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造瘘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934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膀胱造瘘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造瘘手术后导流用的膀胱造瘘管。
背景技术
泌尿外科中有许多的患者在治疗后需要进行各种造瘘手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膀胱造瘘就是其中的一个比较常见的手术。膀胱造瘘手术后要使用膀胱造瘘的造瘘管进行导流,现在的膀胱造瘘管一般为医用橡胶制成的空心管,这种管的前端为伞状或蘑菇状的突起,上面带有数个切孔,用于尿液及其它液体的排出,使用时在耻骨上位置进行膀胱造瘘,显露膀胱前壁,用血管钳戳开并将蘑菇头插入膀胱内,一般膀胱造瘘的创口要小于蘑菇头,这样才能使蘑菇头卡在造瘘口上不至掉出,同时使膀胱内的各种液体能够从各个方向的切口里进入导管之后进入导流管排出,这种结构的造瘘管虽然操作方便简单,但是在操作时需要将蘑菇头硬性插入造瘘口内,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还有可能对造瘘的创口造成进一步的损伤;一旦创口出血还极易造成创口的感染。中国专利200520022333.0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在带有可充水水囊的造瘘管,其头部为锥状,导流切口处在锥体和其后的柱体上,采用这种结构虽然避免了蘑菇头的使用,但是水囊带充水后位于患者体内,虽然能够使造瘘管不会掉出但是其稳定性依然不好,体外的造瘘管依然可以活动,一旦患者需要移动造瘘管也会随之移动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其锥状头部缩小了切口的可接触面积,不利于导流导尿的顺利进行;其水囊套在充水后形成的是一个环状水囊,环状的水囊套会使得与膀胱内壁的接触面积加大,从而造成对膀胱壁更大的摩擦,不利于伤口的回复也不利于对膀胱内的冲洗消炎。
同时由于临床需要,需要通过造瘘管对膀胱每天进行冲洗消炎,现在的冲洗消炎手段一般是将青霉素等冲洗消炎药液从导管内注入,通过造瘘管管体从其头部的切口处进入患者膀胱内进行冲洗消炎的处理,这样虽然方便,但是冲洗消炎药液与导流出来的液体共用同一个管体,很容易造成药液的污染,造成冲洗消炎的不彻底,增大患者感染的危险,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也不符合医学冲洗消炎的要求。
造瘘管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更换,以加快患者的康复,但是现有的造瘘管在更换时都会造成患者创口的二次损伤,给患者带来痛苦,上面所述的200520022333.0的实用新型专利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方面的问题,但是由于其是“用扩张器将穿刺路径扩大”依然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同时由于人体肌肉的自然收缩作用,在更换该专利所述的造瘘管时依然会造成创口的收缩,瘘管壁挤压创口增加创口二次损伤的危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由导流管,消毒管套和气囊套套装组成的造瘘管,这种造瘘管即保证了插拔造瘘管时操作方便,又解决了冲洗消炎时的药液的二次污染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膀胱造瘘管,由内到外由导流管,消毒管套和气囊套组成,导流管的顶部为蘑菇头,蘑菇头上带有切口;消毒管套的顶端为出液环口,出液环口上有环状单向阀膜;气囊套上部有至少两个的气囊凸头,凸头下部的气囊套上有气囊凸环;在气囊凸头上部的消毒管套上有出液口,出液口上有单向阀膜。
消毒管套的底端为进液口,气囊套的底端为进气阀门;在气囊套未充气时,蘑菇头的横向凸起高度等于或略大于气囊凸头的凸起高度,气囊凸头上部出液口的高度等于或小于气囊凸头的凸起高度,气囊凸环与气囊凸头间的距离略大于被造瘘器官壁的厚度;在气囊套充气后,蘑菇头的横向凸起高度小于气囊凸头的凸起高度。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的造瘘管,在导流管的顶部依然采用蘑菇头的形状,这样增大了蘑菇头上切口的接触面积可以保证导流的顺畅进行;采用了消毒管套套在导流管的外侧,形成了一个封闭的腔体,冲洗消炎时将冲洗消炎的药液从进液口注入消毒管套内,只要管套内的液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冲开出液口上的单向阀膜,进入被造瘘器官内进行冲洗消炎,冲洗消炎后的废液就可以通过蘑菇头上的切口进入导流管,排出体外,这样就解决了现有造瘘管冲洗消炎药液与导流出来的液体共用同一个管路的问题,不会对冲洗消炎药液造成污染,也就不会对膀胱造成逆向污染,从而为对膀胱等造瘘器官的冲洗消炎提供了无菌环境,减少了感染的机率。消毒管套的顶端为出液环口,这样增大药液的冲洗消炎面积,最大程度上减少感染的危险。
当气囊充气后,气囊凸头和气囊凸环会充气膨胀,由于气囊套上至少有两个凸头,充气后凸头膨胀增高变大,可以卡在膀胱内壁上,使整个造瘘管不会从造瘘口掉落;充气后凸环也会变大,从体外将整个造瘘口封闭,与膀胱内壁的凸头共同将造瘘管固定,解决了内侧固定后造瘘管露出体外的部分容易松动摇摆的问题;由于凸头和凸环之间的距离略大于或等于被造瘘器官壁的厚度,便于造瘘管的安放,而在充气后膨胀的气囊可以将造瘘口周围的器官壁完全包住,使其与造瘘管之间不会出现缝隙,也就不会有器官内液体通过缝隙流出体外的现象,因此不需要再在造瘘口外垫大量的纱布以防止液体外露,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也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在未充气时在凸环与造瘘外口之间加一层消毒纱布,以减少感染的几率。
在气囊套充气后凸头会卡在膀胱内壁上,这样就会与内壁相互接触,在平时患者活动时,就会与内壁相互摩擦,因此最好将凸头的数目限制在2个左右,即达到了稳定造瘘管的目的,又减少了其与膀胱内壁的接触面积,符合护理学上的要求,减少了造瘘口二次损伤和感染的危险;在气囊凸头上部的消毒管套上有出液口,在冲洗消炎时药液会从这些出液口中排出,由于位置关系,药液可以对气囊凸头及与其接触的膀胱内壁进行针对性的冲洗,加之出液环口的作用,使冲洗消炎时不再存在死角,进一步减少了感染的机率为患者康复制造了更好的条件。
出液环口和出液口上均有单向阀膜,这样的设计使冲洗消炎药液只能从消毒管套内流向造瘘器官内,当不进行冲洗操作时单向阀膜自动闭合,造瘘器官内的液体不会进入消毒管套内,只会通过蘑菇头上的切口进入导流管排出体外,保证了消毒管套内的无菌环境。
在气囊套未充气时,蘑菇头的横向凸起高度等于或略大于气囊凸头的凸起高度,这样在进行瘘管放置的操作时,只须造瘘时将造瘘口的大小控制在与蘑菇头的大小一致,这样就可以方便的将造瘘管放入到造瘘器官内,在取管时也只需将气囊放气就可以方便的将造瘘管取出,减少了换管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对创口的二次损伤;气囊凸头上部出液口的高度等于或小于气囊凸头的凸起高度,这样使放管时出液口不会造成阻碍,而在消毒时由于单向阀膜的开口方向面向凸头,使得冲洗消炎能够更加彻底;在气囊套充气时,蘑菇头的横向凸起高度小于气囊凸头的凸起高度,这也保证了造瘘管不会掉落出体外。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流管,消毒管套和气囊套都由医用材料制造,一般都采用医用橡胶制造,消毒管套和导流管内由于有液体流动,因此采用较硬医用橡胶制造,以保证充气后液体流动的顺畅,但是消毒管套和气囊套一般都采用较薄的材料制造,以降低造瘘管的整体直径,可以减少造瘘时对于人体损伤。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造瘘管,解决了造瘘管不易固定,密封不彻底容易造成液体外漏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冲洗消炎时冲洗消炎液与废液共用一个管道使冲洗消炎液被污染的问题。在适用于膀胱造瘘的同时,也可以使用在其他器官的造瘘手术中,只需要调整气囊凸头和气囊凸环间的距离适合被造瘘器官器官壁的厚度即可。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未充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充气后进行冲洗消炎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中1为导流管,2为气囊套,3为消毒管套,4为进气阀门,5为进液口,6为蘑菇头,7为出液环口,8为出液口,9为气囊凸头,10为气囊凸环,11为环状单向阀膜,12为单向阀膜。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膀胱造瘘管由内到外由导流管1,消毒管套3和气囊套2组成,导流管1的顶部为蘑菇头6,蘑菇头6上带有切口;消毒管套3的顶端为出液环口7,出液环口7上有环状单向阀膜11;气囊套2上部有两个气囊凸头9,凸头下部的气囊套2上有气囊凸环10;在气囊凸头9上部的消毒管套3上有出液口8,出液口8上有单向阀膜12;消毒管套3的底端为进液口5,气囊套2的底端为进气阀门4。
在气囊套2未充气时,蘑菇头6的横向凸起高度略大于气囊凸头9的凸起高度,气囊凸头上部出液口7的高度小于气囊凸头9的凸起高度,气囊凸环10与气囊凸头9间的距离略大于膀胱壁的厚度。
使用时将造瘘管从造瘘口内插入膀胱内,当气囊凸环能够与造瘘口外的皮肤相接触时停止插入即可,然后在凸环与造瘘口间加垫一层消毒纱布,之后通过气囊套2的底端为进气阀门4充气即可。在气囊充气后如附图2所示,蘑菇头6的横向凸起高度小于气囊凸头9的凸起高度,气囊凸环10与气囊凸头9将造瘘口附近的膀胱壁完全包住。
在进行冲洗消炎操作时,通过消毒管套3底端的进液口5向消毒管套内注入青霉素等冲洗消炎药液,当消毒管套内充满药液后就会冲开出液环口7和出液口8上的单向阀膜11和12,进入膀胱内进行清洗,达到冲洗消炎的目的,清洗后的废液和日常膀胱产生的各种废液通过蘑菇头6上的切口进入导流管1排出体外,从出液口8进入的冲洗消炎液对相对应的气囊凸头进行消毒。
更换造瘘管时,将气囊套2内的气体通过进气阀门4释放出来,造瘘管的直径变小,可以方便的从造瘘口中取出更换。
权利要求1.一种膀胱造瘘管,含有导流管(1),导流管(1)的顶部为蘑菇头(6),蘑菇头(6)上带有切口,其特征在于它从内到外由导流管(1),消毒管套(3)和气囊套(2)套装组成;消毒管套(3)的顶端为出液环口(7),出液环口(7)上有环状单向阀膜(11);气囊套(2)上部有两个气囊凸头(9),凸头下部的气囊套(2)上有气囊凸环(10);在气囊凸头(9)上部的消毒管套(3)上有出液口(8),出液口(8)上有单向阀膜(12);消毒管套(3)的底端有进液口(5),气囊套(2)的底端有进气阀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膀胱造瘘管,其特征在于气囊凸环(10)与气囊凸头(9)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被造瘘器官壁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膀胱造瘘管,其特征在于在气囊套(2)未充气时,蘑菇头的横向凸起高度等于或大于气囊凸头(9)的凸起高度,气囊凸头上部出液口(8)的高度等于或小于气囊凸头(9)的凸起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膀胱造瘘管,其特征在于在气囊套(2)充气后,蘑菇头的横向凸起高度小于气囊凸头(9)的凸起高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膀胱造瘘管,由内到外由导流管,消毒管套和气囊套组成,导流管的顶部为蘑菇头,蘑菇头上带有切口;消毒管套的顶端为出液环口,出液环口上有环状单向阀膜;气囊套上部有至少两个的气囊凸头,凸头下部的气囊套上有气囊凸环;在气囊凸头上部的消毒管套上有出液口,出液口上有单向阀膜;消毒管套的底端为进液口,气囊套的底端为进气阀门。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造瘘管,解决了造瘘管不易固定,密封不彻底容易造成液体外露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冲洗消炎时冲洗消炎液与废液共用一个管道使冲洗消炎液被污染的问题,减少了患者感染的几率。
文档编号A61F5/445GK2936203SQ200720017469
公开日2007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23日
发明者管育国, 史伟, 魏东卫, 王红霞, 刘岩 申请人:管育国, 史伟, 魏东卫, 王红霞, 刘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