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发酵罐消毒灭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毒灭菌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对使用中的发酵罐进行消毒灭菌的新方式。
(二)技术背景在传统的发酵工艺中,如谷氨酸、谷氨酰胺、赖氨酸等发酵产品,为保证发酵过程顺利进行,排除设备原因造成的染菌和经济损失,实行发酵液连续消毒灭菌方式要求发酵罐每批进料前先用碱液清洗,后进行蒸汽高压消毒灭菌,该消毒方式不仅消耗大量蒸汽,而且设备的非生产时间较多,设备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节约蒸汽,提高设备利用率的发酵罐消毒灭菌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发酵罐消毒灭菌方法,在发酵液连续消毒灭菌的情况下,改变发酵罐的消毒方式,减少蒸汽消罐次数,节约蒸汽,采用多批次发酵后对发酵罐蒸汽灭菌一次的方式,即每一批次的发酵罐只通入碱液(95℃~105℃、20~30分钟)进行循环清洗,等运行3-5批次后再使用蒸汽进行高压蒸汽消毒灭菌(120℃~125℃、0.18~0.22MPa、35~45分钟),同样达到原来每批次发酵罐都消毒灭菌的效果。本发明的操作流程是发酵结束→发酵罐消毒(每批次碱液95℃~105℃、20~30分钟)进行循环清洗,每隔3-5批次高压蒸汽消毒灭菌(120℃~125℃、0.18~0.22MPa、35~45分钟)→上料→发酵。
本发明的发酵罐消毒灭菌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不改变生产工艺流程,只改变操作方式,在生产中实施后,同样可保证发酵过程的无菌效果。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节约能源,减少非发酵周期时间和工人劳动量,提高设备利用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该发酵罐消毒灭菌方法,在发酵液连续消毒灭菌的情况下,改变发酵罐的消毒方式,减少蒸汽消罐次数,节约蒸汽,采用多批次发酵后对发酵罐蒸汽灭菌一次的方式,即每一批次的发酵罐只通入碱液(100℃、25分钟)进行循环清洗,等运行3批次后再使用蒸汽进行高压消毒灭菌(120℃、0.20MPa、40分钟),同样达到原来每批次发酵罐都消毒灭菌的效果。本发明的操作流程是发酵结束→发酵罐消毒(每批次碱液100℃、25分钟)进行循环清洗,每隔3批次高压蒸汽消毒灭菌(120℃、0.20MPa、40分钟)→上料→发酵。
实施例2该发酵罐消毒灭菌方法,在发酵液连消的情况下,改变发酵罐的消毒方式,减少蒸汽消罐次数,节约蒸汽,采用多批次发酵后对发酵罐蒸汽灭菌一次的方式,即每一批次的发酵罐只通入碱液(105℃、20分钟)进行循环清洗,等运行4批次后再使用蒸汽进行高压消毒灭菌(125℃、0.18MPa、35分钟),同样达到原来每批次发酵罐都消毒灭菌的效果。本发明的操作流程是发酵结束→发酵罐消毒(每批次碱液105℃、20分钟)进行循环清洗,每隔4批次高压蒸汽消毒灭菌(125℃、0.18MPa、35分钟)→上料→发酵。
实施例3该发酵罐消毒灭菌方法,在发酵液连消的情况下,改变发酵罐的消毒方式,减少蒸汽消罐次数,节约蒸汽,采用多批次发酵后对发酵罐蒸汽灭菌一次的方式,即每一批次的发酵罐只通入碱液(95℃、30分钟)进行循环清洗,等运行5批次后再使用蒸汽进行高压消毒灭菌(122℃、0.22MPa、45分钟),同样达到原来每批次发酵罐都消毒灭菌的效果。本发明的操作流程是发酵结束→发酵罐消毒(每批次碱液95℃、30分钟)进行循环清洗,每隔5批次高压蒸汽消毒灭菌(122℃、0.22MPa、45分钟)→上料→发酵。
权利要求
1.发酵罐消毒灭菌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批次的发酵罐发酵结束后,只采用温度为95℃~105℃的碱液进行循环清洗20~30分钟,运行3-5批次后再使用温度为120℃~125℃、压力0.18~0.22MPa的蒸汽进行高压消毒灭菌35~45分钟,然后再继续上料发酵。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酵罐消毒灭菌方法,属于消毒灭菌技术领域,是在发酵液连消的情况下,改变过去发酵罐每批碱液循环清洗(95℃~105℃、20~30分钟)与蒸汽消毒(120℃~125℃、0.18~0.22MPa、35~45分钟)并用的做法,每批次只进行碱液循环清洗,每隔3-5个批次后进行一次蒸汽消毒(120℃~125℃、0.18~0.22MPa、35~45分钟)的新方式。本发明的发酵罐消毒灭菌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节约蒸汽,缩短非发酵时间等优点,且同样达到原来每批次发酵罐都消毒灭菌的效果。
文档编号A61L2/04GK101028526SQ20071001421
公开日2007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4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4日
发明者杨玉岭, 岳希金, 邵明金, 满德恩, 胡昆之, 马志刚 申请人:菱花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