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锁定帽的骨锚和脊柱固定的方法

文档序号:1124765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锁定帽的骨锚和脊柱固定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骨固定装置和相关固定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
及诸如用于脊柱固定的螺钉和钩子的且包括多轴向骨锚的骨锚(bone anchor),以及相关的脊柱固定方法。
背景技术
本领域已知有许多治疗脊柱病的方法。 一种已知的方法包括将 螺钉或钩子锚定到推骨上,然后沿脊棒(spinal rod)固定螺钉或钩子以 便使推骨相对于彼此定位或固定不动。螺钉或钩子通常具有带有U 形开槽的头部,在该U形开槽中,脊棒被插入并随后通过调节螺钉(set screw)或其它紧固件或锁定帽而被夹持。该方法通常可包括多个螺钉 或钩子,以及多个脊棒。通过该方法,脊棒可适合于保持推骨的取 向以便纠正即将出现的脊柱病(例如,伸直具有异常弯曲的脊柱)。此 外或备选地,螺钉或钩子可沿棒隔开以便压紧或移开(distract)邻近的 推骨。
外科医生使用该方法时常常遇到众多困难,因为将脊棒与位于 螺钉或钩子头部内的U形开槽对准很是麻烦。例如,螺钉或钩子的 头部常常因为脊柱的弯曲或各个推骨的大小或形状而未能相互对
准。为了有助于较为容易地将脊棒插入到U形开槽内,以及为了提 供在脊棒与螺钉和钩子定位方面的额外灵活性,已研制出其中的头 部(包括U形开槽)初始时相对于锚构件(例如螺钉柄或钩子)枢转的螺 钉和钩子。在颁给Errico等人的且在此通过引用结合到本文中的美 国专利号5586984中公开了该种螺钉的一个示例。
定位和固定已知骨锚的过程也许会枯燥和相对耗时,通常需要
多个外科工具以便将脊棒和锚构件夹持在所需位置。即使是高度熟 练和小心,将已知的调节螺钉或其它紧固件定位在骨锚上然后操作 该螺钉或紧固件以便将脊棒和锚构件夹持或重新夹持到适当位置的 过程,也会耗费比外科手术期间所需的更多时间甚或在完成夹持前 会引起棒、锚构件或二者都移出其应有位置。
因此,仍然存在对骨锚包括多轴向骨锚的需求,该骨锚提供了 用于将脊棒和锚构件夹持至它们所需位置的改进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多轴向骨锚或单轴向骨锚的骨锚,该骨锚 用于将诸如脊棒或其它装置的棒装接到诸如推骨的骨上。骨锚可包 括用于装接到骨上的锚构件(例如螺钉、钩子或类似结构)和骨锚的锚 头部。锚头部可与锚构件整体形成或是联结在一起的分离物件或分 离部件,并且可绕着锚构件多轴向地转动。锚头部优选具有用于接 收棒的U形开口。锚头部可具有用于接收锚构件头部的凹部以便锚 构件可相对于锚头部初始多轴向地成角度或转动。多轴向骨锚也可 包括能将棒和锚构件夹持在所需位置的锁定帽。
锁定帽有利地简化并优选地缩短了夹持过程。锁定帽优选包括 主体、调节螺钉和鞍状座。调节螺钉优选预压到主体内以便一旦施
加扭矩时优选低于例如约4.5牛顿-米(Newton-meter)的预定量,主 体随螺钉一起转动。优选地,鞍状座接触或联结到调节螺钉上。通 常,在锚构件植入骨以及棒插进骨锚后,锁定帽定位在锚头部的上 方,在该处,主体的结构元件接合头部的结构元件以便允许锁定帽 优选地锁定在锚头部的适当位置,优选伴有约90°或更少的转动。 器具优选接合调节螺钉且沿将帽锁定到本体(锚头部)上的方向施加的 转动运动也转动主体以便将主体联结到骨锚上。 一旦棒和锚构件如 所需那样对准,于是调节螺钉可旋进锚头部,这会导致鞍状座接合 并随后将棒夹持在适当位置。结果,棒的夹持可导致多轴向骨锚内
的锚构件被夹持在适当位置。备选地,锚构件可独立于棒夹持在骨 锚上而被锁定在多轴向骨锚内的锚头部上。有利地,主体和调节螺 钉的结构元件允许相同的工具使用单一的动作将主体定位并锁定到 锚头部内并随后转动调节螺钉。
根据一个实施例,将固定元件装接到骨上的骨锚包括装接到所
述骨上的锚构件(例如骨螺钉);具有顶部部分和底部部分的本体,本
体联结邻近底部部分的锚构件,本体形成中空内部并在所述顶部部
分具有大致U形开槽以便接收所述固定元件;以及可移除地、不可 拧地(non-threadably)安装到所述锚头部的所述顶部部分上的锁定帽, 锁定帽可具有主体(有时称作锁定环)和可拧地装接到主体上的调节螺 钉,以便接合固定元件并将固定元件夹持到本体上。锁定帽主体可 具有一个或多个弹性偏转的突出部(tab)而本体可在其顶部表面具有倾 斜表面,其中,当相对于本体转动主体时,突出部在倾斜表面上偏 转。
主体和调节螺钉可被预压以便调节螺钉的转动会导致主体转
动。调节螺钉可与主体一起被预压以致于允许调节螺钉相对于主体 转动必需要约2牛顿-米至约6牛顿-米的力。主体和调节螺钉可 由仅接合所述调节螺钉的单一器具推动直到所述主体被锁定在所述 壳体上的适当位置为止。本体在其顶部表面上还可包括阻止表面以 便挡开主体以免自本体上移开。本体的顶部表面还可具有保持表面, 并且阻止表面和保持表面可形成凹部以便保持主体的突出部。主体 可相对于本体转动约90°或更小以便将主体紧固到本体上。锁定帽 主体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榫接形凸出部(projection)而壳体在顶部部分可 包括一个或多个榫接形凹槽。当主体装接到本体时,榫接凸出部容 纳在榫接凹槽内以便防止外扩但在一些实施例中的榫接连接在主体
转动期间可不在本体上提供力。锁定帽还可包括鞍状座,该鞍状座 联结到调节螺钉上并相对于调节螺钉的返回可独立地转动。
骨锚可任选地包括具有底部表面的可压紧的筒夹,该底部表面
抵靠位于本体底部部分的下凸缘。筒夹可具有停留在本体下凸缘上 的延伸肩部。骨锚还可任选地包括具有内凹部的套管,该凹部接收 筒夹并具有锥形内表面,以便当套管朝本体的底部部分移动从而锁 定锚构件时在筒夹的外锥形表面上提供压紧力。套管优选具有接收 固定元件的开槽且该开槽具有至少一部分,该至少一部分具有小于 固定元件的开口以便固定元件咬接到套管内。套管开槽具有开口且 套管还具有顶部表面,该顶部表面具有与锁定帽底部表面交互作用 的倾斜表面以便伸展套管开口。本体可具有装配凹槽而筒夹可具有 延伸肩部,其中,装配凹槽构造成允许筒夹的底部开口张开以便通 过接收延伸肩部而接收锚构件的头部。
根据另 一 实施例,将固定元件装接到推骨的骨锚包括装接到所
述推骨上的锚构件;具有顶部部分和底部部分的本体,该本体形成 具有内部空腔的大致管形元件,顶部部分内的顶部开口与内部空腔 连通且底部部分内的底部开口与内部空腔连通,顶部部分具有端壁、 至少一个凹槽和接收固定元件的开槽,该端壁具有通过倾斜表面和 直壁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凹座,该倾斜表面相对于端壁倾斜而直壁相 对于端壁大致地垂直;以及可移除地安装到本体顶部部分上的锁定 帽,锁定帽包括锁定环和可柠地装接到锁定环上的调节螺钉,锁定 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偏转突出部和一个或多个凸出部,可偏转突出 部构造成并适于与其各自的凹座交互作用,以便随着锁定环相对于 本体的转动而偏转,而凸出部构造成并适于当锁定环转动时容纳在 其各自的凹槽内。端壁还可包括抵靠表面,抵靠表面和直壁在锁定 环转动接近90。时形成用于偏转凸出部的凹部。凸出部可为榫接形且 凹槽可为榫接形,并且各自的榫接形状适于并构造成当榫接凸出部 容纳在榫接凹槽时不是为了提供接合力,而是为了凸出部和凹槽的 交互作用可防止顶部部分张开超出预定距离。
骨锚可包括套管,该套管具有适于并构造成接收固定元件的U 形开槽、保持凸出部和具有内锥形表面的底部部分;和可压紧筒夹,
该可压紧筒夹包括外锥形表面、接收锚构件的一部分的中空内部、 底部开口、多个柔性指状部和延伸超出外表面的肩部,筒夹的底部
开口构造成并适于在其自然状态时小于容纳在筒夹内部的锚构件的
部分,并且具有允许锚构件的至少 一部分经由其移动的张开状态; 其中,本体包括邻近底部开口的凸缘、底部部分内的装配凹槽以及 套管保持槽部,本体包含邻近凸缘的筒夹,且套管内锥形表面接触 筒夹外表面;由此,套管在本体内的平移移动向内压紧筒夹的弹性 指状部以^(更相对于头部固定锚构件而筒夹无需经受平移移动。锚构 件可适于并构造成经由底部开口插进本体而筒夹可适于并构造成经 由本体的顶部开口而非底部开口插进本体,且仅当筒夹的肩部容纳 在装配凹槽时锚构件才可插进筒夹。套管的保持突出部可定位在本 体内所形成的槽部内。槽部和保持突出部可构造成并适于将套管的 固定元件开槽和本体的固定元件开槽对准。
一种制造用于接收固定元件的脊柱固定装置的骨锚的方法,可 包括步骤提供锚构件,该锚构件具有骨接合部分和头部;提供本 体,该本体具有顶部开口、底部开口、与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连通 的内部空腔、接收固定元件的开槽和装配凹槽,底部开口小于顶部 开口;提供筒夹,该筒夹具有与内部空腔连通的底部开口和邻近底 部开口的肩部,该内部筒夹空腔构造成接收锚构件的头部的至少一 部分,且底部开口小于锚构件头部的至少一部分;经由本体的底部 开口插入锚构件的头部;将筒夹的肩部与本体的装配凹槽对准;当 筒夹位于本体的内部空腔内且肩部对准装配凹槽时,经由筒夹的底 部开口插入锚构件的头部,以便筒夹张开且在装配凹槽内容纳肩部; 通过允许筒夹回缩而形成筒夹和锚构件的组件以便肩部移出装配凹 槽而通过筒夹保持锚构件的头部;对筒夹和锚构件的组件重新定位 以便肩部不与装配凹槽对准。装配方法还可包括提供套管,该套管 具有内锥形表面、保持突出部和接收固定元件的开槽;经由顶部开 口将套管插进本体的内部空腔;以及对套管定位以便内锥形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叠加在筒夹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并以便保持突出部 当在本体内形成筒夹和锚构件的组件之后咬接在本体内形成的槽部。
文中也描述了 一种使用第 一骨锚和笫二骨锚固定脊柱的推骨的 方法,该第 一骨锚具有第 一锚构件和具有笫 一棒接收开口或开槽的 第 一锚头部,该笫二骨锚具有第二锚构件和具有第二棒接收开口或 开槽的第二锚头部。该方法可包括将笫一锚构件插进第一推骨和将 第二锚构件插进第二推骨。第一锚构件可插进第一推骨的大部分侧 部,而第二锚构件可插进第二推骨的大部分侧部。作为示例,第一 推骨和第二推骨中的至少一个优选地可选自包括脊柱腰部区或胸部 区的推骨,但脊柱的其它区域也可考虑。
在骨锚插入骨后,棒可从骨锚顶部插进棒接收开槽。于是锁定
帽可放置在骨锚的上方并转动90。或更少以便接合锁定帽和骨锚,且
尤其是锁定帽的主体接合骨锚的锚头部。随着锁定帽处于该位置, 棒定位在骨锚的棒接收开槽内且在棒接收开槽内经受平移和/或转动 移动。通过使用相同的工具用来旋动主体以便将主体接合到锚头部, 于是当在调节螺钉上施加预定扭矩时可转动调节螺钉以致于调节螺 钉可独立于主体转动。调节螺钉的进一步转动将棒夹持在适当位置, 且可进一步地夹持在锚头部或锚本体相对于锚构件的位置,该锚构 件例如可以是螺钉或钩子。备选地,随着锁定帽接合并覆盖锚本体 的开口,可夹持和固定锚头部相对于锚构件的位置,但脊棒可在棒 接收开槽内经受转动移动或平移移动。
该方法还可包括通过将主体锁定到锚头部而将棒联结到骨锚 上,相对于骨锚中的一个或两个对棒定位,例如通过在一个或多个 棒接收开槽内转动或平移棒,例如通过转动各自骨锚的调节螺^h"。
该方法还可包括放松调节螺钉以 <吏相对于骨锚可移动棒例如通 过以相反的或第二方向转动调节螺钉,在一个或多个棒接收开槽内 对棒重新定位,和/或相对于一个或多个骨锚的锚构件对锚头部重新
定位,以及重新锁定和/或将棒夹持在适当位置和/或相对于锚头部重 新锁定/夹持锚构件。
该方法还可包括以相反或第二方向转动锁定帽以便放松或从骨 锚中移出锁定帽,和更具体地以相反或第二方向转动主体以便脱开 并如所需的那样从骨锚中移出锁定帽。通过使用用于将主体联结到 锚头部以及用于拧紧调节螺钉的相同的笫 一工具可转动主体,或备 选地可使用第二工具以便放松主体,或备选地可使用第一工具和第 二工具以便自锚头部放松主体。


结合附图将会更好地理解详细说明,其中同样的标识符号表示
同样的元件,图中
图1至图6分别为根据本发明的多轴向骨锚的说明性实施例的 透4见图、主视图、侧视图、正截面(沿图6的线A-A截取)3见图、侧 截面(沿图6的线B - B截取)视图和俯视图7为图1至图6的多轴向骨锚的锚头部和锁定帽的正截面(沿 图6的线A-A截取)视图7A为锚头部不具有锁定帽的透4^图7B1至图7B5分别为示出了代表性尺寸的套管实施例的主视 图、侧视图、俯视图、截面视图和局部截面视图8为根据本发明带有槽部的筒夹实施例的透视图9为根据本发明锁定帽的主体的透视图IO为根据本发明锁定帽的调节螺钉的透视图11为根据本发明锁定帽的鞍状座的透视图12至图15分别为示出了代表性尺寸的鞍状座的俯视图、正 截面(沿图12的线A-A截取)视图、侧截面(沿图12的线B-B截取) 视图和局部放大的截面视图16至图21分别为包括图9至图11的已装配锁定帽的透视图、 俯视图、正视图、正截面(沿图17的线A-A截取)视图、侧视图和 侧截面(沿图17的线B - B截取)视图22至图26分别为多轴向骨锚的透视图、俯视图、正截面(沿 图23的线A-A截取)视图和两个局部放大的截面视图,该多轴向骨 锚具有插入并处于松开、非接合或非联结位置的锁定帽以及未锁定 的棒;
图27为插入并处于锚头部上松开位置的锁定帽的俯视图; 图28至图32分别为多轴向骨锚的透视图、俯视图、正截面(沿 图29的线A-A截取)视图和两个局部放大的截面视图,该多轴向骨 锚具有插入并处于关闭、接合或联结位置的锁定帽以及未锁定的棒; 图33为插入并处于锚头部上关闭位置的锁定帽的俯视图; 图34至图38分别为多轴向骨锚的透视图、俯视图、正截面(沿 图35的线A-A截取)视图和两个局部放大的截面视图,该多轴向骨 锚具有插入并处于关闭、接合或联结位置的锁定帽和被锁定的棒;

图39和图40为单轴向骨锚和采用了锁定帽的脊柱钩子的说明 性实施例的透^L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尽管本文将参照一定的优选实施例或示范性实施例对骨锚进行
此外,本文所描述和说明的特征可单独地使用或者结合其它特征和 实施例。
图1至图6示出了多轴向骨锚的实施例。多轴向骨锚100包括 锁定帽102(图2至图5中未示出)、锚头部104和锚构件106。骨锚100 也可以是单轴向骨锚使得锚构件和锚头部成为固定在一起的整体构 件(见图39)。锚头部104(本领域中有时称作本体)具有用于接收脊棒 108(注意脊棒108在图2至图6中未示出)或例如诸如平板的其它装 置的大致U形开口 101。可作为骨螺钉、钩子或其它类似结构的锚
构件106联结到锚头部104上,使其可优选地相对于头部104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锚构件106可优选地以至少为约25。的 角度9有角度地绕着轴线107以任一方向转动(即锚构件106的有角 度转动形成了约50°的锥体),但其它范围的角度也可考虑。 一个或 多个多轴向骨锚100例如可通过各自的锚构件106装接到推骨上, 而脊棒108或其它装置可插入U形开口 101内随后锁紧以便正确地 对准脊柱或治疗其它的脊柱病。
如图7和图7A所示,锚头部104包括大致圆柱形中空的壳体 710,并任选地可包含大致U形的套管612和筒夹814。壳体710具 有大致圆柱形非锥形的内壁部分711a、 711b,但备选地可具有至少 若千向内朝向锚构件106的锥形壁部分。壳体104的外部形状可为 大致圆柱形并且可具有锥形壁部分或直壁部分。也可能有用于壳体 104的其它外部形状。套管612具有保持突出部613a、 613b,当套管 612经过壳体710优选地向下插入时,该保持突出部613a、 613b咬 接到壳体710对立壁内各自的槽部715a、 715b内。在本发明的一个 实施例中,槽部715a、 715b设置成允许套管612上下移动1.5毫米 左右,但其它距离也可考虑。根据保持突出部的数目可在壳体710 内形成一个或多个槽部。也可形成多于保持突出部的槽部。而且, 槽部可沿着壳体内壁的宽度或圆周延伸或形成以便套管可在壳体内 转动(旋转),或者槽部形成接近于突出部的相同宽度使得套管在本体 内不能转动(旋转)。保持突出部的构造以及对套管和槽部的交互作用 可设计成使得套管将在本体内对准,或者设计成不提供对准特征。 因此,保持突出部可与槽部交互作用以便将套管的固定元件开槽与 本体的固定元件开槽对准。保持突出部和槽部可颠倒过来使得可在 壳体上形成突出部而在套管上形成槽部。锚头部104具有顶部部分114 和底部部分118以及沿纵轴线107延伸的孔116。顶部开口 414、底 部开口415和U形开口 101与孔116连通。优选地,凸缘718向内
延伸邻近底部开口 415。凸缘718优选地形成大致平坦的内表面720, 该内表面720优选地大致垂直于纵轴线107。表面720也可为曲形, 并且可相对于轴线107倾在牛成非垂直角度。
锚构件106优选地具有曲形头部717,该曲形头部717成形并设 置成适合在壳体710和筒夹714的内部空间815内(注意图7中曲形 头部717的顶部部分为示出筒夹714而4皮切去)。曲形头部717可以 是大致球形或者是截头球形(frustospherical)并优选地具有凹部112, 该凹部112适于接收六角扳手、扭矩扳手或其它已知的传动装置以 便通过转动将锚构件106植入到例如推骨内。
图7B1至图7B5示出了套管612的各个一见图。套管612优选地 具有U形开槽610以便接收脊棒108或者其它固定元件。开槽610 通过支柱615a和支柱615b形成。套管612为大致圓柱形,ja其它形 状也可考虑,并且具有纵向孔616。形成在套管顶部部分的支柱615a、 615b为柔性的并优选地包括保持突出部613a、 613b。代替两个保持 突出部,可使用一个或多个保持突出部。顶部开口 618与孔616和 开槽610连通。支柱615a、 615b形成部分的圓柱形或曲形的壁。在 顶部开口 618处的U形开口 610的宽度,通过支柱615a、 615b的曲 形壁的外缘形成,优选地小于脊棒108的直径或宽度以便棒在插入 套管时挠曲支柱并咬接到套管内位置。顶部内表面622在顶部开口 618 处具有锥度或倾度。通过柔性支柱形成的较小开口 610允许支柱 615a、 615b在脊^f奉插入套管612的U形开槽610时挠曲、压紧和夹 紧棒。锥形的顶部内表面622可有助于支柱615a、 615b的伸展。
凹部625形成在套管612的下部或底部部分626内。底部部分 的外表面628可以是直的和大致圆柱形。凹部625与底部开口 630 连通并优选地与孔616连通。形成凹部625的内壁优选地如图7B1 所示至少部分地为锥形。锥形的角度优选为8°左右,但其它角度也 可考虑。凹部625如下文所描述的那样接收筒夹814。
套管612的直径优选为约9毫米至约10亳米,但其它直径也可 考虑。通过支柱615a、 615b形成的开口 610在其最小宽度处的宽度 或长度优选为约5.9毫米(相对于6.0毫米的脊棒),但其它尺寸也可 考虑。备选地,套管612B可以为其它尺寸。
图8示出了筒夹814的实施例。筒夹优选地具有槽部806以便 生成弹性指状部810,该弹性指状部810可向外偏转以^^允许锚构件 的头部717插入到通过筒夹形成的内部空间815内。内部空间815 通过与顶部开口 852和顶部开口 854连通的孔850形成。槽部806 也可具有半径或圆形部分808,用于消除应力以及向指状部810提供 更好的弹性。尽管示出的槽部自插入锚构件的头部717的下端或底 端812处延伸,但槽部可备选地自顶端820处延伸,或备选地槽部806 可同时自底端812和顶端820处延伸。在一个实施例中,筒夹814 可具有槽部,该槽部从顶端810处延伸直至底端812以便形成C形 环。槽部的布置、形状及尺寸可备选地不同于所示出的。底部开口 854 优选地设置成小于锚构件头部717的最大直径。为便于容纳,内部 空间815优选地具有大于顶部开口 854的直径。
筒夹814优选地具有外表上为锥形的表面822。外锥形表面822 优选地为8°左右并优选地大致匹配套管612凹部区域625的内表面 锥度以便形成有时称作的莫尔斯(Morse)锥度。筒夹也具有优选地适 于大致匹配头部717形状的内表面824。优选地,内表面824为适于 匹配于头部717形状的半球形,但表面824也可以是圆锥形或者具 有其它形状。筒夹814由优选为钛合金的弹性材料制成,该弹性材 料绕着头部717被压紧以便将锚构件106牢固地保持在适当位置。 优选地,筒夹材料较套管612和锚构件106的材料更软。在筒夹814 的一个实施例中,顶部内直径816为约6.3毫米,高度818为约3.7 毫米。备选地,筒夹814可以是其它尺寸。
优选实施例中,筒夹814可具有绕着底端812形成延伸肩部828 的环826。优选地,在锥形外表面822接触延伸肩部828的外表面处 形成了底切半径(undercut radius)827。与延伸肩部828对立的内表面
830(图25)优选为平坦且大致垂直于大致平坦的底部表面832,但表 面830也可以是曲形的且不垂直于顶部表面832。底部环826优选地 在底部表面832处提供增大的表面区域以便停留在形成邻近壳体710 底部开口 415的凸缘718上。延伸肩部828可向筒夹814 ^是供额外 的刚度并且可更好地将骨锚保持在壳体710内。
筒夹814优选地被插入到顶端114或U形棒接收开槽101中, 并设置成可以从顶部114插入到锚头部的孔116内,但也可设置成 使其保持在锚头部的孔116的下端内。也就是说,筒夹的直径使其 能够通过孔116的顶部开口 414,但:优选地不能通过孔116的底部开 口 415。备选地,筒夹的指状部810可^皮压紧以^使允许筒夹经由底部 开口 415插入,而一旦处于头部104内,则指状部可张开。因此, 筒夹可^f皮插入到锚头部的顶部开口或底部开口内。当插入筒夹后, 套管612可插入到顶部开口内或者/人侧部经由U形才奉4妄收开槽101 以便套管的下端626环绕筒夹的顶端820定位。套管612可向下冲齐 压直至保持突出部613a、 613b咬接保持槽部715a、 715b。锚构件106 可以ACJL 116的底部开口 415插入。然后筒夹814可向孔116下方 插入并在锚构件106的头部717上方咬接。备选地,筒夹814,或者 筒夹814和套管712可#_插入并定位在锚头部104内,该锚构件106 的头部717被插入到底部开口 414内并咬接到筒夹内。当头部717 插进筒夹814的底部开口 812时,套管定位成允许筒夹张开以便头 部可通过底部开口 812并且随后筒夹将会收缩以便保持锚构件106 的头部717。
如果使用具有延伸肩部828的筒夹814,本体或壳体710优选地 具有装配凹槽712,该装配凹槽712优选形成在壳体710的底部部分 118内。优选地,该装配凹槽形成在凸缘718和套管保持槽部715a、 715b之间壳体710的内壁内,^f旦用于装配凹槽的其它位置也可考虑。 装配凹槽712允许筒夹814的顶部开口 854当筒夹814在壳体710 的孔116内部时张开以便允许锚构件的头部通过筒夹814的较小开口 854。
在优选装配方法中,筒夹814纟皮插入到壳体710的顶部开口 414 内。锚构件106的头部717经由壳体底部开口 415插入。随着筒夹 的延伸肩部828与壳体710内装配凹槽712的对准,锚构件的头部717 经由筒夹底部开口 854插入。由于底部开口 854小于骨锚106的头 部717,所以筒夹张开而延伸肩部828暂时容纳在装配凹槽712内直 至头部717的最大直径通过开口 854。随着头部717被进一步插入到 内部空间815内,指状部810回缩而延伸肩部828移出装配凹槽。 随后移动锚构件106和筒夹814的组件以便延伸肩部828不再与装 配凹槽712对准并且锚构件通过筒夹保持以便锚构件可在筒夹内成 角度并且转动但不可自筒夹释放,这是因为筒夹不能充分地张开以 便允许头部717通过底部开口 854。优选地,筒夹和锚构件的组件被 移动以便筒夹的底部表面832接触壳体710的凸缘718并由其保持。
随着筒夹和骨构件的组件处于壳体710内,套管612可插入到 壳体的顶部开口 424内并向下移动以^便凹部625接收并与筒夹814 的一部分交迭。套管优选地插入壳体710内以便在保持槽部715a、715b 内容纳保持突出部613a、 613b。这样,套管4皮保持在壳体710内并 且反过来在壳体内保持筒夹814和锚构件106。更优选地,套管向下 移动到壳体710内以便其内部锥形表面622在保持突出部613a、 613b 容纳在保持槽部710a、 710b内时与筒夹814的外部锥形表面822交 迭。随着套管的插入,锚构件优选地仍被允许多轴向地成角度并绕 着壳体710的纵轴向107转动。
图7进一步示出了锁进锚头部104的锁定帽102。锁定帽102优 选包括主体或锁定环900(也在图9中示出)、调节螺4丁 1000(也在图10 中示出)以及鞍状座1100(也在图11中示出)。在一个实施例中,主体 900优选具有自突出部920a至突出部920b计算的12.5毫米左右的外 直径919,而调节螺钉1000优选具有4.5毫米左右的高度1018和优 选为7.0毫米左右的外直径1019。备选地,主体900和调节螺钉100 可为其它尺寸。图13至图14示出了鞍状座1100的各个^L图。备选 地,鞍状座1100可为其它尺寸。
图16至图21示出了锁定帽102的各个视图。调节螺钉1000具 有与主体900的内螺紋相配合的外螺紋1023。有利地,调节螺钉1000 因位于其底部的向外展开部分1925而不能沿图18中向上箭头1824 方向旋出主体900。在骨锚内使用锁定帽102之前,调节螺钉1000 优选被预压到主体900内。更具体地,调节螺钉1000沿箭头1824(图 18中)的方向转动以便部分1925接合主体900内螺紋的底端1926并 被拧紧以便产生摩擦配合。摩擦配合使得需要采用施加到调节螺钉 的一定预定扭矩ST以便自主体900松开该调节螺钉。在施加预定扭 矩ST之前,施加到调节螺钉的任何转动扭矩转动调节螺钉和主体。 松开调节螺钉的扭矩可优选为约2牛顿-米至约6牛顿-米,且更 优选地为约4.5牛顿-米。在一个实施例中,调节螺钉1000具有星 状窝部1727。备选地,调节螺钉1000可具有适于其它已知传动装置 或工具的其它类型的窝部或凹部。有利地,如下文中更为详细的描 述,单一工具或传动机构可通过单一动作同时推动主体900和调节 螺钉1000以便将锁定帽102锁定在锚头部上的适当位置然后继续单 独地推动调节螺钉1000直到棒插入骨锚中且将锚构件夹持在适当位 置为止。
鞍状座1100优选联结到调节螺钉1000上。也就是说,调节螺 钉1000安装到鞍状座1100的上部部分U22(见图11),上部部分1122 优选为圆柱形,然后部分1122的顶部稍微外扩以便产生凸缘。更具 体地,上部部分1122形成杆部1130,该杆部1130通过与调节螺钉 1000内凹部1727连通的孔1020而4皮安装。当杆部1130的上部部分 1132伸进凹部1727之后,在其中通过凹坑1136形成壁的顶部部分 向外展开以便将鞍状座1100联结到调节螺钉1000上。尽管鞍状座 被联结到调节螺钉100上,但可相对于调节螺钉100绕着轴线1310 自由转动(例如见图19)。杆部130具有锥形过渡区1135,其中,该
过渡区1135联接下部部分2129。孔1020的底部开口具有锥形凹部 区以便容纳过渡区1135。鞍状座1100具有凹部1320,该凹部1320 具有与脊棒大约相同的曲率半径。
鞍状座1100优选在下部部分2129上具有螺旋凹槽2130(见图21) 以便增强对棒的夹紧。优选地,螺旋凹槽为倾斜的,类似于螺紋, 因而不与由凹部1320形成的轴线垂直。凹槽大致沿箭头2135方向(图 13A所示)从延伸部分1142伸向延伸部分1144。螺旋凹槽优选地仅 为稍微倾斜,以及随着它们对垂直于棒纵轴线的稍微偏移而提高了 对棒的夹持强度。
壳体710具有端臂或顶部表面730,该端壁或顶部表面730优选 具有一个或多个有助于联合锁定帽102的下列特征以便将锁定帽装 接到骨构件上。顶部表面730(也称作端壁)优选可具有凹座2730a、 2730b,该凹座2730a、 2730b通过各自的斜;皮表面2735a、 2735b和 直壁阻止表面2737a、 2737b形成。顶部表面730也可包含保持表面 2738a、 2738b以及结构733a、 733b。顶部表面730的外缘735可以 是斜角的或倾斜的。主体900可具有延伸的突出部920a、 920b和直 表面925a、 925b。延伸突出部920a、 920b形成抵靠表面930a、 930b。 优选地,抵靠表面930a、 930b大致垂直于直表面925a、 925b,但它 们也可以是非垂直的,突出部920的外缘也可具有斜角的或倾斜的 表面。主体900也优选具有凸缘3236和凸缘3238以及延伸表面2632。 凸缘3236和凸缘3238将与分别形成在壳体710内的凹槽2636和凹 槽2638交互作用。下文中将更为详细地描述壳体的这些结构与主体 90的交互作用。
为了将棒和锚构件锁定(即夹持)在骨帽内的适当位置,锁定帽102 如图22至图27所示定位在壳体710的上方。锁定帽102尤其是突 出部920a、 920b如图27所示在壳体710的顶部表面730上相对于凹 座2730a、 2730b取向。优选地,主体卯0的表面2632(最好参见图26) 延伸稍微超出壳体710的表面2634,此时主体900如图22至图27 所示在壳体710内取向。如此以来,锁定帽102被向下挤压直至该 锁定帽102咬接进图22至图27所示位置为止。应注意到,壳体710 上的斜坡表面2642和主体900上的斜坡表面2644有助于该咬接动 作。也就是说,斜坡表面将交互作用以便挠曲(例如弹性变形)壳体的 上部部分,因此主体可咬接进适当位置。此时,锁定帽102被插入 到锚头部内并且处于松开的、未接合的或未联结的位置。棒108未 锁定(即未被夹持);注意图24中棒108和鞍状座1100之间的空间 1108。而且,锚构件106也未锁定(即未被夹持);注意图25中套管612 和壳体710之间的空间2508。此时,筒夹814沿着锚构件106的头 部未被压紧,因而如上文所讨论的那样允许构件106轴向转动或成 角度。优选地,鞍状座在锁定帽102插进壳体710时插进套管的顶 部开口 618。更优选地,安装在套管开口 618内的鞍状座的尺寸大于 自然状态的开口 618以致于鞍状座向外挠曲支柱615a、 615b。套管 的锥形顶部内表面622可有助于支柱615a、 615b的伸展。
锁定帽102接下来优选沿箭头2731方向转动约90。(即四分之 一圈左右)(见图27)。注意到,锁定帽不能沿相反反向转动因为壳体 710上结构733a、 733b(见图7A和图27)将会接触主体900上的突出 部920a、 920b。随着锁定帽102沿箭头2731方向的转动,柔性的弹 性突出部920a、 920b碰到壳体710上的凹座2730a、 2730b(见图27)。 凹座2730a、 2730b优选具有各自的斜角的或斜坡表面2735a、 2735b 以便有助于向上移动突出部920a、 920b直至位于凹座2730a、 2730b 的上方从而相对于锚头部104将锁定帽装接到关闭位置。主体卯0 在将锁定帽102装接到锚头部104时不具有可错牙(cross-threaded)的 螺紋。凹座2735a、 2735b的斜坡表面2737a、 2737b构造成需要预定 扭矩RT在斜坡表面上滑动和偏转突出部920a、 920b。克服并在凹 座上滑动的预定扭矩RT优选地小于调节螺钉的预定扭矩 ST(RT<ST),使得施加到调节螺钉的扭矩可将调节螺钉和主体一起(即 锁定帽)转动到关闭位置。在这个示范性实施例中,施加在调节螺钉 上的单一器具或工具能将主体从松开位置转动到关闭位置。主体沿
图27中箭头2731的方向转动直到突出部经过直壁表面2737a、 2737b 为止以便突出部返回到其未挠曲位置并停留在凹部2739a、 2739b内, 该凹部2739a、2739b形成在阻止表面2737a、 2737b和保持表面2738a、 2738b之间。优选地,突出部920的高度接近于凹座(例如直壁阻止 表面2737)的高度和保持表面2738的高度,以便当突出部920处于 凹部2739内时,突出部的顶部表面接近于结构733的顶部表面水平。 表面2737a、 2737b优选为直壁以便如果锁定帽在斜坡表面上滑动之 后沿相反反向转动时,各自的突出部920a、 920b将会抵靠在关闭位 置的直壁表面2737a、 2737b上。因此表面2737a、 2737b作为阻止件 防止锁定帽102向后转动(到松开位置),除非施加足够的力。如果用 户施加沿箭头2731的方向(图27)转动锁定帽,则突出部920a、 920b 将接触纟氐靠表面2738a、 2738b并挡开,更优选地,防止主体卯0的 进一步转动。
图28至图33示出了插进锚头部的和处于关闭或接合或联结位 置的锁定帽102。如图32所示,主体900上的凸缘3236和凸缘3238 分别定位在壳体710上的相应凹槽2636和凹槽2638内,而壳体710 上的凸缘3240则定位在主体900上的相应凹槽3241内。凸缘3238 优选具有倾斜表面3242,该倾斜表面3242从接近等于锚头部104内 径的直径渐缩至如图32所示的最大直径。凸缘3238也可具有倾斜 表面3222和倾斜表面3224,该倾斜表面3222、 3224在其侧面形成 以便增加凸缘3238的厚度。凸缘3236优选类似于凸缘3238的构造。 倾斜表面3242、 3222和3224可有助于凸缘3238进入相应凹槽2638。 优选地,凸缘3238和凹槽2638如示出的那样在区域3242处榫接以 免或会出现锚头部的任何外扩。更具体地,凸出部或凸缘3238如图 32所示具有对应于角形表面3242b的角形表面3242a以便如果向外 力施加到锚头部104时,例如作为棒被夹持在适当位置的夹持力的 结果,凸缘3238的表面3242a将接触凸缘3240的表面3242b并防止
锚头部104的张开和外扩。凹槽2636优选地类似于凹槽2638的构 造。此时,棒108仍未锁定;再次地,注意图30中棒108和鞍状座 IOO之间的空间。因此,作为对照,图31和图25示出了将锁定帽102 固定在关闭位置的约90°的转动未能充分地改变套管612和筒夹814 之间的相对位置,即使有改变的话。在关闭位置,与阻止表面2737 交互作用的突出部920防止了锁定帽转动到松开位置,同时,凸缘 3236、 3238与凹槽3236、 3238的交互作用防止了锁定帽升出到壳体 710外。
有利地,用于将锁定帽102插入并关闭到锚头部104的相同工 具或传动机构可使用连续的动作以便进一步转动调节螺钉1000。主 体和调节螺钉一起转动直到主体咬接到关闭位置为止,在此时,突 出部920a、 920b接触位于骨锚100的锚头部104的顶端114上的结 构2738a、 2738b。当突出部920a、 920b接触位于锚头部104上的结 构2738a、 2738b时,转动主体和调节螺钉的扭矩增加直到施加的扭 矩大于调节螺钉预定扭矩ST为止,此时,克服了将调节螺钉保持在 主体上的摩擦连接而调节螺钉独立于主体继续单独地转动。相同的 工具可有利地用于如下文所描述的那样将锚头部104内的调节螺钉 向下移动到关闭位置。此外,用于将调节螺钉从主体松开的相同器 具(该相同器具也可用于将调节螺钉向下移动到夹持棒的棒锁定位置) 也可用于放松调节螺钉(例如以反向转动调节螺钉)直到调节螺钉的展 开螺紋部分1925接合主体为止,此时,主体和调节螺钉可一起转动。 如果沿箭头2731的相反方向施加足够的力,则可使得锁定帽返回到 松开位置。注意到,为主体所需的克服展开螺紋部分1925阻碍的扭 矩优选地大于为突出部920a、 920b在直壁表面2737a、 2737b上偏转 所需的4丑矩TT。
任选地,主体900可具有一对对立定位的扇形剪切块(scalloped cutout),其中,主体900的直断面925位于此处。直断面925或扇形 剪切块可通过使用不同的工具备选地推动主体900。然而,该种工具不能同时推动调节螺钉1000。
图34至图38示出了插入并关闭在锚头部104的锁定帽102,以 及向下推入锚头部104以便将棒108锁定在适当位置的调节螺钉 1000。随着调节螺钉1000向下的推动,该调节螺钉1000沿棒108 才齐压鞍状座1100以〗更将该一奉挤入套管612的下部部分。应注意到, 图36中鞍状座1100和棒108之间缺乏空间。随着调节螺钉仍进一 步地向下推动,鞍状座进一步向下挤压棒,这使得套管612向下移 动,从而沿锚构件106的头部压紧筒夹814,将锚构件锁定在适当位 置。更优选地,套管612在壳体710内向下移动使其内部锥形表面 与筒夹814的外部锥形表面交互作用以便向内压紧筒夹的弹性指状 部将锚构件锁定在适当位置从而使得锚构件将会固定到壳体710上。 锁定螺钉1000可向下推动直到套管612的底部表面2512抵接到壳 体710的底部内表面718为止,或者直到底部表面2512抵接到筒夹 的肩部828为止(图37所示)。锚也可构造成当锚构件处于关闭位置 时套管的底部表面2512不会抵接壳体或筒夹。此外或备选地,保持 突出部613a、 613b当锚构件的锁定过程完成(如图36所示)时可"fe^姿 槽部715a、 715b的各自下缘3015a、 3015b。应注意到,如图32和 图38的对照所示,棒和锚构件的锁定过程(也就是,调节螺钉在其一 旦+>开主体时以便鞍状座接触棒的移动操作)对主体900和壳体710 的相对关闭位置具有较少的影响,如果有的话。
下文中描述了使用骨固定系统的又一说明性方法,该骨固定系 统采用了骨锚100。包括锚构件和组合体(包括套管和筒夹但优选不 具有锁定帽)的骨锚100装接在骨上。该步骤中,锚构件106优选可 相对于壳体710多轴向地转动或成角度。锚构件106可暂时地相对 于壳体710被锁定,通过施加力朝底部开口 415向下移动套管612 以^沿头部717压紧筒夹814,从而防止了锚构件相对于壳体710移 动。该暂时锁定可在将脊棒放进壳体之前或之后施行,并且可在锁 定帽被装接到壳体或在壳体内夹持脊棒之前施行。在一种方法中,
在锁定脊棒之前并独立于脊棒的锁定,可将脊棒放置在套管内并用 于对套管施加压力从而将锚构件锁定到壳体。随着锚构件锁定在壳
体710内,脊棒可在壳体710内移动(平移,转动)或自其移开。如上 文所描述的那样通过使用锁定帽102可随后将脊^l奉夹持到壳体上。
应注意到,锁定帽并不限于在多轴向骨锚中使用。图39和图40 示出了备选骨锚,该备选骨锚可采用图7和图9至图11的锁定帽。 骨锚3900为具有锚构件3906的单轴向骨锚示例。骨锚4000具有锚 构件4006,该锚构件4006为可接合棘突、薄板或其它骨的钩子的示 例。
图2和图3说明了在锚头部104外部的工具接合表面140和工 具接合表面150,该工具接合表面140和工具接合表面150可通过使 用保持和操作器具以便有助于植入过程。
脊柱固定的第 一 说明性方法将被描述。下文所述的该方法可使 用上文所述的任一骨锚,或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它骨锚而施行,但 优选为上文所述的多轴向骨锚和单轴向骨锚。该方法通常包括将第 一骨锚100装接到推骨,优选将第二骨锚装接到另一推骨,并且将 脊棒紧固到第一骨锚100和第二骨锚100以便对准推骨。这例如可 通过将第一骨锚100的锚构件106插入第一推骨而实现。第二骨锚100 可备选地植入脊柱其它区(即颈部区、胸部区或腰部区)内的一个或多 个推骨内。
为了将骨构件106插入推骨,必需内部地或侧部地以约0。至约 25°之间的取向插入锚构件106,更优选地,内部地或侧部地以约0 。至约15°之间。此外或备选地,必需以约30。至约50。之间向上 的取向插入锚构件106,以及以约30°至约40°之间向上的取向插 入锚构件106。上文所述多轴向骨锚可构造并设置成提供必需的内部 或侧部和/或向上成角度,但本方法并不限于本文所述的多轴向骨锚 结构。
插入锚构件106之前,或许希望在推骨内钻孔和/或开孔。当孔
开好后,可优选不敲击推骨的前缘皮质。锚头部104和曲形头部717 优选在锚构件106插进推骨之前可预先装配。备选地, 一旦锚构件106 完全插进第一推骨时,锚头部104可咬接到锚构件106的曲形头部717 上。
第二多轴向锚100优选地装接到邻近的或其它的推骨上,例如 通过将锚构件106(此时为螺钉)拧(threading)入推骨。备选地,第二多 轴向锚100可装接到其它推骨上,包括那些颈部区、胸部区或腰部 区内的推骨。 一旦植入第二多轴向锚,第一锚头部104和第二锚头 部104可转动对准它们各自的棒接收开槽以便可将脊棒108插入其 内。 一旦推骨被重新定位以便校正即将出现的畸形时,笫一多轴向 骨锚100和第二多轴向骨锚100的各自锁定帽102可被拧紧以便将 脊棒108紧固到第一多轴向骨锚100和笫二多轴向骨锚100,以及相 对于锚构件106固定锚头部104的角位置,从而形成大致刚性底构
成o
备选地,脊棒108的一端可插进锚头部104中的一个,并且操 作脊棒108以便对推骨体重新定位。然后脊棒108的另一端可插进 另一个锚头部104从而将脊棒108固定在适当位置。脊棒108的第 一端可在操作脊棒108对推骨体重新定位之前通过锁定帽而固定在 锚头部104中的一个上。在本方法的再一实施例中,骨锚100可如 上文所述的那样插进脊柱,脊棒108的两端可插进锚100,脊棒的一 端固定或紧固在锚100内并且施加沿脊棒108移动多轴向锚以便施 加移开力或压紧力的移开力或压紧力,以及随后将脊棒108的第二 端固定在骨锚内。
一旦已植入第一多轴向锚100和第二多轴向锚100时,它们的 锚头部104可转动对准它们各自的棒接收开槽以便可将脊棒108插 入其内。 一旦推骨被重新定位以便校正即将出现的畸形时,锁定帽 可被柠紧以便将脊棒108紧固到第一多轴向锚100和第二多轴向锚 100上,以及相对于锚构件106固定锚头部104的角位置,从而形成 大致刚性的构成。
称的目的,但应认识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作出众多的改动或 其它实施例。例如诸如锁定帽的特征和结构可被单一地或结合其它 特征及结构使用。因此,应理解所附权利要求旨在覆盖落入本发明 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的该种改动和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将固定元件装接到骨上的骨锚,包括用于装接到所述骨上的锚构件;具有顶部部分和底部部分的本体,所述本体联结邻近所述底部部分的所述锚构件,所述本体形成中空内部且在所述顶部部分具有大致U形开槽以便接收所述固定元件;和可移除地、不可拧地安装到所述锚头部的所述顶部部分上的锁定帽,所述锁定帽包括主体和可拧地装接到所述主体上的调节螺钉,以便接合所述固定元件和将所述固定元件夹持到所述本体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锚,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帽的所述 主体具有至少一个弹性突出部,而所述本体在其顶部表面上具有倾 斜表面,并且当相对于所述本体转动所述主体时,所述突出部在所 述本体上的所述倾斜表面上偏转。
3. 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骨锚,其特征在于,所述主 体和所述调节螺钉被预压成使得所述调节螺钉的转动会导致所述主体转动。
4. 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骨锚,其特征在于,所述主 体和所述调节螺钉通过仅与所述调节螺钉接合的单一器具而被推动 直到所述主体纟皮锁定在所述壳体上的适当位置为止。
5. 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骨锚,其特征在于,所述调 节螺钉和所述主体被预压,使得允许所述调节螺钉相对于所述主体 转动必需要约2牛顿-米至约6牛顿-米的力。
6. 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骨锚,其特征在于,所述本 体在其顶部表面上具有阻止表面,以便挡开所述主体以免自所述本体上移开。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骨锚,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所述顶 部表面具有保持表面,且所述阻止表面和所述保持表面形成凹部,以便保持所述主体的突出部。
8. 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骨锚,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相对于所述本体转动约90° ,以便将所述主体紧固到所述本体上。
9. 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骨锚,其特征在于,所述主 体包括至少一个榫接形凸出部,并且所述壳体包括位于所述顶部部 分内的至少 一个榫接形凹槽,并且当所述主体装接到所述本体时, 所述榫接凸出部容纳在所述榫接凹槽内,以便防止外扩,但所述榫 接连接在所述主体转动期间不在所述本体上提供力。
10. 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骨锚,其特征在于,所述 骨锚还包括具有底部表面的可压紧的筒夹,所述底部表面抵靠所述 本体的所述底部部分的下凸缘。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骨锚,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夹具有停 留在所述本体的所述下凸缘上的延伸肩部。
12. 如权利要求10或权利要求11所述的骨锚,其特征在于, 所述骨锚还包括具有内凹部的套管,所述凹部接收所述筒夹并具有 锥形内表面,以便当所述套管朝所述本体的所述底部部分移动从而 锁定所述锚构件时在所述筒夹的外锥形表面上提供压紧力。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骨锚,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具有开 槽以便接收所述固定元件,且所述开槽具有至少一部分,所述至少 一部分具有小于所述固定元件的开口 ,以便所述固定元件咬接到所述套管内。
14. 如权利要求12或权利要求13所述的骨锚,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管具有开槽,以便接收所述固定元件,且所述开槽具有开口, 并且所述套管还具有顶部表面,所述顶部表面具有与所述锁定帽的 底部表面交互作用的倾斜表面,以便伸展所述套管开口 。
15. 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骨锚,其特征在于,所述 锁定帽还包括鞍状座,所述鞍状座联结所述调节螺钉并相对于所述 调节螺钉的返回可独立地转动。
16. 如权利要求9至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骨锚,其特征 在于,所述本体具有装配凹槽,而所述筒夹具有延伸肩部,所述装 配凹槽构造成允许所述筒夹的底部开口张开,以便通过接收所述延 伸肩部而接收所述锚构件的头部。
17. 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和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 骨锚,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构件与所述本体整体形成。
18. —种用于将固定元件装接到推骨上的骨锚,包括 用于装接到所述骨上的锚构件;具有顶部部分和底部部分的本体,所述本体形成具有内部空腔 的大致管形元件,所述顶部部分内的顶部开口与所述内部空腔连通, 且所述底部部分内的底部开口与所述内部空腔连通,所述顶部部分 具有端壁、至少一个凹槽和接收所述固定元件的开槽,所述端壁具 有通过倾斜表面和直壁形成的至少一个凹座,所述倾斜表面相对于 所述端壁倾斜而所述直壁相对于所述端壁大致垂直;以及可移除地安装到所述本体的所述顶部部分上的锁定帽,所述锁 定帽包括锁定环和可拧地装接到所述锁定环上的调节螺钉,所述锁 定环包括至少一个可偏转突出部和至少一个凸出部,所述可偏转突 出部构造成并适于与所述凹座交互作用,以便随着所述锁定环相对 于所述本体的转动而偏转,而所述凸出部构造成并适于当所述锁定 环转动时容纳在所述凹槽内。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骨锚,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壁还包括 抵靠表面,所述抵靠表面和所述直壁在所述锁定环转动接近90。时形 成用于所述偏转凸出部的凹部。
20. 如权利要求18或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骨锚,其特 征在于,所述凸出部为榫接形且所述凹槽为榫接形,并且各自的榫 接形状适于并构造成当所述榫接凸出部容纳在所述榫接凹槽时不是 为了提供接合力,而是为了所述凸出部和所述凹槽的交互作用将防 止所述顶部部分张开超出预定距离。
21. 如权利要求18至权利要求20中任一项所述的骨锚,其特 征在于,所述骨锚还包括套管,所述套管具有适于并构造成接收所述固定元件的U形开 槽、保持凸出部和具有内锥形表面的底部部分;和可压紧筒夹,所述可压紧筒夹具有外锥形表面、接收所述锚构 件的一部分的中空内部、底部开口、多个柔性指状部和延伸超出所 述外表面的肩部,所述筒夹的所述底部开口构造成并适于在其自然 状态时小于容纳在所述筒夹内部的所述锚构件的部分,并且具有允 许所述锚构件经由其移动的张开状态;其中,所述本体包括邻近所述底部开口的凸缘、所述底部部分 内的装配凹槽以及套管保持槽部,所述本体包含邻近所述凸缘的筒 夹且所述套管内锥形表面接触所述筒夹外表面;由此,所述套管在所述本体内的平移移动向内压紧所述筒夹的 所述弹性指状部,以便相对于头部固定所述锚构件而所述筒夹无需 经受平移移动。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骨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构件 适于并构造成经由所述底部开口可插进所述本体,而所述筒夹适于 并构造成经由所述本体的所述顶部开口而非所述底部开口可插进所 述本体,并且仅当所述筒夹的所述肩部容纳在所述装配凹槽内时所 述锚构件才可插进所述筒夹。
23. 如权利要求21或权利要求22中任一项所述的骨锚组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所述保持突出部定位在所述本体内所形成 的槽部内。
24. 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骨锚,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部和所述 保持突出部可构造成并适于将所述套管的所述固定元件开槽和所述 本体的所述固定元件开槽相对准。
25. —种制造用于接收固定元件的脊柱固定装置的骨锚的方法, 包括 提供锚构件,所述锚构件具有骨接合部分和头部;提供本体,所述本体具有顶部开口、底部开口、与所述顶部开口和所述底部开口连通的内部空腔、接收所述固定元件的开槽和装配凹槽,所述底部开口小于所述顶部开口;提供筒夹,所述筒夹具有与内部空腔连通的底部开口和邻近所述底部开口的肩部,所述内部筒夹空腔构造成接收所述锚构件的所述头部的至少一部分,且所述底部开口小于所述锚构件头部的至少一部分;经由所述本体的所述底部开口插入所述锚构件的所述头部; 将所述筒夹的所述肩部与所述本体的所述装配凹槽对准; 当所述筒夹位于所述本体的所述内部空腔内且所述肩部对准所述装配凹槽时,经由所述筒夹的所述底部开口插入所述锚构件的所述头部,以便所述筒夹张开且在所述装配凹槽内容纳所述肩部; 通过允许所述筒夹回缩而形成所述筒夹和所述锚构件的组件,以便所述肩部移出所述装配凹槽而通过所述筒夹保持所述锚构件的所述头部;对所述筒夹和所述锚构件的组件重新定位,以便所述肩部不与 所述装配凹槽对准。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提供套管,所述套管具有内锥形表面、保持突出部和接收所述 固定元件的开槽;经由所述顶部开口将所述套管插进所述本体的所述内部空腔;以及对所述套管定位以便所述内锥形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叠加在所述 筒夹的所述外表面的至少 一部分上,并且以便所述保持突出部当在 所述本体内形成所述筒夹和所述锚构件的组件之后咬接在所述本体 内形成的槽部内。
全文摘要
一种将棒装接到骨上的骨锚,其具有用于装接到骨上的锚构件和具有用于接收棒的U形开口的锚头部。骨锚还包括具有主体和调节螺钉的锁定帽。有利地,在一个实施例中锁定帽优选设计成可使用单一工具优选地通过90°的转动而将锁定帽锁定在锚本体上的适当位置,然后优选地推动调节螺钉用以夹持棒。锁定帽还优选为非拧动地接合锚本体。锚本体优选在其顶部表面具有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弹性偏转主体上的延伸突出部,以便将锁定帽紧固到锚本体上。文中还描述了骨锚的植入和装配方法。
文档编号A61B17/70GK101198284SQ200680021866
公开日2008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5日
发明者D·基恩, D·辛德勒, E·麦沙恩, J·卡波佐利, J·彼得森, P·豪里, S·克拉默, T·凯尔 申请人:新特斯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