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无创保垫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320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肛肠无创保垫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肛肠无创保垫治疗仪。
技术背景目前,在公知的医疗技术中,用于治疗痔疮的方式有多种,通常采用的有 直接注射法和套扎法,注射法是通过注射器将药物注射在痔核中,促使痔核萎 縮,但萎縮后的痔核不能脱落,因此容易引起复发而套扎法是通过器械将痔核 直接套扎,但该法治痔后容易造成术后出血的隐患,给病人带来痛苦。市场上 还公开了一种治疗痔疮的吸注套扎摘除器,它是通过器械吸盘并利用强力负压 进行吸注治痔,因该器械的结构特性所限,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一、缺少负压 消除设施,使吸盘与痔疮周围粘膜组织不能自行脱离,而是人为的用手将器械 与病变组织强行分离,由此造成病灶周围及直肠粘膜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并 且容易产生出血、感染及术后合并症的隐患;二、抽吸通道直接与负压气缸相 通,吸出的异物容易进到气缸内,导致器械失灵,影响器械的使用;三、操作 器械时需要2—3人的配合,费工、费时,给手术带来极大的不便;四、手术负 压吸力的大小,无法定量控制,而是人为的凭操作中的感觉,易造成压力过大 破坏病灶组织,压力过小,又起不到应有效果的弊病。另外,中国实用新型专 利CN200420011348.2公开的可控多能快速痔疮治疗器,在枪体内的活塞推杆是 通过连动构件与与大手动扳机连接并传动,消负压机构上的连动挡板通过小手 动扳机连接并联动,这样的设计结构较为复杂,在治疗过程中对大、小手动扳 机应协调使用,很不方便,稍不注意,就会操作失误。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更加合理、使用更加方便、更加安 全可靠的肛肠无创保垫治疗仪。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肛肠无创保垫治疗仪,包括 带扳机的枪体,枪体内设有活塞腔和负压通道,枪体前端设有与负压通道相连 通的枪管,枪管前端设有注射套扎吸头组件活塞腔内设有活塞及活塞推杆,活塞推杆上设有活塞齿条,活塞齿条与中心轴定位在枪体两侧的齿轮相啮合,扳 机与齿轮之间通过扳机传动机构连动,扳机上与挡板之间设有顶杆传动装置。扳机传动机构包括上部设有齿轮的扳机,扳机和齿轮之间设有扳机齿条, 扳机与扳机齿条、齿轮与扳机齿条均啮合连接。顶杆传动装置为在扳机齿条前端设置与挡板位置对应的顶杆。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制成的肛肠无创保垫治疗仪,设计更加简单、结构更加 合理、操作更加方便,扳机与扳机齿条、齿轮与扳机齿条均啮合连接使得结构 更加紧凑,齿轮啮合传动会更加平稳,在抽负压时压力会缓缓的变化,使得病 人痛苦减小,只使用一个扳机,在使用时候,医生的每步手术动作会更加娴熟、 协调。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斜置式推圈助力构件主视图;图4是图3的侧视图;图5是直装式注射套扎吸头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中各标号分别为注射套扎吸头组件l、枪管2、连动挡板3、枪体4、异物瓶5、扳机9、枪柄IO、注射器ll、弹性卡13、压力表14、 放 大镜15、照明灯16、注射器软管17。结合图1、参看图2,本实用新型的肛肠无创保垫治疗仪,采用便于操作的 枪体式结构,是由枪管2、枪体4、枪柄10三部分构成,其中,枪管2内的中 空部分为抽吸通道2—1,抽吸通道2 — 1的前端连接注射套扎吸头组件l,后端 为直角通道,并与异物瓶5连通;在抽吸通道2—1上设有消负压机构,该机构 是由连动挡板3、单向阀18、减压进气孔19、弹簧6、扳机齿条7、齿轮4一4、 扳机9组成,其中,单向阀18安装在与抽吸通道2 — 1相通的横向孔中,横向孔的下部设有减压进气孔19,连动挡板3位于枪管2与枪体4之间的结合部位, 其上固定有单向阀18,并通过扳机齿条7与齿轮4一4和扳机9连接并联动。在 枪体4内的活塞腔4一1内设置有活塞4一2及活塞齿条4一3,与齿轮4一4,扳 机9连接并联动。活塞腔4一1的前部设有进气口 4一6,进气口4一6与负压通 道20连通,负压通道20的上部装有压力表14,下部与异物瓶5连通;在活塞 4一2的中心部位设置有由连接杆件、弹簧、球堵构成的单向阀4一7,该阀与活 塞腔4一1中的进气口 4一6接触,并随活塞4一2的运动而实现单向阀4一7的 启闭,在枪体4外部一侧,设置有弹性卡13(见图1),用于卡装注射器ll,该注 射器11通过软管17与注射套扎吸头组件1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异物瓶5的瓶口朝上,并与上部的瓶盖螺纹连接,瓶盖 内装有防止漏气的密封垫圈,抽吸通道2—1和负压通道19分别连通在瓶盖上, 手术时,吸入的异物通过抽吸通道2—1直接沉入异物瓶5,不会进入活塞腔4 一l内而影响整个器械的使用,手术后拧下异物瓶5,连同异物一同倒入污物桶, 从新换上新异物瓶,有效避免交叉感染。注射套扎吸头组件是由吸头l一l、套扎圈1—2、活动推套1—3、注射针头 l一4、弹性带1一5、推圈助力构件1一6、推杆1一7组成,注射针头1一4固定 在吸头l一l内,吸头l一l外部套装有套扎圈1一2和活动推套1一3,弹性带l 一5缠绕在吸头l一l和活动推套l一3上设置的挡卡l一8上,推圈助力构件1 一6套装在吸头l一l的尾部, 一端与活动推套1_3接触,另一端与推杆1—7 接触,吸头l一l可采用斜置式或直装式或椭圆式结构,在图1和图2中,所示 吸头为斜置式。如图3和图4,是斜置式推圈助力构件l一6的主视图和侧视图; 如图5所示,是直装式注射套扎吸头组件的结构图,该组件是由吸头l一la、 套扎圈l一2、活动推套1—3a、注射针头l一4、推圈助力构件l一6a组成,其 中,活动推套l一3a与推圈助力构件l一6a为连体式。从图l和图5中可以看出,直装式或椭圆式是在吸头尾部的中心部位设置连接抽吸通道2—1的接吸管口 1 一9a,斜置式是在吸头的尾侧部设置连接抽吸通道的接吸管口。根据不同结构 形状、不同口径的吸头和活动推套,配装相应的斜置式或直装式的推圈助力构 件,在本实用新型中,注射套扎吸头组件均为一次性使用,可有效避免交叉感 染。为了便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在枪体4的上顶部设置了具有辅助功能的照明、 放大定位构件,该组件是由照明灯16、放大镜15和定位盘组成,其中,放大镜 15卡装在照明灯16后部的卡座上,放大镜15的圆周边为带刻度标记的定位盘。 根据该定位盘上的标记,可方便的掌握注摘痔核的位置,用于供电照明用的电 池盒置放在枪柄内部。使用时,先将注射套扎吸头l一l相应的活动推套1-3分别安装在该治疗仪吸杆前端螺纹处,用扩锥将己消毒的弹性圈置于注射套扎吸头l一l的外壁上, 用2 5ml注射器抽取稀释过的保垫液后与吸头注药软管紧密相连,用碘伏棉球 对脱出的痔进行消毒,将吸头l一l贴于痔核表面,食指抠压扳机9,在扳机齿 条7、齿轮4一4以及活塞齿条4一3的啮合传动下,活塞4一2向后运动,活塞 腔4一1以及与活塞腔4一1连通的负压通道20内的气压降低,病灶病变被吸进 吸头1一1内,同时吸头内注射针投进入病变体内,抽吸无回血即可推药(这时 弹性圈不得推下),当药液注射至约2/3时,稍稍向后拉动治疗仪使病变组织脱 离,随后触发注射机构继续推药进一步扣压扳机9,扳机齿条7前端设置的顶杆 25推动连接挡板3前移,并推动推杆l一7和推圈助力器l一6,使活动推套1 一3推动吸头l一l上的套扎圈l一2套扎在病灶病变处,使之产生缺血坏死,痔 块逐渐脱落,创面修复而愈,松开扳机9,真空消失,取下治疗仪,完成治疗。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本实施例,如扳机9可直接与齿轮4一4啮合连接。使用本实用新型,结合自己独创的"非手术无创保垫新疗法"和专用药物 "保垫液",能够有效的解决病变组织与吸头难脱离的问题,并且可避免异物混 入活塞腔,造成器械使用不灵活的弊病;该治疗仪操作使用方便,只需一人即 可完成抽吸、注射、套扎等多种功能的痔疮治疗,特别适用于内痔、外痔、混 合痔、环状痔、直肠息肉、肛乳头瘤、直肠粘膜脱垂等肛肠疾病的治疗;而且 吸注套扎一个痔核只需3—5秒即可完成,治疗时病人无痛苦、无后遗症,治疗 前后无需住院和禁食;该治疗仪内部结构设计更加合理,操作更加方便,只需 扣动一个扳机就可完成整个治疗过程,治疗迅速、安全彻底、治疗效果显著。
权利要求1、肛肠无创保垫治疗仪,包括带扳机的枪体,枪体内设有活塞腔和负压通道,枪体前端设有与负压通道相连通的枪管,枪管前端设有注射套扎吸头组件活塞腔内设有活塞及活塞推杆,其特征在于在;活塞推杆上设有活塞齿条,活塞齿条与中心轴定位在枪体两侧的齿轮相啮合,扳机与齿轮之间通过扳机传动机构连动,扳机上与挡板之间传动设有顶杆传动装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肛肠无创保垫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扳机传动机 构包括上部设有齿轮的扳机,扳机和齿轮之间设有扳机齿条,扳机与扳机齿条、 齿轮与扳机齿条均啮合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肛肠无创保垫治疗仪,其特征在于顶杆传 动装置为在扳机齿条前端设置与挡板位置对应的顶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本实用新型涉及肛肠无创保垫治疗仪,包括带扳机的枪体,枪体内设有活塞腔和负压通道,枪体前端设有与负压通道相连通的枪管,枪管前端设有注射套扎吸头组件活塞腔内设有活塞及活塞推杆,其特征在于在;活塞推杆上设有活塞齿条,活塞齿条与中心轴定位在枪体两侧的齿轮相啮合,扳机与齿轮之间通过扳机传动机构连动,扳机上与挡板之间传动设有顶杆传动装置。该治疗器能够有效的解决病变组织与吸头难脱离的问题,特别适用于各种痔疮及肛肠疾病的治疗,它解决了痔疮出血和复发两大难题,是非手术无创保垫新疗法。
文档编号A61B17/00GK201123822SQ20072009284
公开日2008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2日
发明者陈金宇, 陈金涛, 高文斌, 高永康, 高鹤万里 申请人:高永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