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病人防抖汤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354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护理病人防抖汤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具,具体涉及病人用的方便餐具,特别涉及一 种需护理的病人使用的防抖汤勺。
技术背景现实生活中许多脑血栓、脑出血(中风)后遗症,偏瘫,帕金森 症,脑功能缺失,意外受伤后遗症等患者经过抢救,虽保全了生命, 却多数留有后遗症。由于病理特征,肢体障碍者有一部分系大脑中枢 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导致动作机能异常。患者常有肌肉张力高、肌肉 僵硬、四肢抖动、肌力减退、活动不利等,这些严重影响了最基本的 日常生活如进食,必须依赖别人才能进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负 担。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根据残障者进食动作的缺陷和特点,提 供一种符合手型、结实耐用的护理病人防抖汤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护理病人防抖汤勺,其汤勺主体是由勺前部和后部的勺把通过接口连接组成的;勺前部包括汤勺主体前端的汤流池、前低后高的护挡和紧靠护挡设置的粉抓,在接口处设有卡簧。所述勺把的前端有一可摆动的缺口槽,其摆动范围为180度。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造型轻巧美观,达到最大限度地帮助脑功能缺失患者及动作发育成长尚未完全者独自顺利地进食。提高了生活护理的效率,还可以帮助患者通过日常的进食活动,有效锻炼手
部肢体,携带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2、汤流池,3、护挡,4、粉抓,5、接口, 6、 勺把,7、卡簧。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l、图2,护理病人防抖汤勺,勺子的主体l由勺前部和 后部的勺把6通过接口 5连接组成;勺前部包括汤勺主体1前端的汤 流池2、前低后高的护挡3、紧靠护挡3设置的粉抓4,在接口 5处 设有卡簧7。汤勺主体1前部设计有汤流池2,该汤流池2可以使汤、 粥、牛奶、中药等从其流出,防止因手掌抖动而外洒或烫伤。勺子前 端的护挡3呈现前端低、后端高的特点,在盛米饭和黏稠食物时,防 止因手掌抖动而散落。紧靠护挡3设置的粉抓4,用于盛面条和饺子, 可以将上述食物锯断以便食用。勺子中间的接口,连接勺子的前端和 后勺把。勺把的前端有一缺口槽,勺子在正常使用时可以摆动,缺口 槽摆动的活动范围是180度。根据物理原理,勺子摆动时,液体食物 不会流到勺子外面。勺子中间部位的卡簧7,当食物送到嘴边时,用 食指勾住卡簧7,勺子即停止摆动,可将食物送到嘴里。不用时,用 卡簧7将勺子挂在碗盆边,防止掉入碗盆内。
权利要求1.一种护理病人防抖汤勺,包括汤勺主体(1),其特征是所述的主体(1)由勺前部和勺把(6)通过接口(5)连接组成;所述的勺前部包括汤勺主体(1)前端的汤流池(2)、前低后高的护挡(3)、紧靠护挡(3)设置的粉抓(4),在接口(5)处设有卡簧(7)。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病人防抖汤勺,其特征是所述勺把(6)的前端有一可摆动的缺口槽,其摆动范围为180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理病人防抖汤勺,汤勺主体由勺前部和后部勺把通过接口连接组成。勺前部包括主体前端的汤流池、前低后高的护挡、紧靠护挡设置的粉抓,在接口处设有卡簧。勺把的前端有一摆动范围为180度的缺口槽。本实用新型针对脑血栓、脑中风后遗症、偏瘫、帕金森症、意外受伤后遗症等导致手指控制能力减弱的病人,可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独自顺利进食。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合理恰当,造型轻巧美观,是脑功能缺失患者及动作发育成长尚未完全者的好帮手。
文档编号A61J7/00GK201049073SQ20072011609
公开日2008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6日
发明者于亚楼 申请人:于亚楼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