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胆管支撑内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432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胆管支撑内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引流管。
技术背景在进行胆道手术时,例如胆管切开取石术后,胆管下端Oddi括约肌在手术 后常有炎症水肿的发生,而且Oddi括约肌平常大部分时间处于收縮关闭状态。因而胆道常常处于不通畅的情况,易造成胆管内压力的上升,导致胆管切开处 不易愈合,胆管内的胆汁可从尚未完全愈合的胆管切开处溢出进入腹腔,造成 胆汁性腹膜炎并发症,此时患者往往需要再进行第二次手术。为了避免出现以上情况,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在胆管内埋放一根T型管,通过腹壁伸到腹腔外,T 型管起到支撑胆管及外引流胆汁的作用,然后缝合管壁,术后3-4周,待T型 管周瘘管完全形成后,再拨除T型管。由于外引流会丧失大量胆汁,从而引起 生理功能紊乱;T型管的放置及拔除破坏了胆管的解剖结构完整性;有时还会出 现胆漏及胆管狭窄等并发症;体外端导管也有引发逆行感染的危险。现虽有部分学者报道胆道探査后不放置T型管一期缝合胆管的方法,取得 较好效果。但是此方法未能解决术后胆管下端Oddi括约肌水肿、收縮所致胆管 内胆汁压力升高的问题,因此,存在术后胆道高压胆漏的风险,而且术后适应 症狭窄,目前尚未得到一致认同。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低风险、使切开胆管愈合 更佳、病人术后恢复更快的应用于胆道外科临床的胆管支撑内引流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胆管支撑内引流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上部为支撑臂,所述管体下 部为末端封闭弹性圈臂,所述的管体上设有若干个侧孔。 作为优选,所述管体中部为直臂。 作为优选,所述管体中部为折臂。作为优选,所述侧孔分别位于管体相对的两侧,且两侧上的侧孔错位排列。 作为优选,所述管体上部的支撑臂为螺旋支撑臂。 作为优选,所述螺旋支撑臂的螺旋外径由上至下递减。 作为优选,所述管体上部的支撑臂为湾沟支撑臂。作为优选,所述管体上部的支撑臂为弹性圈臂,且该弹性圈臂与管体2下部的弹性圈臂位于同一侧。作为优选,所述管体的外径为2. 0mm - 3. 0mm,内径为1. 3-2. 2 mm,侧孔直 径为0. 9-1. 2mm,所述管体上部长度为50-80cm,所述管体中部长度为30-80mm, 所述管体下部弹性圈臂直径为15-18mm。作为优选,所述管体上部螺旋支撑臂由3-5个螺旋臂组成,其臂长为 30-40mm,螺旋直径为5-15mm。按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将管体的上部采用支撑臂结构,通过支撑臂将胆 管撑开,既防止管体滑入十二指肠又可避免胆管狭窄。又通过管体和侧孔及管 体与胆管间隙引流,有效降低胆管内压力。而且管体下部采用末端封闭弹性圈 臂结构,既可防止因胆管的蠕动和人体的运动引起引流管向近端胆管内移动, 又便于术后胃镜钳夹取出,胆道探査后可一期缝合胆管壁,保持了胆道的解剖 结构完整性及正常的生理功能。本实用新型胆管支撑内引流管实施于病人体内, 与外引流管相比可避免病人丧失大量胆汁和感染的危险,降低结石再发风险, 病人术后恢复快,同时也减少了病人的痛苦。


图l本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l如图1所示, 一种胆管支撑内引流管,包括管体2,所述管体2可采用具有 弹性记忆功能,柔韧性、塑型性、抗压性好,而且不透X光及B超能显影,术 后能在放射线或B超显影,便于术后定位引流管位置的材料,而且引流管的使 用一般与导引钢丝和推杆器为配套件。所述管体2上部为支撑臂1,所述管体2下部为末端封闭弹性圈5作为支撑 臂,所述管体2中部为直臂3,所述的管体2上设有若干个侧孔4,本实施例中, 管体2下部为末端封闭弹性圈臂5,所述侧孔4分别位于管体2相对的两侧,且 两侧上的侧孔2错位排列。所述管体2上部的支撑臂1为4个螺旋臂组成的螺 旋支撑臂,且其螺旋外径由上至下一致,所述螺旋支撑臂的臂长为30-40mm为 宜,其螺旋直径5-15mm为宜。上部螺旋支撑臂结构具有三维支撑作用,既可防止管体滑入十二指肠,又 可避免胆管狭窄,胆汁既可通过管体及管体上多个侧孔引流,又可通过螺旋支 撑臂所围成的腔隙引流,下部十二指肠段为弹性圈臂结构,不易堵塞,引流效 果好,可以有效降低胆管内压力,从而可以一次性缝合胆管壁,保持了胆道的 解剖结构完整性及正常生理功能。而且螺旋支撑臂的螺旋外经由上至下递减,螺旋结构具有较强伸縮性,可适应不同内径的胆管,减少不同型号的制备,同时也有利于引流管的取出。使用时,手术完成胆道探査,并使用胆道镜确认无残留结石后,根据胆道镜测量所得的胆管切开处下端至十二指肠乳头的距离,或者术中胆道造影确认无残留结石后,估计胆管内引流管置入的深度。根据胆总管直径大小,选择相对应型号的引流管。胆管内引流管置入方法有两种①胆道镜直视下金属导丝通过胆道镜操作通道越过Oddi括约肌进入十二指肠,退出胆道镜,将胆管支撑内引流管弹性圈臂头部剪除,露出内孔,将引流管循导丝由推杆器协助置入胆管及十二指肠,使圈形臂结构部位十二指肠内,螺旋支撑臂位胆管内,位置确认正确后,退出导丝。②将金属导丝由螺旋支撑臂端开口插入胆管支撑内引流管作为支撑,将引流管拉直,外涂石蜡油,向胆管下端插入越过Oddi括约肌进入十二指肠,使圈形臂结构部位十二指肠内,螺旋支撑臂位胆管内,位置确认正确后,退出导丝。然后一次性缝合胆管壁,术后7-10天,应用胃镜异物钳将通过十二指肠乳头外露的圈形臂部分夹住,随胃镜退出将引流管拔除。实施例2如图2所示,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l相同,不同之处为,所述管体2上部 的支撑臂1为螺旋外径由上至下递减的螺旋支撑臂,其伸縮性较强。 实施例3如图3所示,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为,所述管体2中部 为折臂3,中部采用折臂结构,增大管体与胆道接触面积,更能增强支撑作用, 而且所述管体2上部的支撑臂1为弯沟支撑臂,其结构简单,但又能合理的起 到支撑作用。实施例4如图4所示,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l相同,不同之处为,所述管体2上部 的支撑臂为弹性圈臂,而且该弹性圈臂与管体2下部的弹性圈臂位于同一侧, 管体的两端都采用弹性圈臂,制作简单合理,又能起到很好的支撑效果。而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其所述管体外径了选2.0mm-3.0mm,内径可选 1.3-2.2mm,侧孔直径可选0. 9-1. 2mm,所述管体上部长度可选50-80cm,所述 管体中部长度可选30-80mm,所述管体下部弹性圈臂直径可选15-18mm。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 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胆管支撑内引流管,包括管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2)上部为支撑臂(1),所述管体(2)下部为末端封闭弹性圈臂(5),所述的管体(2)上设有若干个侧孔(4)。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胆管支撑内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2) 的中部(3)为直臂。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胆管支撑内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2) 的中部(3)为折臂。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一种胆管支撑内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 孔(4)分别位于管体(2)相对的两侧,且两侧上的侧孔(4)错位排列。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胆管支撑内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2) 上部的支撑臂(1)为螺旋支撑臂。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胆管支撑内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支撑臂 的螺旋外径由上至下递减。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胆管支撑内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2) 上部的支撑臂(1)为湾沟支撑臂。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胆管支撑内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2) 上部的支撑臂(l)为弹性圈臂,且该弹性圈臂与管体(2)下部的弹性圈臂(5) 位于同一侧。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胆管支撑内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2) 的外径为2. 0mm - 3. 0mm,内径为1. 3-2. 2腿,侧孔直径为0. 9-1. 2mm,所述管 体(2)上部长度为50-80cm,所述管体(2)中部长度为30-80,,所述管体(2) 下部弹性圈臂(5)直径为15-18ram。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胆管支撑内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2)上 部螺旋支撑臂由3-5个螺旋臂组成,其臂长为30-40mm,螺旋直径为5-1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胆管支撑内引流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上部为支撑臂,所述管体下部为末端封闭弹性圈臂,所述的管体上设有若干个侧孔。按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将管体的上部采用支撑臂结构,通过支撑臂将胆管撑开,既防止管体滑入十二指肠又可避免胆管狭窄。又通过管体和侧孔及管体与胆管间隙引流,有效降低胆管内压力。而且管体下部也采用末端封闭支撑臂结构,既可防止因胆管的蠕动和人体的运动引起引流管向近端胆管内移动,又便于术后胃镜钳夹取出,胆道探查后可一期缝合胆管壁,保持了胆道的解剖结构完整性及正常的生理功能。
文档编号A61M1/00GK201101801SQ20072019152
公开日2008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5日
发明者严春中, 旭 李, 照 杨, 王玲玲, 桥 金, 陈潮洪 申请人:陈潮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