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骨折固定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270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下颌骨骨折固定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术器械,是用于下颌骨骨折复位术的器械。
背景技术
对于下颌骨骨折患者,目前国内外均提倡以微创手术恢复颌骨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在下颌骨骨折固定术中复位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以往下颌骨骨折复位时由于颌骨附着肌群的拉力,骨折块移位严重,复位难度大,复位后骨折断端对位差,间隙较宽,导致骨折线上的牙间隙过大及咬合关系不良,影响咀嚼功能及面容等,复位后可出现骨折端再次移位而达不到理想复位效果,使手术操作难度加大,手术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以上不足,设计的一种手术器械。其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由两个持骨器和两个连接器组成。持骨器由手柄(1)、调节钮(2)、双齿臂(3)及单齿臂(4)组成;连接器由两个连接螺丝(5)、体部(6)及两个固定螺丝(7)组成;持骨器手柄长4cm直径为4mm,调节钮的螺丝直径为3mm,双齿臂及单齿臂长均为5cm,双齿臂与单齿臂呈20°角,齿臂末端相内弯曲且有持骨时防滑脱的条纹,其齿长2.6cm、宽2mm、厚1.5mm;连接器连接螺丝杆直径为3mm,另一端有一直径为4mm的圆孔,体部长1.6cm宽1cm的矩形圈,矩形圈旋转时可拉紧放开两连接螺丝。
本实用型克服了以往下颌骨骨折复位时会出现不同程度再次移位,导致复位后骨折断端对位差、骨折线上的牙间隙大、咬合关系不良、影响咀嚼功能及面容等。且其制作技术简单,成本低廉,术中易于操作,可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创伤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持骨器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持骨器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持骨器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两个持骨器和两个连接器组成。持骨器由手柄(1)、调节钮(2)、双齿臂(3)及单齿臂(4)组成;连接器由两个连接螺丝(一个为正丝、一个为反丝)(5)、体部(6)及两个固定螺(7)丝组成。持骨器手柄长4cm直径为4mm,调节钮的螺丝直径为3mm,双齿臂及单齿臂长均为5cm,双齿臂与单齿臂呈20°角,齿臂末端向内弯曲且有持骨时防滑脱的条纹,其齿长2.6cm、宽2mm、厚1.5mm;连接器连接螺丝杆直径为3mm,另一端有一直径为4mm的圆孔,体部长1.6cm宽1cm的矩形圈,矩形圈旋转时可拉紧放开两连接螺丝。使用时用两持骨器分别夹持下颌骨骨折断端将其复位,把连接器的连接螺丝(5)套在手柄(1)上,旋转连接器体部(6)把两个持骨器连接为一体,调节两个连接器的方向及力度,缩小骨缝间隙及台级感,当复位理想时拧紧固定螺丝(7),再行下颌骨骨折固定。
权利要求下颌骨骨折固定复位器由两个持骨器和两个连接器组成;其特征在于持骨器由手柄(1)、调节钮(2)、双齿臂(3)及单齿臂(4)组成;连接器由两个连接螺丝(5)、体部(6)及两个固定螺丝(7)组成;持骨器手柄长4cm直径为4mm,调节钮的螺丝直径为3mm,双齿臂及单齿臂长均为5cm,双齿臂与单齿臂呈20°角,齿臂末端相内弯曲且有持骨时防滑脱的条纹,其齿长2.6cm、宽2mm、厚1.5mm;连接器连接螺丝杆直径为3mm,另一端有一直径为4mm的圆孔,体部长1.6cm宽1cm的矩形圈,矩形圈旋转时可拉紧放开两连接螺丝。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术器械,是用于下颌骨骨折复位术的仪器;由两个持骨器和两个连接器组成;持骨器由手柄、调节钮、双齿臂及单齿臂组成;连接器由两个连接螺丝、体部及两个固定螺丝组成;双齿臂与单齿臂呈20°角,齿臂末端向内弯曲且有持骨时防滑脱的条纹;两个持骨器分别固定在骨折断端后,持持骨器使骨折复位,再用两连接器把两个持骨器连为一体,以防复位后骨折断端滑动影响复位效果;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以往下颌骨骨折复位时会出现不同程度再次移位,导致复位后骨折断端对位差、骨折线上的牙间隙大、咬合关系不良、影响咀嚼功能及面容等。
文档编号A61F5/04GK2824857SQ20062008089
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7日
发明者王国义, 阎俊新, 周宣岩 申请人:王国义, 阎俊新, 周宣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