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被动方式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800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被动方式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输送固体活性 成分或其制剂的滴管或吸管输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以被动方式给与固体活性成 分或其制剂的滴管或吸管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给药系统中,药物可以被制成各种各样的剂型,例如片剂、胶囊、注射 剂等,增加了病人选择的余地。但由于药物活性成分的性质不同,表现出的稳定
性也大为不同,例如有些药物极其不稳定,遇到溶剂就容易分解而失去疗效,因 此必须将其制成固体制剂保存。
另外,不同的病人其自身的情况也不同,需要不同的剂型和给药方式来满 足自身的需要,例如对于老年病人或者年幼,因为吞咽功能不足的原因,在服用 普通片剂或者胶囊方面存在困难,必须制成液体制剂来服用,但有些药物,制成 液体制剂时非常不稳定,在短时间内就容易分解而失去药效,需要现配现用,这 给病人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因此针对以上的情况,世界各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 究,以制备适合于特定人群的药物剂型和给药系统。
例如,美国Alza公司提出了将药物置于一个管中,采用吸入的方式将药物 吸入病人口腔中,在吸入的过程中,固体药物和溶媒混合,部分溶解和分散,既 解决了药物的稳定性要求,又适合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和儿童使用,同时由于在工 厂之内,即实现了单剂量包装,因此给药剂量非常准确。但该装置存在的缺陷在 于,该装置为一主动给药装置,只有当患者意识清醒时,才能使用;且需要患者 有足够的控制吸吮的肌肉力量和控制消化道与呼吸道开合的技巧,否则容易造成 药物被吸入呼吸道而造成呛咳和给药剂量不准确,或造成药物溶解后返流回溶媒 容器中,造成药物的浪费、给药量的不确定和服用水量的大大增加,特别是对于 6岁以下的婴幼儿患者、主动服药能力较弱的老年患者和脑卒中、肌无力等患者 来说,该问题尤其严重;该装置在设计中,由于患者是主动服药,且装置设计未能考虑服用过程中溶媒与载有活性成分的固体颗粒的有效混合和溶解,会在服药 的同时大量服用溶媒,这在一些情况下会影响患者依从性,甚至会影响药物疗效 本身,例如对肿瘤放化疗之后须服用止吐药物的患者而言,大量溶媒携带药物 对咽喉和消化道的刺激会反射性的造成呕吐反应,使得药物给药剂量和患者依从 性都难以得到保证;该装置中的固体药物在长时间的运输途中,由于摩擦和碰撞 等原因,可能会造成颗粒粉碎为细小粉尘,这在主动吸入的过程中会造成粉尘入 肺,引起呛咳或肺部副反应以及给药剂量的不准确;同时该装置由于只能采用主 动给药方式,故对服药体位有一定要求,患者不能够以仰卧方式服用药物,这对 于行动不便的心血管病患者、中风患者等都造成了服药的困难。因此该给药装置 临床上存在难以被病人和医生接受的缺陷。 发明内容
面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的发明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活性成 分或其制剂的输送装置,尤其是一种输送固体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滴管或吸管输 送装置,特别是一种以被动方式输送固体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滴管或吸管输送装 置。
本发明输送装置既能保持现有技术中的优点,又解决了如下技术问题;即 通过输送装置中的活性成分或其制剂从生产完成后到患者使用前的过程中,始终 保持固体状态,而在服用时,通过附加装置使输送装置中的活性成分或其制剂与 溶媒迅速混合,成为溶液或混悬液制剂,同时触发可触发封闭部件而完成对患者 口腔或相应腔体的给药。
如此既可以满足临床服用普通片剂或者胶囊等固体制剂存在吞咽困难患者 的临床要求,有效地将活性成分以固体保存,又在服用前形成液体状态,保证老 年患者、婴幼儿、吞咽困难患者和特殊服药不便人群的服药依从性。
同时本发明还同时解决了以下技术问题
与普通颗粒剂和干糖浆剂型相比,由于溶媒直接冲刷带有活性成分或其制 剂的输送装置管状容器内壁,且溶媒在较小腔体一管状容器内与活性成分或其制 剂混合后,很快在压力作用下,通过原本被可触发性封闭部件阻挡的第二端进入 到患者相应腔体中,从而避免药物附着于包装上和配制糖浆或溶液过程中的浪费 以及由此而造成的给药剂量不准确和大量溶媒的服用;与溶液剂型,如糖浆剂、口服液剂等相比,由于活性成分或其制剂从生产 完成后到患者使用前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固体状态,因此可以提高药物稳定性, 避免在溶液中加入稳定剂,如助悬剂、增稠剂、抗氧化剂等,同时避免因防腐剂 的加入带来的毒副反应和与药物的相互作用,与溶液剂型相比,辅料添加量少, 总包装体积小、重量大大减轻,使得储藏、运输占地小,从而降低总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个主要目的是使传统的颗粒剂在生产、包装、储藏、运输过 程中产生的粉尘和碎粒在给药前的过程中得以消除,避免这些粉尘和碎粒形成尘 雾通过患者口腔,直接剌激患者呼吸道。
本发明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物给药的方便输送装置,通过附 加装置给予溶媒,同时伴随正压或者负压,将使得药物在管状容器内的配制过程 大大縮短,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使得医生、护士和护理家属在给患者喂服药 物过程中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时间显著縮短。
本发明的另一个主要目的提供一种急救盒或试剂盒,优选的是预混装形式, 所述预混装形式的急救盒或试剂盒为在附加装置中预先装好溶媒,经单键触发即 可完成溶媒输送入管状容器、溶媒与活性成分混合、触发封闭部件成为非封闭性 的,从而将混合了活性成分的溶媒注入患者口腔或相应腔体中,其可以便利地供 患者使用,尤其是供急救人员给如中风、心脏病急性发作等需急救的患者使用, 或由患者自行使用。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以被动方式输送活性成分制剂的输送装置包括设有触发性封闭部件 12的管状容器11;触发性封闭部件12可因溶媒或压力的触发而变成非封闭部件。 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位于管状容器11内,并被触发性封闭部件12封闭于管状 容器ll内(参见图1)。
本发明中使用的管状容器11具有第一端16和第二端17,所述第一端16和 第二端17通常具有一个开口。但是根据需要第一端16和第二端17也可以具有 多个开口,数量可以多达1000个甚至更多。开口数量和位置并不是决定性的, 只要开口分别位于管状容器的两端近端部即可。
本发明中使用的管状容器11可以是一段管子或一种中间膨出或縮窄、内径 可变、或内径具有螺旋形花纹的管状容器,其材料优选为塑料、橡胶、玻璃、纸、金属或其它复合材料,该塑料、橡胶、玻璃、纸、金属或其它复合材料具有一定 的硬度。管状容器11的长度和粗细根据活性成分13的量加以确定。其长度可以 为0.5—100厘米,优选0.5—50厘米、l一40厘米、1.5—30厘米、2—20厘米, 最优选2—15厘米。其直径可以为0.1— IO厘米,优选0.2—5厘米、0.3—3厘米、 0.4—2.5厘米、0.4—2厘米,最优选0.4—1.5厘米。
本发明的触发性封闭部件12,其位置设在管状容器11内或与第二端17相 连。在未触发状态下,封闭住管状容器ll的第二端17,可防止活性成分或其制 剂13从第二端17漏出,并可因溶媒或压力或其它原因的触发而变成非封闭部件, 使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在触发状态下可以从第二端17排出。优选采用溶媒或压 力引起触发。触发封闭部件12的溶媒或压力可以来源于管状容器11的第一端 16或第二端17,通常在使用该装置进行被动方式输送活性成分时,以第二端17 放入接受者或患者的口中或相应腔体中。
溶媒可以是人可食用或饮用的各种液体,如水、牛奶或果汁等。 压力可以是从第一端16以附加装置给予的负压,造成溶媒溶解可溶性封闭 部件和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也可以是从第一端16由溶媒带来的正压或以附加 装置直接给予的正压,从而一方面保证溶媒能够和管状容器11内活性成分或其 制剂13快速混合, 一方面可使压力触发性封闭部件12失去密封性,从而使混合 液得以从被该部件密封的第二端17流出,同时压力还可使得药物溶液直接进入 丧失主动吸吮能力的患者或是对药物没有吸吮意愿的婴幼儿患者的口腔内,完成 给药过程。
当可触发性封闭部件12为溶媒触发性封闭部件时,所述溶媒触发性封闭部 件可以全部由速溶性材料制成,也可以一部分由速溶性材料制成,其余部分由不 溶于所述溶媒的材料制成。
所述速溶性材料可以是由各种糖、糖醇、氨基酸和脂类形成的速溶性材料, 例如各种类型的糖果、巧克力等,优选为速溶性微孔材料。所述速溶性微孔材料 具有微孔,其大小可允许空气自由流通,可以使用冻干、真空干燥、糖剪切、真 空搅拌或充气搅拌以及压片等方法制备,其具体可以是棉花糖、膨化材料(如膨 化食品等)、充气巧克力、速溶膜,速溶片剂、口崩片剂等(此处所列的速溶性 微孔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具体的实例只是举例,食品或制药行业的专业人士都可根据本发明想到的速溶性微孔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符合本发明精神的速溶性微 孔材料都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所述溶媒触发性封闭部件的位置可以在第二端17内或与第二端17相连,但 是能够在未触发时,将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封闭于管状容器11内而不会从第二 端17漏出,同时溶媒触发性封闭部件不会与活性成分13发生反应,遇到溶媒后 溶媒触发性封闭部件的速溶性微孔材料可以迅速溶解,溶解时间为O.OOl — lOO 秒,优选0.01 —10秒、0.1—5秒、0.3—4秒、0.4—3.5秒、最优选0.5—2秒或 0.5—3秒。溶解后使溶媒和活性成分13形成的溶液或混悬液得以从第二端17 进入患者相应腔体内。(如图2所示)
当可触发性封闭部件12为压力触发性封闭部件时,其位于第二端17的下方, 与第二端17相连。其可以有至少两种不同的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I.如图3-图5所示
结构设计I的所述压力触发部件12由三个核心部件构成板状物98、压力 敏感部件96、控制板状物98运行轨迹的套筒35。
第一个核心部件是板状物98,其将活性成分或其制剂密封于管状容器的第 二端17,其大小和形状没有特殊限定,只要与第二端17相适配,防止活性成分 或其制剂13从第二端17漏出即可。
板状物98可以是多种形状,只要能够在未触发状态下,密封住管状容器ll 的第二端17,而触发后可以轻易脱离第二端17即可,材料可以是金属、塑料、 橡胶或纤维素等,也可以是复合材料或组合材料。
第二个核心部件是压力敏感部件96,其自身具有一定弹性,在没有外界压 力时,将与其相连的板状物98顶起,使板状物98密封住管状容器11的第二端 17;而在有外界压力施加于板状物98时,压力敏感部件96受到该压力,因自身 弹性而产生形变,使板状物98离开管状容器11的第二端17。
所述压力敏感部件96可以是弹簧321或者含有一段压縮空气的套筒322。 所述套筒322包括以下结构收纳压縮空气的套筒、压气活塞和推杆。所述收纳 压縮空气的套筒底部固定于活塞套35的底部;压气活塞大小和形状没有特殊限 定,只要与收纳压縮空气的套筒相适配即可;推杆为杆状物,由刚性材料制成, 其一端固定于压气活塞,另一端固定于板状物98。机械行业的专业人员可以通过本描述设计出利用压縮空气、压縮液体等方式 实现压力敏感性部件的要求,这均应被视作是本发明的组成部分。
第三个是控制板状物98运行轨迹的套筒35,其一端封闭,压力敏感部件96 固定于该封闭端,优选压力敏感部件96同时固定于板状物98。活塞套35的另 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端17,固定方式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的技术手段,例如焊 接、卡接、榫卯等。活塞套35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开口。开口位置优选位于介 于活塞套35与第二端17的连接部至活塞套35中部1/2处。开口数量为I一IOOO 个或更多,开口的直径大小不是关键的,只要可以使溶液或混悬液自开口流出即 可,具体可以是l一5um,l-50um,l-200um,l-500um,l-1000um,l-2000um,l-5000 um等,使压力和其载体(液体或气体)得以从第二端17侧面的开口释出。(参 见图3)
结构设计I的压力触发性封闭部件还可以包括控制板状物98向第一端16行 程的第一终止点33和向套筒35封闭端行程的第二终止点34。(如图4所示)
在未触发时,压力触发部件12以板状物98密封第二端17,停留在控制板 状物98行程的第一终止点33处,将活性成分13封闭于管状容器11内而不会从 第二端17漏出,板状物98连结压力敏感部件96 (如弹簧321或压縮空气腔体 322)等在受到与溶媒一同带来的压力时,发生形变,带动板状物98沿控制板状 物运行轨迹的活塞套35向控制板状物行程的第二终止点34位移,露出活塞套 35的侧壁设有的开口 38,使溶媒和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形成的溶液或混悬液得 以从活塞套35的侧面设有的开口 38处进入患者相应腔体内。(如图4)
也可参见图5。没有压力时,板状物98,此处具体表示为可移动活塞31, 受压力敏感性部件(此处表示为压縮空气套筒322)作用,停留于活塞行程控制 部件第一终止点33处,挡住管状容器11的第二端17,使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 不会从第二端17漏出。
压力足够大时,压力敏感性部件(此处表示为压縮空气套筒322)发生形变, 产生收縮,可移动活塞31沿控制活塞31运行轨迹的活塞套35向活塞行程控制 部件第二终止点34方向运动,使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和溶媒混合物从活塞套 35的侧面设有的出口 38进入到接受者或患者口腔及其他腔体中。
结构设计IL如图6所示结构设计II的压力触发性封闭部件12包括封闭第二端17的具有开口的 第一密封部件71、与第一密封部件的开口相啮合的第二密封部件72和连接第一 封闭部件71和第二封闭部件72使其不会掉入患者口腔和其他相应腔体中的连接 部件73。
所述第一密封部件71将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密封于管状容器的第二端17, 其大小和形状没有特殊限定,只要与第二端17相适配,防止活性成分或其制剂 13从第二端17漏出即可。第一密封部件71设有至少一个开口。开口数量为1 一IOOO个或更多,开口的直径大小不是关键的,只要可以使溶液或混悬液自开 口流出并且其中 一个开口可以通过连接第二密封部件72和第一密封部件71的连 接部件73即可,具体可以是1 —5um,l-50 um,l-200 um,l-500 um,l-1000 um, 1-2000 um, 1-5000 um等。
所述第二密封部件72可以有至少两种形式
形式1:第二密封部件72为能够密封住第一密封部件71的开口的塞子状部 件,其数量可以为1-1000个或更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以及第一密 封部件71的开口的数量适当选择塞子72的数量,优选1 —10个,更优选l一5 个,最优选1一2个。l个塞子状的第二密封部件72的情形如图6a所示。
形式2:第二密封部件72为板状物,其上设置有凸起,凸起的大小和形状 与第一密封部件71的开口相啮合,其数量可以为1一1000个或更多。未触发时 封合住管状容器11的第二端17,从而使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不会从第二端17 漏出。l个具体的实例如图6b所示。
所述连接部件73,连接第一密封部件71和第二密封部件72使第二密封部 件72在触发后不会掉入患者口腔和其他相应腔体中。连接部件73所起的总体作 用是防止第二密封部件72与第一密封部件71脱离后落入患者的口腔或其他腔体 内。其可能有两种结构类型, 一种结构类型如图6a和图19所示连接部件73 为一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密封部件71和第二密封部件72上的弹性丝状物或有孔 弹性薄膜,材料可采用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等。所述弹性丝状物此处优选为数根 对称排列的橡皮筋,数量为1-1000根,优选2-10根,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密封 部件71和第二密封部件72上;.所述有孔弹性薄膜包覆第二密封部件72,使其 与第一密封部件71的开口相啮合。另一种结构类型如图6b、图6c和图15所示,剖面形状优选为大体为杆状 物,其具有细长端和膨大端。细长端与第二密封部件72,例如有凸起的筛板72 或塞子相固定连接,能穿过第一密封部件的开口 (77),因此其直径应略小于第 一密封部件71上的开口的直径,可因外力的作用在第二密封部件72和第一密封 部件71之间自由滑动。连接部件73的膨大端位于第一密封部件71的上方,其 直径大于第一密封部件71上的开口的直径,不能穿过第一密封部件的开口(77), 因此保证第二密封部件72,如有凸起的筛板72或塞子的运动触发后不会脱离管 状容器11的整体结构而掉落到患者的口腔或其他腔体中。
优选地在第一密封部件71上有保护连接件膨大端75自由运动且不与活性 物质或其制剂13发生接触的保护罩76,如图6c所示。
在未触发时,第一密封部件71和第二密封部件72贴紧在一起,第二密封部 件72自身或其上设置的突起与第一密封部件71的开口相啮合,封合住管状容器 11的第二端17,从而使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不会从第二端17漏出。
当压力触发时,压力作用于第二密封部件72和第一密封部件71的相啮合 处,使第二密封部件72和第一密封部件71分离,现出第一密封部件71的开口 77,使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与溶媒91的混和液从第一密封部件71的开口 77 进入患者相应腔体内。(参见图6和图15) '
以上分别举例介绍了压力触发性封闭部件的两种不同的设计。可以理解的 是,很多类似的结构都可以起到如上描述的效果,本描述只是为了理解的方便, 并不能视为对本发明压力触发性封闭部件结构的限制,凡是从事本领域工作的专 业人员,都可以很容易的根据所描述的压力触发性封闭部件的功能,设计出与此 类似但不完全相同的结构,所形成的结构都应被视为本发明的一部分。
术语"活性成分"是指试剂、药物、化合物、组合物或其混合物,它们可提供 某些药理、通常是有益的作用。这包括食品、食品添加剂、营养剂、维生素和/ 或其他有益药剂。本文中所用的该术语进一步包括任何可对患者产生局部或系统 作用的生理或药理活性成分。可传送的活性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病毒剂、抗癫痫 药、止痛药、消炎药和支气管扩张药,也可以是无机和有机化合物,包括但不限 于作用于末梢神经、肾上腺素能受体、胆碱能受体、骨骼肌、心血管系统、平滑 肌、血液循环系统、神经节、神经效应器连结部位、内分泌和激素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骨骼系统、自体有效物质系统、消化和排泄系统、组胺系统和中 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合适的制剂可选自,例如聚糖,类甾醇,安眠药和镇静剂, 精神兴奋剂,安定药,抗惊厥药,肌肉松弛剂,抗帕金森氏症剂,止痛药,消炎 药,肌肉收縮剂,抗微生物剂,抗疟疾药,激素药包括避孕药,拟交感神经药, 多肽以及能够引起生理反应的蛋白质,利尿药,脂类调节剂,抗雄激素剂,抗寄 生物药,新生物药,抗新生物药,降血糖药,营养剂和添加剂,成长添加剂,脂 肪,眼药,抗肠炎剂,电解质和诊断剂;单味中药材提取物;复方中药提取物等。 本发明所使用的活性剂的实例包括
化学药物吗啡、哌替啶、可待因、二氢埃托啡、右旋丙氧芬、二乙酰吗啡、 双氢可待因、美普他酚、纳络酮、美沙酮、纳布啡、丁丙诺啡、布桂嗪、奥沙普 秦、阿洛普令、金诺芬、阿扎丙宗、二氟尼柳、依托度酸、芬布芬、非诺洛芬钙、 氟比洛尔、布洛芬、酮洛芬、甲氯芬那酸、甲芬那酸、双氯灭痛、萘丁美酮、羟 布宗、吡罗昔康、舒林酸、美洛昔康、秋水仙碱、罗痛定、丙磺舒、别嘌呤醇、 苯溴马隆、苯磺唑酮、洛非可司、尼美舒利、塞来西布、萘丁美酮、金诺芬、索 米痛、咖啡因双氢麦角胺、麦角胺酒石酸盐、马来酸二甲麦角新碱、舒马普坦、 苯噻啶、佐米曲普坦'氟吡汀、氯唑沙宗、喷他佐辛、罗痛定、曲马多 [抗抑郁药]阿米替林、丙咪嗪、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文拉法辛、多虑平、 噻奈普汀、阿莫沙平、苯嘧吲哚、马普替、去甲替林、曲唑酮、三甲丙咪嗪、赛 乐特五氟利多、氯氮平、硫必利、 利培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安定、氯普唑仑、佐匹克隆、三唑仑、异戊巴比 妥、司可巴比妥、苯他西泮、溴西泮、溴哌利多、溴替坐仓、正丁巴比妥、卡溴 脲、利眠宁、氯美噻唑、氯丙嗪、氯巴占、氯噻西泮、奥氮平、安定、氟哌利多、 炔己蚁胺、氟硝基安定、三氟丙嗪、癸酸三氟噻吨、氟奋乃静、氟安定、氟哌啶 醇、氟哌利多、劳拉西泮、氯甲西泮、去氧安定、眠尔通、安眠酮、咪唑安定、 硝基安定、去甲羟安定、戊基巴比妥、奋乃静、丙氯拉嗪、舒必利、替马西泮、硫利达嗪、氯美扎酮、卡马西平、丙戊酰胺、丙戊酸钠、奥卡西平、苯妥英、贝 克拉胺、氯硝西泮、氯美噻唑、乙苯妥英、甲妥英、甲琥胺、甲基苯巴比妥、对 甲双酮、苯乙酰脲、拉莫三嗪、托吡酯、苯琥胺、扑米酮、硫噻嗪、奥沙西泮、 丁螺环酮、氟吗西尼、氯美扎酮匹莫林、氯苯咪吲哚、哌甲酯、甲氯芬酯、贝美格、多沙普仑、甲氯芬 酯 — [抗帕金森氏症药]苯海索、左旋多巴、丙环定、吡贝地尔、培高利特、溴隐亭、 麦角乙脲、羟苄利明阿托品、苯海索、比哌立登、爱普巴嗪、东茛菪碱、莨菪碱、 溴美喷酯、邻甲苯海拉明、依酚氯铵、多奈哌齐、新斯的明、加兰他敏、溴新斯 的明、溴吡斯的明、吡啶斯的明石杉碱甲、脑活素、双氢麦角毒碱、醋谷氨、卡巴拉汀 [拟肾上腺素药]多米君、多巴胺、酚苄明、甲氧明、间羟胺醋丁洛尔、阿普洛尔、阿替洛尔、拉贝洛尔、比索洛尔、喷 布洛尔、噻吗洛尔、卡维地洛、美托洛尔、纳多洛尔、萘多醇、氧烯洛尔、吲哚 洛尔、普萘洛尔、阿夫唑嗪、布那唑嗪、多沙唑嗪、酚妥拉明、哌唑嗪、特拉唑 嗪、乌拉地尔胺碘酮、丙吡胺、奎尼丁、美西律、莫雷西嗪、普鲁卡因胺、普 罗帕酮、双氢奎尼丁、索他洛尔、阿普林定、艾斯洛尔地高辛、C毛花甙、铱诺昔酮、甲地高辛、氨力农、毒毛花甙K、去乙
酰毛花甙氨氯地平、比尼地平、达罗地平、硫氮卓酮、二氮嗪、非洛地平、 胍那苄、吲哚拉明、依拉地平、米诺地尔、尼卡地平、硝苯地平、尼莫地平、酚 苄明、哌唑嗪、利血平、特拉唑嗪、维拉帕米、阿尼帕米、阿拉普利、福辛普利、 卡托普利、赖诺普利、雷米普利、依那普利、西拉普利、苯那普利、喹那普利、 氯沙坦、替米沙坦、沙坦、硝普钠、地巴唑、二氮嗪、肼屈嗪、米诺地尔、甲基 多巴、可乐定苯扎贝特、非诺贝特、氯贝特、吉非贝齐、丙丁酚、阿西莫斯、泛硫 乙胺、氟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烟酸[抗心绞痛药]亚硝酸异戊酯、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季戊四醇四硝酸酯、 曲美他嗪、曲匹地尔芦丁、磷酸肌酸、环磷腺苷、泛癸利酮、尼麦角林、七叶皂苷、 三磷酸腺苷、伊洛前列素、桂利嗪、己酮可可碱、尼可占替诺、氟桂利嗪 [内分泌系统用药]倍他米松、醋酸可的松、地塞米松、氟米龙、去氧米松、氟美松、 氯地米松、醋酸氟氢可的松、丙酸氟替卡松、氢化可的松、甲基氢化泼尼松、泼 尼松龙、泼尼松格列苯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氯磺丙脲、 甲苯磺丁脲、妥拉磺脲、甲磺丁脲、罗格列酮、瑞格列奈、二甲双胍、苯乙双胍 [抗甲状腺药]丙硫氧嘧啶、卡比马唑、甲巯咪唑阿伐斯汀、美喹他嗪、脑益嗪、盐酸赛庚啶、茶苯海明、阿司咪唑.、 脑益嗪、赛克利嗪、赛庚啶、氟桂利嗪、氯雷他定、美克洛嗪、奥沙米特、特非 那定、曲普利啶、咪唑斯汀、安他唑啉、去氯羟嗪、西替利嗪、左卡巴斯汀、异 丙嗪地诺前列酮、前列地尔、倍他司汀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多肽及其衍生物、降 钙素及其合成修改物、脑啡肽、干扰素、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及其类似物、
生长素释放激素、胰泌素、四氢叶酸、甲状腺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IGF、 CGRP、加压素、赖氨酸加压素、第V1II因子、G-CSF、 EPO [麻醉用药]地氟烷、恩氟垸、氟烷、七氟垸、氧化亚氮、异氟垸、丙泊酚、硫喷 妥钠、氯胺酮、羟丁酸钠、依托咪酯、丙美卡因、布比卡因、加哌卡因、利多卡 因、利多卡因-丙胺卡因、罗哌卡因、普鲁卡因、盐酸丁卡因、阿库氯铵、阿曲 库胺、巴氯酚、汉肌松、琥珀胆碱、加拉碘胺、哌库溴胺、泮库溴胺、替扎尼定、 维库溴铵、乙哌立松、阿芬太尼、芬太尼各种氨基酸、各种维生素,包括骨化二醇、骨化三醇、甲钴胺、维生 素A、维生素B!、维生素B2、维生素Bn、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6、维 生素C、维生素E烟酸酯、维生素K、氨基酸螯合钙、磷酸氢钾、、阿法骨化醇、 胡罗卜素、肌醇、烟酸、牛磺酸、赖氨酸[呼吸系统用药]羧甲司坦、溴己新、盐酸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枸橼酸喷托维 林、磷酸苯丙哌林、磷酸可待因、伪麻美沙芬、依普拉酮、右美沙芬、二羟丙茶 碱、异丙托溴铵、富马酸福莫特罗、硫酸沙丁胺醇、硫酸特布他林、氢溴酸非诺 特罗、妥洛特罗、盐酸班布特罗、盐酸丙卡特罗、丙酸倍氯米松、布地奈德、孟 鲁司特钠、奈多罗米钠、曲尼司特、色甘酸钠、酮替芬、扎鲁司特、二甲磺酸烯 丙哌三嗪、哌西替柳法莫替丁、比沙可啶、雷尼替丁、西咪替丁、尼扎替丁、罗沙替 丁、奥丹西隆、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哌仑西平、柳氮磺 胺吡啶、米索前列醇、甘珀酸钠、吉法酯、艾索拉定、替普瑞酮、乳酸菌素、多 潘立酮、西沙必利、丁溴东莨菪碱、格隆溴铵、阿托品、曲美布汀、匹维溴铵、 山莨菪碱、盐酸屈他维林、阿立必利、大麻隆、甲氧氯普胺、昂丹司琼、格拉司 琼、雷莫司琼、托烷司琼、阿扑吗啡、比沙可啶、酚酞、地芬诺脂、洛哌丁胺、 美沙拉嗪、7-氨酪酸、促肝细胞生长素、多烯磷脂酰胆碱辅酶A、甘草酸二铵、 甘草甜素、肝得健、谷胱甘肽、胱氨酸、核糖核酸、肌苷、精氨酸、联苯双酯、 硫普罗宁、鸟氨酰门冬氨酸、葡醛内酯、齐墩果酸、水飞蓟素、腺苷蛋氨酸、苯 丙醇、丁醚二醇、鹅去杨胆酸、肝胆能、茴三硫、亮菌甲素、牛磺酸、羟甲烟胺、 曲匹布通、熊去杨胆酸、奥利司他、西布曲明、澳曲肽、谷氨酰胺、羟苄利明、 硫氮磺吡啶、美沙拉秦、生长抑素十四肽、特利加压素、乌司他丁。 [血液系统药]EPO、腺苷钴胺、亚叶酸钙、叶酸、胺肽素、利血生、鲨肝醇、腺 嘌呤、G-CSF、 GM-CSF、胺甲苯酸、胺基己酸、胺甲环酸、酚磺乙胺、甲奈氢 醌、卡巴克络、硫酸鱼精蛋白、凝血酶、凝血酶原复合物、人凝血因子VIII、蛇 凝血素酶、亚硫酸氢钠甲奈醌、抑肽酶、茶多酚、双香豆素、苯茚二酮、低分子 肝素、华发林、氯吡格雷、伊诺肝素、蚓激酶、藻酸双酯钠、阿替普酶、冬菱精
纯抗栓酶、降纤酶、链激酶、尿激酶、澳扎格雷钠、贝前列素、曲克芦丁、双嘧 达莫、西洛他唑、噻氯匹定、沙格雷酯、补血康阿佐塞米、呋塞米、阿米洛利、胺苯蝶啶、螺内酯、苯噻嗪、泊利 噻嗪、环噻嗪、氯甲氢氧噻嗪、氢氯噻嗪、澳昔布宁、醋轻胺酸、醋酸去氨加压 素、非那吡啶、鞣酸加压素、盐酸黄酮哌酯、乙酰唑胺、苄氟噻嗪、布美他尼、 氯噻嗪、氯噻酮、依地尼酸、美托拉宗、吲达帕胺、双氢克尿噻。[生殖系统药]雌激素、苯丙酸诺龙、卡比米特、丙酸睾酮、达那唑、氟他胺、睾 酮、甲睾酮、十一酸睾酮、司坦唑醇、非那雄胺、舍尼通、坦洛新、依立雄胺、
枸橼酸西地那非、雌二醇、苯甲酸雌二醇、雌三醇、枸橼酸氯米酚、己烯雌酚、 康力龙、尼尔雌醇、普瑞马林、炔雌醇、炔雌醚、替勃龙、戊酸雌二醇、戊酸雌 二醇-醋酸环丙孕酮、醋酸甲地孕酮、醋酸甲羟孕酮、甲羟孕酮乙酰酯、黄体酮、 己酸孕酮、米非司酮、炔诺酮、左炔诺孕酮、苯扎氯铵、壬苯醇醚、孕三烯酮、 垂体后叶素、催产素、硫酸普拉睾酮钠、马来酸甲麦角新碱、依沙丫啶、卡前列 甲酯、卡前列素、达那唑阿苯达唑、坎苯达唑、奥芬达唑、噻苯达唑、二氯酚、吡喹酮、奥 克太尔双羟萘酸盐、奥沙尼喹、甲苯咪唑、硫氯酚、氯硝柳胺、哌嗪、双羟萘酸 噻嘧啶、噻嘧啶、依维菌素、乙胺嗪、左旋咪唑、苯荷醇、伯氨喹、蒿甲醚、咯 萘啶、哌喹、青蒿琥酯、青蒿素、双氢青蒿素、乙胺嘧啶、双碘喹啉、依米丁、 喷他脒、葡萄糖酸替钠、阿莫地奎、氨酚喹、氯喹、氯丙胍、卤泛群、甲氟喹、 盐酸氯胍、乙胺嘧啶。氨鲁米特、安吖啶、硫唑嘌呤、白消安、环孢菌素、甲氮咪胺、依托 泊甙、美法仑、巯基嘌呤、丝裂霉素、米托坦、盐酸丙卡巴肼、枸橼酸他莫昔芬、 氮芥、苯丁酸氮芥、卡莫司汀、六甲蜜胺、洛莫司汀、司莫司汀、异环磷酰胺、 阿糖胞苷、呋喃氟尿嘧啶-尿嘧啶、氟尿苷、氟尿嘧啶、氨甲蝶呤、甲胺蝶呤、 卡贝西他滨、卡莫氟、羟基脲、去氧氟尿苷、替加氟、盐酸吉西他滨、阿纳托唑、 胺鲁米特、福美司坦、戈舍瑞林、枸橼酸他莫昔芬、来曲唑、亮丙瑞林、依西美 坦、阿霉素、阿柔比星、吡喃阿霉素、博来霉素、放线菌素D、平阳霉素、柔红 霉素、盐酸表柔比星、斑蟊素、高三尖杉酯碱、磷酸依托泊苷、硫酸长春地辛、 硫酸长春碱、硫酸长春新碱、羟喜树碱、替尼伯苷、喜树碱、盐酸托泊替康、 伊立替康、依托泊苷、重酒石酸长春瑞宾、紫三醇、利妥昔单抗、特拉珠玛、保 尔佳、奥沙利铂、卡铂、美司钠、门冬酰胺酶、来托蒽醌、米托蒽醌、三氧化二 砷、顺铂阿莫西林、苯明西林、阿帕西林钠、氨节西林、巴氨西林、苯唑西 林、呋布西林钠、氟氯西林、磺苄西林钠、卡茚西林、氯唑西林、仑氨西林、美 洛西林、美西林、哌拉西林、青霉素V钾、羧苄西林钠、酞安西林、替卡西林、头孢氨苄、头孢丙烯、头孢布坦、头孢呋辛钠、头孢克定、头孢克洛、头孢克肟、 头孢克拉、头孢美唑、头孢孟多钠、头孢哌酮钠、头孢匹胺钠、头孢羟氨苄、头 孢噻吩钠、头孢噻肟钠、头孢沙定、头孢他啶、头孢他美匹酯、头孢特仑匹酯、 头孢替安、头孢西丁、头孢乙腈钠、头孢唑啉钠、头孢唑南钠、头孢唑肟、头孢 匹肟、氨曲南、氟氧头孢钠、拉氧头孢、美洛培南、帕尼培南、贝塔米隆、头孢 拉宗、头孢米诺钠、亚胺培南、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舒他西林、多西环素、 金霉素、去甲金霉素、米诺环素、四环素、土霉素、阿奇霉素、琥乙红霉素、交 沙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依托红霉素、氯霉素、盐酸大观霉素、利福平、 依替米星、异帕米星、替考拉宁、二硝托胺、磺胺苯酰、磺胺多辛、磺胺甲基嘧 啶、磺胺醋酰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磺胺吡啶、磺胺嘧啶银、磺胺异噁唑、 甲氧苄啶、氟罗沙星、环丙沙星、卢氟沙星、罗梅沙星、诺氟沙星、地考喹酯、 二碘羟基喹啉、安特酰胺糠酸酯、奎诺仿、培氟沙星、司帕沙星、氧氟沙星、依 诺沙星、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替硝唑、奥消唑、苄硝唑、尼莫唑、呋喃西林、 呋喃唑酮、乌罗托品、十一烯酸、氟康唑、三康唑、克霉唑、噻康唑、酮康唑、 米糠唑、曲康唑、硫康唑、益康唑、氟胞嘧啶、阿糖腺苷、阿昔洛韦、伐昔洛韦、 泛昔洛韦、更昔洛韦、喷昔洛韦、甘昔洛韦、布康唑、氯苯甲氧咪唑、氟胞嘧啶、 伊曲康唑、咪康唑、那他霉素、拉米夫定、利巴维林、奥司他韦、膦甲酸钠、吗 啉胍、利福喷定汀、利福平、帕司烟肼、乙胺丁醇、氨本砜、醋氨苯砜、沙利度 胺、黄连素、鱼腥草素、拉米夫定、利巴维林、奥司他韦、膦甲酸钠、吗啉胍、 利福喷定汀、帕司烟肼、乙胺丁醇、乙烟肼、氨本砜、醋氨苯砜、沙利度胺、特 比奈芬、恶噌酸、氯苯吩嗪、乙硫异烟胺、萘啶酸。 [其他]司来吉兰、西地那非等包括但不限于用于预防和减轻以下疾病症状的口服疫苗 流感、结核病、脑膜炎、百日咳、脊髓灰质炎、破伤风、白喉、伤寒、疟疾、霍 乱、疱疹、伤寒、HIV感染者、麻疹、莱姆病、旅行腹泻、甲型肝炎、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中耳炎、登革热、狂犬病、副流感、风疹、黄热病、痢疾、军团病、
弓形体病、Q热病、出血热、水珍鱼出血热、骨疽、流行性腮腺炎 弧菌属、沙门菌属、博代菌属、嗜血杆菌属、弓形体病、巨细胞病毒、衣原体属、链球菌属、诺瓦克病毒、腺病毒属、轮状病毒、大肠杆菌、幽门螺旋杆菌、奈瑟 菌淋病、日本脑炎病毒、肺孢子虫隆脊、单纯疱疹、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克雷白 菌属、志贺菌属、绿脓假单胞菌属、细小病毒、弯曲杆菌属、立克次体、水痘、 耶尔森菌属、罗斯河病毒、马红球菌、莫拉[杆]菌属粘膜炎、博氏疏螺旋体、溶 血巴斯德菌如枯草热、哮喘、类风湿关节炎、癌症 等如新城病、猫白血病、萎縮性鼻炎、丹毒、口蹄疫、 肺炎等如灯盏花素、神衰果素、岩白菜素、天麻素、葛根素、 水飞蓟素、人参皂甙Rgl,青蒿素、威麦宁、鱼腥草素、金丝桃甙等 [单味中药材提取物]如丹参酮、丹参酚酸、人参皂甙、三七皂甙、穿心莲提
取物、银杏叶总黄酮、穿龙薯蓣提取物、山楂总黄酮、祖师麻浸膏、刺五加浸膏、 绞股蓝总皂甙、冬凌草浸膏、西红花多甙、葛根提取物、夏枯草提取物、罗布麻 提取物、人参糖肽、绞股蓝总皂甙、金荞麦提取物、灯台叶提取物、暴马子提取 物、益母草提取物、瓦松提取物、北豆根提取物、独一味提取物、金莲花提取物、 苦参提取物、贯叶连翘提取物、等;如复方丹参滴丸提取物、牛黄上清丸复方提取物、速效救 心丸复方提取物、六味地黄丸复方提取物、冠心苏合丸复方提取物、藿香正气丸 复方提取物、四逆散复方提取物、安神补心丸复方提取物、生脉散复方提取物、 参附强心丸复方提取物、心痛舒喷雾剂复方提取物、心痛康片复方提取物、山海 丹片复方提取物、参芍片复方提取物、通心络胶囊复方提取物、大川芎颗粒复方 提取物、天舒胶囊复方提取物、通天口服液复方提取物、脑血康片提取物、参芪 片提取物、黄栀花口服液复方提取物等。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装置中的活性成分或其制剂中可混合不止一种活性 成分。可以是各种形式的,如可溶的和不溶的、带电荷或不带电荷的分子,分子 配合物的成分,或无剌激性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活性成分的制剂可以是含有活性成分的易溶于水的或不溶于水的颗粒或微 粒,使用时与溶媒混合,形成溶液或混悬液输送到患者病人口腔或其他腔体中,优选为营养物质或药物。活性成分的制剂可以是液体、固体或半固体(优选凝胶) 形式。含有活性成分的制剂也可含有其他物质如粘合剂、包衣物质或稳定剂,以 使该制剂形成一个或多个分散单元。可用多种方式设计该分散单元以使其能提供 特定的药物传送曲线。有一个实施方案包含微粒形式的制剂。这些微粒的直径一 般为约l-2000pm,通常为约100-500拜。当微粒的口味不好时,可用本领域熟 知的方法来掩盖微粒的味道。可将微粒设计成能立即传送活性剂的,也可用树脂 吸附,也可将它们包衣以使活性剂长时间释放或延迟脉冲释放,或者将它们设计 成能使活性剂立即、脉冲和/或长时间传送相结合的形式。还可用肠溶包衣来包
覆微粒以使活性剂靶向释放。另外还有含有一种以上活性成分的活性剂制剂。 为了进一步方便患者使用,本发明的装置还包括附加部件。 附加部件包括本体93和夹持部95,所述本体93的功能是向管状容器11的 第一端16提供溶媒或压力(正压或者负压),所述夹持部95密封固定本体93 与管状容器11的第一端16,从而保证本体93所提供的压力或溶媒定向导入管 状容器11的第一端16 (参见图10)。
所述本体93和夹持部95可以是一个附加部件具有两个功能部分,如胶头 56的胶头体部55和胶头出口部58。本体93和夹持部95也可以是两个独立的部 件,如类注射器结构65和将类注射器结构65与管状容器11的第一端16密封连 接的密封圈85 (参见图11)。
胶头体部55或类注射器结构65是形成压力(负压或正压)、吸取或挤出溶 媒的功能部件93的实例,其能够以一个动作具备吸取溶媒或空气的能力,而另 一个与前一个动作反向的动作能够具有挤出溶媒或空气的能力,例如通常用的医
用注射器、滴管胶头或类似功能的计量、化学等领域人员使用的手动、半自动、 自动加样器等。(如图10和图11)
胶头体部55在向内挤压时,会从其出口部58向外产生正压;而放开挤压 力时,又因其橡胶类材料的自身弹性作用,回复原有形状,从而在其出口部58 向外产生负压。负压可将溶媒吸入胶头体部55内,而正压可将溶媒从胶头体部 55内排出。
类注射器65的结构包括具有出口61的管体69、活塞66、与活塞相连的推 拉杆68,,用其产生负压时,向上拉起推拉杆68,带动活塞66向上移动,使管体69内产生负压;如果将管体69开口端浸入溶媒,负压即可将溶媒91吸入管 体69内;管体69内如含有溶媒91,向下推动推拉杆68,带动活塞66向下移动, 即可将带有压力的溶媒91从开口端61释出。(见图ll、图12)
胶头出口部58或将类注射器结构65与管状容器11的第一端16密封起来的 密封环状部件85是夹持部95的实例,形状如图llb所示的胶头56的出口部58, 或者如图Uc所示的部件85。材料可以是天然橡胶乳胶、硅胶等具有一定弹性 的材料,只要起到将本体93与第一端16之间的缝隙填满,不造成压力或者溶媒 91在两者连接部漏出即可。
密封环状部件85的形状为环状物,内有一贯通上下的小孔,可与类注射器 结构65的出口61形成密封,外与第一端16的内壁或外壁形成密封,可参见图 11的85a和85b。
两个部件,本体93和夹持部95合二为一或者连接在一起,就可以利用溶媒 91或压力,与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混合或将其溶解,触发可触发性封闭部件12, 将溶媒91与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或制剂的混合液,通过管状容器11的第二端 17输入患者口腔或相应腔体。
当可触发式封闭部件12为溶媒触发性时,可触发性封闭部件12可以阻止 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从管状容器11的第二端17内漏出,但可以允许空气自由 通过可触发式封闭部件12,有两种方式使用这种被动方式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 剂的装置
第一种方式是采用胶头体部55或类注射器结构65通过出口部58或者连 接部件85,于管状容器11的第一端16施加负压,同时将管状容器11的第二端 17浸入溶媒中,使溶媒由第二端17进入管状容器,触发封闭部件12变为非封 闭部件,使溶媒得以进入到管状容器ll内部,与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混合,使 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溶解或分散于溶媒内;再于管状容器11的第一端16施加 正压,使管状容器11内已经溶解或分散了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的溶媒从管状容 器11的第二端17进入到接受者或患者的口中或相应腔体中,完成活性成分或其 制剂的输送。(参见图2)
第二种方式是采用附加装置55 (胶头体部)或附加装置65 (类注射器) 吸取溶媒,通过连接部分58或连接部件85于管状容器11的第一端16注入管状容器11内,或者直接将溶媒于管状容器11的第一端16注入管状容器11内,与 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混合,使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溶解或分散于溶媒内,接着 触发封闭部件12变为非封闭部件,使管状容器11内已经溶解或分散了活性成分 或其制剂13的溶媒从管状容器11的第二端17进入到接受者或患者的口中或相 应腔体中,完成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输送。(参见图12和图13)
当可触发式封闭部件12为压力触发性时,使用被动方式输送活性成分或其 制剂的装置的方法为
采用附加装置55 (胶头体部)或附加装置65 (类注射器)吸取溶媒,通过 连接部分58或连接部件85,将带有溶媒的附加装置与管状容器的第一端16密 闭连接之后,于管状容器11的第一端16将溶媒91注入管状容器11内,与活性 成分或其制剂13混合,使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溶解或分散于溶媒内,接着因附 加装置向管状容器11内注入溶媒而在管状容器11内形成的正压触发封闭部件 12变为非封闭部件,使管状容器11内已经溶解或分散了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 的溶媒从管状容器11的第二端17或其开口 38进入到接受者或患者的口中或相 应腔体中,完成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输送。(参见图14和图15)。
可以理解的是,很多类似的结构都可以起到如上描述的效果,本描述只是为 了理解的方便而采用类注射器样结构的描述,并不能视为对本发明附加装置结构 的限制,凡是从事本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员,都可以很容易的根据所描述的附加装 置的功能,设计出与此类似但不完全相同的结构,所形成的结构都应被视为本发 明的一部分。
本发明吸管或滴管输送装置结构可进一步包含将管状容器11的第一端16封 闭的第一封闭部件18 (参见图7)和/或第二封闭部件181 (参见图8)。
第一封闭部件18可以由塑料、玻璃、橡胶、纸、天然或合成纤维制成,其 固定于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与管状容器11的第一端16之间,为一筛板型结构, 其直径与管状容器11内径相同(如图7所示18a);第一封闭部件18也可以位 于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与管状容器11的第一端16之间,有一定弹性,其直径 如经过压縮,略小于管状容器11内径,可随着压力或溶媒推动活性成分或其制 剂13向管状容器11的第二端17移动,为一海绵样结构(如图7所示18b)。第 一封闭部件18上有小孔,小孔可以允许空气和溶媒自由通过,但是可以阻止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从管状容器11的第一端16漏出。
第二封闭部件181可以由塑料薄层、纸薄层、橡胶薄层、铝薄层或前述材料 的复合薄层制成,固定于管状容器11的第一端16上。
第一封闭部件18或第二封闭部件181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在装置生产完成之 后到患者使用之前,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从管状容器11的第一端16漏出,同 时第二封闭部件181也可防止在这一段时间内,污染物质污染管状容器11的第 一端16,或通过其进入管状容器ll内,污染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
对于第二封闭部件,则需要在使用之前将其取下或采用附件部件上设置的尖 锐部件52将其破坏。所述尖锐部件52形状为锥形,锥形底面一端有孔,直径小 于管状容器11的第一端16内径,可置于滴管胶头下缘58或连接部件85下缘, 锥形尖锐一端有开口,与底面的孔相通,内部中空,可允许空气和溶媒自由通过, 材料可为塑料、玻璃、纸、金属或者复合物。图8所示就是采用在滴管胶头下缘 58和连接部件85上分别加入尖锐部件52,在使用时将第二封闭部件181破坏的 一禾中方案。
本发明吸管或滴管输送装置结构还可进一步包含管套隔离部件19 (形状为 类管状物, 一端封闭, 一端有开口,开口端直径略大于管状容器ll的两端16和 17,材料可以为塑料、橡胶、纸、金属和复合物等)。管套隔离部件19于装置使 用前取下,管套隔离部件19可分别套在管状容器11的第一端16和第二端17上, 使其免受外界物质污染,更可进一步防止外界物质通过第一端16和第二端17 进入管状容器11,污染管状容器两端16和17,并通过这两端进一步污染活性成 分或其制剂13和可触发性封闭装置12 (参见图9)。
本发明输送装置既能保持现有技术中的优点,既可以满足临床服用普通片 剂或者胶囊等固体制剂存在困难患者的临床要求,有效地将活性成分以固体保 存,又在服用前形成液体状态,保证老年患者、婴幼儿、吞咽困难患者和特殊服 药不便人群的服药依从性。
同时还能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与普通颗粒剂和干糖浆剂型相比,能避免药物附着于包装上和配制糖桨或 溶液过程中的浪费以及由此而造成的给药剂量不准确和大量溶媒的服用;与溶液 剂型,如糖浆剂、口服液剂等相比,提高了药物稳定性,避免在溶液中加入稳定剂,如助悬剂、增稠剂等,还可避免因防腐剂的加入带来的毒副反应和与药物的 相互作用,同时因液体在生产环节的剔除,也降低了生产、包装、运输和仓储成 本;
与Alza公司的吸管给药装置相比,本发明装置的优势在于无需患者主动吸 入,且溶媒是在装置内与活性成分或其制剂混合后流出装置,不会造成药物颗粒、 粉尘入肺;对于对吸吮动作控制能力不强的婴幼儿和老年患者提高了方便性,尤 其是在惊风、中风和心血管病急性发病期等特殊情况时,患者牙关紧咬,主动给 药无从谈起,注射剂又需有医护专业人员使用,口服被动给药会凸现其在急救方 面的优势;且溶媒服用量大大小于主动服药系统,药物分散与主动给药方式相比, 药物浓度更高但是分散更均一,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并降低局部药物浓度过高所形 成的各种副作用。
因此本发明输送装置应用于临床,将有非常大的适用范围和广阔的应用前 景,不但适宜于临床年老和年幼患者服用药物制剂,也是适合作为野外和临时急 救使用的新剂型。

图1是本发明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
图2是本发明第一种使用方式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压力触发性封闭部件12的功能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压力触发性封闭部件1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压力触发性封闭部件12的一种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压力触发性封闭部件12的另一种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装置基本结构上可加第一封闭部件18的结构示意图,也是本 发明实施例3的附图
图8是本发明装置基本结构上可加第一封闭部件181和尖锐部件52的结构 示意图,也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附图
图9是本发明装置基本结构上可加管套隔离部件的结构示意图,也是本发 明实施例IO和实施例11的附图
图io是本发明附加部件的功能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附加部件两种结构56和65的示意图图12是本发明第二种使用方式的示意图,也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附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三种使用方式的示意图,也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附图 图14是本发明一种压力触发性封闭部件12的使用示意图,也是本发明实 施例6的附图
图15是本发明另一种压力触发性封闭部件12的使用示意图,也是本发明 实施例7的附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附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附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9的附图
其中ll为管状容器、16为第一端、17为第二端、13为活性成分、12为 可触发性封闭部件、55和56为附加装置的溶媒吸取或正负压产生部件,即体部、 58和85为附加装置的夹持部、18为第一封闭部件、181为第二封闭部件、52 为尖锐部件、19为管套隔离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所阐述的结构和使用 方式是为了更好的对本发明进行理解,而不构成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吸管,结构包括内部有溶媒触发性封闭部件12的管状容器11,管状容 器11有两端,分别为第一端16和容纳可溶性封闭部件12的第二端17 (参见附 图1的图la);
使用时,将第二端17放入患者口中,然后将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从第一 端16 —侧放入管状容器11内,接着将溶媒从同一侧倒入管状容器11中,溶媒 溶解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后,溶解水触发性封闭部件12,将管状容器11内的活性成分13和液体一起送入口腔,从而完成输送。(参见附图13) 实施例2
一种滴管,结构由管头56、管状容器11、第一端16、第二端17、溶媒触 发性封闭部件12构成;其中管头体部55的下端夹持部58密闭套在管状容器11 第一端16处外侧;溶媒触发性封闭部件12置于管状容器11的第二端17内;第 二端17向管状容器11内侧收紧而不闭合,其间距小于溶媒触发性封闭部件12 直径;管状容器ll内含有活性成分13,活性成分13之间留有空隙;溶媒触发 性封闭部件12隔离活性成分13与第二端17 (参见附图16);
使用时,先挤压自然膨松的管头体部55,产生正压,里面的空气通过管状 容器11从第二端17排出,管头14处于压瘪的状态;再将第二端17浸入溶媒中, 放松管头,原本压瘪的管头体部55逐渐膨胀,向自然状态恢复,液体因管头体 部55与管状容器11形成的负压,沿着第二端17向管状容器11内流动,溶媒触 发性封闭部件12遇到溶媒后迅速溶解;当管头体部55恢复到自然状态时,溶媒 将管状容器11内的活性成分13覆盖,活性成分13根据实际情况全部或部分溶 解到液体中;将第二端17从液体中取出放入口腔中,挤压管头体部55,将管状 容器ll内的活性成分13和液体一起输送到口腔中,从而完成输送。(见附图2) 实施例3
一种滴管,结构包括实施例2所述管状容器11的结构,在管状容器11的 第一端16和活性物质及其制剂13之间设有第一封闭部件18;附加结构为滴管 胶头56,在使用前与管状容器11分离。(见附图7的图7a);
使用时,先将自然膨松的管头56的夹持部58密闭套在管状容器11第一端 16外侧处,挤压管头体部55,产生正压,里面的空气通过管状容器ll从第二端 17排出,管头体部55处于压瘪的状态;再将第二端17浸入液体中,放松管头, 原本压瘪的管头体部55逐渐膨胀,向自然状态恢复,液体因管头55与管状容器 11形成的负压,沿着第二端17向管状容器11内流动,溶媒触发性封闭部件12 遇到液体后迅速溶解;当管头体部55恢复到自然状态时,液体将管状容器ll内 的活性成分13覆盖,活性成分13根据实际情况全部或部分溶解到液体中;将第 二端17从液体中取出放入口腔中,挤压管头体部55,将管状容器11内的活性 成分13和液体一起输送到口腔中,从而完成输送。(见附图2)实施例4
一种滴管,结构包括实施例2所述管状容器11的结构,在管状容器11的 第一端16上含有完全密闭不容许空气透过同时隔离活性成分13从第一端16内 漏出的第一封闭部件181;附加结构为滴管胶头56内含尖锐部件52,在使用前 与管状容器11分离。(见附图8的图8a);
使用时,先用尖锐部件52尾部的尖锐头使第一封闭部件181破裂,将自然 膨松的管头56的夹持部58密闭套在管状容器11第一端16外侧处,挤压管头体 部55,产生正压,里面的空气通过管状容器11从第二端17排出,管头体部55 处于压瘪的状态;再将第二端17浸入溶媒中,放松管头,原本压瘪的管头体部 55逐渐膨胀,向自然状态恢复,溶媒触发性封闭部件12遇到溶媒后迅速溶解, 液体因管头体部55与管状容器11形成的负压,沿着第二端17向管状容器11内 流动;当管头体部55恢复到自然状态时,溶媒将管状容器ll内的活性成分13 覆盖,活性成分13根据实际情况全部或部分溶解到溶媒中;将第二端17从溶媒 中取出放入口腔中,挤压管头体部55,将管状容器11内的活性成分13和溶媒 一起输送到口腔中,从而完成输送(见附图2)。 实施例5
一种滴管,结构由附件65、密封件85、管状容器11、第一端16、第二端 17、溶媒触发性封闭部件12构成;其中附件65与管状容器11分离;溶媒触发 性封闭部件12置于管状容器11的第二端17内;第二端17向管状容器11内侧 收紧而不闭合,其间距小于溶媒触发性性封闭部件12直径;密封件85可在附件 65和管状容器11的第一端16之间形成密封。管状容器11的第一端16内含有 容许空气透过但隔离活性成分13从第一端16内漏出的第一封闭部件18a;管状 容器ll内含有活性成分13,活性成分13之间留有空隙;溶媒触发性封闭部件 12隔离活性成分13与第二端17 (参见附图12);
使用时,先用附件65吸取溶媒,之后通过密封件85与管状容器11的第一 端16相连接,第二端17放入接受者或患者口腔或其他腔体中;推动附件65的 推杆使所吸取溶媒通过第一端16进入管状容器11内,穿过第一封闭部件18a与 活性成分13混合,活性成分13根据实际情况全部或部分溶解到溶媒中;溶媒继 续沿着管状容器ll前行,溶媒触发性封闭部件12遇到溶媒后迅速溶解,活性成分13和溶媒一起通过第二端17输送到口腔中,从而完成输送(见附图12) 实施例6 '
一种滴管,结构由附件65、密封件85、管状容器11、第一端16、第二端 17、压力触发性封闭部件12构成;其中附件65与管状容器11分离;压力触发 性封闭部件12与管状容器11的第二端17直接相连。
此处的压力触发性封闭部件12由可移动活塞31、压力敏感性部件322 (此 处表示为压缩空气套筒)、固定压力敏感型部件34另一端的固定点36、控制活 塞31运行轨迹的活塞套35、控制活塞行程的第一终止点32和第二终止点33和 开口组38构成。
密封件85可在附件65和管状容器11的第一端16之间形成密封。管状容 器11的第一端16内含有容许空气透过但隔离活性成分13从第一端16内漏出的 第一封闭部件18;管状容器11内含有活性成分13,活性成分13之间留有空隙 (见附图14);
没有压力时,可移动活塞31受压力敏感性部件322 (此处表示为压縮空气 套筒)作用,停留于活塞行程控制部件第一终止点32处,挡住管状容器ll的第 二开口端17,使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不会从第二端17或其开口组38漏出。
压力足够大时,压缩空气套筒322发生形变,产生收縮,可移动活塞31沿 控制活塞31运行轨迹的活塞套35向活塞行程控制部件第二终止点33方向运动, 打开管状容器11的第二开口端17,使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和溶媒混合物从出 口组38进入到接受者或患者口腔及其他腔体中。(图5)
使用时,先用附件65吸取溶媒,之后通过密封件85与管状容器11的第一 端16相连接,第二端17放入接受者或患者口腔或其他腔体中;推动附件65的 推杆使所吸取溶媒通过第一端16进入管状容器11内,穿过第一封闭部件18与 活性成分13混合,活性成分13根据实际情况全部或部分溶解到溶媒中;溶媒继 续沿着管状容器11前行,活性成分13和溶媒的混合物触发封闭部件12露出第 二开口端17的开口组38,活性成分13和溶媒一起通过第二端17输送到口腔中, 从而完成输送(见附图14) 实施例7:
一种滴管,结构由附件65、密封件85、管状容器ll、第一端16、第二端17、溶媒触发性封闭部件12构成;其中附件65与管状容器11分离;压力触发 性封闭部件12与管状容器11的第二端17直接相连。
此处的压力触发性封闭部件12由带有凸起的筛板72、有筛孔的筛板71、 固定于有凸起的筛板72,同时穿过有筛孔筛板71的连接件73共同构成;有筛 孔的筛板71固定于管状容器11第二端的开口 17上,将第二端17密封住,只留 有筛板71上的筛孔组77为开口 ;有筛孔的筛板71和有凸起的筛板72因连接件 73的存在而贴紧在一起,结构设计上筛板72上的凸起78与筛板71的筛孔77 互补,封合住管状容器ll的第二端17;同时为了更好的保证压力触发性封闭部 件12正常性能的发挥,还可使连接件73的另一端75略为膨大,保证有凸起的 筛板72的运动不会脱离管状容器11的整体结构而掉落到患者的口腔或其他腔体 中,且在有筛孔的筛板71上有保护连接件膨大端75自由运动且不与活性物质 或其制剂13发生接触的保护罩76。
密封件85可在附件65和管状容器11的第一端17之间形成密封。管状容 器11的第一端16内含有容许空气透过但隔离活性成分13从第一端16内漏出的 第一封闭部件18;管状容器11内含有活性成分13,活性成分13之间留有空隙 (见附图15);
在未触发时,有筛孔的筛板71和有凸起的筛板72因连接件73的存在而贴 紧在一起,结构设计上筛板72上的凸起78与筛板71的筛孔77互补,封合住管 状容器11的第二端17,从而使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不会从第二端17漏出。
压力触发时,压力作用于有凸起的筛板72上,使有凸起的筛板72离开有 筛孔的筛板71,使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与溶媒91的混和液从第二端17通过筛 板71的筛孔组77进入患者相应腔体内。(图6)
使用时,先用附件65吸取溶媒,之后通过密封件85与管状容器11的第一 端16相连接,第二端17放入接受者或患者口腔或其他腔体中;推动附件65的 推杆使所吸取溶媒通过第一端16进入管状容器11内,穿过第一封闭部件18a与 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混合,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根据实际情况全部或部分溶解 到溶媒中;溶媒继续沿着管状容器11前行,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与溶媒形成的 混合物触发封闭部件12,压力使筛板72和筛板71的啮合部分离,有凸起的筛 板72离开有筛孔的筛板71,露出筛孔77,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和溶媒一起通过第二端17从筛孔77输送到患者口腔或相应腔体中,从而完成输送。(见附图 15)
实施例8
一种滴管,结构由附件65、密封件85、管状容器11、第一端16、第二端 17、溶媒触发性封闭部件12构成;其中附件65与管状容器11分离;溶媒触发 性封闭部件12置于管状容器11的第二端17内,由不溶性部分12a和可溶性部 分12b共同构成,其不溶解部分12a为刚性结构筛板,与第二端17紧密相连并 将其封挡,使第二端17的开口只能通过其刚性结构筛板孔才能释出固体和液体, 可溶性部分12b将刚性结构部分中的筛板孔全部密封,使活性物质或其制剂13 不能从管状容器11的第二端17释出;密封件85可在附件65和管状容器11的 第一端16之间形成密封。管状容器11的第一端16内含有容许空气透过但隔离 活性成分13从第一端16内漏出的第一封闭部件18b,其有一定弹性,直径如经 过压縮,略小于管状容器ll内径,可随着溶媒或压力推动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 向管状容器11的第二端17移动,为一海绵样结构;管状容器11内含有活性成 分13,活性成分13之间留有空隙。(参见附图17)
使用时,先用附件65吸取溶媒,之后通过密封件85与管状容器11的第一 端16相连接,第二端17放入接受者或患者口腔或其他腔体中;推动附件65的 推杆使所吸取溶媒通过第一端16进入管状容器11内,穿过第一封闭部件18b与 活性成分13混合,活性成分13根据实际情况全部或部分溶解到溶媒中;溶媒继 续沿着管状容器ll前行,第一封闭部件18b受到溶媒和压力作用,也推动活性 物质或其制剂13和其溶解液沿着管状容器11向第二端17方向运动,溶媒触发 性封闭部件12中的可溶性部分12b遇到溶媒后迅速溶解,活性成分13和溶媒一 起通过固定于第二端17的封闭部件12的不可溶部分12a的刚性结构筛孔输送到 口腔中,从而完成输送(见附图17) 实施例9
一种滴管,结构由附件65、密封件85、管状容器ll、第一端16、第二端 17、溶媒触发性封闭部件12构成;其中附件65与管状容器11分离;压力触发 性封闭部件12与管状容器11的第二端17直接相连。
此处的压力触发性封闭部件12由有筛孔164的筛板161、与筛孔164形状互补,可将其密封的塞子162,固定于筛板161,挡住162使其密封住164的橡 皮膜样结构163共同构成;有筛孔的筛板161固定于管状容器11第二端的开口 17上,将第二端17密封住,只留有筛板161上的筛孔164为开口;筛板161上 的筛孔164和塞子162因橡皮膜样结构163的存在而贴紧在一起,两者因结构设 计时互补而封合住管状容器11的第二端17;橡皮膜样结构163上有孔166。
密封件85可在附件65和管状容器11的第一端17之间形成密封。管状容 器11的第一端16内含有容许空气透过但隔离活性成分13从第一端16内漏出的 第一封闭部件18;管状容器ll内含有活性成分13,活性成分13之间留有空隙 (见附图18);
在未触发时,有筛孔的筛板161固定于管状容器11第二端的开口 17上, 将第二端17密封住,只留有筛板161上的筛孔164为开口;筛板161上的筛孔 164和塞子162因橡皮膜样结构163的存在而贴紧在一起,两者因结构设计时互 补而封合住管状容器11的第二端17,从而使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不会从第二 端17漏出。
压力触发时,压力作用于塞子162上,使托住塞子162的橡皮膜样结构163 发生形变,塞子162离开筛板161的筛孔164,使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与溶媒 91的混和液从第二端17通过筛板161的筛孔164,再进而通过橡皮膜样结构163 上的开孔166进入患者相应腔体内。(图6)
使用时,先用附件65吸取溶媒,之后通过密封件85与管状容器11的第一 端16相连接,第二端17放入接受者或患者口腔或其他腔体中;推动附件65的 推杆使所吸取溶媒通过第一端16进入管状容器11内,穿过第一封闭部件18与 活性成分13混合,活性成分13根据实际情况全部或部分溶解到溶媒中;溶媒继 续沿着管状容器11前行,活性成分13和溶媒混合物触发性封闭部件12的塞子 162离开筛板161,露出筛孔164,活性成分13和溶媒一起通过第二端17从筛 孔164,再进而通过橡皮膜样结构163上的开孔166,输送到患者口腔或相应腔 体中,从而完成输送(见附图18) 实施例10
在实施例1-10的基础上,在其第二端17的外边设有一个隔离部件19,自 由取下或套上于第二端17处,隔离部件19用于阻止触发性封闭部件12被污染;使用时,将隔离部件19取下,余下的歩骤就和实施例1-6—样,从而完成输送 (见附图9)。
实施例11
在实施例11的基础上,在其第二端17与第一端16的外边各设有一个隔离 部件19,自由取下或套上于第二端17与第一端16处,隔离部件19用于防止管 状容器两端16和17、触发性封闭部件12、第一封闭部件18和活性成分13被污 染;使用时,将两个隔离部件19取下,余下的步骤就和实施例8—样,从而完 成输送(见附图9) '
权利要求1、一种被动方式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具有第一端(16)和第二端(17)的管状容器(11),所述第一端(16)和第二端(17)具有开口,并且在所述第二端(17)设有触发性封闭部件(12),其位置设在管状容器(11)内或与第二端(17)相连;所述触发性封闭部件(12)是指该部件在未触发状态下,为封闭第二端(17)的封闭性部件;而在满足触发条件的状态下,成为对第二端(17)的非封闭性部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由触发性封闭部件(12)封闭于管状容器(11)内的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触发性封闭部件(12)为溶媒或压力触发性封闭部件,所述溶媒或压力触发部 件未触发时,为封闭管状容器的(11)的第二端(17)的封闭性部件,阻碍活性 成分或其制剂(13)从第二端(17)漏出,而当与溶媒或压力接触后溶解或变形 成为对第二端(17)的非封闭性部件,允许活性成分或其制剂从第二端(17)释 放。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 发华封闭部件(12)为溶媒触发性封闭部件,所述溶媒触发性封闭部件全部由速 溶性材料制成。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速 溶性材料为速溶性微孔材料。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速 溶性微孔材料为棉花糖、膨化材料、充气巧克力、速溶膜,速溶片剂或口崩片剂。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 发性封闭部件(12)为压力触发性封闭部件,所述压力触发性封闭部件包括如下 部件板状物(诉)、压力敏感部件(96)、控制板状物运行轨迹的套筒(35), 所述套筒(35)—端封闭,压力敏感部件(96)固定于该封闭端,套筒(35)另 一端与管状容器的(11)的第二端(17)相连接,套筒(35)的侧壁设有开口 (38)。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敏感部件(96)为弹资或压縮空气套筒(322)。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板状物(98)向第一端(16)行程的第一终止点(33)和向套筒(35)封闭 端行程的第二终止点(34)。
10.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触发性封闭部件(12)为压力触发性封闭部件,所述压力触发性封闭部件包括如 下部件封闭第二端(17)的具有开口的第一密封部件(71)、与第一密封部件 的开口 (77)相啮合的第二密封部件(72)和连接第一封闭部件(71)和第二封 闭部件(72)使其不会掉入患者口腔和其他相应腔体中的连接部件(73)。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二密封部件(72)为塞子状部件或其上设置有与第一密封部件的开口 (77)相 啮合的凸起的板状物,所述连接部件(73)为弹性丝状物、有孔弹性薄膜或杆状 物,所述杆状物具有能穿过第一密封部件的开口 (77)的细长端和不能穿过第一 密封部件的开口 (77)的膨大端。
12. 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其特征 在于还包括能够向管状容器(11)的第一端(16)提供溶媒或压力的附加部件, 所述附加部件包括本体(93)和夹持部(95),所述本体(93)能够向管状容器(11)的第一端(16)提供溶媒或压力,所述夹持部(95)能够将所述本体密封 固定于管状容器(11)的第一端(16),所述本体(93)和夹持部(95)是一个 附加部件具有的两个功能部分或者本体(93)和夹持部(95)是两个独立的部件。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附加部件为滴管胶头(56)。
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本体(93或65)包括具有出口部(61)的管体(69)、活塞(66)、与活塞相连 的推拉杆(68),所述夹持部(95)是能够将所述本体(93或65)密封连接于管 状容器(11)的第一端(16)的部件(85)。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本体(93)为注射器类结构(65)和所述夹持部(95)为能够将所述注射器类结 构(65)密封连接于管状容器(11)的第一端(16)的部件(85)。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能够 将所述本体(93或65)或注射器类结构(65)密封连接于管状容器(11)的第 一端(16)的部件(85)为密封环状部件(85a 、 85b或85c),其形状为环状物, 其内部具有贯通上下的小孔,小孔与所述本体(93或65)或所述类注射器结构(65)的出口部(61)形成密封,密封环状部件(85a 、 85b或85c)的外侧与 第一端(16)的内壁或外壁形成密封。
17、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附加部件本体(93)或夹持部(95)的下端还包括一个尖锐部件(52),所述尖 锐部件(52)形状为锥形,锥形直径小于管状容器(11)的第一端(16)内径, 锥形尖锐一端有开口,内部中空,所述开口允许空气和溶媒自由通过。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 置中还包括位于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与管状容器(11)的第一端(16)之间 的将管状容器(11)中的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与第一端(16)隔离的第一封 闭部件(18a或18b),所述第一封闭部件(18a或18b)允许空气和溶媒通过, 其处于固定状态或能够在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 )与管状容器(11)的第一端(16) 之间自由移动。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 置中还包括对管状容器(11)的第一端(16)进行封闭的第二封闭部件(181), 第二封闭部件(181)位于第一端(16)的开口上,所述第二封闭部件(181)空 气不能透过,使所述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与外界在物理和化学上隔离。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套在管状容器(11)的第一端(16)和第二端(17)上的管套隔离部件(19); 所述管套隔离部件(19)为管状物, 一端封闭, 一端有开口,开口端直径略大于 管状容器(11)的第一端(16)和第二端(17),管套隔离部件(19)能够防止 第一端(16)和第二端(17)被污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具有第一端(16)和第二端(17)的管状容器(11),所述第一端(16)和第二端(17)具有开口,并且在所述第二端(17)设有触发性封闭部件(12),其位置设在管状容器(11)内或与第二端(17)相连;所述触发性封闭部件(12)是指该部件在未触发状态下,为封闭第二端(17)的封闭性部件;而在满足触发条件的状态下,成为对第二端(17)的非封闭性部件。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滴管或吸管输送装置能有效地将活性成分以固体保存,使用时该活性成分可迅速与液体一起给药,能有效地控制给药剂量,尤其适宜于临床年老、年幼和急救患者使用。
文档编号A61J3/00GK201235076SQ200720128380
公开日2009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1日
发明者玲 董 申请人:玲 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