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照明医用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892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孔照明医用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光学仪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头端部与软管插入部的外径更细化的单孔照明医用内窥镜。
背景技术
医用内窥镜作为一种医疗器械,已广泛用于插入人体内部及各种腔道的临床观察及诊断中,是一种疾病检查的最佳手段。目前,医用内窥镜照明是通过导光束在头端部双孔传光照明的,在光学成像视场范围内,能够充分地充满视场照明,有效真实地传递被观察的物体的真实情况。由于导光束在头端部是双孔传光照明,因此头端部外径和插入部的外径只能采用的是Φ5-Φ6mm,甚至外径更大,这对于要求插入人体内部、各种腔道细而窄的部位就不能得到彻底、全面的检查、诊断就比较困难,并且增加病人的痛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外径细化的单孔照明超细医用内窥镜,它能有效地控制其头端部与软管插入部的外径,以便顺利地插入人体内部及各种腔道,减少病人痛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缩小头端座及插入部外径,将内藏物纤维导光束输出端由两个导光透镜变为一个导光透镜,从材料、工艺、结构上进行改进,以保证不改变照明亮度,有效视场照度范围、成像的清晰度及各种检查功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孔照明医用内窥镜具有超细的头端部和插入部,为保证超细外径的尺寸,首先从结构上改变了由原来的双孔传光照明变为单孔传光照明,插入部内藏物纤维导光束由二根变为一根,使缩小头端座、插入部外径成为可能。由于纤维导光束的数量的减少而使视场光照度损失,有效视场照度范围缩小。
为解决此问题,本实用新型首先从技术上作了改进,在导光束的光源输入端增加一个能增强照度强度的光锥,使导光束输入端面的照度大大增强,通过导光束的光传递达到导光束输出端所要求的视场光照度。其次,改变材料,在原有的0.56数值孔径的纤维导光束的基础上,采用0.68的大数值孔径的纤维导光束,将视场照度范围扩大至70°左右。最后,重新再设计纤维导光束输出端的导光发散透镜,将有效视场照度范围进一步扩大至100°左右。
本实用新型为有效控制外径尺寸,将导光束两头端要套的不锈钢的头外套取消,采用导光束两头端玻璃纤维直接硬化,从工艺上控制外径尺寸,达到所规定的外径。另一方面,在头端部端面上调整导光透镜与物镜相互之间的位置,达到最佳视场范围。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的结构、工艺、材料的改进,使医用内窥镜在传光照明上作了根本的改变,使得头端部与软管插入部的外径能够达到最小尺寸为Φ3.6mm成为可能。
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照明亮度,充满视场照度范围、成像的清晰度及各种检查功能的前提下,对头端部、插入部的外径从设计、材料、加工工艺上进行改变,使导光束在头端部从双孔传光照明变为单孔传光照明,使插入部的外径达到Φ3.6mm。将头端部、插入部外径缩小,有利于检查到人体的各个部位,且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检查所产生的恐惧感。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图1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束光传递和传像束传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双孔传光照明与单孔传光照明,视场照度范围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孔照明医用内窥镜由一导光束光传递结构和一传像束光传像结构两部分组成,其中,所述的导光束光传递结构主要包括一位于尾部的冷光源盒1;在所述的冷光源1盒内的有卤钨灯2,作为照明的光源;位于所述的冷光源盒1一端有导光插头部3,在所述的导光插头部3内有一个光锥4同传递光的纤维导光束6的输入端5相连,能增强光照度的强度;一连接于所述导光束6头部端8的导光透镜7,将上述冷光源盒1中的照明光照射出去;所述的传像束光传像结构主要包括一位于尾部的目镜部11,
一位于头部端8的物镜9,其由一组光学成像镜片组成,所述的物镜9通过纤维传像束10同所述的目镜部11相连,将观察到物体的像传递到内窥镜上的目镜部11进行观察、诊断。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孔照明医用内窥镜是利用冷光源1内的卤钨灯2,将光通过内窥镜上的导光插头部3内的一个能增强照度强度的光锥4、传递光的纤维导光束6输入端5,将光传递到导光束输出端8的导光透镜7上。在观察物体的内窥镜头端部8上,被测物面的视场范围内,再通过头端部8上物镜9、纤维传像束10的传像原理,将观察到物体的像传递到内窥镜上的目镜部11进行观察、诊断。
在本实用新型头端部8的端面和插入部上,将导光透镜7和物镜10的位置进行了合理的排列,使其达到要求的视场照度范围,充满照明视场,使外径控制在Φ3.6mm。
本实用新型在导光束的光源输入端增加一个能增强照度强度的光锥,使导光束输入端面的照度大大增强,通过导光束的光传递达到导光束输出端所要求的视场光照度。其次,改变材料,在原有的0.56数值孔径的纤维导光束的基础上,采用0.68的大数值孔径的纤维导光束,将视场照度范围扩大至70°左右。最后,重新再设计纤维导光束输出端的导光发散透镜,将有效视场照度范围进一步扩大至100°左右。
附图2所示是双孔传光照明与改进后的单孔传光照明在相同的工作距离L内视场照度范围的比较。现有的双孔传光照明中有二根纤维导光束和一根纤维传像束组成,其视场照度范围在12的范围内。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的单孔传光照明有一根纤维导光束和一根纤维传像束组成,通过从结构、工艺、材料上对单孔传光照明的改进,在规定的工作距离L内,使观察物体的有效视场照度范围进一步扩大,其视场照度范围在13的范围内,完全达到双孔传光照明有效视场照度范围,能够将被测物面上的观察物体的范围全部覆盖,达到所规定的观察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单孔照明医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窥镜由一导光束光传递结构和一传像束光传像结构两部分组成,其中,所述的导光束光传递结构主要包括一位于尾部的冷光源盒(1);在所述的冷光源(1)盒内的有卤钨灯(2),作为照明的光源;位于所述的冷光源盒(1)一端有导光插头部(3),在所述的导光插头部(3)内有一个光锥(4)同传递光的纤维导光束(6)的输入端(5)相连,能增强光照度的强度;一连接于所述导光束(6)头部端(8)的导光透镜(7),将上述冷光源盒(1)中的照明光照射出去;所述的传像束光传像结构主要包括一位于尾部的目镜部(11),一位于头部端(8)的物镜(9),其由一组光学成像镜片组成,所述的物镜(9)通过纤维传像束(10)同所述的目镜部(11)相连,将观察到物体的像传递到内窥镜上的目镜部(11)进行观察、诊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孔照明医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头端部(8)的端面和插入部外径控制在Ф3.6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孔照明医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窥镜有效视场照度范围可达10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孔照明医用内窥镜。现有的内窥镜导光束在头端部是双孔传光照明,对于要求插入人体内部、各种腔道细而窄的部位就不能得到彻底、全面的检查、诊断就比较困难,并且增加病人的痛苦。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孔照明医用内窥镜,其由一导光束光传递和一传像束光传像结构两部分组成。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照明亮度,充满视场照度范围、成像的清晰度及各种检查功能的前提下,对头端部、插入部的外径从设计、材料、加工工艺上进行改变,使导光束在头端部从双孔传光照明变为单孔传光照明,使插入部的外径达到Φ3.6mm。将头端部、插入部外径缩小,有利于检查到人体的各个部位,且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检查所产生的恐惧感。
文档编号A61B1/06GK2891962SQ20062004113
公开日2007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8日
发明者经正荣 申请人:上海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医用光学仪器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