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敷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246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外敷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特别涉及一种外用中成药,具体地说是一种外敷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
背景技术
婴幼儿为稚阴未长、稚阳未充之体,五脏六腑成而未全,脏腑娇嫩,不耐寒热,易生疾病。腹泻最为普遍和常见,“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一旦调护失宜,或乳食不节,或外感风邪,脾胃戕伤,功能失调,脾阳不升,胃阳不降,则胃失腐熟,脾失运化,不运则清者不升为浊,不化则水谷不消而为滞,积滞蕴湿,聚湿为水,水浊内困,蕴阻肠腑,致使清浊不分,完谷不化,水谷浊杂下趋并走大肠而泄泻。脾失运化则胀,胃失和降则痛,清气下陷则泻,浊气上逆则呕。故腹泻时多伴有腹胀、腹痛、呕吐等症状。
临床的主要特点是大便次数多,呈水样或呈带有少量粘液状的“蛋花汤”样,有酸味,多为消化不良的乳食,并伴有肠鸣、腹胀、纳差或呕吐。中医学将其分为风寒型、伤食型、湿热型。四季均可发病,皆由浊湿内蕴和脾胃功能失调所致。
治疗小儿腹泻难度大,一、大多不愿服药,害怕打针,特别是婴幼儿给药尤为困难;二、多呕吐,易脱水;三、广泛使用及滥用抗生素药物,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加,不但可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且还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产生耐药菌株,使得病情复杂化。
中医学认为,脐乃人体经络的总枢,经气的汇海,神厥穴(脐)位于任脉,而任脉属于阴脉之海,与督脉相表里,共同司管人体诸经百脉。脐与诸经百脉相通,脐又为冲,任脉循环之所,且任脉、督脉、冲脉为“一源三歧”,三脉经气相通,可联合全身气血经络,交互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膜。故中医有“通五脏而真神往来之门”和“保生之根”之说。
CN1123351C公开了一种外敷止泻用中药液,由赤石脂、葛根等十八味原料药配方后水煎煮提取分离得到水提取液,将该止泻液吸附于疏松、多孔材料中包覆纱布后敷于肚脐部位并固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方便治疗小儿腹泻特别是婴幼儿腹泻的中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将口服或注射等小儿不适的给药途径改变为外敷肚脐给药。
申请人: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经络学和腧穴学理论,感悟“中焦之病,以药切粗末炒香,布包缚脐上为第一捷法。”以及“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用之得法,其响立应”。经十多年临床反复实践和不断改进,研究出外敷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
本中药为以下组分和质量份数的原料药加工的散剂 黄连8~12份, 柴胡8~12份, 肉豆蔻8~12份, 车前子8~12份,五倍子6~10份,木香4~8份, 吴茱萸3~7份, 地榆3~7份, 丁香3~7份, 干姜6~10份, 冰片0.5~1.2份。
优选 黄连10份, 柴胡10份,肉豆蔻10份, 车前子10份, 五倍子8份, 木香6份, 吴茱萸5份,地榆5份, 丁香5份, 干姜8份, 冰片1份。
将上述原料药焙干(或黄)存性研末,过80~120目筛,按配方用量混合均匀装瓶备用。
使用时用75%医用酒精消毒肚脐部位,然后敷填0.5~0.8克药粉,外用敷贴料固定,比如两层以上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或橡皮膏固定等。24小时更换一次,连续三次(即三天)为一疗程。申请人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2004年3月~2006年4月收治的326例小儿腹泻进行了临床统计,年龄2~29个月,病程3小时~3周;大便5~10次/日,稀水样便或粘液便,黄色或黄绿色;伴有呕吐47例、发热11例、轻中度脱水92例。实验室大便培养确诊沙门氏菌感染19例,痢疾杆菌感染26例,肠道病毒感染73例,慢性或迁延性腹泻(肠道菌失调)117例,余为非感染型腹泻。全部使用本中药敷脐治疗,24小时换药一次,连续三次为一疗程。敷贴一次,有效率100%,其中停泻者64例,敷贴两次后停泻212例,两次治愈率86.7%,一个疗程后全部治愈,无无效或不适病例。
本中药辛甘与苦酸同施,温药与寒药并行,合乎小儿“易寒易热”,“朝虚暮实”的病理特点。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中药有很强的收敛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抗菌和抑菌作用。
现代医学也证实,肚脐以外皮筋膜为屏障与外界相通,内联腹膜,是腹壁最薄的地方,皮下脂肪组织少,屏障功能弱,有许多微血管网,有利于药物渗透,吸收,弥散,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又不经肝脏代谢,所以有用药量少,无损伤,起效快,安全方便,获得疗效不致副作用等优点。
本中药敷肚脐部及其附近皮肤,能达到腠理之中,药物透过皮肤,直达经脉,渗入体内,融于津液之中,或提而攻之,或攻而散之,具有内外一贯之妙。从而达到调理中焦,协调升降,促使胃肠功能恢复等治病的目的。充分体现了中医简、便、廉和无毒副作用的特色。
具体实施例方式 1、取黄连、柴胡、肉豆蔻、车前子各8份,焙干研末过100目筛,五倍子6份焙黄研末过100目筛,木香4份、吴茱萸、地榆、丁香各3份焙干研末过100目筛,干姜6份焙干研末过100目筛,冰片0.5份研末过100目筛,混合均匀即可。
2、取黄连、柴胡、肉豆蔻、车前子各12份,五倍子10份,木香8份、吴茱萸、地榆、丁香各7份,干姜10份,冰片1.2份,操作同例1。
3、取黄连、柴胡、肉豆蔻、车前子各10份,五倍子8份,木香6份、吴茱萸、地榆、丁香各5份,干姜8份,冰片1份,操作同例1。
权利要求
1、一种外敷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分和质量份数的原料药加工的散剂
黄连8~12份, 柴胡8~12份, 肉豆蔻8~12份,
车前子8~12份, 五倍子6~10份,木香4~8份,
吴茱萸3~7份,地榆3~7份, 丁香3~7份,
干姜6~10份, 冰片0.5~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
黄连10份, 柴胡10份,肉豆蔻10份,
车前子10份,五倍子8份, 木香6份,
吴茱萸5份, 地榆5份, 丁香5份,
干姜8份, 冰片1份。
全文摘要
一种外敷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由黄连、柴胡、肉豆蔻、车前子各8~12份,五倍子6~10份,木香4~8份,吴茱萸、地榆、丁香各3~7份,干姜6~10份,冰片0.5~1.2份,焙干存性研末,过80~120目筛,混合均匀得到的散剂。敷贴于小儿肚脐部位,并外固定,每次0.5~0.8克,24小时更换一次,三次为一疗程。外敷一次有效率100%,敷贴两次治愈率86.7%,一个疗程全部治愈,无无效或不适病例。
文档编号A61K35/56GK101095932SQ200710023998
公开日2008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5日
发明者张剑锋 申请人:张剑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