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肠膀胱集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779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回肠膀胱集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回肠膀胱集尿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护理专用器具。 技术背景
膀胱全切术、尿道改道后,给患者躯体带来巨大变化,改变了病人正常的 排尿方式,造成了日常生活中的不便。从药房买的引流袋的缺点是引流袋漏尿、 引流不畅,特别是患者站立或行走时漏尿格外厉害,如湿裤,给患者带来很大 麻烦,患者非常苦恼,难以接受。
通过网上査新,我们了解到辽宁省沈阳市省肿瘤医院曾于2005年申报了一 项集尿器(申请号200420030941.1),但此集尿器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 仅限于造瘘孔上的支架管,对于无支架管的术式,此产品无法使用。
2、 对解决漏尿问题无明显效果。
3、 工艺复杂,病人难以掌握自我护理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名称为简易造口引流袋,登载于《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7年3月第28巻第3期,此引流袋亦存在以下不足
1、 造口底盘为特制,以硅胶为基质,不易获取,成本高。
2、 在文献使用方法中A操作为将避孕套穿过塑料管,此程序限制了引流尿 液的通畅程度,易导致肠液阻塞。
3、 固定方式过于简单,不稳固。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我们对集尿器进行了改进,提供一种操作简便、价格低廉、 适用面广的回肠膀胱集尿器。
本实用新型由造口底盘、引流管、腰带和集尿袋组成,造口底盘为环形, 直径5 6cm,其内部为铁丝,环上折有等距的四个挂环,圆环外包绕乳胶管, 挂环伸出乳胶管外。引流管的一端固定于造口底盘,另一端与集尿袋相连,腰 带两端各有两个挂钩,连接于造口底盘的挂环上。其中,引流管是由底端剪开 的安全套与乳胶管相连而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 很好地解决了药房购买的引流袋漏尿的问题,应用此装置无论是站立、 行走还是卧位,均应用自如,无湿裤现象,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应用此 种集尿器的48例患者中,无一例发生漏尿现象。
2、 造口底盘为铁丝和乳胶管包绕所制成,成本低廉,取材方便,通过挂环 与腰带上的挂钩相连后,铁丝和一体化的挂环可以产生向内的压力,使造口底 盘与皮肤贴合得更为紧密,固定效果更可靠,不易脱落。
3、 安全套底端剪开后直接与乳胶管相连,解除了人为的梗阻,确保引流通 畅,减少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的机率,避免肾功能损害。
4、 使用一次性安全套对皮肤刺激性小,与皮肤粘贴紧密,封闭效果好,不 漏尿。同时,安全套透明,质薄,利于观察尿液的颜色、性状及有无被肠粘液 阻塞。
5、 适用面广,对无支架管的术式使用本产品效果非常好,无漏尿现象。
6、 操作简单,患者出院后,仅需自行更换安全套即可,不影响病人正常生
活,对医院依赖程度低,生活自由度高,特别适合老年病人。

图1是回肠膀胱集尿器的主视图。
图2是回肠膀胱集尿器造口底盘的俯视图。 图3是回肠膀胱集尿器腰带的主视图。
1、造口底盘;2、引流管;3、挂环;4、腰带;5、集尿袋;6、挂钩;7、 安全套;8、乳胶管;9、铁丝。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l、将铁丝盘绕成直径5cm的圆环,并在环上折有等距的四个挂环,
然后于圆环外包绕乳胶管。将底端剪开的安全套与乳胶管相连而成的引流管套 在造口底盘上,引流管的另一端与集尿袋相连,腰带通过挂钩与造口底盘上的 挂环相连。
实施例2、将铁丝盘绕成直径6cm的圆环,并在环上折有等距的四个挂环,
然后于圆环外包绕乳胶管。将底端剪开的安全套与乳胶管相连而成的引流管套 在造口底盘上,引流管的另一端与集尿袋相连,腰带通过挂钩与造口底盘上的 挂环相连。
以上实施例在使用时,在回肠腹壁造口周围涂皮肤保护剂,通过腰带将造 口底盘固定于腹壁造口处,尿液即可自行流入集尿器。随时注意观察尿液颜色、 性状及有无肠粘液阻塞,如有阻塞及时挤压或更换安全套。
权利要求1.一种回肠膀胱集尿器,由造口底盘(1)、引流管(2)、腰带(4)和集尿袋(5)组成,其特征在于,造口底盘(1)为环形,直径为5~6cm,造口底盘的内部为铁丝(9),环上折有等距的四个挂环(3),圆环外包绕乳胶管(8),挂环(3)伸出乳胶管(8)外,引流管(2)的一端固定于造口底盘(1),另一端与集尿袋(5)相连,腰带两端各有两个挂钩(6),连接于造口底盘(1)的挂环(3)上。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回肠膀胱集尿器,其特征在于引流管(2)是 由底端剪开的安全套(7)与乳胶管(8)相连而成。
专利摘要一种回肠膀胱集尿器,属于护理专用器具,由造口底盘、引流管、腰带和集尿袋组成,造口底盘为环形,内部为铁丝,并折有等距的四个挂环,外部包绕乳胶管,用腰带通过挂环固定,造口底盘通过引流管与集尿袋相连,引流管是由底端剪开的安全套与乳胶管相连而成,具有操作简便、无漏尿、适用面广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F5/445GK201055457SQ20072001344
公开日2008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0日
发明者丛晓娜 申请人:大连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