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与颈椎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404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颅骨与颈椎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颅骨与颈椎固定装置,尤其系指一种使用于人体的颅骨与颈锥之间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人体是由其内部的各部位骨架加以支撑,以使得人体上的肌肉、血管不会因为重力的作用而堆积在一起,在人体的骨架中,脊椎是最重要的部位,其由延脑部位向下延伸至股部,于脊椎中具有多数神经,而由多数个脊椎节骨串接而成,当其中任何一节的节骨产生移位时,会导致人体于行动上产生不便,位于脊椎最上侧的为颈椎,颈椎的重要性同样如前所述。
如台湾发明第84107859号、公告第295541号发明专利案,其主要包括有大体为U形具有相对支臂的体部,一由被适当仿形且适合贯穿枕骨基部的孔开口的板条所界定的薄板部,该体部适合收纳骨接合杆或板且具有延伸于二支臂间的中线对称平面,以及该板条相对于该中线对称平面的任一侧倾斜,以使其本身配合孔区域中枕骨边缘的解剖构造;其缺点在于当枕骨与颈骨由固定装置固定之后,即会使枕骨相对于颈骨为固定而无法移动,不但会造成使用者的不便,且亦容易使枕骨与颈骨附近的肌肉与神经坏死,实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颅骨与颈椎固定装置,以改善上述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使人体的颅骨相对于颈骨作前、后、左、右的轻微移动,不但于使用上相当方便,且由于颅骨可以相对颈骨作轻微的移动,可使颅骨与颈骨附近的肌肉与神经不容易坏死。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手段予以达成,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其具有下支杆与上支杆,下支杆内侧设置数固定螺丝,以固定螺丝固定于颈椎,下支杆上侧设置球形的球结体,球结体的前、后及两侧分别形成前、后定位凸点及侧定位凸点,上支杆设置于下支杆上侧,上支杆下侧相对球结体处设置半圆球形的球容体,球结体上半部容置于球容体下侧,上支杆上侧藉固定片固设于颅骨下侧。
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的技术效果包括可以使人体的颅骨相对于颈骨作前、后、左、右轻微的移动,在使用上相当方便,并且可以使颅骨与颈骨附近的肌肉与神经不容易坏死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人体的颅骨可以相对于颈骨作前、后、左、右的轻微移动,因此,具有使用上相当便利的优点,并由于颅骨可以相对于颈骨作轻微移动,因而,可使颅骨与颈骨附近的肌肉与神经不容易坏死。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侧的平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平面动作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平面动作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置于颅骨及颈椎后的平面图。
图中10 下支杆11 固定螺丝20 球结体21 前定位凸点22 后定位凸点23 侧定位凸点30 上支杆31 球容体32 固定片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看图1至3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颅骨与颈椎固定装置,包括有呈倒Y形的下支杆10,在下支杆10内侧设置数个固定螺丝11,固定螺丝11可固设于人体的颈椎处;在下支杆10上侧设置一呈球形的球结体20,在球结体20的前、后侧及两侧处分别形成前定位凸点21、后定位凸点22及侧定位凸点23;呈Y形的上支杆30,其下侧设置呈半圆球形的球容体31,其呈中空且下侧具有开口,该球容体31是将球结体20的上半部容置于其下侧,且球容体31的外径略大于球结体20的直径,使球容体31可相对球结体20作轻微的移动,在上支杆30的上侧设置固定片32,固定片31设置于人体的颅骨下侧。
如图4中所示,若患者体内装设本实用新型中的装置,固定设置于上支杆30上侧的固定片32上的颅骨,其可相对于固设于颈椎的下支杆10上的球结体20作朝前的轻微移动,亦即当球容体31的前侧下缘碰触至球结体20前侧设置的前定位凸点21后即会停止,使颅骨可以相对于颈骨作朝前轻微的移动,且当球容体31后侧下缘碰触至球结体20后侧的后定位凸点22亦会停止,因此,可以令人体的颅骨相对于颈骨作前、后轻微移动,不但在使用上相当便利,且颅骨可以相对颈骨作轻微移动,可使颅骨与颈骨附近的肌肉与神经不容易坏死。
如图5所示,当固定设置于上支杆30上侧的固定片32上的颅骨,其可相对于固设于颈椎的下支杆10上的球结体20作两侧轻微的移动,亦即当球容体31两侧的下缘碰触至球结体20两侧所设置的侧定位凸点23后即会停止,以使颅骨可以相对于颈骨作朝向两侧的轻微移动,因此,可以令人体的颅骨相对于颈骨作左、右轻微移动,在使用上相当便利,且颅骨可以相对颈骨作左、右轻微的移动,以使颅骨与颈骨附近的肌肉与神经不容易坏死。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颅骨与颈椎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下支杆,在下支杆内侧设置数固定螺丝;在下支杆上侧设置呈球形的球结体,在球结体的前、后侧及两侧处分别形成前定位凸点、后定位凸点及侧定位凸点;上支杆,其下侧设置一球容体,其呈中空且具有开口,该球容体将球结体的上半部容置于其下侧,球容体的外径略大于球结体的直径,在上支杆的上侧设有固定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骨与颈椎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容体呈半圆球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颅骨与颈椎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杆呈倒Y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颅骨与颈椎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杆呈Y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颅骨与颈椎固定装置,尤其系指一种使用于人体的颅骨与颈椎之间的固定装置,包括有下支杆与上支杆,下支杆内侧设置数固定螺丝,以固定螺丝固定于人体的颈椎处,下支杆上侧设置呈球状的球结体,球结体的前、后及两侧分别形成前、后定位凸点及侧定位凸点,上支杆设于下支杆上侧,在上支杆下侧相对球结体处设置半圆球形的球容体,球结体上半部置于球容体下侧,上支杆上侧以固定片固定于颅骨下侧,本实用新型可以使人体的颅骨相对于颈骨作前、后、左、右轻微的移动,不但在使用上相当便利,并由于颅骨可以相对颈骨作轻微的移动,可使颅骨与颈骨附近的肌肉与神经不容易坏死。
文档编号A61B17/58GK2868220SQ20062000151
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3日
发明者王超然 申请人:王超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