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弹性加压交锁髓内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282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型弹性加压交锁髓内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接骨的器具,具体涉及一种髓内接骨装置,特别是涉及弹性加压型交锁髓内钉。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加压型交锁髓内钉(Gonschorek O,Hofmann GO,BuhrenVInterlocking compression nailinga report on 402 applications.ArchOrtho Trauma Surg 1998,117430-437)主要由髓内钉、锁钉以及加压的螺柱和推杆组成,其中髓内钉具有导针孔,最近端的锁钉孔为腰形长孔,导针孔的近端设有螺纹。手术时,将髓内钉置于骨折处远端和近端的髓腔内,用锁钉将骨折处远端与髓内钉远端固定,再从髓内钉最近端的腰形长孔中穿入一锁钉将骨折处近端固定,然后从近端的导针孔中依次放入加压杆和螺柱,并拧入螺柱,通过加压杆将所穿入的锁钉推向腰形长孔的最远端,拉动骨折的远端向近端靠拢,直至骨折端紧密接触,最后再置入骨折处近端的另一锁钉并固定牢。很显然,所述的加压型交锁髓内钉克服了普通交锁髓内钉仅依靠医生用手使骨折复位,再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易产生复位不到位,即骨折端未接触紧密的不足。但这种加压型交锁髓内钉在术后所起的作用与普通交锁髓内钉完全相同,本质上仍然是一种静力固定方式,因此仍存在治疗时易产生固定骨的应力遮挡,易形成骨质疏松和骨痂生成缓慢、生成量少,骨折愈合速度慢,以及去除固定物后易产生再骨折等弊端。由此可见,要想改善这种加压型交锁髓内钉的治疗效果,也还要二次手术取出交锁钉。2005年12月21日国知局授权公告的一种“持续自动加压髓内钉”(授权公告号为CN2746885Y)实用新型专利正是基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该实用新型专利所披露的技术方案由髓内钉、锁钉以及加压的螺柱和压缩弹簧构成。该实用新型专利所述的技术方案与上述现有技术的主要区别是用一压缩弹簧取代“推杆”,手术中可根据骨折的躯体部位分别采用持续加压(即动力)固定或静力固定。若采用持续加压固定就是只在髓内钉最近端的腰形长孔中穿设一根锁钉,手术后弹簧的推力则始终作用于锁钉上,使骨折端在愈合过程始终保持紧密接触;如若采用静力固定就是髓内钉近端的腰形长孔和圆孔中分别穿设一根锁钉。由此可见,该实用新型若采用持续加压治疗方案,由于只使用了一根锁钉,因此抗分离和抗扭转性能削弱;在整个治疗期始终为动力固定,无法得到治疗早期的坚强固定,不仅不利于骨折早期骨痂的生成,而且容易造成骨吸收。若采用静力固定治疗方案,即与现有加压型交锁髓内钉无本质区别,仍然存在同样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骨折固定早期的坚强固定,提供一种既能在骨折愈合早期提供静力固定,又能在骨折愈合中晚期提供动力固定的加压型交锁髓内钉。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改进型弹性加压交锁髓内钉,包括靠近端具有一腰形近端锁钉孔的髓内钉、锁钉以及加压的螺柱和螺旋压缩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髓内钉上远离近端的另一近端锁钉孔为轴向长孔,该轴向长孔内设有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并在其中预留有与锁钉紧密配合的预留孔,在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降解后锁钉与锁钉孔之间具有轴向间隙。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髓内钉上远离近端的另一近端锁钉孔为呈键槽状腰形孔,孔壁向髓内钉体内扩展成弧形,较好为波浪形或锯齿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轴向间隙为0.5~3毫米,较好1~2毫米。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可以是公知的羟基磷灰石、聚乳酸或瑞邦骨泰等,最好是对所述的生物活性材料改性,使其在人体内6~8周后开始慢慢降解,逐渐被人体吸收。在所述的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的降解过程中,所述的锁钉孔逐渐扩大直至所述的轴向间隙为0.5~3毫米的极限,从而使骨折部位的应力刺激逐渐加强,较好地适应骨折后骨的生长规律。所述的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的选择要求除了要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能和体内降解性能外,特别要注意其开始降解的时间及其力学性能,以满足骨折初期的坚强固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在手术时按程序安装好髓内钉、靠近端的锁钉、螺旋压缩弹簧和螺柱,然后拧动螺柱,先由螺旋压缩弹簧推动近端锁钉,通过髓内钉拉动两远端锁钉将骨折的远端拉向近端靠拢,使骨折的近端与远端紧密接触,最后在所述的预留孔中穿设另一锁钉,获得骨折愈合早期的坚强固定;骨折愈合的中晚期,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逐渐降解,在外力和螺旋压缩弹簧的联合作用下髓内钉可在腰形锁钉孔所形成的导向槽(轴向长孔)的限制范围内沿锁钉杆滑动,便实现骨折愈合中晚期的动力固定。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改进型弹性加压交锁髓内钉不仅具有手术中的人工加压作用,而且还可实现骨折早期的坚强固定(静力固定)和骨折中晚期的动力固定。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既能在骨折愈合早期提供坚强固定,又能在骨折愈合中晚期提供应力刺激,因此不仅有利于骨折早期骨痂的生成,也有利于在骨折的中后期促进骨的改建和愈合,进一步提高骨折愈合效果。尤其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还可免除骨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为改善愈合效果的二次手术之苦。此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还可对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进行改性,控制其开始降解的时间点和降解的速率以顺应骨折的生长规律。


图1、图2、图3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远端截断省略),图中显示状态为安装后的工作状态,其中图1为主视图,图2为俯视图,图3为图1的A-A剖视放大图;图4为图1的B-B剖剖面图;图5和图6为图1-4所示实施例的改进设计结构示意图(两头截断);图7为图1-4所示实施例的另一更佳的改进设计结构示意图(两头截断);图8为图1-4所示实施例的再一更佳的改进设计结构示意图(两头截断);图9为图1的分解图,图中箭头表示安装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便公众更好地掌握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手段,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和效果,但本实用新型不受所述实施例所限。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远端截断省略),髓内钉1的近端向外膨胀,沿中轴线设有导针孔7;髓内钉1的最近端的导针孔向外膨胀,该膨胀处设有内螺纹,一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的加压螺柱2设在其中;导针孔7内自髓内钉1的近端依次设有加压螺柱2和螺旋压缩弹簧3;髓内钉1上自螺旋压缩弹簧3的远端分别横穿有锁钉4和4’,穿设锁钉4和4’的锁钉孔5和5’均为呈键槽状腰形孔;锁钉孔5’内注有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瑞邦骨泰)6。
参见图1-4并结合图9,所述的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6中设有安装锁钉4’的预留孔8,该预留孔8可采用下述两种方法制作1、首先加工好锁钉孔5’并注入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6,待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6凝固后加工预留孔8和导针孔7,最后将锁钉孔5’处凸出的多余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6去除并抛光即可。2、先制作好髓内钉1,再按导针孔7和预留孔8的直径制作两根模芯,尔后将两根模芯分别穿在导针孔7和锁钉孔5’内并固定好,然后注入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6,待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6初凝后将模芯抽出并修光即得。
为了便于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不妨假设将两锁钉4和4’固定不动,向内拧动加压螺柱2时,先由螺旋压缩弹簧3的反作用力推动髓内钉1在锁钉孔5和5’的所限制的范围内沿锁钉4和4’向左滑移。由于手术中近端锁钉4穿设在骨折的近端,而另两根远端锁钉则是固定在骨折的远端,因此当髓内钉左移时必然拉动骨折的远端部分向近端部分靠拢,使骨折的两端头紧密接触,近端的锁钉4也紧靠锁钉孔5’的远端侧壁。此时,再安装并固定好锁钉4’,便可实现手术后骨折早期的坚强固定(静力固定)。进入骨折愈合的中晚期时,锁钉孔5’内的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6被逐渐降解掉,此时由锁钉传递过来的动力完全作用在螺旋压缩弹簧3上,螺旋压缩弹簧3既可伸长,也可以继续被压缩,从而可实现骨折中晚期的动力固定。
图5和图6为图1-4所示实施例的改进设计,锁钉孔5’的孔壁向髓内钉1体内扩展成弧形,以提高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6与锁钉孔5’孔壁结合的可靠性,避免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6脱落。
图7为图1-4所示实施例的另一更佳的改进设计,锁钉孔5’的孔壁向髓内钉1体内扩展成波浪形,以进一步提高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6与锁钉孔5’孔壁结合的可靠性。
图8为图14所示实施例的再一更佳的改进设计,锁钉孔5’的孔壁向髓内钉1体内扩展成锯齿形,以进一步提高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6与锁钉孔5’孔壁结合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上述以外的实施方法参照附图实施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型弹性加压交锁髓内钉,包括靠近端具有一腰形近端锁钉孔(5)的髓内钉(1)、锁钉(4、4’)以及加压的螺柱(2)和螺旋压缩弹簧(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髓内钉(1)上远离近端的另一近端锁钉孔(5’)为轴向长孔,该轴向长孔内设有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6)并在其中预留有与锁钉紧密配合的预留孔(8),在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6)降解后锁钉(4’)与锁钉孔(5’)之间具有轴向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弹性加压交锁髓内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髓内钉(1)上远离近端的另一近端锁钉孔(5’)为呈键槽状腰形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进型弹性加压交锁髓内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髓内钉(1)上远离近端的另一近端锁钉孔(5’)的孔壁向髓内钉(1)体内扩展成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进型弹性加压交锁髓内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髓内钉(1)上远离近端的另一近端锁钉孔(5’)的孔壁向髓内钉(1)体内扩展成波浪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进型弹性加压交锁髓内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髓内钉(1)上远离近端的另一近端锁钉孔(5’)的孔壁向髓内钉(1)体内扩展成锯齿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改进型弹性加压交锁髓内钉,包括靠近端具有一腰形近端锁钉孔(5)的髓内钉(1)、锁钉(4、4’)以及加压的螺柱(2)和螺旋压缩弹簧(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髓内钉(1)上远离近端的另一近端锁钉孔(5’)为轴向长孔,该轴向长孔内设有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6)并在其中预留有与锁钉紧密配合的预留孔(8),在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6)降解后锁钉(4’)与锁钉孔(5’)之间具有轴向间隙。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改进型弹性加压交锁髓内钉既具备现有技术手术中加压复位和术后自动加压保持骨折紧密接触功能,还具有骨折愈合早期提供坚强固定(静力固定)和骨折愈合中晚期的动力固定的显著效果。
文档编号A61B17/72GK2875348SQ20062005659
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2日
发明者李鉴轶, 赵卫东, 张美超 申请人:南方医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