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者用衬垫及尿失禁者用内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3440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尿失禁者用衬垫及尿失禁者用内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抑制失禁时的尿向外部泄漏的尿失禁者用衬 垫以及使用该衬垫的尿失禁者用内衣。
背景技术
作为该种领域的技术,有例如专利文献l所述的失禁用短裤。在该 以往失禁用短裤的裆部里侧安装用于吸收失禁时的尿的衬垫。该衬垫具备使尿从穿着者肌肤一侧向相反一侧渗透的网体;进行了防水加 工的本体层;以及配置在网体与本体层之间、吸收从网体渗透的尿的 吸收层。而且,网体及吸收层的两侧部彼此通过防水层缝合在本体层 上。根据上述构造,可以将失禁时的尿封入衬垫内,抑制尿向外部渗漏。[专利文献l]:日本专利7>才艮第2896633号 发明内容但是,在上述以往的失禁用短裤中,网体及吸收层的两侧部彼此 相对于防水层缝合成一体。因此,虽然能够利用防水层抑制尿在刚失 禁之后向外部泄漏,但是,会产生暂时由吸收层吸收的尿随着时间的 推移而顺着缝合部分向防水层外侧漏出、即流动泄漏的问题。若产生 上述流动渗漏,则有可能弄脏外衣并增加穿着者的不适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 防止暂时被吸收的尿流动泄漏、可以抑制穿着时的不适感的尿失禁者 用村垫以及使用该村垫的尿失禁者用内衣。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种尿失禁者用衬垫,在穿着状态 下,紧贴着与穿着者的胯部对应的部分,用于抑制失禁时尿向外部泄
漏,其特征在于,具有带防水性的衬垫本体布;渗透布,其周边部 缝合在衬垫本体布上,使尿从穿着者肌肤一侧向其相反一侧渗透;以及第l吸收保水体,配置在衬垫本体布与渗透布之间,缝合在渗透布的相反一侧,吸收渗透到渗透布的相反一侧的尿并保水;在渗透布的周边部中,至少在穿着状态下与大腿根内侧(股刳9 )相对应的两边部,分别通过防水性侧布缝合在衬垫本体布上。在该尿失禁者用村垫中,第l吸收保水体缝合在渗透布的相反一 側,在渗透布的周边部中,至少在穿着状态下与大腿根内侧相对应的 两边部分别通过防水性侧布缝合在村垫本体布上。根据上述构成,由 于并未直接缝合第l吸收保水体与衬垫本体布,因此,不会形成暂时由 第l吸收保水体吸收的尿向衬垫外部流动泄漏的通路,可以将失禁时的 尿切实地封入衬垫内。这样,即使从失禁开始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也 几乎不会弄脏穿着者的外衣,可以抑制不适感。本发明的一种尿失禁者用衬垫,在穿着状态下,紧贴着与穿着者 的胯部对应的部分,用于抑制失禁时尿向外部泄漏,其特征在于,具 有带防水性的衬垫本体布;渗透布,其周边部缝合在村垫本体布上, 使尿从穿着者肌肤一侧向其相反一侧渗透;以及第2吸收保水体,配置 在衬垫本体布与渗透布之间,缝合在渗透布的相反一侧,吸收渗透到 渗透布的相反一侧的尿并保水;第2吸收保水体形成长条状,具有沿其 长度方向延伸并固定在渗透布上的固定端、以及配置在与固定端相反 的一侧并从渗透布及衬垫本体布双方游离的自由端。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尿失禁者用衬垫,第2吸收保水体缝合在渗透 布的相反一侧,第2吸收保水体具有固定在渗透布上的固定端、以及从 渗透布及衬垫本体布双方游离的自由端。通过这样设置自由端,第2 吸收保水体可以随动于穿着者臀部的运动。因此,第2吸收保水体可以 切实吸收渗透的尿,并可以抑制穿着时的不适感。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尿失禁者用衬垫中,在笫2吸收保水体的自 由端,在朝向固定端方向上设置有切口部。在该场合,具有切口部的 第2吸收保水体与穿着者的臀部圆形吻合,并可以抑制由于穿着者膂部
运动而导致尿失禁者用村垫的隆起。因此,可以抑制穿着时的不适感, 并维持臀部线条。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尿失禁者用衬垫中,在渗透布与第2吸收保 水体之间还设置第3吸收保水体,第3吸收保水体沿着其全周边缝合在 上述渗透布上。在该场合,可以更加有效地吸收失禁时的尿。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尿失禁者用村垫中,第l吸收保水体或者第 2吸收保水体配置在与穿着者外尿道口位置相对应的部分。外尿道口为 形成尿出口的位置,以对应该位置的方式配置第l吸收保水体,可以使 失禁时的尿被很好地吸收到第1吸收保水体。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尿失禁者用衬垫中,第l吸收保水体或者第 2吸收保水体以悬吊状态大致紧贴在渗透布的相反一侧。这样,即使穿 着者的姿势发生变化,也可以很好地吸收失禁时的尿。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尿失禁者用衬垫中,在第l吸收保水体或者 第2吸收保水体的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沿穿着者的胯部前后方向延伸的 切缝部。这样,即使失禁时的尿量多,也可以使尿被顺利地吸收到第l 吸收保水体。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尿失禁者用村垫中,在渗透布的周边部中, 至少在穿着状态下与大腿根内侧相对应的两边部分别通过防水性侧布 缝合在衬垫本体布上。在该场合,由于第2吸收保水体与衬垫本体布并 未直接缝合,因此,不会形成暂时由第2吸收保水体吸收的尿向衬垫外 部流动泄漏的通路,可以将失禁时的尿切实地封入衬垫内。这样,即 使从失禁开始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也几乎不会弄脏穿着者的外衣,可 以抑制不适感。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尿失禁者用衬垫中,第2吸收保水体的切口 部形成大致V字形。在该场合,形成大致V字形的切口部更好地与穿着 者的臀部圆形吻合,并可以抑制由于穿着者臀部运动而导致尿失禁者 用衬垫的隆起,可以抑制穿着时的不适感。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尿失禁者用衬垫中,第2吸收保水体为多层 构造。在该场合,可以更加有效地吸收失禁时的尿。 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尿失禁者用衬垫中,第2吸收保水体形成两 层构造,两层第2吸收保水体在第2吸收保水体的自由端形成阶梯部。 在该场合,逐级分开由重叠第2吸收保水体而形成的阶梯部,可以减轻 由阶梯部而产生的穿着时的不适感。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尿失禁者用村垫中,两层第2吸收保水体中, 接近衬垫本体布的一方覆盖另外一方。在该场合,可以減轻由阶梯部 而产生的穿着时的不适感,并可以增强防止尿泄漏的效果。另外,优选的是,各侧布形成沿着两边部的带状,将长度方向的 一边部缝合在两边部上,并在比一边部靠外的外侧缝合在衬垫本体布 上。在该场合,渗透布的两边部通过侧布、以两层构造缝合在衬垫本 体布上,因此,可以更可靠地切断流动泄漏的通路。另外,优选的是,渗透布与第l吸收保水体的缝合、渗透布与第2 吸收保水体的缝合、渗透布与各侧布的缝合、以及各侧布与衬垫本体 布的缝合使用具有抗水性的线。这样,可以更可靠地抑制暂时由第l 吸收保水体或者第2吸收保水体吸收的尿流动泄漏。另外,优选的是,第l吸收保水体与渗透布、或者第2吸收保水体 与渗透布在切缝部的大致中央附近、沿着该切缝延伸的方向进行缝合。 由于如上所述进行缝合,因此,渗透布从切缝外边向中央附近拉伸, 由渗透布形成截面为大致V字型的凹部。因此,尿沿着该V字型截面被 导向缝合部分,可以更加顺利地由第1吸收保水体或者第2吸收保水体 吸收。另外,本发明的尿失禁者用内衣的特征在于上述尿失禁者用衬 垫安装在裆部里侧。对于该尿失禁者用内衣,通过采用上述尿失禁者 用衬垫,即使从失禁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也几乎不会弄脏穿着者的 外衣,可以抑制不适感。如上述说明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尿失禁者用衬垫及尿失禁者用内 衣,可以防止暂时吸收的尿流动泄漏,因此,可以抑制穿着时的不适 感。


图1 ( a )为表示第l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女性尿失禁者用短裤的主视 图,图l (b)为其后视图。图2为展开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尿失禁者用衬垫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3 (a)为沿图2中III-in线所作的剖视立体图,图3 (b)为沿图2 中III-III线所作的剖视图。图4(a)为表示第l实施方式变型例所涉及的尿失禁者用衬垫的剖 视图,图4(b)为表示另一变型例所涉及的尿失禁者用衬垫的剖视图, 图4 (c)为表示又一变型例所涉及的尿失禁者用衬垫的剖视图。图5为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尿失禁者用衬垫的效果的图6为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尿失禁者用衬垫的效果的图。图7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图。 图8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图。图9为展开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尿失禁者用衬垫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10(a)为表示尿失禁者用衬垫的第3吸收保水体形状的图,图10 (b)为表示尿失禁者用衬垫的第2吸收保水体形状的图,图10 (c)为 表示尿失禁者用衬垫的第2吸收保水体形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尿失禁者用衬垫以及使用该 衬垫的尿失禁者用内衣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

中, 相同或者同等的构成要素釆用相同符号,省略重复说明。 (第l实施方式)图l(a)为表示第l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女性尿失禁者用短裤的主视 图,图l (b)为其后视图。如图l (a)及(b)所示,该尿失禁者用
短裤1具备短裤本体部2、裆部3和尿失禁者用衬垫(下面仅称为"衬垫") 4。短裤本体部2以及裆部3由以例如棉、尼龙为主体的布料构成,并 相互缝合。另外,在短裤本体部2的背面一侧中央部分进行左右缝合, 构成前身片及后身片。另外,在短裤本体部2的腰部2a上装饰花边等, 此外,穿上橡胶带(未图示),确保穿着时腰部的适合感。衬垫4配置在裆部3的里侧,覆盖从该裆部3正面一侧到背面一侧的 前后,并缝合在短裤本体部2上。该衬垫4紧贴在穿着时与穿着者的胯 部相对应的部分,用于抑制失禁时的尿向短净库l外部泄漏。接着,参照图2及图3,对上述村垫4的构成进行更加详细地说明。 图2为展开衬垫4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3 U)为沿图2中III-III线所作 的剖视立体图,图3 (b)为沿图2中III-III线所作的剖视图。如图2及图3所示,该衬垫4具备村垫本体布10、渗透布ll和第l吸 收保水体12,在衬垫本体布10的上面一侧缝合渗透布11的周边部而形 成袋P,在该袋P的内部容纳第1吸收保水体12。利用由例如聚酯构成的布料,对应于裆部3的展开形状而形成衬垫 本体布IO。即,衬垫本体布10具有对应于穿着者的胯部的长度尺寸及 宽度尺寸,接触耻骨一侧的前侧边部10a弯曲形成凸状,而接触臀部一 侧的后侧边部10b以大于前侧边部10a的直径弯曲形成凸状。另外,左 右边部10c、 10d分别弯曲形成凹状。该衬垫本体布10的上面一侧构成袋P的里侧下面,叠置聚氨基甲 酸酯薄膜(未图示)而赋予防水性。另外,通过上述叠置加工,在确 保防水性的同时确保了透气性,可以防止穿着时产生闷热感。渗透布11以例如聚酯为主体,由具有抗菌性及除臭性的纤维混合 后的网状布料形成,具有与衬垫本体布10大致相同的形状。该渗透布 ll的表面侧为紧贴穿着者的胯部的部分,里侧构成袋P的里侧上面。该 渗透布ll使失禁时的尿从表面侧向里侧单向渗透。在该渗透布ll的周边部中,前后边部lla、 llb向里侧折回,通过 抗水性线20分别缝合在衬垫本体布10的前后边部10a、 10b上。与之相
对,在渗透布ll的周边部中,在穿着时相当于大腿根内侧的两边部、即左右边部llc、 lld向里侧折回,借助抗水性侧布13、 13缝合在衬垫 本体布10的左右边部10c、 10d上。更具体地说,该侧布13、 13由与衬垫本体布10具有相同构成的布 料形成带状,使叠置了聚氨基甲酸酯的面朝向里侧,在该状态下配置 在渗透布ll的左右边部llc、 11d与衬垫本体布10之间。另外,侧布13、 13的内侧边部13a利用抗水性线21分别缝合在渗透布ll的左右边部 llc、 lld的折回部分上,侧布13、 13的外侧边部13b利用抗水性线22 分别缝合在衬垫本体布10的左右边部10c、 10d上。而且,在渗透布ll 与侧布13、 13的缝合时,抗水性线21只穿过侧布13的内侧边部13a及渗 透布ll的左右边部llc、 lld的折回部分前端,不会从渗透布ll的表面 侧露出。另一方面,如图3 (a)及(b)所示,第1吸收保水体12由以例如 吸水丙烯为主体的布料形成上下两层,各层12a、 12b的厚度分别为大 约3mm左右。另外,如图2所示,第l吸收保水体12的前侧边部12e以 与衬垫本体布10的前侧边部10a大致相同的曲率弯曲形成凸状。而且, 后侧边部12f以比前侧边部12e还要大的直径弯曲形成凸状,并且,其 中央部以更大的曲率呈凸状突出。另外,左右边部12g、 12h分别弯曲 形成凹状。该第l吸收保水体12具有大约20cc左右的保水力,在穿着状态下, 对应于穿着者的外尿道口位置并容纳在袋P内。另外,第l吸收保水体 12并未直接缝合在衬垫本体布10上,该第1吸收保水体12的周边部沿全 周通过抗水性线23缝合在渗透布11上。这样,第1吸收保水体12以悬吊 状态大致紧贴渗透布ll的里侧,吸收渗透到袋P里侧上面的尿并保水。另外,在第l吸收保水体12的上侧层12a的大致中央,形成沿穿着 者的胯部前后延伸的大致椭圆形状切缝部12c。而且,从该切缝部12c 露出的下侧层12b的大致中央通过抗水性线24缝合在渗透布ll上。通过 该缝合,在渗透布ll中、切缝部12c的正上方位置,形成与切缝部12c 的形状相对应的沿前后延伸的凹部lle。如图3 (b)所示,凹部lle的 截面形成大致V字形。切缝部12c与前侧边12e之间的距离为例如2cm左 右,切缝部12c与后侧边12f之间的距离为例如5cm左右。另外,切缝部 12c的长度为6 12cm左右、宽度为l 2cm左右。而且,优选的是,确保 从第l吸收保水体12到侧布13的距离大于等于5mm。对于具有上述构成的尿失禁者用短裤l,穿着者失禁的尿首先从渗 透布ll的表面侧(尤其是凹部lle)渗透到袋P的里侧上面。接着,渗 透的尿由袋P内、悬吊在渗透布11里侧的第1吸收保水体12吸收并保水。 另外,由于第1吸收保水体12由使尿从表面侧向里侧单向渗透的渗透布 11、具有防水性的衬垫本体布10以及侧布13、 13包围,因此,可以抑 制保持在第1吸收保水体12内的尿或袋P内的尿向衬垫4外部泄漏(尤 其是横向泄漏)。在此,若将第1吸收保水体12与防水性衬垫本体布10或者侧布13 缝合成一体,则发生下述情况暂时由第1吸收保水体12吸收的尿随着 时间的推移而流向缝合部分,向防水性衬垫本体布10或者侧布13的外 侧漏出、即流动泄漏。为了防止上述流动泄漏,在尿失禁者用短裤l中,第l吸收保水体 12并未缝合在村垫本体布10上,而是以悬吊状态缝合在渗透布ll里侧。 另外,渗透布ll的左右边部llc、 11d分别通过防水性侧布13、 13、以2 层构造缝合在村垫本体布10的左右边部10c、 10d上。通过上述构成, 不会形成暂时由第1吸收保水体12吸收的尿向外部流动泄漏的通路,可 以将失禁时的尿切实地封入村垫4中。这样,即使从失禁经过一段时间 之后,也几乎不会弄脏穿着者的外衣,可以抑制不适感。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衬垫本体布10与渗透布11的缝合、渗透 布11与第1吸收保水体12的缝合、渗透布11与侧布13的缝合、以及侧布 13与衬垫本体布10的缝合分别采用抗水性线20 24,可以更加可靠地抑 制暂时由第1吸收保水体12吸收的尿流动泄漏。尤其是在接近第l吸收 保水体12的渗透布11与侧布13、 13的缝合部分,抗水性线21没有从渗 透布ll表面侧露出,因此,可有效地切断流动泄漏的通路。另外,在尿失禁者用短裤l中,第1吸收保水体12配置在对应于穿 并以悬吊状态缝合在渗透布ll里侧。外尿 道口为形成尿出口的位置,以与该位置对应的方式配置第l吸收保水体12,可以使失禁时的尿理想地被吸收到第1吸收保水体12。另外,通过使第1吸收保水体12形成悬吊构造,使第l吸收保水体 12紧贴在渗透布11里侧,因此,即使穿着者的姿势发生变化,也可以 使失禁时的尿理想地被吸收到第1吸收保水体12。其结果是,可以使穿 着者更持续保持干爽感。还有,由于在第1吸收保水体12的大致中央部 分形成沿穿着者的胯部前后延伸的切缝部12c,因此,即使在失禁时的 尿量多时,也可以通过切缝部12c使尿被顺利地吸收到第l吸收保水体 12。而且,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釆用各种变型。例如, 如图4(a)所示,对于渗透布11与侧布13的缝合,也可以不在渗透布 ll的左右边部llc、 lld处i殳置折回,而4吏侧布13、 13的内侧边部13a、 13a向里侧折回,重合并缝合在左右边部llc、 lld的表面侧。这时,抗 水性线21只穿过渗透布ll的左右边部llc、 11d以及侧布13的内侧边部 13a折回部分的前端,不从侧布13、 13的表面侧露出。根据上述构成, 也不会形成暂时由第1吸收保水体12吸收的尿向外部流动泄漏的通路, 可以将失禁时的尿切实地封入衬垫4内。另外,如图4(b)所示,也可以4吏渗透布ll的左右边部llc、 lld 向里侧折回,使侧布13、 13的内侧边部13a、 13a不折回地与左右边部 llc、 lld的表面侧重合,通过抗水性线21将左右边部llc、 lld的本体 部分、折回部分以及侧布13、 13的内侧边部13a、 13a缝合成一体。而且,如图4(c)所示,在左右边部llc、 11d以及侧布13、 13的 内侧边部13a、 13a中任何一处都不i殳置折回部分,可以将侧布13、 13 的内侧边部13a、 13a重合并缝合在左右边部llc、 lld表面侧。若才艮据 上述构成,则由于不会使渗透布11或者侧布13的折回部分直接接触胯 部,因此,可以减轻施加给穿着者的僵硬感。参照图5及图6、对衬垫4的尿吸收进行更加具体的说明。图5(a)为表示图2的m-m剖面中尿吸收状态的图。图5 (b)为表示相同剖面 中、比较例的尿吸收状态的图。图6为平面表示尿吸收状态的图。图6 (a)、 (b)、 (c)分别表示尿吸收的初期阶段、尿吸收的中期阶段、尿 吸收的终期阶段。图6中的Wi及W2分别表示尿。如图5 (a)所示,首先,尿被集中在凹部lle的大致V字型截面的 区域Z,中(参照图6(a))。凹部lle的底部通过线24与第l吸收保水体 12缝合。更具体地说,缝合在切缝部12c所面对的下侧层12b的大致中 央附近。因此,集中在区域&中的尿顺着线24、沿着箭头A方向被导 向第1吸收保水体12—侧(参照图6 (b))。而且,更加优选的是,线24 使用并未进行抗水加工的丽珅龙(resilon (注册商标))线或者棉线。 通过使用并未进行上述抗水加工的线,可以更加顺利地将尿导入第l 吸收保水体一侧。另外,在用线24进行缝合时,优选将缝纫机针设为 粗针。通过将缝纫机针设为粗的,可以在线24的周围设置间隙,因此, 可以更加顺利地将尿导入第l吸收保水体一侧。被导向第1吸收保水体12—侧的尿横向扩展,在第1吸收保水体12 的上側层12a与下侧层12b之间的区域Z2中扩散。第l吸收保水体12的上 侧层12a与下侧层12b在端部用抗水性线23缝合。因此,在切缝部12c 一侧,上侧层12a与下侧层12b并未缝合,其间隔对应穿着者的运动或者尿的扩散而扩大,使区域Z2得到确保。扩散到区域Z2中的尿朝向箭头B及C方向、由第1吸收保水体12吸收(参照图6 (c))。对于图5 (b)所示的比较例,沿着切缝部12c的外周、用线24a缝 合渗透布11与第1吸收保水体12。若进行上述缝合,则渗透布ll沿着切 缝部12c以实质上没有间隙的方式紧贴第1吸收保水体12,截面形成大 致U字型的凹部llu。根据图5 (b)所示的比较例,首先,尿被集中在凹部llu的大致U 字型截面的区域Z3中(参照图6(a))。凹部llu的底部沿着其外周、通 过抗水性线24a与第l吸收保水体12缝合。因此,虽然集中在区域Z3中 的尿应顺着线24a被导向第l吸收保水体12—侧,但是,实质上却不能 顺利得到引导。如图6 (b)所示,尿在凹部llu中扩展成带状。在比较例中,认为有两个不能顺利将尿导向第1吸收保水体12的原
因。其中一个为,由于用线24a沿着凹部llu底部进行缝合,所以第l 吸收保水体12的上侧层12a与下侧层12b保持为大致紧贴。根据上述构 成,顺着线24a被引导的尿难以进入上侧层12a与下侧层12b之间,结果, 第1吸收保水体12不能顺利吸收尿。另外一个原因为,当集中在区域Z3中的尿顺着线24a、向第l吸收 保水体12—侧渗透时,实际上存在于相向的线24a周围的尿相互牵拉而 成为带状。因此,从线24a向第l吸收保水体12—侧渗透的速度变慢, 如图中箭头D及E所示,尿沿着渗透布ll慢慢地被导向第l吸收保水体 12—侧。因此,如图6(c)所示,集中的尿变得向凹部llu外侧溢出。而根据上述本实施方式的衬垫4特有的构成,可以顺利地吸收尿。 另外,优选的是,为了使其吸收更多的尿,可以改变第1吸收保水体12 的构成。例如,更优选的是,将第l吸收保水体12的下侧层12b变成更 厚的层。另外,用于吸收大量尿的变型例如图7及图8所示。如图7所示的例子,在第l吸收保水体12的上侧层12a与下侧层12b 之间追加中间层12d。优选的是,该追加的中间层12d由与下侧层12b 相同的材料形成。此外,还优选的是,中间层12d由与下侧层12b不同 的材料形成。该场合的材料如下所述。如图8所示的例子,在第l吸收保水体12的上侧层12a与下侧层12b 之间追加中间层12e。在该中间层12e中,在与上侧层12a的切缝部12c 对应的位置形成切缝部12f。该中间层12e也与中间层12d同样,优选由 与下侧层12b相同的材料形成,此外优选的是,由与下侧层12b不同的 材料形成。该场合的材料如下所述。优选的是,构成第l吸收保水体12的上侧层12a、下侧层12b、中间 层12d、 12e的各材料选择例如下述材料。优选的是,上侧层12a及下侧 层12b使用由聚酯纺织布层、人造纤维射流喷网层、拜罗阿希思 (belloasis (注册商标))无纺布层以及吸水丙烯/除臭尼龙无纺布层 形成的四层构造复合品。在该场合,聚酯纺织布层、人造纤维射流喷 网层、拜罗阿希思无纺布层以及吸水丙烯/除臭尼龙无纺布层分别起到 减少逆流的作用、扩散尿的作用、保水的作用、保水及除臭的作用。 优选的是,中间层12d、 12e使用由吸水丙烯/除臭尼龙无纺布层、 拜罗阿希思无纺布层以及吸水丙烯/除臭尼龙无纺布层形成的3层构造 复合品。在该场合,吸水丙烯/除臭尼龙无纺布层、拜罗阿希思无纺布 层分别起到保水及除臭的作用、保水的作用。 (第2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女性尿失禁者用短裤26 (未图示)具备短裤 本体部2、裆部3、尿失禁者用衬垫(下面仅称为"衬垫")30。该尿失 禁用短裤26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尿失禁用短裤l的不同点在于,使 用第2吸收保水体32、 34以及第3吸收保水体36取代第1吸收保水体12。 下面,以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由于其他构成与第l实施方式相同, 所以省略说明。图9为展开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尿失禁者用衬垫进行表示的俯视 图。图10 (a)为表示尿失禁者用衬垫的第3吸收保水体形状的图,图 10 (b)为表示尿失禁者用衬垫的第2吸收保水体形状的图,图10 (c) 为表示尿失禁者用衬垫的第2吸收保水体形状的图。该衬垫30具备衬垫本体布10、渗透布ll、第2吸收保水体32、 34、 以及第3吸收保水体36。第2吸收保水体32、 34及第3吸收保水体36沿着 从渗透布11一侧向衬垫本体布10—侧的方向,按照第3吸收保水体36、 第2吸收保水体32、第2吸收保水体34的顺序进行设置,叠置成上下三 层。该第2吸收保水体32、 34以及第3吸收保水体36的厚度分别为大约 3mm左右。如图9及图10 (a)所示,第3吸收保水体36形成为长条状,相对于 通过第3吸收保水体36大致中央的中心线C1 (参照图IO (a))左右对 称,从接触耻骨一侧的前侧边部36a向接触臀部一侧的后侧边部36b渐 渐变宽。前侧边部36a与后侧边部36b分别弯曲成凸状。另外,左右边 部36c、 36d分别弯曲形成凹状。第3吸收保水体36沿着全周边、即沿着前侧边部36a、右边部36d、 后侧边部36b以及左侧边部36c通过抗水性线31缝合在渗透布ll上。这 样,第3吸收保水体36以悬吊状态大致紧贴在渗透布ll里侧。
如图9及图10 ( b )所示,第2吸收保水体34从耻骨一侧向臀部一侧 形成为长条状,相对于通过第2吸收保水体34大致中央的中心线C2(参 照图10(b))形成左右对称。第2吸收保水体34沿着其长度方向具有配 置在耻骨一侧的固定端34a以及配置在臀部一侧的自由端34b。固定端 34a形成直线状,用抗水性线33缝合在第3吸收保水体36上,通过第3 吸收保水体36固定在渗透布11上。另一方面,自由端34b并未缝合在第 3吸收保水体36上,从衬垫本体布10及渗透布11双方游离。另外,在自由端34b上,在朝向固定端34a方向设置切口部34e。该 切口部34e的顶点设在中心线C2上,形成左右对称的大致V字形。切口 部34e的两边分别形成直线状。而且,该切口部34e的两边也可以以分 别接近第2吸收保水体34的左右边部34c、 34d的方式弯曲形成凹状。第2吸收保水体34的左右边部34c、 34d分别在中央部形成直线状, 在两侧部朝向第2吸收保水体34的内部弯曲成凹状。对于第2吸收保水 体34,除了上述固定端34a之外,在左右边部34c、 34d的中央部还通过 抗水性线31缝合在第3吸收保水体36上。这样,第2吸收保水体34以悬 吊状态大致紧贴在渗透布ll里侧。如图9及图10(c)所示,第2吸收保水体32从耻骨一侧向臀部一侧 形成为长条状,相对于通过第2吸收保水体32大致中央的中心线C3(参 照图IO (c))形成左右对称。第2吸收保水体32沿着其长度方向具有配 置在耻骨一侧的固定端32a以及配置在臀部一侧的自由端32b。固定端32a形成直线状,缝合在第3吸收保水体36上,通过第3吸收 保水体36固定在渗透布11上。另一方面,自由端32b并未缝合在第3吸 收保水体36上,从衬垫本体布10及渗透布11双方游离。另外,第2吸收 保水体32的左右边部32c、 32d分别朝向第2吸收保水体32的内部、弯曲 形成凹状。优选的是,第2吸收保水体32的左右边部32c、 32d分别以与 第3吸收保水体36的左右边部36c、 36d大致相同的曲率形成。在自由端32b上,在朝向固定端32a方向形成切口部32e。该切口部 32e的顶点设在中心线C3上,形成左右对称的大致V字形。切口部32e 的两边以分别接近左右边部32c、 32d的方式弯曲形成凹状。另外,该 切口部34e的两边也可以分别形成直线状。对于第2吸收保水体32,除了上述固定端32a之外,在左右边部32c、 32d通过抗水性线37缝合在第3吸收保水体36上。这样,第2吸收保水体 32成为以悬吊状态大致紧贴在渗透布ll里侧的状态。在第2吸收保水体32、 34的两层构造中,第2吸收保水体32比第2 吸收保水体34长,以使得接近衬垫本体布10的第2吸收保水体32从外部 覆盖接近第3吸收保水体36的第2吸收保水体34。第2吸收保水体32、 34与第3吸收保水体36具有大约50cc左右的保 水力,在穿着状态下,配置在与穿着者外尿道口位置对应的部分。另 外,在第2吸收保水体32、 34以及第3吸收保水体36的大致中央,形成 沿穿着者的胯部前后延伸的大致椭圆形状切缝部35。由于切缝部35的 构造与第l实施方式的切缝部12c相同,所以省略重复说明。根据具有上述构成的尿失禁者用短裤26,则可以获得与上述第l 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即,第2吸收保水体32、 34与第3吸收保水体36 并未直接缝合在衬垫本体布10上,而是以悬吊状缝合在渗透布ll里侧, 因此,上述吸收保水体由渗透布ll、衬垫本体布10以及侧布13包围。 因此,可以抑制由第2吸收保水体32、 34与第3吸收保水体36保水的尿 向外部泄漏。另外,渗透布ll的左右边部llc、 11d通过防水性侧布13、 13,以 两层构造分别缝合在衬垫本体布10的左右边部10c、 10d上。根据上述 构成,不会形成暂时由吸收保水体12吸收的尿向外部流动泄漏的通路, 可以将失禁时的尿切实地封入衬垫4内。这样,即使从失禁经过一段时 间之后,也几乎不会弄脏穿着者的外衣,可以抑制不适感。另外,由于第2吸收保水体32、 34具有自由端32b、 34b与固定端 32a、 34a,因此,第2吸收保水体32、 34可以随动于穿着者臀部的运动。 由于在自由端32b、 34b上设置大致V字形切口部32e、 34e,因此,切 口部32e、 34e正好吻合穿着者臀部的圓形,可以抑制由于穿着者臀部 运动而导致尿失禁者用村垫的隆起。这样,可以使抑制穿着时的不适 感的效果增强,同时,可以维持臀部线条。
另外,在渗透布11与第2吸收保水体34之间设置第3吸收保水体36, 该第3吸收保水体沿着其全周边缝合在上述渗透布上,因此,可以更加 有效地吸收失禁时的尿。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吸收 尿的吸收保水体为具有两层构造的第2吸收保水体与第3吸收保水体, 但也可以为具有单层构造的第2吸收保水体。另外,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以在女性用短裤中适用衬垫4进行了例 示,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女性用短裤,也适用于适合人体的各种带裆 部衣物(例如袜上吊带)。另外,通过适当改变衬垫4的安装位置等, 也适用于男性用内衣等。
权利要求
1.一种尿失禁者用衬垫,在穿着状态下,紧贴着与穿着者的胯部对应的部分,用于抑制失禁时尿向外部泄漏,其特征在于,具有带防水性的衬垫本体布;渗透布,其周边部缝合在上述衬垫本体布上,使尿从上述穿着者肌肤一侧向其相反一侧渗透;以及第1吸收保水体,配置在上述衬垫本体布与上述渗透布之间,缝合在上述渗透布的上述相反一侧,吸收渗透到上述渗透布的上述相反一侧的尿并保水;在上述渗透布的周边部中,至少在穿着状态下与大腿根内侧相对应的两边部,分别通过防水性侧布缝合在上述衬垫本体布上。
2. —种尿失禁者用衬垫,在穿着状态下,紧贴着与穿着者的胯部 对应的部分,用于抑制失禁时尿向外部泄漏,其特征在于,具有带防水性的衬垫本体布;渗透布,其周边部缝合在上述衬垫本体布上,使尿从上迷穿着者 肌肤一侧向其相反一侧渗透;以及第2吸收保水体,配置在上述衬垫本体布与上述渗透布之间,缝合 在上述渗透布的上述相反一侧,吸收渗透到上述渗透布的上述相反一 侧的尿并保水;上述第2吸收保水体形成为长条状,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并固定 在上述渗透布上的固定端、以及配置在与上述固定端相反的一侧并从 上述渗透布及上述衬垫本体布双方游离的自由端。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尿失禁者用村垫,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 吸收保水体的上述自由端,在朝向上述固定端方向上设置有切口部。
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尿失禁者用衬垫,其特征在于在上述 渗透布与上述第2吸收保水体之间还设有第3吸收保水体,上述第3吸收 保水体沿其全周边缝合在上述渗透布上。
5. 如权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尿失禁者用衬垫,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吸收保水体或者上述第2吸收保水体配置在与上述穿着者 外尿道口位置相对应的部分。
6. 如权利要求1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尿失禁者用衬垫,其特征在 于上述第1吸收保水体或者上述第2吸收保水体以悬吊状态大致紧贴 于上述渗透布的上述相反一侧。
7. 如权利要求1 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尿失禁者用衬垫,其特征在 于在上述第l吸收保水体或者上述第2吸收保水体的大约中央部分, 形成沿上述穿着者的胯部前后方向延伸的切缝部。
8. 如权利要求2 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尿失禁者用衬垫,其特征在 于在上述渗透布的周边部中,至少在穿着状态下与大腿根内侧相对 应的两边部,分别通过防水性侧布缝合在上述衬垫本体布上。
9. 如权利要求3 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尿失禁者用衬垫,其特征在 于上述第2吸收保水体的上述切口部形成大致V字形。
10. 如权利要求2 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尿失禁者用衬垫,其特征在 于上述第2吸收保水体为多层构造。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尿失禁者用衬垫,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 吸收保水体形成两层构造,上述两层的第2吸收保水体在上述第2吸收 保水体的上述自由端形成阶梯部。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尿失禁者用衬塾,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两 层的第2吸收保水体中,接近上述衬垫本体布的一方覆盖另外一方。
13. 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尿失禁者用衬垫,其特征在于上述各 侧布形成沿着上述两边部的带状,将长度方向的一边部缝合在上述两 边部,并在比上述一边部靠外的外侧缝合在上述衬垫本体布上。
14. 如权利要求1或者8所述的尿失禁者用衬垫,其特征在于上 述渗透布与上述第l吸收保水体的缝合、上述渗透布与上述第2吸收保 水体的缝合、上述渗透布与上述各侧布的缝合、以及上述各侧布与上 述衬垫本体布的缝合使用具有抗水性的线。
15.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尿失禁者用衬垫,其特征在于上述第l吸 收保水体与上述渗透布、或者上述第2吸收保水体与上述渗透布在上述 切缝部的大约中央附近、沿着该切缝延伸的方向进行缝合。
16.—种尿失禁者用内衣,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 15中任意一 项所述的尿失禁者用衬垫安装在裆部里侧。
全文摘要
在该尿失禁者用短裤(1)中,第1吸收保水体(12)并未缝合在衬垫本体布(10)上,而是以悬吊状态缝合在渗透布(11)里侧。另外,渗透布(11)的沿着穿着者的胯部前后的边部(11c)、(11d)通过防水性侧布(13、13)分别缝合在衬垫本体布(10)的左右边部(10c、10d)上。根据上述构造,不会形成暂时由第1吸收保水体(12)吸收的尿向外部流动泄漏的通路,可以将失禁时的尿切实地封入衬垫(4)内。这样,即使从失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也几乎不会弄脏穿着者的外衣,可以抑制不适感。
文档编号A61F5/44GK101132711SQ20068000669
公开日2008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30日
发明者岛昌子 申请人:华哥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