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内牙备观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226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口内牙备观测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口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口内牙备观测器。
技术背景在口腔医生进行牙体缺损修复时,医生需要根据修复体就位的方向在患者口内进行牙 体预备。理想的预备后的牙体形态是与就位道方向平行且聚合度小于6度。现有的牙备观 测器即口镜一一医生通过平行移动口镜寻找预备牙体之间的共同就位道;通过直视或口镜 反射控制聚合度。由于口内视野较小,以及医生个体技术差异,导致即使很熟练的医生也 很难预备出理想的牙体形态。这就减少了牙体预备的精准性,降低了修复体的预后效果, 从而限制了牙科技术的发展。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易于消毒,便于推广的口内牙备观测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口内牙备观测器,由手柄l、定位平面板2、移动槽8、冠向定位杆 9组成,手柄l为中部空心的柱状结构,其一端设有工作头3,另一端设有操作按钮4,其 内设有遮光板12、激光发射器13;定位平面板2呈半圆锥形结构,其正面为平面,背面 分布有固定齿6,定位平面板2正面沿圆锥形边缘分布有固定槽7,定位平面板2圆锥形 一侧连接冠向定位杆9;移位槽8相对的两个面上分别开有条形槽17、 18,条形槽17和 条形槽18相互垂直,冠向定位杆9位于条形槽17内,且条形槽17能沿着冠向定位杆9 沿水平方向移动,手柄1位于条形槽18内,且手柄l能沿着条形槽18沿水平方向移动; 手柄工作头3的平面底座位于定位平面板2正面上方,使手柄工作头3能在定位平面板2 上滑动;手柄工作头3中部空心,内设有圆形槽19,透光镜H位于该圆形槽19内,透光 镜11内沿轴向设有反光镜10,圆形槽11两侧分别设有水平转向轮15和垂直转向轮14, 水平转向轮15和垂直转向轮14分别通过传动皮带连接马达,马达连接操作按钮4;手柄 工作头3上设有出光孔21,激光发射器13的出光口对准遮光板12,遮光板12的出光口 经透光镜11对准反光镜10,反光镜10的出光口对准出光孔21。 本实用新型中,固定齿6为半圆形凹凸分布的条状结构。本实用新型中,遮光板12为由等边三角形组成的网状结构,每个等边三角形的高度 为0. 2咖。本实用新型中,手柄操作按钮4连接电源5。
本实用新型中,马达20连接电源。本实用新型借助半导体激光的良好性能,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通过在固定就位道 的达到理想聚合度。本实用新型电动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可用于口腔修复科固定修复基牙预备,活动修复 邻面导板预备,口腔内科嵌体牙体预备以及口腔种植科种植体方向导入。本实用新型可以 进行化学或物理消毒,安全实用便于推广。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使用时将定位平面板2背面的固定齿6用印模膏固定于非工作颌牙列,将定位平面板 2正面固定槽7用印模膏固定于工作牙合的非工作侧牙列以固定张口度。将手柄1置于定 位平面板的条形槽18内,其工作头3放于口内紧贴在定位平面板上2移动。用操作按钮4 按照预期的就位道调整工作头3激光射出方向。取出手柄l,按照激光射出方向进行牙体 预备,并间断放入手柄观察。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口腔修复科固定义齿修复多基牙预备出共同就位道且每个牙 体的聚合度小于6度;使口腔修复科活动义齿修复预备与就位道平行的邻面导板;使口腔 内科预备出聚合度小于6度的嵌体;使口腔种植科根据沿就位道方向导入种植体。

图l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板正面图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板背面图示。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柄内部传动装置结构图示。图中标号l为手柄,2为定位平面板,3为手柄工作头,4为手柄操作按钮,5为手 柄外接电源,6为平面板背面固定齿,7为平面板正面固定槽,8为平面板矢向移动槽,9 为平面板冠向定位杆,IO为手柄工作头内反光镜,11为手柄工作头内圆形透光镜,12为 手柄内遮光板,13为手柄内半导体激光发射器,14为手柄内垂直转动轮,15为手柄内水 平转动轮,16为手柄内传动皮带,17、 18为移动槽上的条形槽,19为手柄工作头内圆形 槽,20为马达,21为手柄工作头出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
激光光线由手柄前方的工作头出光孔21射出,手柄工作头3内有反光镜10,由手柄 1后方的操作按钮4调节,可以向各个方向转动。手柄1后部有半导体激光发射器13发射 平行光束,光束向前通过遮光板12形成网状光斑,网状光斑经过反光镜10投射于预备的 牙体。通过调节反光镜10的方向,在顶角为90度的圆锥形范围内,可得到不同方向的激 光射出角度。正常牙体牙合向预备后,临床牙冠高度约为5 — 9mm,(后牙约5咖,前牙约9咖)当牙 体聚合度为6度时,牙体邻面与激光投射方向(即就位道)垂直的水平距离为约为0.25 一O. 47ram (后牙约O. 25mm,前牙约0.47mm)。激光投射的网状光斑为等边三角形组成的网状,每个三角形高为0.2mm,每条光线粗 0.05mm。激光束投射于预备后的牙体邻面时等边三角形组成的网状光斑被拉长变形。拉长 的网状光班在预备后的牙体邻面形成垂直向光线以及2 — 3条水平或斜行的光线。当牙体 聚合度小于6度时,正常情况下后牙邻面水平光线数量小于2条,前牙唇面水平光线数量 小于3条,数量越少则聚合度越小。若牙体聚合度过大,邻面水平方向光线增多;若牙备 产生倒凹时,邻面则没有光线。手柄工作头内反光镜10固定于圆形的透光镜11内,透光镜ll固定于工作头内圆形槽 19内,圆形槽19左右各有一对水平和垂直转动轮。手柄按钮4操作马达20,带动皮带传 动,使转动轮转动,进而使画形透光镜ll转动,进而使平面镜向各个方向转动。将本实用新型用于左下第一磨牙缺失病例。临床上以左下第二前磨牙和左下第二磨牙 为基牙进行牙体预备。将印模膏加热变软形成马蹄形置于平面板背面固定齿上,定位平面 板2有7. 0cm*8. Ocm, 7. 5cm*8. 5cm, 8. 0cm*9. Ocm三种尺寸;固定齿截面为宽5mm的半圆 形,将定位平面板2通过印模膏固定于上颌牙列,调整张口度,将加热变软的印模膏置于 定位平面板正面固定槽7与右侧下颌牙列之间,固定槽7宽为2mm,高为5mm,待印模膏 冷却即可将下颌固定于适宜的张口度。将手柄l置于定位平面板的条形槽内,其工作头放 于口内紧贴在定位平面板上移动。调整工作头激光射出方向,使左下第二前磨牙和左下第 二磨牙都达到均衡的倒凹。取出手柄,用涡轮机按照激光射出方向预备牙体去除倒凹并间 断放入手柄观察倒凹去除情况。预备好咬合面并在激光方向下去除牙体邻面倒凹后,继续 用手柄观察牙体聚合度。若牙体聚合度达到要求小于6度,则牙体邻面上只有两条水平方 向的光线,若有3条及以上的水平光线则说明聚合度过大,需要在相应区域进行调整。最 终使左下第二前磨牙和左下第二磨牙既有共同就位道又有标准的聚合度。
权利要求1、一种口内牙备观测器,由手柄(1)、定位平面板(2)、移动槽(8)、冠向定位杆(9)组成,其特征在于手柄(1)为中部空心的柱状结构,其一端设有工作头(3),另一端设有操作按钮(4),其内设有遮光板(12)、激光发射器(13);定位平面板(2)呈半圆锥形结构,其正面为平面,背面分布有固定齿(6),定位平面板(2)正面沿圆锥形边缘分布有固定槽(7),定位平面板(2)圆锥形一侧连接冠向定位杆(9);移位槽(8)相对的两个面上分别开有条形槽(17、18),条形槽(17)和条形槽(18)相互垂直,冠向定位杆(9)位于条形槽(17)内,且条形槽(17)能沿着冠向定位杆(9)沿水平方向移动,手柄(1)位于条形槽(18)内,且手柄(1)能沿着条形槽(18)沿水平方向移动;手柄工作头(3)的平面底座位于定位平面板(2)正面上方,使手柄工作头(3)能在定位平面板(2)上滑动;手柄工作头(3)中部空心,内设有圆形槽(19),透光镜(11)位于该圆形槽(19)内,透光镜(11)内部沿轴向设有反光镜(10),圆形槽(11)两侧分别设有水平转向轮(15)和垂直转向轮(14),水平转向轮(15)和垂直转向轮(14)分别通过传动皮带连接马达(20),马达连接操作按钮(4);手柄工作头(3)上设有出光孔(21),激光发射器(13)的出光口对准遮光板(12),遮光板(12)的出光口经透光镜(11)对准反光镜(10),反光镜(10)的出光口对准出光孔(21)。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口内牙备观测器,其特征在于固定齿(6)为半圆形凹凸分布 的条状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内牙备观测器,其特征在于遮光板(12)为由等边三角形 组成的网状结构,每个等边三角形的高度为0.2mm。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内牙备观测器,其特征在于手柄操作按钮(4)连接电源(5)。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口内牙备观测器,其特征在于马达(20)连接电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口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口内牙备观测器。由手柄、定位平面板、移动槽、冠向定位杆组成,手柄两端分别设有工作头和操作按钮,内设遮光板、激光发射器;定位平面板背面分布有固定齿,正面分布有固定槽,定位平面板连接冠向定位杆;冠向定位杆位于条形槽内,手柄位于另一个条形槽内,手柄工作头内设有圆形槽,透光镜位于该圆形槽内,透光镜沿轴向设有反光镜,圆形槽两侧设有转向轮,转向轮连接马达,马达连接操作按钮;激光发射器出光口对准遮光板,遮光板出光口对准反光镜,反光镜的出光口对准出光孔。本实用新型简便易控,可用于口腔修复科固定修复基牙预备,口腔内科嵌体牙体预备以及口腔种植科种植体方向导入等。
文档编号A61C9/00GK201040038SQ20072007049
公开日2008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31日
发明者苏俭生, 韩雯斐 申请人:同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