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及低频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3775阅读:10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及低频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導子)及具备该电极片的低频治疗仪。
背景技术
现有的低频治疗仪使用具备U字形弹性支承体和安装在该弹性支承体的两端的电极片垫的电极片。作为这样的电极片,有在u字形的臂构件的两端将一对电极片(电极片垫)以彼此对置的排列状连结而构成的治疗仪用电极片体(例如特开平10—118198号公报(参考专利文献l))。在该 专利文献1中,由于臂构件伸縮自如地构成,从而能够使电极片很容易地 紧贴在人体的各部位。另外,在装备于弹性弧形体的两端部上的座体的保持部具有电极片固 定器,该电极片固定器保持着通过球窝接头装置承担电极片(电极片垫) 的座体(例如参考日本专利特开平5—146515号公报(专利文献2))。在 该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技术是,利用球窝接头装置能够全方位地倾斜弹性 弧形体,此外,能使一个或者两个电极片沿弹性弧形体上下移动,由此, 能够将电极片容易且稳定地固定在人体的规定部位。另外,还有一种低频治疗仪是在弹性支承体上安装一对电极片(电极 片垫),使两电极片的间隔符合人体颈部的条状肌肉的间隔(70士10mm) (例如参考日本专利特开平11一178937号公报(专利文献3))。该专利文 献3公开的技术是,使电极片绕设于支承体上的轴转动自如,由此使电极 片在相对于支承体突出的方向上可动。专利文献l:特开平10—118198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4—146515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平11 一 178937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中,能够通过使U字形的臂构件伸縮来调整臂构件的长度,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技术中,能够使一对电极片全方位地倾斜、或者改变一个或者两个电极片相对于弹性弧形体的固定位置,在专利文献3所述的技术中,既可使两电极片旋转,又可使电极片在从支承体 突出的方向移动,但这些所有的技术中,由于对于将电极片放在人体部位 时彼此对置的一对电极片间的距离不同,都仅仅是利用因臂构件(弹性弧 形体、支承体)的弹性而引起的变形来吸收的,因此,并不能将电极片可 靠而密接地固定在诸如有凹凸、形状不同、区域狭窄的人体的各个部位, 另外,由于依存于由臂构件的弹性而产生的变形,所以造成在狭窄的患部 电极片的按压力过低,相反,在宽阔的患部电极片的按压力过大,从而难 以用适当的按压力将电极片固定在患部。另外,上述专利文献1 3所述的一对电极片(电极片垫),都有相同 的形状、相同的尺寸,而且电极片的宽度和臂构件(弹性弧形体、支承体) 的宽度基本相同。因此,若要使用更宽范围地确保与人体的接触面积的电 极片、区分宽度(取i9分^幅)宽的电极片,则收纳时的占有空间变得非 常大,因而需要更大的收纳空间。发明内容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频治疗仪用电 极片及具备该电极片的低频治疗仪,其能够以适当的按压力固定在各种患 部,在不使用时能够紧凑地收纳。为实现上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其 具备U字形的弹性支承体; 一对电极片垫,其安装在该弹性支承体的两 端部;转动支承机构,其以与该电极片垫的患部接触面交叉的方向为轴支 承至少一个电极片垫并确保该电极片垫转动自如。利用这样的构成,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能够以适当的按压力固定在各 种患部,并且,在不使用时能够紧凑地收纳。基于上述本发明的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中,优选,转动支承机构的结 构为,随着电极片垫的转动,使该电极片垫的患部接触面和与该电极片垫 对应的弹性支承体端部之间的距离变化。
利用这样的构成,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可使电极片垫相对于各种区 域、形状的患部的贴附适应性提高。基于上述本发明的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中,优选,至少一个电极片垫 是具有横向和纵向的长度的形状,该情况下,优选,转动支承机构的结构 为,能在该电极片垫的纵向与弹性支承体的延伸方向大致一致的位置保持 电极片垫。利用这样的构成,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在使用时能够治疗宽范围的患 部,在不使用时能够紧凑地收纳。基于上述本发明的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中,优选,电极片垫的转动范围约为180° 。该情况下优选,该转动范围的大致中间位置相当于所述电极片垫的纵向与弹性支承体的延伸方向大致一致的位置,该转动范围的一 极限位置相当于电极片垫的患部接触面和与该电极片垫对应的弹性支承 体端部之间的距离变得最大的位置,该转动范围的另一极限位置相当于电 极片垫的患部接触面和与该电极片垫对应的弹性支承体端部之间的距离 变得最小的位置。利用这样的构成,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能够在不使用位置(收纳状 态)、 一对电极片垫的间隔最小的位置、及一对电极片的间隔最大的位置 这三个位置之间简单地改变电极片垫的位置。基于本发明的低频治疗仪中,具备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即,基于本发明的低频治疗仪具备生成低频电流的主体;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其包含用于将从该主体输出的低频电流向患部通电的一对电极片垫。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具有U字形的弹性支承体; 一对电极片 垫,其安装在该弹性支承体的两端部;转动支承机构,其以与该电极片垫的患部接触面交叉的方向为轴支承至少一个电极片垫并确保该电极片垫 转动自如。 利用这样的构成,低频治疗仪所具备的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能够以适 当的按压力固定在各种患部,在不使用时能够紧凑地收纳。依照本发明,可提供一种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及具备该电极片的低频 治疗仪,其能够以适当的按压力固定在各种患部,在不使用时能够紧凑地 收纳。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状态下的一实施方式的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的右视图;图3是将一实施方式的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的大尺寸的电极片垫旋转90°的状态的主视图;图4是图3的状态下的一实施方式的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的右视图; 图5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的大尺寸的电极片垫侧的转动支承机构的概略放大剖面图;图6A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的大尺寸的电极片垫侧的转动支承机构之一例的结构图,是电极片垫的支轴部的侧视图;图6B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的大尺寸的电极片垫侧的转动支承机构之一例的结构图,是沿图6A所示的VIB—VIB线的剖面图;图7A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的大尺寸的电极片垫 侧的转动支承机构之一例的结构图,是转动支承部的要部侧视图;图7B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的大尺寸的电极片垫 侧的转动支承机构之一例的结构图,是沿图7A所示的VIIB—VIIB线的剖 面图;图8A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的大尺寸的电极片垫侧的转动支承机构之一例的结构图,是从安装在图6的电极片垫支轴部的盖的一方向看到的侧视图;图8B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的大尺寸的电极片垫侧的转动支承机构之一例的结构图,是从安装在图6的电极片垫支轴部的盖的另一方向看到的侧视图;图8C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的大尺寸的电极片垫侧的转动支承机构之一例的立体图;图9A是一实施方式的低频治疗仪的主体的俯视图(顶面图); 图9B是一实施方式的低频治疗仪的主体的主视图; 图IO是一实施方式的低频治疗仪的构成例的框图。
符号说明1:低频治疗仪的主体 2:电极片10:大尺寸的电极片垫侧的转动支承部20:小尺寸的电极片垫侧的支承部30:大尺寸的电极片垫的支轴部40:小尺寸的电极片垫的支轴部60:大尺寸的电极片垫60a:大尺寸的电极片垫的患部接触面61:小尺寸的电极片垫61a:小尺寸的电极片垫的患部接触面65:弹性支承臂(弹性支承体)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图1 图4表示其一实施方式的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图1为主视图, 图2为右视图。另外,图3及图4表示相对于图l所示的状态,使电极片 垫60旋转卯°并且使电极片垫61移动到电极片垫60侧以使一对电极片 垫60、 61的间隔变窄的状态,图3为主视图,图4为右视图。该电极片2具备有U字形的弹性支承臂(弹性支承体)65、由设置 于该弹性支承臂65的一端部的转动支承部10支承的大尺寸的电极片垫 60、由设置于该弹性支承臂65的另一端部的转动支承部20支承的小尺寸 的电极片垫61。电极片垫60具有垫区域大的患部接触面60a,电极片垫 61具有垫区域小的患部接触面61a。患部接触面60a、 61a的面积比例如为 8:1。通过将电极片垫60、 61做成大小的尺寸,从而尤其在小尺寸的电极 片垫61上,能够提高低频电流的密度。电极片垫60为具有横向和纵向的长度的椭圆形状,患部接触面60a 是一种易于应用于人体患部(例如膝、腰、肩)的曲面的凹面状,与此对 应,整体形状也缓慢地弯曲。另外,电极片垫60以和患部接触面60a交叉的方向为轴,由转动支
承机构支承且转动自如。转动支承机构为如图5概略放大剖面图所示的结构。该结构中,设置于电极片垫60的里侧的支轴部30可转动地插入形成 于转动支承部10的轴孔11。在支轴部30以等角度间隔(90° )形成有四 个孔31,在与该孔31对应的转动支承部10的局部,以180°间隔形成有 两个配置孔15,在配置孔15配置有弹簧16和球(钢球)17。弹簧16的 一端部卡合在该配置孔15的内壁,另一端部安装在球17上。球17被弹 簧16始终向支轴部30侧施力,若与支轴部30的孔31面对,则嵌入孔31 内,若从嵌入的状态用适度的力使支轴部30转动,则被支轴部30按压而 导入配置孔15内。该电极片垫60侧的转动支承机构由转动支承部10的配置孔15、弹簧 16、球17、支轴部30的孔31构成。其中,可以将配置孔15、弹簧16、 球17设置于支轴部30,将孔31设置于转动支承部10。根据电极片垫60侧的转动支承机构,在使用图3及图4所示的电极 片垫60时,转动支承机构以电极片垫60的纵向与弹性支承臂65的延伸 方向大致正交的形式保持电极片垫60的转动位置。即,该情况如图5所 示,由于电极片垫60的支轴部30的一对孔31与球17面对,所以球17 在弹簧16的施力作用下嵌入孔31内,保持图3及图4所示的电极片垫60 的状态。与此相对,在未使用图1及图2所示的电极片垫60时(在使电极片 垫60自图3及图4所示的状态旋转90°时),转动支承机构以电极片垫 60的纵向与弹性支承臂65的延伸方向大致一致的形式保持电极片垫60 的转动位置。该情况在参照图5时,电极片垫60的支轴部30的另一对孔 31与球17面对,因此,在弹簧16的施力作用下将球17嵌入孔31内,保 持图1及图2所示的电极片垫60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可将电极片2紧 凑地收纳。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根据对人体的应用部位,在图1及图2 所示的电极片垫60的状态下使用。在上述电极片垫60侧的转动支承机构中,每次使电极片垫60转动90 °时都保持电极片垫60的位置,例如也可以在转动支承部IO上形成可使 电极片垫60转动180。的长度的两条螺旋状槽,在各螺旋状槽的一端部、 另一端部、 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之间的中间部这三个部位形成与支轴部30
侧的一对球相嵌的凹部,在各三个部位保持电极片垫60的位置。该情况的转动支承机构的具体结构如图6A、图6B、图7A、图7B、 图8A 图8C所示。图6A是表示电极片垫60的支承部30的侧视图,图 6B是表示沿图6A所示的VIB—VIB线的剖面图,图7A表示转动支承部 IO的要部侧视图,图7B表示沿图7A所示的VIIB—VIIB线的剖面图,图 8A 图8C表示安装在支轴部30上的盖90 (此处图8A为从一个方向看 到的侧视图,图8B为从另一方向看到的侧视图,图8C为立体图)。在图6A及图6B中,设置于电极片垫60的基座80上的支轴部30为 中空圆柱状,其顶端开口,在顶端以180°间隔形成有两个部位的球突出 用圆弧窗,在该支轴部30的开口上固设有盖90。盖90如图8A 图8C所示,为中空的圆柱形状,在一端形成有底面。 在没有形成底面的另一端侧,与支轴部30的顶端一样,以180°间隔形成 有两个部位的球突出用圆弧窗91。因此,若在支轴部30安装盖90,则支 轴部30及盖90双方的球突出用圆弧窗匹配,形成两个圆形的球突出用圆 弧窗。另外,从盖90的底面向另一端侧突设有一对弹簧压板92,其顶端 彼此向内侧弯曲。在盖90上,在固设于支轴部30顶端之前,组装两个球81和一个螺 旋弹簧82。球81具有的半径比上述的球突出用圆弧窗的圆弧部的半径大, 其局部以从圆弧窗露出的形式组装。即,球81的局部可从圆弧窗突出, 但不从圆弧窗向外侧完全露出。另外,螺旋弹簧82设置于两个球之间, 由盖90的弹簧压板92定位。在该状态下,螺旋弹簧82向外侧对两个球 81施力。通过将组装有该球81和螺旋弹簧82的盖90在该盖卯和支轴部30 的彼此的球突出用圆弧窗相向的位置固设于支轴部30的顶端,从而支轴 部30具有从球突出用圆弧窗出入自如的两个球面。在图7A及图7B中,在转动支承部10的基座70上形成有中空的圆 柱部71。圆柱部71的内径以插入支轴部30且使其可转动的形式来设定。 在该圆柱部71的内壁上以180°间隔形成有两条螺旋状槽72。各螺旋状 槽72设为在两端间进行半旋转的角度、和两端间的距离与一对电极片垫 60、 61的间隔的调整余量相当之类的长度。另外,各螺旋状槽72设定为
在将支轴部30插入圆柱部71时,使支轴部30的两个球81克服螺旋弹簧 82的弹性力而少许按压到支轴部30内之类的曲率和深度。另外,在各螺 旋状槽72的两端部及中间部合计三个部位设置有比该螺旋状槽曲率小且 深度深的球卡合凹部73。根据该转动支承结构,电极片垫60的支轴部30的两个球81以与转 动支承部10的圆柱部71的两条螺旋状槽72相嵌的形式来定位,以将支 轴部30插入圆柱部71内、两个球81处于与球卡合凹部73相嵌的位置的 形式使电极片垫60旋转。在将球81与设置于螺旋状槽72的中间部的凹 部73相嵌时,电极片垫60的纵向与弹性支承臂65的延伸方向一致(图1 及图2的状态),所以能够在不使用低频治疗仪时使电极片2的收纳空间 变小。在以球81从该位置向圆柱部71的顶端侧移动的形式使电极片垫60 旋转且将球81与顶端侧的凹部73相嵌时,设定为电极片垫60的纵向成 为与弹性支承臂65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图3及图4的状态),且一对 电极片垫60、 61的间隔窄的状态(电极片垫60的患部接触面60a和转动 支承部10的距离最大的位置)。相反,在以球81向圆柱部71的根侧移动的形式使电极片垫60旋转 且球81与根侧的凹部73相嵌时,设定为电极片垫60的纵向成为与弹性 支承臂65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图3及图4的状态),且一对电极片垫 60、 61的间隔宽的状态(电极片垫60的患部接触面60a和转动支承部10 的距离最小的位置)。若使用该转动支承结构,则与后述的电极片垫61相同,也可以利用 电极片垫60调整一对电极片垫60、 61的间隔,使调整范围变得更宽。另一方面,电极片垫61为通常尺寸的圆形状,患部接触面61是平坦 的。该电极片垫61以与患部接触面61a交叉的方向为轴由转动支承机构 支承并转动自如。转动支承结构为如图1 图4所示的结构。利用该结构, 设置于电极片垫61的里面的支轴部40可转动地插入形成于转动支承部20 的轴孔21。在支轴部40形成有阳螺纹41,与此对应,在轴孔21上形成 有阴螺纹(未图示)。该电极片垫61侧的转动支承机构由转动支承部20的轴孔21 、阴螺纹、
支轴部40的阳螺纹41构成。根据电极片垫61侧的转动支承机构,能够以电极片垫61的患部接触 面61a和与电极片垫61对应的弹性支承臂65的端部(转动支承部20)的 距离从最小的位置(图1及图2的状态)变为最大的位置(图3及图4的 状态)的形式,通过转动使电极片垫61移动。通过改变该电极片垫61距 转动支承部20的距离,能够调整一对电极片垫60、 61的间隔。另外,转动支承部20的构成为,可沿着弹性支承臂65调整固定位置。 在此,如图1 图4所示,在弹性支承臂65的端部侧部形成有多个凹部 68,与该凹部68嵌合的凸部(未图示)设置于转动支承部20,通过用某 种程度的力使转动支承部20沿弹性支承臂65滑动,选择凸部所嵌合的凹 部68,由此可调整电极片垫61相对于弹性支承臂65的固定位置。这样构成的电极片2虽然未表示在图1 图4,但与一对电极片垫60、 61连接的塞绳被导出,在塞绳的前端设置有插头63 (图10),可将插头插 入后述低频治疗仪的主体1的插口 59来使用。在低频治疗时,将电极片2 的电极片垫60、 61放在人体的患部(膝、腰、肩等)。此时,根据患部的 大小、形状等,分别调整电极片垫60的旋转位置、电极片垫61相对于弹 性支承臂65的固定位置、以及电极片垫61距转动支承部20的距离,由 此能够将一对电极片垫60、 61紧贴地安装在各种患部。作为连接上述电极片2的低频治疗仪之一例,其主体的俯视图(顶面 图)如图9A所示,其主视图如图9B所示。该低频治疗仪具备生成并输出低频电流的主体1。主体1在表面具有-用于开、关电源的电源开关52;显示由后述电极片贴附检测电路57检测 出的电极片2向人体上的贴附有无、由后述电极片连接检测电路58检测 出的电极片2向主体1的连接有无等信息的显示器53;用于调整低频电流 的输出的输出调整刻度盘55,在主体1侧面具有用于插入电极片2的插头 63的插口59。输出调整刻度盘55如下构成,若用电源开关52打开电源, 则自动地从表面突出,可进行旋转操作。具备主体1和电极片2的低频治疗仪的构成例的框图如图10所示。 主体l具备CPU50、电源部51、电源开关52、显示器53、输出电路54、 输出调整刻度盘55、刻度盘升降机构56、电极片贴附检测电路57、电极
片连接检测电路58、插口 59。CPU50根据预先储存在储存部(未图示)的程序,执行用于治疗的各 种演算、控制、处理。电源部51通过电池及AC适配器向电路各部供给 电源电压。电源开关52通过按钮操作在每次操作时来开、关从电源部51 向电路各部的电源供给。显示器53使用LCD(液晶显示器),除显示上述信息之外,还在执行 治疗处理过程中显示各种信息内容。输出电路54产生且高压输出用于治 疗的低频信号,在电极片2与主体1连接的情况下,通过一对电极片垫60、 61向人体患部通以低频电流。输出调整刻度盘55是一种用于调整从输出 电路54输出的低频信号的电平(强度)的音量刻度盘。刻度盘升降机构 56是用于在打开电源时使输出调整刻度盘55上升,可旋转操作输出调整 刻度盘55,在关闭电源时使输出调整刻度盘55下降,禁止输出调整刻度 盘55的旋转操作的机构。电极片贴附检测电路57是可检测电极片2的电极片垫60、 61是否贴 附在人体上的电路。该电极片贴附检测电路57,在输出电路54的低频电 流经由插口 59、插头63输送到电极片垫60、 61间的情况下,在检测出其 通电电流在规定值以上时,检测为电极片垫60、 61已贴附,在检测不到 通电电流时,检测为电极片垫60、 61未贴附。电极片连接检测电路58是 检测电极片2的插头63是否与主体1的插口 59连接、电极片垫60、 61 是否与主体l连接的电路。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电极片2具备大小的电极片 垫60、 61,但也可以是同形状、同尺寸的电极片垫。这样,本次公开的上述一实施方式在所有的点上都只是例示,并非仅 局限于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确定,其包括在与权利要 求所记载的范围均等的含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其具备U字形的弹性支承体;一对电极片垫,其安装在该弹性支承体的两端部;转动支承机构,其以与该电极片垫的患部接触面交叉的方向为轴支承至少一个电极片垫并确保该电极片垫转动自如。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其中, 所述转动支承机构的结构为,随着电极片垫的转动,使该电极片垫的患部接触面和与该电极片垫对应的弹性支承体端部之间的距离变化。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其中, 至少一个电极片垫是具有横向和纵向的长度的形状, 所述转动支承机构的结构为,能在电极片垫的纵向与弹性支承体的延伸方向大致一致的位置保持该电极片垫。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其中, 所述电极片垫的转动范围约为180° ,该转动范围的大致中间位置相当于所述电极片垫的纵向与弹性支承 体的延伸方向大致一致的位置,该转动范围的一极限位置相当于电极片垫的患部接触面和与该电极 片垫对应的弹性支承体端部之间的距离变得最大的位置,该转动范围的另一极限位置相当于电极片垫的患部接触面和与该电 极片垫对应的弹性支承体端部之间的距离变得最小的位置。
5、 一种低频治疗仪,其具备生成低频电流的主体;低频治疗仪用 电极片,其包含用于将从该主体输出的低频电流向患部通电的一对电极片 垫,其中,所述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具有U字形的弹性支承体; 一对电极片垫, 其安装在该弹性支承体的两端部;转动支承机构,其以与该电极片垫的患 部接触面交叉的方向为轴支承至少一个电极片垫并确保该电极片垫转动 自如。
全文摘要
一种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及低频治疗仪,电极片(2)具备弹性支承臂(65)、由设置于弹性支承臂(65)的两端部的转动支承部(10、20)分别支承并转动自如的电极片垫(60、61)。电极片垫(60)为具有横向和纵向的长度的椭圆形状,电极片垫(60)侧的转动支承机构在使用时以纵向与弹性支承臂(65)的延伸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的形式保持转动位置,在不使用时以纵向与弹性支承臂(65)的延伸方向一致的形式保持转动位置。电极片垫(61)侧的转动支承机构所具有的结构为,能以电极片垫(61)和转动支承部(20)之间的距离从最小位置变为最大位置的形式使电极片垫(61)通过转动而移动。利用这样的构成,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和具备这种电极片的低频治疗仪能够以适当的按压力固定在各种患部,在不使用时能够紧凑地收纳。
文档编号A61N1/32GK101160150SQ200680012089
公开日2008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5日
发明者仲田哲也, 奥原聪一, 藤田安生 申请人: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