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力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144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助力轮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椅。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不仅仅是功能的实现,越来越多的关注的是产品的人性化,人机工程学越来越多的运用在各个领域。轮椅就象行动不便的残疾人的双脚,对于提高使用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目前市场上的轮椅只能够作为代步工具供残疾人使用,功能单一,在没有他人的帮助下,使用者很难通过有坡的路段。
实用新型内容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在无外力的作用下,使用者很难通过有坡路段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助力轮椅,它包括轮椅和坡路助力机构,坡路助力机构包括齿轮、齿条、单向飞轮、齿条盒、助力弹簧和条型扳手,所述齿轮套装在轮椅的后轮外侧的轮轴上,所述单向飞轮设置在齿轮与轮椅的后轮之间的轮轴上且单向飞轮的内圈与齿轮固定连接,所述单向飞轮的外圈与轮椅的后轮固定连接;所述齿条盒的下端与齿轮后方的轮椅车架铰接,齿条盒的下部固设有弹簧挡板,弹簧挡板上开有槽,助力弹簧设置在弹簧挡板下方的齿条盒内,所述齿条设置在齿条盒内且齿条的下端穿过弹簧挡板的槽置于助力弹簧上,齿轮与齿条之间的齿条盒的前壁设有开口,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所述条型扳手上设有长槽,齿条盒上方的轮椅车架上固设有安装销,条型扳手的下端与齿条盒的上方铰接且条型扳手的长槽套装在安装销上。在平路行驶状态,本实用新型所述坡路助力机构的齿轮与齿条为非啮合状态,在坡路行驶之前,先扳动条型扳手,推动齿条盒,进而带动齿条前移与齿轮啮合;由于坡路状态,重力作用轮椅会有一个下滑分量,后轮经单向飞轮、齿轮带动齿条下移,助力弹簧压缩蓄能,同时还起到止退制动的作用;当使用者双手向前施力时,助力弹簧将储存的能量释放,协助人力使轮椅前进,从而达到上坡助力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坡路助力机构利用势能和动能间转化产生加速度实现助力,无需外力协助使用者上斜坡,同时可阻止轮椅后退,安全性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图3是起身助力机构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参见图1-图2)本实施方式由轮椅1和坡路助力机构组成,坡路助力机构包括齿轮21、齿条22、单向飞轮23、齿条盒24、助力弹簧25和条型扳手26,所述齿轮21套装在轮椅1的后轮外侧的轮轴上,所述单向飞轮23设置在齿轮21与轮椅1的后轮之间的轮轴上且单向飞轮23的内圈23-1与齿轮21固定连接,所述单向飞轮23的外圈23-2与轮椅1的后轮固定连接;所述齿条盒24的下端与齿轮21后方的轮椅车架12铰接,齿条盒24的下部固设有弹簧挡板27,弹簧挡板27上开有槽27-1,助力弹簧25设置在弹簧挡板27下方的齿条盒24内,所述齿条22设置在齿条盒24内且齿条22的下端穿过弹簧挡板27的槽27-1置于助力弹簧25上,齿轮21与齿条22之间的齿条盒24的前壁设有开口,齿轮21与齿条22啮合连接;所述条型扳手26上设有长槽26-2,齿条盒24上方的轮椅车架12上固设有安装销12-1,条型扳手26的下端与齿条盒24的上方铰接且条型扳手26的长槽26-2套装在安装销12-1上。
具体实施方式
二(参见图1-图2)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点在于所述坡路助力机构还包括活动挡片28和调整螺钉29,活动挡片28的中部固设有心轴28-1,齿条22的下端固设的导向套22-1,活动挡片28设置在助力弹簧25下方且助力弹簧25套装在活动挡片28的心轴28-1上,齿条22下端的导向套22-1置于助力弹簧25的内圈内且套装在活动挡片28的心轴28-1上;活动挡片28下方的齿轮盒24的底板上开设有螺纹孔24-1,所述调整螺钉29与齿轮盒24底板上的螺纹孔24-1螺纹连接。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本实施方式增加了活动挡片28和调整螺钉29,通过调整螺钉29和活动挡片28来调整助力弹簧25的预压缩量,适应不同的需要;齿条22的下端固设的导向套22-1与助力弹簧25和活动挡片28上的心轴28-1套装在一起,有效保证机构动作的可靠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三(参见图1-图3)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或二的不同点在于它还包括起身助力机构,起身助力机构由气泵31、单向阀32、蓄气罐33、三位四通气动开关34、气缸35和气泵拉杆36组成,气泵拉杆36的下端与轮椅车架12一侧的底部铰接,三位四通气动开关34固定在轮椅车架12另一侧的前部;单向阀32和蓄气罐33分别固定在轮椅车架12上,气泵31的上、下端分别与气泵拉杆36的中部和轮椅车架12的底部铰接;气缸35的上、下端分别与座垫板13的后部铰接,所述轮椅1的座垫板13前端与轮椅车架12铰接;气泵31的出气口通过单向阀32与蓄气罐33的进气口连通,蓄气罐33的出气口与三位四通气动开关34的进气口连通,三位四通气动开关34的两个出气口分别与气缸35的两个气腔连通。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或二相同。本实施方式增加了起身助力机构,使用者想起身时,先用手拉动气泵拉杆36,带动气泵31工作,向蓄气罐33内蓄气,蓄气完毕后,手动三位四通气动开关34,蓄气罐33内的气体经三位四通气动开关34作用于气缸35,在气压的作用下气缸35的活塞伸出推动座垫板13的后部,从而达到重心前移的目的,使残疾人轻松起身,进一步扩大了轮椅的应用范围。本实施方式所述气泵31、单向阀32、蓄气罐33、三位四通气动开关34和气缸35分别选用镇江融峰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气泵,型号为XGB;启东江洲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单向阀,型号为DXF-10;杭州盛翔气体有限公司生产的蓄气罐,型号HZHO-01;合肥液压公司生产的三位四通气动开关(型号TY-SC)和气缸(型号PSV300)。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坡路助力机构可根据需要选用两套,分别设置两侧的后轮处;另外,气缸35与座垫板13后部的铰接点可设置为多个,根据使用者所需座垫板13的翻转角度,来选择不同的铰接点。
权利要求1.一种助力轮椅,它包括轮椅(1),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坡路助力机构,所述坡路助力机构包括齿轮(21)、齿条(22)、单向飞轮(23)、齿条盒(24)、助力弹簧(25)和条型扳手(26),所述齿轮(21)套装在轮椅(1)的后轮外侧的轮轴上,所述单向飞轮(23)设置在齿轮(21)与轮椅(1)的后轮之间的轮轴上且单向飞轮(23)的内圈(23-1)与齿轮(21)固定连接,所述单向飞轮(23)的外圈(23-2)与轮椅(1)的后轮固定连接;所述齿条盒(24)的下端与齿轮(21)后方的轮椅车架(12)铰接,齿条盒(24)的下部固设有弹簧挡板(27),弹簧挡板(27)上开有槽(27-1),助力弹簧(25)设置在弹簧挡板(27)下方的齿条盒(24)内,所述齿条(22)设置在齿条盒(24)内且齿条(22)的下端穿过弹簧挡板(27)的槽(27-1)置于助力弹簧(25)上,齿轮(21)与齿条(22)之间的齿条盒(24)的前壁设有开口,齿轮(21)与齿条(22)啮合连接;所述条型扳手(26)上设有长槽(26-2),齿条盒(24)上方的轮椅车架(12)上固设有安装销(12-1),条型扳手(26)的下端与齿条盒(24)的上方铰接且条型扳手(26)的长槽(26-2)套装在安装销(12-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力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坡路助力机构还包括活动挡片(28),活动挡片(28)的中部固设有心轴(28-1),齿条(22)的下端固设的导向套(22-1),活动挡片(28)设置在助力弹簧(25)下方且助力弹簧(25)套装在活动挡片(28)的心轴(28-1)上,齿条(22)下端的导向套(22-1)置于助力弹簧(25)的内圈内且套装在活动挡片(28)的心轴(28-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助力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坡路助力机构还包括调整螺钉(29),活动挡片(28)下方的齿轮盒(24)的底板上开设有螺纹孔(24-1),所述调整螺钉(29)与齿轮盒(24)底板上的螺纹孔(24-1)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助力轮椅,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起身助力机构,起身助力机构由气泵(31)、单向阀(32)、蓄气罐(33)、三位四通气动开关(34)、气缸(35)和气泵拉杆(36)组成,气泵拉杆(36)的下端与轮椅车架(12)一侧的底部铰接,三位四通气动开关(34)固定在轮椅车架(12)另一侧的前部;单向阀(32)和蓄气罐(33)分别固定在轮椅车架(12)上,气泵(31)的上、下端分别与气泵拉杆(36)的中部和轮椅车架(12)的底部铰接;气缸(35)的上、下端分别与座垫板(13)的后部铰接,所述轮椅(1)的座垫板(13)前端与轮椅车架(12)铰接;气泵(31)的出气口通过单向阀(32)与蓄气罐(33)的进气口连通,蓄气罐(33)的出气口与三位四通气动开关(34)的进气口连通,三位四通气动开关(34)的两个出气口分别与气缸(35)的两个气腔连通。
专利摘要一种助力轮椅,它涉及一种轮椅。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在无外力的作用下,使用者很难通过有坡路段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轮椅(1)和坡路助力机构,齿轮(21)套装在轮椅的后轮外侧的轮轴上,所述单向飞轮(23)设置在齿轮与轮椅的后轮之间的轮轴上且单向飞轮的内圈(23-1)与齿轮固定连接,所述单向飞轮的外圈(23-2)与轮椅的后轮固定连接;助力弹簧(25)设置在弹簧挡板(27)下方的齿条盒(24)内,所述齿条(22)设置在助力弹簧上方,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所述条型扳手(26)上设有长槽(26-2),条型扳手的下端与齿条盒的上方铰接且条型扳手的长槽套装在安装销(12-1)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无需外力协助使用者上斜坡,同时可阻止轮椅后退,安全性强。
文档编号A61G5/06GK2930681SQ20062002141
公开日2007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9日
发明者刘九庆, 孟兆新, 陈世斌, 杨亮, 都洪伟, 田继宏, 闵昆龙 申请人:刘九庆, 孟兆新, 陈世斌, 杨亮, 都洪伟, 田继宏, 闵昆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