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反复性肾病综合征的中药方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7890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反复性肾病综合征的中药方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领域中的治疗反复性肾病综合征的中药方剂。
背景技术
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 血症为其临床特点的一组症候群。症状表现为l是浮肿,浮肿以面部、下肢、 阴囊部最明显。在感染(特别是链球菌感染)后,常使浮肿复发或加重,甚至 可出现氮质血症。2是消化道(胃肠道)水肿,常有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腹
胀等消化道功能紊乱症状。3是高血压,肾病综合征可伴有高血压。4是大量蛋 白尿出现。5是血浆蛋白下降。6是血中甘油三脂明显增高。目前治疗的药物包 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双氢克尿塞、安体舒通或氨苯喋啶。对顽固性肾性水肿, 用多巴胺、酚妥拉明或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这些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大,疗程 长,治疗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副作用小、疗效明显。纯中药配置的治疗反复 性肾病综合征的中药方剂。
本发明的药物组成和重量比为生地10-15,当归10-15,知母8-10,黄柏 5-8,丹皮8-10,黄芪12-15,太子参8-10,茯苓10-15,淮山药10-15,桃仁10-20, 绣花针8-12,白花蛇舌草15-20。
方中黄芪、知母、黄柏、丹皮、桃仁、茯苓、白花蛇舌草、绣花针清热解 毒,利湿消肿,主升主出主开,内可清除湿热瘀毒,外可抵御外邪之入侵,达
到祛邪扶正的目的;生地、当归、太子参、淮山药凉血益气养阴,主降主入主合,内可激发正气,驱邪外出,外可益气固表,抵御外邪。全方共奏清热解毒、 益气滋阴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生地具有激素样作用,但无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副作用;知母抗炎作用与强的松相近,并具有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作用;黄芪、太子参、淮山药可以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提高CD4/CD8的比值,可增强机体免疫力;绣花针、白花蛇舌草具有调整机体免疫的作用。本方可减少激素副作用,提高频繁复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免疫力,从而减少感染机会,减少复发次数,并对激素的顺利减量起到过渡的作用。
本发明的药物用于289例临床应用,有效率97%,治愈率86%。且副作用小,疗效稳定可靠,无依赖性。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组成生地12g,当归10g,知母9g,黄柏6g,丹皮9g,黄芪15g,太子参9g,茯苓12g,淮山药12g,桃仁15g,绣花针10g,白花蛇舌草15g。
用法加水400ml,浓煎200ml,簡ml/次,1日2次。
当然,按照上述配方采用现有中药加工工艺加工成片剂、胶囊、丸剂、口服 液等具有同等的疗效。
权利要求
1、治疗反复性肾病综合征的中药方剂,其特征是药物组成和重量比为生地10-15,当归10-15,知母8-10,黄柏5-8,丹皮8-10,黄芪12-15,太子参8-10,茯苓10-15,淮山药10-15,桃仁10-20,绣花针8-12,白花蛇舌草15-2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反复性肾病综合征的中药方剂。本发明的药物组成和重量比为生地10-15,当归10-15,知母8-10,黄柏5-8,丹皮8-10,黄芪12-15,太子参8-10,茯苓10-15,淮山药10-15,桃仁10-20,绣花针8-12,白花蛇舌草15-20。本发明的药物用于289例临床应用,有效率97%,治愈率86%。且副作用小,疗效稳定可靠,无依赖性。
文档编号A61K36/88GK101204506SQ200710114868
公开日2008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7日
发明者吴建英 申请人:吴建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