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测压力、免缝新生儿腹裂治疗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896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测压力、免缝新生儿腹裂治疗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指一种应用于新生儿腹裂中的治疗袋。
背景技术
腹裂是由于脐旁部分腹壁全层缺损而致内脏脱出的畸形,较少见,其发生率为1∶8300~150000,40~79%为未成熟儿、低出生体重儿,男婴较女婴多见,比例为2∶1。腹裂治疗原则与方法进行术前管理,包括体温管理、预防感染和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保护脱出的肠管和冲洗消毒等。少数病例可能采用一期修补法,但需强力扩张腹肌以扩大腹腔容积。但多数病例宜采用分期修补法。术后加强呼吸管理,肠道功能恢复需时较长,不能经口摄食,需要较长时间的经静脉营养管理。目前对无法一期将肠管回纳腹腔的新生儿腹裂的治疗主要有应用各种生物材料补片或袋与腹壁裂口固定后逐日回纳腹腔,待完全回纳后二期关闭腹腔。目前用各类材料制作成的各种腹裂治疗袋主要有以下二类(1)在临床应用时需要与腹壁裂口固定的治疗袋;(2)袋口安装有弹簧圈的硅胶袋。现有技术中多数需在处理时进入手术室患儿全麻后操作,并需将补片或袋与腹壁缝合。袋口安装有弹簧圈的硅胶袋可以直接安装,避免了袋口与腹壁缝合,但无法监测袋内压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易于控制的一种可测压力、免缝新生儿腹裂治疗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测压力、免缝新生儿腹裂治疗袋,该治疗袋包括医用硅胶袋,袋底封闭处,弹性条圈,悬吊孔,所述医用硅胶袋上刻有刻度线。所述医用硅胶袋为3、4、5、6、7cm直径的圆柱形袋。所述弹性条圈是用硅胶材料做成。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一种可测压力、免缝新生儿腹裂治疗袋,其优点表现在(1)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且便于病人使用。(2)本实用新型使得操作者可以根据刻度值来计算液体压力。从而指导临床下一步操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请参阅图1。图1中有弹性条圈1,悬吊孔6,袋底封闭处8,医用硅胶袋9,刻度线10。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测压力、免缝新生儿腹裂治疗袋包括医用硅胶袋9,袋底封闭处8,悬吊孔6,弹性条圈1,医用硅胶袋9上刻有刻度线10。其中在医用硅胶袋上刻有刻度线10。弹性条圈是用硅胶材料做成。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医用硅胶袋9为一具有一定强度、薄的医用硅胶材料制成直径为3、4、5、6、7cm的圆柱形袋。袋口外翻设有挤压后可变形,放置后可自行恢复的圆形的弹性条圈1,该弹性条圈1是用硅胶材料做成,起到类似弹簧作用,避免了应用时袋口与腹壁缝合。
临床应用时,先消毒腹壁裂口外的内容物,然后将内容物装入医用硅胶袋9,将弹性条圈1放入腹壁裂口内。悬吊孔6系一根细线,挂在输液架上。刻度线10设有刻度值,故操作者可以根据刻度值来计算液体压力。
本实用新型设有弹性条圈1的结构,该结构采用硅胶材料制作,而现有技术采用弹簧材料制作,因此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且便于病人使用。
本实用新型设有刻度线10的结构,而现有技术没有该结构,该结构使得操作者可以根据刻度值来计算液体压力。从而指导临床下一步操作。
权利要求1.一种可测压力、免缝新生儿腹裂治疗袋,包括医用硅胶袋,袋底封闭处,弹性条圈,悬吊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硅胶袋上刻有刻度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硅胶袋为3、4、5、6、7cm直径的圆柱形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条圈是用硅胶材料做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测压力、免缝新生儿腹裂治疗袋,该治疗袋包括医用硅胶袋,袋底封闭处,弹性条圈,悬吊孔,所述医用硅胶袋上刻有刻度线。所述医用硅胶袋为3、4、5、6、7cm直径的圆柱形袋。所述弹性条圈是用硅胶材料做成。本实用新型所公开一种可测压力、免缝新生儿腹裂治疗袋,其优点表现在(1)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且便于病人使用。(2)本实用新型使得操作者可以根据刻度值来计算液体压力。从而指导临床下一步操作。
文档编号A61B17/00GK2904986SQ200620041218
公开日2007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0日
发明者吴晔明, 顾松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