接为螺纹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医用雷火灸,包括至少一个艾条(13),艾条分别置入至少一个艾条放入装置(1)。该艾条放入装置包括艾条置入筒体(3)和分别与其配装连接在一起的端盖(2)、助燃筒体(5),端盖设置在艾条置入筒体的一端,助燃筒体设置在艾条置入筒体的另一端,并在艾条置入筒体的筒壁上设有艾条定位孔(12),艾条通过定位销(11)与艾条置入筒体连接在一起;在助燃筒体的筒口端内侧设有与其筒壁连接在一起的网罩(6),并沿助燃筒体(5)的筒壁上间隔设有若干个透气孔(15)。本实用新型能够将艾条置入其中,既能够避免艾条明火直接处于病人的皮肤附近,使用安全性能强,又提高了艾灸治疗效果,并扩大了其使用范围。
文档编号A61H39/00GK2904967SQ20062000163
公开日2007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3日
发明者赵时碧 申请人:赵时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