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次性体外负压引流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具体地说是一种一次性体外负压引流袋。
技术背景目前,公知在一些常规体表小手术后,常用橡皮条引流,但橡皮条质软、 较薄、易脱落、易被切口挤压导致引流不畅,造成伤口积血、积液,导致伤口 感染不愈,致使引流出的血性渗液易浸湿敷料,影响细菌的隔离,并造成患者创伤性心理恐惧感,同时,术后48小时内要多次更换切口处敷料,增加了医护 人员的工作量及患者的经济负担。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的用橡皮条引流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次性体 外负压引流袋。该一次性体外负压引流袋。不但能将伤口内的血性渗液及时引 流,而且能够预防切口的感染,医护人员可根据流量,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使切口早日愈合。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一次性体外负压引 流袋,其特征是在手泵上端接有单向阀和微量导管,微量导管端部侧面设有 若干个椭圆形孔,该侧孔直径小于导管直径,手泵下端接有输液管,输液管上 设有开关,输液管下设有液体袋,液体袋上设有吊鼻,下有放液孔。液体袋表 面还设有计量刻度。使用时将微细导管带有侧孔的一端放于手术切口的深部, 使微细导管侧孔位于创面内,以免连接负压后漏气。另一端自切口下端引出, 用一号丝绒缝合固定于手术切口皮肤上。将一次性体外负压引流袋手泵上端的 单向阀与微细导管末端连接,压扁手泵,关闭手泵下端开关,形成负压,引出 手术切口内渗液。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医护人员可根据引流量及时采用相应措施, 使切口早日愈合。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中,1.微细导管侧孔,2.微细导管,3.单向阀,4.手泵,5.输液管,6.开 关,7.吊鼻,8.液体袋,9.计量刻度,10.放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中,在手泵4上端接有单向阀3和微量导管2,微量导管2端部侧面 设有若干个椭圆形孔,该侧孔1直径小于导管直径,手泵4下端接有输液管5, 输液管5上设有开关6,输液管5下设有液体袋8,液体袋8上设有吊鼻7,下 有放液孔10。液体袋8表面还设有计量刻度9。使用时将微细导管2带有侧孔1 的一端放于手术切口的深部,使微细导管2侧孔1位于创面内,以免连接负压 后漏气。另一端自切口下端引出,用一号丝绒缝合固定于手术切口皮肤上。将 一次性体外负压引流袋手泵4上端的单向阀3与微细导管2末端连接,压扁手 泵4,关闭手泵4下端开关6,形成负压,引出手术切口内渗液。
权利要求1. 一种一次性体外负压引流袋,其特征是在手泵上端接有单向阀和微量导管,微量导管端部侧面设有若干个椭圆形孔,该侧孔直径小于导管直径,手泵下端接有输液管,输液管上设有开关,输液管下设有液体袋,液体袋上设有吊鼻,下有放液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体外负压引流袋,其特征是液体袋表面还设有计量刻度。
专利摘要一种一次性体外负压引流袋,其特征是在手泵上端接有单向阀和微量导管,微量导管端部侧面设有若干个椭圆形孔,该侧孔直径小于导管直径,手泵下端接有输液管,输液管上设有开关,输液管下设有液体袋,液体袋上设有吊鼻,下有放液孔。液体袋表面还设有计量刻度。使用时将微细导管带有侧孔的一端放于手术切口的深部,使微细导管侧孔位于创面内,以免连接负压后漏气。另一端自切口下端引出,用一号丝绒缝合固定于手术切口皮肤上。将一次性体外负压引流袋手泵上端的单向阀与微细导管末端连接,压扁手泵,关闭手泵下端开关,形成负压,引出手术切口内渗液。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医护人员可根据引流量及时采用相应措施,使切口早日愈合。
文档编号A61J1/14GK201120042SQ200720030149
公开日2008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30日
发明者林雪清, 苏喜媛 申请人:林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