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颈肩腰腿痛病变的膏药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56859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颈肩腰腿痛病变的膏药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要治疗颈肩腰腿痛病变的膏药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颈肩腰腿痛即外受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淤血阻络,外伤劳损,劳损用力过猛或不均、 韧带钙化,长期缺乏功能性锻炼,所致的一种疾病, 一发作起来颈肩腰腿痛难忍,不能翻 身,不能行走,颈肩、臂、手痛、头痛、耳鸣等特征,或伴有坐骨神经痛,如病程较长者, 可引起椎管狭窄,直至截瘫。临床中所见患者,外来撞击腰部痛,遇寒冷痛疼加重发作时 多为局部红肿,突出部位痛疼感加重。多数病例,做CT检査,查到颈腰椎间盘退变、椎 体松动、椎体缘骨刺,压迫和刺激神经根、颈脊髓、自主神经、椎动脉等邻近组织而引起 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近年来,颈肩腰腿痛患者有逐年增加趋势,目前治疗本病一般采用, 外部牵引、内服西药、针灸、小针刀或动手术开刀,使颈腰部症状改善,但治疗骨质病变 的药物大都刺激胃粘膜,小针刀、动手术对病人伤害更大,且费用过高。有的病人治疗不 彻底,易复发,病人痛苦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用膏药及制备方 法。它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治疗效果理想且复发率很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颈肩腰腿痛病变的膏药,其中药原料含有麝香0.1-0.5g、
川乌3-25g、草乌3-25g、麻黄2-22g、细辛2-22g、羌活3-22g、白芷3-24g、肉桂4-22g、 干姜3-23g、乳香2-12g,冰片O.l-lg、续断3-23g,没药2-12g、黄丹80-350g、马线子5-27。 作为该膏药的优选方案其中药原料包含有麝香0.3-0.5g,川乌10-25g、草乌10-25g、
麻黄10-22g、细辛10-22g、芜活10-22g、白芷10-24g、肉桂10-22g、干姜10-23g、乳香 4-12g、冰片0.3-lg、续断10-23g、没药4-12g、黄丹250-350、马线子10-27g。
作为该膏药的最佳方案其中药原料包含有麝香0.5g、川乌15g、草乌15g、麻黄12g、 细辛12g、羌活14g、白芷14g、肉桂12g、干姜13g、乳香6g,冰片0.5g、续断13g,没 药6g、黄丹250g、马线子15g。
上述膏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将中药原料中的麝香、乳香、没药、冰片研成细粉,过6目的细筛,然后混匀, 形成细料;
2) 、将川乌、草乌、麻黄、细辛、羌活、白芷、肉桂、干姜、续断,马线子碎断混匀, 形成粗料;
3) 、将所述的粗料先与麻油一起放入锅内,浸泡3-7天后,用文火煎熬,将药炸成焦 黑色为止;
4) 、滤去药渣,继续煎熬,成为黑色药油;将药油熬煎至滴水成珠,停止煎熬;
5) 、然后向药油中慢慢加入碎断后的黄丹并用木棒搅拌;
6) 、再将油膏滴入水中捏作一团至无粘性为止,立即将制好的细料加入其中,同时搅
拌均匀,制成膏药;
7)、最后将膏药倒入冷水缸内,云其火毒。
使用时根据伤处大小分别摊在布上,然后敷于伤口处。 用法用量外贴每6天换一次,三次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在贴膏药期间,如局部刺痒、有红点、白点,不必害怕,可暂停1-2天, 待刺痒、红点、-白点消失后在贴上或更换新膏药。忌酒。
麝香开窍醒神,活血散结,催产下胎。现代研究证明本品有活血散结,消肿止痛之
效,也可用于跌打损伤及痹痛等症。
川乌温经止痛,袪风除湿,现代研究证明本品能温经络,并以逐风邪,除寒温擅长, 又具有很强的麻醉止痛作用,故制川乌多用于阴寒内盛所致的心腹剧痛以及风寒湿痹,肢
体疼痛、麻木等功效。
草乌温经止痛,袪风除湿,现代研究证明本品能温经络,并以逐风邪,除寒温擅长, 又具有很强的麻醉止痛作用。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现代研究证明本品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 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症,能开发汗,解除在表之寒,常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加发汗 解表之功或用于风寒外来,肺气壅闭之咳喘症,能开宣肺气而平喘。
细辛散寒解表,祛风止痛,温肺化饮,现代研究证明本品能发散在表之风寒,又能 祛除入里之寒邪,用于阴虚感冒风寒而见恶寒发热,脉反沉者,又有较强的止痛作用,常 用于感冒风寒或风湿。
羌活散寒解表,袪风湿、止痛。现代研究证明本品可用于外感风寒所引起的发热恶 寒,头痛、身痛较重之症。还可用于风寒湿邪侵袭机体所致的肢节疼痛、肩背酸痛,尤多 用于上半身疼痛。
白芷袪风解表,排脓。消肿止痛。现代研究证明本品可用于感冒风寒、头痛、鼻塞 等症,其止痛、通鼻窍作用尤为显著,也可用于阳明经之头痛、眉棱骨痛、齿痛能袪风止 痛。还有散结消肿的功效。
肉桂温中补阳、散寒止痛。现代研究证明本品可用于肾阳不足、畏寒肢冷、遗尿、 尿频或脾阳不抟,脘腹冷痛、食少溏泄等症,本品平甘大热,能温补脾肾阳气,益火消阴, 也可用于脘腹冷痛、寒痹腰痛,虚寒痛症,本品辛热,能血脉而散寒止痛。
干姜回阳、温中,温肺化痰。现代研究证明本品可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四肢 厥冷,脉微欲绝等症。也可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症。
乳香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现代研究证明本品可用于血郁气滞的脘腹疼痛,痛经, 经闭,能及跌打损伤和痛疼等证,乳香活血止痛作用良好,又兼能行气,故适用于血凝滞 疼痛之症,此外配入除风湿痹痛的方剂中,能增加活血通痹止痛之效。
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现代研究证明本品芳香,内服有开窍醒神之效,外用有 清热止痛,防腐止痒之功效。续断补肝肾、强筋骨,止血、安胎,通利血脉。现代研究证明本品能补肝肾而强健 筋骨,又能能利血脉,故常用于肝肾不足,血脉不利所致的腰膝通及风湿肢体疼痛等症。
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中医认为颈腰椎骨质增生、间盘突出,肾虚对椎间盘 失其温养,外受风寒湿邪侵袭所致,淤血阻络,外伤劳损过猛或不均、韧钙化,长期缺乏 功能锻炼。
黄丹(又名铅丹)外用解毒,生肌,内服截痒,现代研究证明本品外用有良好的解 毒防腐止痒收敛生肌等效。
马线子解毒、散结,活络止痛,现代研究证明常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拘挛麻 木,以及肢体瘫痪,神经麻痹等症,多与其它活血止痒或袪风除湿药物配伍,有活血散结, 解毒之功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病人可拿回家自己操作。对颈腰间盘突出、肩腿痛治愈率达
80%,有效率95.7%,无效率4.7%,且复发率明显降低。与目前其他药物或口服药相比, 效果极为显著。为了证明本发明的效果和可靠性,于2000年至2006年对120例确诊病人 进行了临床验证。
临床资料
按照1997年海口会议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对符合条件的120例病人随机分成了两 组,进行了临i^实验,其中治疗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40-60岁,其中40-50岁10 例,50-60岁30例,45-55岁15例,病程1-5年,平均2.5年,对照组60例中男38例, 女22例,年龄40-60岁,45-60岁37例,55-60岁17例,50-60岁6例,病程2-5年, 平均2.5年,大多数患者均经中西医多方治疗过,未获理想之效果,久治不愈,越犯越重, 打针吃药收效甚微,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学习。
方法两组患者均停用以前所服药物和其他膏药,治疗组随投以本发明,
典型病例
张某,男,60岁,于2003年8月20号,其自述症状与体征是自己修理工作的,每天弯腰用力,长期日积月累,若下腰痛的毛病,2003年8月15号,到医院做CT检查,判 断为腰椎2-3、 3-4节腰椎盘突出,并有骨质增生。改用本发明后一疗程后,其病情大减,, 又用一疗程后,诸症皆除,病情稳定,示见复发。
王某,女,45岁,2004年9月2号,其自述症状与体征是自己在干地里的农活时, 头有卓晕,上肢有点麻木,到医院拍片,诊断为颈椎病压迫神经造成的的头晕,改用本药
品一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又用2-3疗程,症状其他消失,未见复发。
李某,男,40岁,于2007年元月20号,其自述症状与体征是自己在给学生上课时,
常感觉时有腰痛,下肢麻肿胀,'到医院做过两次小针刀后,病情转轻后不久复发,改用本
发明一个疗程后,病情明显好转,疼痛减轻,第二个疗程,症状基本消失,随后又巩固治
疗了2个疗程,随访5周后未复发。
曹某,男,38岁,于2007年5月20日,其自述症状与体征是自己在工厂上班,每 天搬运2吨货物,长期弯腰用力,日积月累,落下腰痛的毛病,2007年2月25日到医院 做CT检查,判断为腰椎3-4节椎管狭窄,并伴有骨质增生,用过好多方法,效果不明显, 疼痛难忍。用本发明一疗程后,其病情大有好转,又用了2个疗程后,疼痛基本消失,病 情稳定,随访2个月,未见复发。
宋某,女,40岁,于2006年8月10日,其自述症状与体征是自己在干地里的农活 时,出了满身大汗,回家后用电扇吹了半个小时,第二天,肩周疼痛,上肢有麻森感,第 二天不能下地干活,随时来我处就医,根据自述情况判断为痛肩风,肩周炎,随时用本发 明3个疗程,症状完全消失,随访5周,未复发。
祝某,男,55岁,于2005年10月20日,其自述与体征是35岁时自己浇小麦时下 过凉水,两三个小时,从那以后,落下腿痛毛病, 一到阴天下雨,进入冬天,腿痛毛病总 是反复发作,吃西药,打封闭,小针刀,贴膏药,都是见效甚微,来我处判断为风寒入内, 并伴有膝关节骨质增生,改用本发明一个疗程后,病情好转,疼痛减轻,又用了2个疗程 后,20年的腿痛症状基本消失,随访2个月,未见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取中药原料麝香0.5g、川乌15g、草乌15g、麻黄12g、细辛12g、羌活14g、白芷 14g、肉桂12g、干姜13g、乳香6g,冰片0. 5g、续断13g,没药6g、黄丹250g、马线子 15g。
制备方法将中药原料中的麝香、乳香、没药、冰片研成细粉,过6目的细筛,然后 混匀,形成细料;
将川乌、草乌、麻黄、细辛、羌活、白芷、肉桂、干姜、续断,马线子碎断混匀,形 成粗料;
将粗料先与麻油一起放入锅内,浸泡3-7天后,用文火煎熬,将药炸成焦黑色为止; 滤去药渣,继续煎熬,成为黑色药油;将药油熬煎至滴水成珠时,停止煎熬; 然后向药油中慢慢加入碎断后的黄丹并用木棒搅拌;
再将油膏滴入水中捏作一团至无粘性为止,立即将制好的细料加入其中,同时搅拌均
匀,制成膏药;
最后将膏药倒入冷水缸内,云其火毒。
实施例二
取中药原料麝香0.5g、川乌25g、草乌25g、麻黄22g、细辛22g、羌活22g、白芷 24g、肉桂22g、干姜23g、乳香12g,冰片lg、续断23g,没药12g、黄丹350g、马线子3g。
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
取中药原料麝香0.3g、川乌20g、草乌20g、麻黄17g、细辛17g、羌活17g、白芷 19g、肉桂17g、干姜18g、乳香7g,冰片0.5g、续断18g,没药7g、黄丹300g、马线子 20g。
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四
取中药原料麝香0.4g、川乌23g、草乌23g、麻黄20g、细辛20g、羌活18g、白芷 20g、肉桂18g、干姜19g、乳香8g,冰片0.6g、续断21g,没药8g、黄丹230g、马线子 27g。
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五
取中药原料麝香0.3g、川乌21g、草乌21g、麻黄18g、细辛18g、羌活18g、白芷 20g、肉桂18g、干姜19g、乳香8g,冰片0. 6g、续断19g,没药8g、黄丹310g、马线子 21g。
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一。 ' 实施例六
取中药原料麝香O. lg、川乌3g、草乌3g、麻黄2g、细辛2g、羌活3g、白芷3g、肉 桂4g、干姜3g、乳香2g,冰片O. lg、续断3g,没药2g、黄丹80g、马线子27g。 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七
取中药原料麝香0.5g,川乌10g、草乌10g、麻黄10g、细辛10g、羌活10g、白芷 10g、肉桂10g、干姜10g、乳香4g、冰片0.3g、续断10g、没药4g、黄丹250、马线子 lOg。
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一。 该种膏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颈肩腰腿痛病变的膏药,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含有麝香0.1-0.5g、川乌3-25g、草乌3-25g、麻黄2-22g、细辛2-22g、羌活3-22g、白芷3-24g、肉桂4-22g、干姜3-23g、乳香2-12g,冰片0.1-1g、续断3-23g,没药2-12g、黄丹80-350g、马线子5-27g。
2、 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颈肩腰腿痛病变的膏药,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包含有麝 香0.3-0.5g,川乌10-25g、草乌10-25g、麻黄10-22g、细辛10-22g、羌活10-22g、白芷 10-24g、肉桂10-22g、干姜10-23g、乳香4-12g、冰片0. 3-lg、续断10-23g、没药4-12g、 黄丹250-350g、马线子10-27g。
3、 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颈肩腰腿痛病变的膏药,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包含有麝 香0.5g、川乌15g、草乌15g、麻黄12g、细辛12g、羌活14g、白芷14g、肉桂12g、干姜 13g、乳香6g,冰片0.5g、续断13g,没药6g、黄丹250g、马线子15g。
4、 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治疗颈肩腰腿痛病变的膏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1) 、将中药原料中的麝香、乳香、没药、冰片研成细粉,过6目的细筛,然后混匀,形 成细料;2) 、将川乌、草乌、麻黄、细辛、羌活、白芷、肉桂、干姜、续断,马线子碎断混匀, 形成粗料;3) 、将所述的粗料先与麻油一起放入锅内,浸泡3-7天后,用文火煎熬,将药炸成焦黑 色为止;4) 、滤去药渣,继续煎熬,成为黑色药油;将药油熬煎至滴水成珠时,停止煎熬;5) 、然后向药油中慢慢加入碎断后的黄丹并用木棒搅拌;6) 、再将油膏滴入水中捏作一团至无粘性为止,立即将制好的细料加入其中,同时搅拌 均匀,制成膏药;7) 、最后将膏药倒入冷水缸内,云其火毒。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颈肩腰腿痛病变的膏药及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其中药原料含有麝香、川乌、草乌、麻黄、细辛、羌活、白芷、肉桂、干姜、乳香,冰片、续断,没药、黄丹、马线子。制备时按比例称取一定量,以上其中的麝香、乳香、没药、冰片研成细粉,过筛、混匀。将其余碎断,形成粗料;将除黄丹外的粗料与麻油一起放入锅内,浸泡3-7天后,煎熬至滴水成珠,停止煎熬;向药油中加入碎断后的黄丹并搅拌;再将油膏滴入水中捏作一团至无粘性为止,将细料加入其中,搅拌均匀,制成膏药;最后将膏药倒入冷水缸内,云其火毒。它无毒副作用,对颈腰间盘突出、肩腿痛治愈率达80%,有效率95.7%,无效率4.7%,且复发率明显降低。
文档编号A61K36/88GK101181615SQ200710114689
公开日2008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8日
发明者吴公河 申请人:吴公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